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婚, 催生 vs.“死亡焦慮”
文章來源: 寧要中文2016-01-23 13:12:48

那年回國,忘了為何撞進一處蠻像樣的公園。既非節假日,又非周末。公園裏遊人不多,我和太太樂得清淨,悠然自得。三轉兩拐,穿過一個“月亮門”,忽然被眼前小樹林中的景象嚇了一跳。黑壓壓的一大片人!中老年為主。圍繞著一些白紙,有的漫步穿梭,有的交頭接耳,有的作著筆記。我們愣了半晌。電影上見過“地下黨”秘密接頭,可沒見過用一個連的“兵力”集體接頭的。也聽說過“飛行集會”,可這個“集會”卻是不慌不忙,喝茶聊天,沒有半點要“飛走”的架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鼓足勇氣,混入人群。原來,這是父母們(也許還有爺爺奶奶)在為子女張羅對象呢。紙條上寫的是自家子女的條件,優點及求偶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列明了咱娃的“賣點”和“買點”。對我等不帶“紙條”或“路條”,來路不明的遊人,隻要拍照不過分,基本上還是客氣的。

遊擊了一圈,撤退回家。很多日子以後,幾乎已經記不得那公園的名字了,但對“月亮門”後嚴肅認真的家長們,大同小異的紙條,仍舊記憶如新。

筆者不知道這種“相親交流會”(怎麽看怎麽像“交易會”)啥時開始在神州大地上雨後春筍的,起碼在咱“需要”時沒有聽說過。(對此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出筆者的年紀了)。據說,現在“相親交流會”的深度,廣度及檔次提升的速度,絕不在“高鐵”之下。

本來這件事兒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沒往深處想。可近日在網上讀了一文(廖瑋雯)。使我去想,“交流會”後的家長們會如何麵對那些“紙條”上的人?他們之間會發生些什麽?為什麽美國沒有這種在中國司空見慣“交流會”?……有看客可能要急。唉,打住。有“鹹吃蘿卜淡操心”的嫌疑嗬。其實,在這城裏轉遊的,有幾個不曾,或不會有麵對類似情形的可能呢?當然,如何麵對肯定是各有各招。這篇文章也是一家之言。如何吃這略有哲理味的“蘿卜”,您自己看著辦吧。

好啦。摘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