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44

(2016-10-31 05:29:59) 下一個

第三小節:民族主義的應對-沒有做對過一件事!

1.廢兩改元弄成了廢元改兩

事已至此,南京那批老革命者的對策又是什麽呢?是不是趕緊改弦更張,重新將洋大人再請回來?那你得先認識到事情辦糟了是因為洋大人撩了挑子的緣故。南京政府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反而認為銀元充斥上海,此事千載難逢,正好用來辦件大事。廢兩改元。這事以前就介紹過,這裏簡單回顧。截至1933年,中國理論上是沒有貨幣的。有的隻是銀塊,外加一個虛擬的計價體係,規元,洋人叫做上海兩。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用銀元,方便好用。銀元也形成了它自身的體係,有銅元,角毫,銀元組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完整的計價,支付體係。那麽為什麽還要保留規元?完全是為了結算方便。銀元有百樣好處,隻有一樣不好,不方便結算。當時錢莊清點銀元的標準手法是一手拿5塊銀元,用拇指一塊塊送出,另一手一塊塊接住,每塊敲擊一下以辨成色。好銀元應該聲音清脆。1930年上海錢業每日清算三,四千萬元,就算衝抵後真正交割5%好了,200萬元,怎麽交割?所以廢兩改元的口號喊了二,三十年了。沒人有這個膽真去做的。這個事還真得靠革命者,反正成事不足,敗了再說,事情破了再說,至於怎麽立,交給上帝。

有同學說了,照你這麽說,中國就永遠用規元了,一點都不能變?也不是,廢兩改元的方案是對的,從滿清討論到民國,中外合議,慎之再慎,實施的辦法,次序都是經過反複討論的。這沒問題。問題是你選的時機不對。1933年的問題是白銀流出,白銀都快沒了,你兩也好,元也好都是白搭不是。你選這個時候來做這個事情,說明你遲鈍和無知。對即將臨頭的大禍茫然無所知。另外也看得出,你已經把所有的洋朋友都得罪完了。上海的洋人以前一直是廢兩改元的熱心支持者,這事根本就是洋人挑起來的。要改革中國的貨幣製度。到了33年中國真要動手幹了, 沒有一家洋人是支持的,日本反對,英國也反對。你宋孔那麽親英美,不去打探一下為什麽?洋人洞若觀火,不願對你講真話罷了。所以說孔,宋那是看著懂行,其實未必。信號是明明白白的。就是32年下半年的6錢8事件。這個是近代中國金融史上的大事,隨便哪本專業書上都有提到的。但是它的意義基本沒人明白。

洋厘是規元銀元之間的買賣價格。一塊銀元的價值相當於庫銀7錢2分。這是個基準價,隨供求關係上下移動一,二分而已。就上海的行情來看,銀元孔急的時候多,狠起來叫買8錢的事都有。叫賣,最多7錢。32年下半年銀元居然賣到隻值6錢8分。史無前例。原因呢?一般認為是銀元存貨太多。1932年的洋底月均的確破了2億大關(前5年月均1.3億),顯示內地大量銀元流入上海。但是這些遊資進入上海後有多種選擇。隻有喊賣銀元才能將洋厘打低到6錢8,遊資為什麽要急賣銀元換白銀呢?白銀隻有結算的時候才有用處。所以第一時間的分析應該指向結算,結算急迫,才導致了洋厘過了par. 過了par就可以使大洋回爐變白銀了嘛。來看銀底:

 

32年6月底

32年7月底

32年8月底

32年9月底

32年10月底

32年11月底

32年12月底

大條(條)

5363

4484

4200

4141

3935

4003

6272

寶銀(萬規兩)

8082

9451

10825

11994

12744

13480

14331

 

大條沒少呀,但是寶銀急劇增加了6000萬規兩,比較1月底,增加了約8000萬規兩。就是說至少有1.1億元的銀元回爐重鑄成了寶銀。這在上海是破天荒第一遭。從來就是白銀變成銀元的,銀元哪裏會變回白銀?怎麽會緊張到要將大洋重新回爐?那你看看陳爭平先生的1932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好了,出超1.7億關兩。30,31年也是出超的,不過有民間的進口白銀抵擋,再加上政府海外購銀。所以市麵總算還能應付。32年民間白銀轉向淨出口。中行,央行麵臨1.7億關兩,5780萬美元的結算壓力,它不對外出售白銀哪裏去弄到這麽多的外匯?那匯豐呢?匯豐今不如昔了,落地鳳凰不如雞,它的外匯業務量遠不如中行,也就是為上海的洋人服務,為外資保持一條進出中國的渠道,其作用退回到了1865年。事到如今匯豐還能為中國做什麽?這樣的局麵孔宋知道嗎?那當然知道。中,央二行都跟幹兒子似的,怎麽會不知道。但是從他不顧一切地決心要在33年推行廢兩改元來看,他似乎並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他似乎認為這個隻是個白銀短缺的問題,可以靠進口白銀來解決。所以說他還是不懂呀,,博士不博士的,都沒什麽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還有寫上海生死戀的作者,好像也是石油公司的留守人員。等著看下一回了。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動產是能撤得都撤了,開始是黃金,後來是白銀,抗戰時中國外匯放在上海,由中行和匯豐聯和控製,到1941年基本告罄。就是說不是日本人傻米突襲了珍珠港,中國略誇張點說就是沒有一點貴金屬和硬通貨了。對外支付用鎢,銻礦。日本人這打,美國給了我們18億美元的賣命錢,現金就5億,不用還,美國人用得著你的時候出手還是很大方的。這些錢就是外資,官僚資本逃出去的渠道,到49年沒剩下多少。所以外資沒逃掉的就是一些不動產。你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連接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514/node64520/node64543/node64551/userobject1ai58258.html
解放後全部外資財產在54年通過幾個白手套公司和中國進行了交換,所以不能算被目沒收。因此匯豐外灘的大樓改革開放後不能要回來。54年後匯豐一直在虎丘路保持了一個辦公室,放上二個人,即使在文革期間也沒撤退,因此他能夠自吹是唯一的在中國不間斷存在150年的外國公司。英國人是很奇怪的人種,出任意想不。也有韌勁。你看了今天的假新聞嗎?英國女王評美國大選?誰知道呢, 也許有一天英美聯合王國成立也說不定。
借貸的是下星期一就要貼出來了。很好玩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悲喜劇,邊看邊哭邊笑,掩卷後長歎, 原來是一場鬧劇。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對,是否長期有利可圖決定資本的長期走勢,而不是短期銀根匯率,
撤走的資本都是什麽類型的,匯豐的金融資本,沙遜的商業地產資本?
好像英煙美孚這樣的實業資本還是挺活躍的;
逆差經濟體是一定要對外借貸才能維持支付平衡和經濟穩定的,
但是的政府和民間有沒有試圖向外借貸白銀或外匯,
或者都在忙著見過大爺,對經濟基本麵無知無覺?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外資撤回和大蕭條也不能說毫無關係,比如紐約馬金靠了,上海的資金再怎麽賺錢也隻好走。但是一般來講,外資撤回和大蕭條沒有關係。30,31,32這三年全世界大蕭條,唯獨中國是繁榮孤島。主要依靠浮動匯率,人家是金本位,聯係匯率,我們是白銀,隨行就市,實際就是浮動匯率。白銀大跌,進口未必能得到保護,但是出口是增加了,即使人家物價大跌也沒有我們的白銀跌得快,跌得深,end up 我們的出口價格指數比人家大跌下去的物價指數還低,那大蕭條初期還是有點自由貿易的樣子的,不是後來33年的貿易壁壘,所以中國出口的日子很好過。進口倒是沒什麽好進的,都比中國的貴,就進口了白銀,便宜嘛!白銀一多,市麵上什麽都漲,房地產一馬當先,那三年的房地產真是瘋狂,還有股票,大宗物資交易,閉著眼睛也能賺錢。你說外資為什麽要撤資,能撤向哪裏?所以說把外資撤資和大蕭條聯係起來是不對的。外資的確在30年開始悄悄撤走,其原因隻能是我文章裏說的那些,民族主義猖獗,人家感到了威脅,你一步步地臭棋損招,逼得人家不得不撤。到了33年,貿易保護在全世界興起,中國外貿一下就垮了。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嗯,大條鑄銀元是為了投資與流通,
銀元化大條是為了結算和撤資,很形象啊。
當時外資回撤是不是與29年米國大蕭條有關,
當時的外貿受經濟危機影響嚴重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