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37

(2016-09-06 04:59:05) 下一個

5.總結

日本這一節寫得太長了,不過日本對於戰前的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的確影響巨大,不得不說明白。好,讓我們最後再溫習一遍全節的要旨:

第一層麵,是順差,這個順差能匯就要匯出去。這要求外匯配套,外匯配套那是英國人的絕活。不然隻有買黃金運出去。以前沙遜在天津就是這樣幹的。自打匯豐開到天津沙遜就靠匯豐了。一張匯票匯出。但是英國人既使照顧得到日本人,也不會很多,再者,日本順差也太大,英國人照顧不過來。那麽堵在中國的順差隻有二條路,一條,就地轉成投資,這個沒有實際的錢款往來,一支鉛筆,將經常項目下的盈餘,轉記在資本項目下即可。另一條,死也要出去,那麽隻好日本政府或民間提供日元,否則怎麽出去?

第二層麵,日本政府對中國做大量的投資,而且完全用日元衝進來,既是他戰略上的需要,也是為了讓困在中國的日資逃生。至於這些日資當時以什麽形式存在,當然是銀元了。中國人已經支付給他了呀,怎麽弄出去,“不是我們的問題”。所以按正常的貿易理論應該有大量銀元搶購日元。但是這沒有發生。匯率不會騙人。

第三層麵,那麽必然的推論是日元超量供應。一個是很多日資根本不願出去,因為中國的經營環境好過日本。 一個是日本政府沒有控製好日元的供應。我的理解是當時的日本政府根本不care什麽供需平衡,他的目標是盡快建立海外的工業基地,所以不顧一切的投資。

第四層次,日本政府也好,日本民間也好,大量的日元進入中國,直接購買,就地消費,實際上不但構成了中日貿易的一個特殊的部分,而且成為了中國GDP的一部分。這部分不過海關,沒法統計,的確能抵消一部分中國對日逆差,但是沒辦法估計出數目。這還不如走私,目前對中日間的走私貿易大致還有個數目。

第五層次,中國人給出了物資,拿到的是日元,那麽他必然要將之兌成銀元,這就是日元湧進上海形成過量供應的原因。接下來的事就由套利者負責了。大致我理解是這樣的:上海日元牌價比東京,倫敦低了,在上海買入日元,賣出白銀,同時在倫敦賣出日元,買入英鎊,然後上海賣出英鎊,買入白銀平倉。或者如果上海外匯市場日元英鎊有交叉盤的話,直接在上海買入日元,賣出英鎊,同時在倫敦買入英鎊,賣出日元。

第六層次,你看英鎊的倉位,多倉都在海外,空倉都在上海,這就是日元的過量供應拉動了英鎊的過量供應。英鎊供應一多,牌價就漲了,嗯,多份英鎊追逐一份白銀嘛。那麽你上海的白銀價格是不是高過國際價格了?耶,套利的機會又來了耶!這次買入英鎊,賣出白銀,同時在倫敦紐約,賣出英鎊,買入白銀。這樣變成白銀的空倉都在上海,多倉都在倫敦紐約,那白銀又不能匯,如果是一個均衡的市場,明天市場風向轉了,我上海買多白銀,海外賣空,不就平倉了。但是中國20年代的上海外匯市場的日元供應是單向的,源源不斷的。這就導致了白銀的二地倉位隻有通過實物來平倉。所以才會有大量的白銀從倫敦,舊金山流入中國。隻有到了這時中國人民賣給日本的物資,服務才真正得到了支付。

說書至此,我們對1900-1930年代中國國際收支出超的平衡問題就有了比較清晰的概念。總共3億英鎊的出超是分幾部分平衡的。

第一,就地轉化為投資。如果相信雷麥的數據,至1930年,全部轉化為投資的貿易入超加上30年來的投資收益共15億美元。考慮到當時國際資本的平均收益率就是30年翻倍,則1900-1930年間貿易轉入投資部分大概7.5億美元,合1.5億英鎊。你要是再想精細一點呢,就用陳爭平先生的數據,他將房地產分開處理,至1930年外資企業資產額27.8億關兩,外資房地產9.5億關兩,30年來外資匯入大概10-12億關兩,算作11億吧。算法還是和雷麥德一樣,結論是30年來貿易逆差轉化成企業投資的約8.4億關兩[1]。房地產,主要在上海,30年來房地產平均增值10倍以上,9.5億關兩的資產額,投入不過1億關兩左右。二者相加,貿易逆差轉入投資的金額不過9.4億關兩。按30年外匯平均匯率1鎊=6.5關兩計算,也是1.5億鎊。

第二,在海關統計之外,存在著大量的中日貿易,這種貿易類似內貿,但中國收入的是外匯,其金額大概是10億日元以上,折合1億英鎊。

第三,剩下的5000萬英鎊沒有著落,解釋有二,a, 數據誤差,根本沒有這個5000萬英鎊出超。畢竟這些個數據都是估計數據,其準確性是有疑問的。b,以匯豐為首的各帝國主義銀行買斷了這5000萬鎊的出超。考慮到當時中國的白銀長期流入外商銀行的趨勢,這個解釋應該是合理的。但是買斷白銀需要外匯,這些外商銀行都是本地銀行,它的主要資產和債務都由本地貨幣構成,即使有外匯資產,那也是用作對衝本幣貶值的,不能隨便動用。所以必然存在第三方債權為它提供外匯,誰呢?不是他們各自的後台老板-各國央行,還能有誰?這個5000萬鎊的外匯債務,匯豐們也是千方百計地轉嫁給中國政府承擔的。這個從中國外債項目的具體細分中也能看出來。(見P.85)

 

 

 

[1]27.8-11/2=8.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布雷頓體係崩壞後,美元需求一靠石油,二靠日元,如今二個都成問題。不知將來如何走法。我們這一代已經過去了,將來是孩子們的事,目前看來,他們這一代開局不妙。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米國關閉黃金窗口以後,油價飛升以後,模式發生變化,到現在油價長期低迷,模式有要發生轉變了,世事如棋局局新,這話是不錯的。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對。外國央行或財政部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維護,就是你說的對華外匯的充分供應是1900-1930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石。30年後這個基石不存在了。中國經濟即陷入了無底的深淵。到了抗戰,中國經濟又恢複發展直到今天。但是它的模式和晚清至1930年的模式是不一樣的。以前的那種自由經濟模式,一去不返了。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總結下來,似乎是各國央行提供充足的貨幣供應以保證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順利進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