逍遙九鬆堂

故鄉遠,西風長,中文最難忘
個人資料
寧要中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逼婚, 催生 vs.“死亡焦慮”

(2016-01-23 13:12:48) 下一個

那年回國,忘了為何撞進一處蠻像樣的公園。既非節假日,又非周末。公園裏遊人不多,我和太太樂得清淨,悠然自得。三轉兩拐,穿過一個“月亮門”,忽然被眼前小樹林中的景象嚇了一跳。黑壓壓的一大片人!中老年為主。圍繞著一些白紙,有的漫步穿梭,有的交頭接耳,有的作著筆記。我們愣了半晌。電影上見過“地下黨”秘密接頭,可沒見過用一個連的“兵力”集體接頭的。也聽說過“飛行集會”,可這個“集會”卻是不慌不忙,喝茶聊天,沒有半點要“飛走”的架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鼓足勇氣,混入人群。原來,這是父母們(也許還有爺爺奶奶)在為子女張羅對象呢。紙條上寫的是自家子女的條件,優點及求偶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列明了咱娃的“賣點”和“買點”。對我等不帶“紙條”或“路條”,來路不明的遊人,隻要拍照不過分,基本上還是客氣的。

遊擊了一圈,撤退回家。很多日子以後,幾乎已經記不得那公園的名字了,但對“月亮門”後嚴肅認真的家長們,大同小異的紙條,仍舊記憶如新。

筆者不知道這種“相親交流會”(怎麽看怎麽像“交易會”)啥時開始在神州大地上雨後春筍的,起碼在咱“需要”時沒有聽說過。(對此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出筆者的年紀了)。據說,現在“相親交流會”的深度,廣度及檔次提升的速度,絕不在“高鐵”之下。

本來這件事兒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沒往深處想。可近日在網上讀了一文(廖瑋雯)。使我去想,“交流會”後的家長們會如何麵對那些“紙條”上的人?他們之間會發生些什麽?為什麽美國沒有這種在中國司空見慣“交流會”?……有看客可能要急。唉,打住。有“鹹吃蘿卜淡操心”的嫌疑嗬。其實,在這城裏轉遊的,有幾個不曾,或不會有麵對類似情形的可能呢?當然,如何麵對肯定是各有各招。這篇文章也是一家之言。如何吃這略有哲理味的“蘿卜”,您自己看著辦吧。

好啦。摘錄如下。

 

 

 

先來做個假設。

如果一個孩子丟了,他的親生父母傾家蕩產尋親多年,最終得知孩子已被一戶物質基礎優渥,家教環境良好的家庭收養,養父母學識淵博,對待孩子視如己出,孩子教養良好,健康成長,問題來了,這個時候,這對已經一貧如洗的夫婦要不要去認領這個孩子?

我想,就多數人的觀點而言,或者真的是自己遇到這件事情時,內心一定非常掙紮,十分痛苦,事實上,理性而言,似乎不去揭示真相,不去認領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是最好的。但是這就意味著放棄“這個孩子是我的”這個事實,意味著彼此再無交集,意味著往後隻能切斷血脈,各自生活。這比放棄自己愛的人,讓她去尋找自己的幸福更加痛苦與艱難。

就本能而言,我們期望孩子是自己的,我們期望和他建立聯係,擁有這樣一層血脈關係,這種想占有的欲望與生俱來,難以克服。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父母的行為之後,我們常常無法判斷他們究竟是愛他們的孩子,還是認為孩子是他們的財物。對於子女,他們需要掌控、占有,而當情況一旦失控,他們會陷入恐懼中。

催婚,就是父母對子女未來生活的一種掌控。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兩個傳統觀念,一個用來催婚,一個用來催生。

前段時間,聽聞一位父親對兒子說過一句話:若你不要孩子,我們生你幹嘛?!

我們生你養你,不是因為至少不是完全因為我們愛你,而是因為,你要替我們繁衍後代,繼承財產,你要讓我們的血脈得以延續。

既然要孩子,前提當然是結婚,所以,催婚這事就會顯得非常緊急,因為隨之而來的還有催生的任務需要完成。

曾經做過調查,為何很多父母如此焦慮子女的婚姻大事,甚至20出頭的女生就已經開始被頻繁地安排相親,明麵上得到的回答是:父母想要看著子女過得好,隻有當他們完成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任務以後,父母才能放心。

然而這裏有個悖論,如若父母是為了子女幸福,想要他們過得好的話,為何許多父母並不去考慮子女的感受?不去考慮他們內心是否快樂?是否幸福?不去考慮他們是否有一個可以共度此生的對象?甚至不去過問他們是否願意此時此刻婚娶?他們是否願意此時此刻去要一個孩子?

如果隻是嘴上說為了子女好,可是並不去考慮子女的意願和感受,那麽,這是愛嗎?

對於一個同性戀,不婚族,丁克族……而言,麵對這些來自父輩的要求與壓力將會更加痛苦。

父母、子女原本最親的人之間,開始了彼此的折磨。

眾所周知,婚姻是兩個原本陌生的人之間建立起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催不得,急不得,催沒用,急沒用。稀裏糊塗結婚,其實是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對方負責,在這種情況下,產下孩子,更可能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如此這般,惡性循環。

這些道理,很多父母都懂,但是,為何他們還是如此急切地,迫切地希冀孩子可以盡早成家,生兒育女呢?

此前,我一直認為那是控製欲——你是我的孩子,所以要聽我的安排,或者,是自戀人格在作祟——我這麽做都是為了你好,哪怕你“暫時”不懂,後來,在我深究之後,我認為這還可能是他們克服死亡焦慮的辦法。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婚姻出現問題,事業未見起色的父母,他們對子女的期望反而很高,對於子女的升學就業,婚姻嫁娶幹預最多,似乎,他們平凡的人生亟需子女來進行改變,他們的夢想亟待子女來為其實現。

在這種狀況下,焦慮的父母會加大對於子女未來選擇的幹預力度,催婚,催生一天比一天緊急,因為我要在我死亡之前,安排好這一切,從而讓我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延續——這就是他們生而為人的任務所在。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子女沒有辦法擔負這些責任,也沒有辦法去為父母克服“死亡焦慮”,這是每個人需要去獨自麵對的事。

試問,我們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太爺爺的過往和願望?甚至,你有多了解你爺爺呢?

我們聽聞很多悲劇,有些子女因為無法擔負父母施加的各種壓力,最終選擇了最為激烈的對抗——自殺。

父母抱著冰冷的屍體哭泣;“爸媽錯了,我們再也不逼你了,早知你這麽苦,我們就不去逼你了,你醒來好不好?隻要你能活著,你愛幹嘛幹嘛,隻要你能好好活著就好……”

有時,非要走到這步,才會有人覺醒——他人無法擔負你應當擔負的責任,哪怕是在父母子女之間。

所以,第一個觀點是:父母是親人,而不是主人,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最好能夠彼此覺醒,至少,要有一方能夠覺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於人生擁有選擇的權利,要將對方作為一個人去尊重,然後承擔自己作為人的責任。

有時我們會說,父母不聽我的,父母不願讚同,他們死守他們的觀點,他們不斷幹涉我的權利,所以我也沒有辦法……事實上,當你說出這番話時,你依然未能真正覺醒。

佛陀年輕時是個王子,他想出家苦修遭致父王強烈反對,於是他在星夜逃離皇宮,在他覺悟之後,得以說服父母,理解他,支持他,乃至隨他皈依佛法。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哪怕父母位高權重到了國王這個位置,你依然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我們之所以糾結痛苦於父母的控製,在於我們自身也有難以決斷的為難,此時與其和父母爭執不下,不如好好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然後做出決定。

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影響,去改變父母的觀念和看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起初都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甚至會遭受到他們強烈的反對與阻撓,但是最終,因為堅持,因為自己能夠承擔責任,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他們最終得以自由選擇人生之路,並得到父母的諒解。

獨立可以承擔責任,而愛可以稀釋衝突,建立聯係。所以,我們首先需要獨立,然後去愛父母。

事實上,一個成熟的人,他不需要通過孩子來證明自己曾經活過,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可以快樂地成為自己。他同樣不需要怪罪父母沒有去支持和理解他,因為他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期盼父母子女雙方都能夠共同理解到這一點。當我們深切地理解了人的責任以及局限之後,還要能意識到父母子女之間還是親人,親人之間最重要的,不是支配與控製,而是理解與陪伴,最重要的是愛,寬容諒解來自於此,隻有這樣才能擺脫死亡焦慮,得到救贖

……

承擔愛與責任,是人成熟的標誌,而你之所以感到痛苦,在於你還不夠強大。

其他文章 〉〉〉

送你8條小抄,夠毒!見血!你敢看嗎?

馮鞏的55句幽默搞笑,至理名言

自由與愛情

請保重!成為“肥羊”原來很簡單---之一

我家桑樹背後的真相 (之 一)

《生肖靈地尋訪記-羊頭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見風是雨 回複 悄悄話 這種公園相親角騙子也不少。小心騙婚的。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