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朝黃石公園的北門開。
早晨拍了小鎮的朝陽,空氣清冷,陽光柔和。鎮上人明顯少了,仿佛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

進園不久就遇到一隻郊狼,孤身穿過馬路,跑入右手邊的林中。昨晚那場雪並未留下太多痕跡,天又恢複了明朗。

經過 Artists Paint Pots,走進去是一條約 1.3 公裏的步道。步道上覆著薄薄的冰粒,有的地方有些滑。


走到深處看到熱泉了,不過路更滑,更難走。遇到一對夫婦挽著手,妻子不好意思地說她剛才摔了一跤,提醒我們要小心。她又勸我們別走另一側的路——“super slippery”。看她痛苦卻仍堅持挽著丈夫前行,我也打消了繼續的念頭。路上風景還多,安全更重要。



到了 Norris 間歇泉盆地,路仍然關閉,隻能把它當作這次黃石之行的又一個遺憾。


快到猛獁溫泉區時,想起前天曾轉過的一片迷宮似的小徑,彎彎曲曲,當時因天氣不好未細逛。這次重訪,竟成意外的收獲。車停在入口處,木棧道蜿蜒向下,通往猛獁小鎮,一路可欣賞多段天梯地貌(Mammoth Terraces)。白色、彩色的岩層在陽光下泛著銀光,宛若人間仙境。






忽然想起李連傑電影《霍元甲》中的畫麵——年輕的霍元甲氣盛輕狂,後因交戰受傷,被一位女子救入山中。遠離塵囂,他在寧靜的大自然與勞作中反思、贖罪。女子插秧采茶的綠色梯田,恰似眼前的景象。霍元甲在自然的寬恕中得到了重生,也學會了“與人為善”。站在猛獁天梯之上,我似乎也能體會那種被自然原諒的平靜。
猛獁溫泉距北門隻有十分鍾車程。車道盤旋於群山之間,山石幹涸,呈土黃色,像極了青藏公路,讓我恍若行駛在去往拉薩的途中。



北門小鎮 Gardiner 氣候溫潤,氛圍悠然。古老的 Roosevelt Arch 矗立在鎮口,那是 1872 年黃石公園的最初大門。小鎮當年便因這座門而生。



我們沿著小鎮風景如畫的街道慢慢散步。燦爛的陽光讓我脫下羽絨外套也覺暖意融融。在街上總能撞見麋鹿,他們悠閑地和我們一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儼然是這裏的主人。

這個Cowboy的雕像,很能代表西部風情。

午餐在 Tumbleweed Bookstore & Cafe 解決——這是一家舒適、有書香氣的小店。連衛生間的小窗都能望見遠處的大山,讓人心情開闊。



飯後沿 Jardine Drive 北行,路未鋪設,卻因此更顯原始與蒼茫。這一帶曾是淘金小鎮。山坡上偶爾可見孤立的小木屋,通往屋頂的小徑陡峭驚人,不知住在那裏的主人為何選擇了這般不便卻又詩意的生活。



下山時,一輛 FedEx 車跟在後麵。想來這送快遞的工作在這裏可不是輕省的活兒。

返程時又在猛獁鎮稍作停留,正巧遇到一群鹿過馬路。公鹿走在隊尾,警覺而鎮定,頗有風範。小鎮的喜鵲也不少,尾巴修長,與鹿群似乎早已是老相識。猛獁小鎮真的是很美,讓人流連忘返。



陽光醉人。我們議論著十月下旬來黃石的決定其實有些冒險,但此行真是幸運:雪、晴、獸跡與靜謐,一樣不缺。
快到西黃石小鎮時,我們在麋鹿區又停了一會兒。每一群麋鹿都有一隻帶角的公鹿守護,昂首佇立,護著一群安然吃草、曬太陽的母鹿。那畫麵安逸得讓人不忍離去。


最後一晚了。中國胃在呼喚,沒忍住去了西黃石小鎮的 Chinatown Restaurant。雖然網上評分不高,但一路風塵後,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家常菜,非常滿足。
店員也很親切,吃飯間聽他們聊天,有來自天津的,也有來自江蘇的。據說飯店往年此時早已關門,但今年因 26 號還有旅行團要來,隻好延後幾天。街對麵的幾家店已關得差不多了——黃石的秋天,也漸漸收起了熱鬧的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