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九鬆堂

故鄉遠,西風長,中文最難忘
個人資料
寧要中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家桑樹背後的真相(之 二 附多圖)

(2015-12-24 10:56:43) 下一個

三.

兒時跟蠶寶寶打交道,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季,但因此帶給我的“愛恨情仇” (借用小說裏的詞),卻是其他任何兒時興趣所遠遠不及的。幾十年來,每每看到它們的畫麵,聽到它們的故事,就自然會想到它們那風度翩翩的爬行,義無反顧的吃相,和捧在手裏那涼涼肉肉的感覺;會想起曾長時間欣賞它們而不知疲倦;還有為了它們那口綠葉而不顧一切。

當有機會有條件選擇屬於自己的樹時,桑樹自然成了首選。一個沒有桑樹的“蠶主”所經曆的痛苦,大概隻有失去土地的農民才能體會。試想,和平時期天真的孩子們,為了仰天待“晡”的蠶寶寶,可以去“打秋風”,甚至“砸明火”。動亂時期的農民們,為了嗷嗷待“晡”的家人,為了土地,當然會去鬧革命了。請原諒,比喻有點過了。說到底,我就是想圓一回兒時的夢:擁有一棵長桑葉的樹。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棵桑樹的來由及真相。

樹有了,葉有了,那去找蠶呢?上網,網上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search, compare, order, pay,… 幾天後,收到一小盒子裝了一百條,二,三齡大小的蠶。盒子有通氣口,外麵印有“生物,小心運送”的字樣。裏麵鋪著黑色,菜泥般的桑葉替代品。價錢合理,連運費,也就稍貴於我跟妻子兩人外邊一頓飯的花銷。

人們說,小時候學會的東西,如遊泳,騎自行車,一輩子也忘不了。這裏當然包括養蠶。事不遲疑,趕緊扯幾片嫩葉,讓長途旅行的寶寶們開開齋吧。一轉眼,寶寶們全騎上了葉子。誰都不傻,冰凍食品,哪有“小炒”香啊!跟妻子要了一塊舊床單毯子之類往台球桌上一鋪,放上幾個幹淨的紙盒子,就差立塊牌子“養蠶重地,歡迎參觀”了。什麽台球愛好,先放一放罷。

小時候物資緊缺,桑葉當然也來之不易。記得總是盯著那幾片又瘦又小的桑葉,直到被寶寶們啃得隻剩下葉脈,像極一副副魚骨頭了,才放新的。可現在,雖不敢說“不差錢”,但不差“葉”卻是真的。一百條寶寶開始吃得較慢,早晚各放幾片,寶寶們自會喜新厭舊的。 漸漸地光靠早晚就不行了。葉子的消耗近乎以幾何級數增長著,兩個紙盒換成了四個。

每早上班前,我會把所有盒子鋪滿,妻子下午回來,已經看到一堆“魚骨頭”了,趕緊加葉子。晚飯後,睡覺前還要再鋪滿。搞到後來,我盡量晚睡早起,妻子也是下班馬上回家,絕不耽誤家裏那一百張小嘴。有一回,本人因為什麽事居然忘了加“夜草”就去洗澡睡覺了。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總覺得忘了什麽事。忽然想起來,趕緊下樓。抄起手電筒,拎著桑葉筐,衝進後院,直奔桑樹。結果忽略了“防鳥網”,一頭紮了進去,睡衣扣子掛住網眼,進退不得。掙紮了好久,終於脫身。葉子雖然采夠了,但桑葉的白汁搞了一手一身,扣子也掉了。這動靜整得有點大,時辰又晚,怪不得鄰居家盡責的阿黃,料定這邊有賊人活動,狂吠不已。咱也真顧不了那麽多了,那一百張小嘴在等啊。喂完“夜草”,重新衝澡換衣,略顯狼狽。妻子沒有埋怨,隻是溫柔地補了一刀,說“自作自受”。我倒甘之如飴,心想“貼切,咱自作得十分受用啊。”那晚好像也睡得特別香,特別踏實。

寶寶吃桑葉,總是從葉子的邊,角開始啃。按部就班,很有條理。幾乎沒有上來就啃中間的。我要是學軟件的,肯定建個數學模型,上電腦“跑”(run)一下,以驗證如此吃法的效率最優化。看到這兒,下圍棋的一定會笑了。圍棋最講究的“子的力量,效率”,雖不敢講是從“蠶吃桑葉”那兒偷的師學的藝,但下圍棋無論是“超一流”還是剛入門的,起手幾步,哪個不是從棋盤的邊,角開始?第一手就拍在“天元”(棋盤的中心點),大概隻有去電影裏找了。這兒需要鄭重聲明,本人並不是小時候“關公戰秦瓊”的相聲聽傷了,以致於無聊到一定要在同是“國寶”的圍棋文化和桑蠶文化間分出個高低。本人隻是試圖從此類“天馬行空”的比較中,體會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和世間萬物宇宙規律間的和諧互動,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罷了。

為了讓寶寶們吃飽吃好,吃得更有效率,我們就預先在桑葉中間撕些裂口,人為製造些“邊角”,以利寶寶們下嘴。同時,又用細竹枝(幸虧家裏還種了幾盆竹子)編成格子狀,把桑葉鋪在上麵。這樣,桑葉與紙盒底部就有了空間,寶寶們在葉子上下兩麵都能爬行自如,進食休息兩不誤了。

寶寶們吃幾天就要歇一歇。會爬到安靜的盒子角落,一動不動,打坐入定。大有:

任憑眾將吃喝忙,

獨坐老夫入夢鄉。

暗自修得絲禪道,

醒來換掉舊衣裳。

 

的意境。歇夠了,就會蛻去一層極薄的“皮”。寶寶們一生如此這般蛻去幾次“皮”,小號衣裳換大號,胃口必然大增,帶來身長體壯。逐漸身體由白中透綠,到通體透明,就是要吐絲了。

到了這一步,蠶絲業的做法就是任寶寶們結繭然後繅絲。但小時候的做法(不知何人的發明。也許是想更直觀地了解寶寶們吐絲及之後的演變過程吧),卻是剪一塊平整的硬紙板懸空架起,將吐絲的寶寶們置於其上。大概在寶寶的基因(DNA)中寫得很清楚,作繭的程序應該是倚靠樹枝,牆角牆邊,或任何不平的地方做支撐,然後圍繞自身的三維空間吐絲作繭以“自縛”的。可在這平整的硬紙板上,卻是二維空間。而絲又不等“人”。寶寶們隻好拖著源源而出的絲線,繞著圈子,仔細尋找那“丟失”的一維空間。無奈,直到吐盡了絲,仍舊找不到適合作繭的地方,隻好在原地坐化成蛹了。當然,要及時把這些已經或正在化蛹的蠶搬離絲板。否則,會被其他蠶吐的絲蓋住,或被其他蠶當成依靠作了繭。 經過大約十幾條蠶的努力,可以得到差不多直徑一尺的圓絲片,厚厚的手感不錯。經光臨“養蠶重地”的 草莓夫妻指點,增加了“心”形紙板,得到“心”形絲片,既好看又有寓意。一問,敢情草莓當年也是“蠶童”出身。(想必讀者中有類似經曆的應大有人在吧)。本想把這些絲片當禮物送人,但苦於缺少合適的緣由,說法,及收禮人。。。就統統留作欣賞和紀念了。

 

前麵說了,寶寶們在紙板上吐絲的過程,就是不斷尋找三維支撐,試圖作繭的過程。在紙板邊緣,是它們認為最有希望找到歸宿的地方,總是要上下左右搜索一番。有些本事大的,幾乎隻用兩對足支撐身體,去抓遠處的物件,或玩出高難的體操動作,翻身查看紙板下方。有時紙板放得太過靠近其他物品,會被它們得手而去,實現從二維到三維的穿越。接著便遵從基因的指令,找地方結繭去了。隨著吐絲,寶寶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小,爬得越來越慢,腳力及伸展柔韌性也越來越弱。再玩高難動作就會力不從心。常有吐絲後期的寶寶不慎掉下紙板,如未及時發覺,它們會將錯就錯,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作繭了。那時我們的工作重心,就是定期巡視這些紙板,對照事先登記的“居民冊”,及時找到並“遣返”未經批準的“搬遷戶”。

 

四.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作為寵物,養蠶養到絲盡蛹成,對我就算告一段落了。因為蛹期要有相當一段時間,之後蛾期,交尾,甩籽也基本是自動自發的,無需照應了。至於留著蠶籽,孵成新蠶繼續養,就有點太專業了,至少超出了我的耐心。我的做法是,當一季結束時,將所有甩完籽的蠶蛾及蠶籽,小心包好,埋在後院桑樹下。不是硬要學“黛玉葬花”的橋段,隻是找不到更合適的方式,來紀念這些永恒的生命及我的得到與付出。瞧,那越長越好的桑樹就是證明。

寫到此,好像可以有首詩了。

夢裏兒時弄小蟲,

金州有幸扮蠶農。

匆匆玉體催青葉,

默默銀繭躲倦容。

曆盡滄桑食未改,

生平短暫絲無窮。

軒轅嫘祖傳寶藏,

華夏神州繡彩虹。

(完)

其他文章 〉〉〉

我家桑樹背後的真相 (之 一)

《“啤二”與阿負》 (微電影劇本梗概)

《生肖靈地尋訪記-羊頭嶺》

《“三十六計”與“鵝”霸》(微電影劇本梗概)

我的第一次陪審員經曆 (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寧要中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taoying34' 的評論 : 謝謝前輩繆讚。一定努力。
fisher65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你養100條就這樣,想想養一張蠶的農戶,簡直能累死人
Dataoying34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太好了。我兒時也養過蠶,那是70多年前的事,正是在抗戰艱困的大西南。謝謝你的好文章,讓我沈浸在童年的美好回憶中。
蘸墨水 回複 悄悄話 怎樣沒有想過吃蠶蛹?聽說東北有這種吃法,好像是油炸。
紅裙綠意 回複 悄悄話 今年我也養了百多條蠶,還送了幾十條給幼兒園的老師們,小朋友們有了養蠶的經曆。
你讓蠶在心型紙板上吐絲的辦法真好,我要再養蠶的話就做幾個絲心來。
寧要中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ankie1211' 的評論 : 謝謝關注。寫自己的經曆,好像容易些。
Frankie1211 回複 悄悄話 真情實感的文字常常覺得很美。我女兒小時候也一起幫她養過一些蠶,所以讀起來感覺很親切。謝謝分享。
寧要中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潤濤閻' 的評論 : 謝謝。見到名字就想到濤兄滔滔博文,沒想到亦是養蠶專家。謝謝光臨。聖誕快樂。
潤濤閻 回複 悄悄話 圖片好熟悉。我也養過蠶,賣蠶繭。特能吃,養一年就不想幹了,因為舍不得桑葉,怕影響桑樹的成長。桑樹賣叉子比養蠶繭強。這個養蠶的過程親自經曆過。所以,一看到題目有桑樹就進來了,猜想到桑蠶在後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