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28

(2016-07-04 05:35:01) 下一個

第二節:美國-羅賓漢式的英雄情結和金融霸權野心的奇妙混合

19世紀後期對中國的殖民運動,美國是個局外人。他基本沒有參與,就是做些貿易,而這個貿易量也不算大。一戰前美國對華的進出口總量占中國整個對外貿易總量的8%左右,遠遠落後於英,德,日。戰後,中美貿易迅猛發展,1919年以後占進出口總額的16-20%。而且基本可以保持貿易平衡。對美逆差也就是29年大蕭條後的那幾年,美國向我們傾銷大宗農產品,過了這段就又平衡了。曆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順差都是用工業品完成的,唯獨美國用農產品對我形成巨額順差,1930年1億兩,1931年2億兩。完了忽然到了36年,順差又沒了。說明30年代初的中美貿易巨額增長不是自然發生的,去掉這個因素,實際上的中美貿易一直比較平淡。美國自己就是個農業大國,又有拉美做後盾,對中國的農產品需求不大。要不是他的煤油,汽油,煙葉,棉花,木材在中國有巨大的需求量,不得不買點中國的農產品來平衡貿易的話,中美之間其實沒什麽很大的交易動機。桐油,鎢礦這些美國倒是有需求,但是這些東西都是緊俏貨,不一定非要賣給美國。中美二個商品生產的大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句話,沒有互補性。美國自有美洲作為他的原料供應地和產品市場,其傳統工業基地新英格蘭地區距離歐洲市場遠比中國市場便利,就算他對東方的生絲,茶葉有需求,他也喜歡和日本貿易。因而美國沒有與中國貿易的強烈衝動。這個跟中日貿易完全不同。舉個極端的例子,1942-1944年,美國如日中天,中美是盟國,中日,中德是敵國,但是國統區進口的美國產品隻占總進口量的17.5%, 德日產品可以達到45%。[1]美國產品真正洶湧而來是在戰後,隻有到了那時才可以說美國真正主宰了中國的對外貿易。之前,美國的重點放在歐洲,拉美,在中國隻是打個醬油。

可是這樣的敘述明顯不符合我們的曆史認知,我們的感覺上美國在東亞是非常活躍的,不象是個局外人,那時幾乎每一場糾紛中都有美國的身影,怎麽可能打醬油呢?這個感覺沒有錯。這和美國的戰略決策有關。19世紀下半葉,特別是南北戰爭後的美國也是在玩吃一個,夾一個的把戲的。吃的是拉美,夾的是亞洲。當時東亞的莊家是英國,美國在門羅主義以後,獨自消化拉美, 無力染指東亞。但是攪局的力量他還是有的。門戶開放就是一個,門戶開放是什麽意思?不就是說雖然我的力量尚不足以進入中國,但是我的權益統統都在那兒,誰也別想動。那麽門羅主義和門戶開放並列你就明白美國人有多狠了,我的是我的,你不能碰,你的將來也是我的,我現在雖然拿不到,但必須給我預留。所以從以英國為首的東亞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個攪局者,trouble maker,當時的美國到處攪局,損人不利己。虎門禁煙,美國人首先交出鴉片,庚子賠款美國人到處嚷嚷賠多了,不道德,結果自己還超賠了,惹得法國大罵美國虛偽。完了英文條款裏語意有歧義,可以理解為中國用銀支付也是美國人告訴我們的。最後庚子退款也是美國打頭的。其他零零碎碎的多了去了。比如日俄戰爭,日本拿到了南滿的築路權,美國馬上插進來說他也有這個權利,搞得日本神經緊張了好一陣子。中國辦銀行,修鐵路,美國人大聲嚷嚷地要參與,合同簽了不少,錢一分沒進來。上海租界,洋人們都吃著治外法權的好處,應該團結一致才是啊,偏偏美國人享受著所有租界提供的好處,卻不斷地揭露租界的罪惡,儼然居於道德高地,讓英國人不勝其煩。

但是你要是從中國人的角度看出去,美國是好人,狹義肝膽。中國人普遍對美國抱有好感。因為美國的這些攪局的動作都是以道德的名義進行的,有路見不平的意思,符合了當時中國人對公平的期盼。這裏你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精明,一分錢不花,隻費些口水,攪成攪不成都無所謂,成和不成他都是見義勇為的大英雄,為以後他在東亞搶班奪權埋下樁腳。

那麽既然美國在中國近代經濟上無關大局,為什麽還要立節敘述?因為美國於20世紀開始到二戰這30年間,一直在執行一項針對中國的金融政策。這個政策曆盡艱難挫折,美國不氣餒,不放棄,始終如一的貫徹之,終於在1935年獲得成功從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近代的金融貨幣狀況,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曆史進程,其禍其福都值得再三思量。這個政策就是貨幣改製,變中國的銀本位而成金本位,從而使紙幣代替銀元。二戰前美國對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基於這一事件。那麽問題來了。美國, 一個對中國的貿易量,投資額都不是很大的國家,為什麽有那麽大的興趣來關心我們的貨幣?美國人的回答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事實如何呢?我們要從貨幣的本位屬性說起。

 

[1]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此時的淪陷區,美國產品卻進出二旺。大概是美日貿易戰,一部分需求轉移到了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日本人接觸的不多,以前有個老中同事是從日本過來的,說很不喜歡日本文化;現在很多年輕人去日本,說生活很講究儀式;跟日本人共過事,做事很嚴謹,細節一個一個地摳,一絲不苟,所以日本產品質量都很精細,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哈神探:恐怕是時間先後問題。從來中國都是花錢買外國軍火。"白送"的事以前沒有過。華盛頓會議對華武器禁運,到了1925年,中國軍隊喪失了基本作戰能力,火力編成以老舊步槍,手榴彈為主,有效覆蓋隻有一,二百米。那麽越飛這筆軍火就是進軍北京的晉身階,誰拿了,誰就是中央。問題是這事以前沒有過,其中到底什麽條件,怎麽回報,誰都不知道。再說遠東秩序是華盛頓會議決定的,蘇俄不在其中。會議國會怎麽反應也是變數。這個時候就看出人的"素質"了。前清秀才出身的軍閥顧慮明顯比滾刀肉軍閥多。27年之後一切都明朗了,誰不拿外國軍火誰就出局,於是大家都拿。所以說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不是吹出來的,結果就是逆淘汰。

日本這個民族呀。哈總和日本人有接觸嗎?我們這裏有條日本街,很小。我上下班天天路過從來不去。有次太坐要買一種日本花,去了一次。站在街上看這些店鋪屋宇,看著日本人之間的點頭哈腰的禮節,忽然間仿佛回到了漢代。
徐的意思我猜是把布主義理解成消滅上層階級,把社會扁平化。初唐時就是這樣的。門閥完了,全民授田,財產重新分配。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好奇為什麽別的軍閥不敢拿越飛的單子,是不是怕布爾什維主義?如果說是出於對沙俄侵占中國土地的義憤,那日本也侵略中國,為什麽日本的單子就敢拿呢,而且還有很多人去日本留學。當時上層人物的心態挺有意思的,或許與文化相近有關係。

Lamont還與徐世昌有段對話,昨天嫌麻煩沒有摘錄,LAMONT問徐,說他聽說中國也要搞布爾什為主義,徐回答說不會,中國在八世紀(8th century)和十一世紀 (11th century) 已經搞過了。很奇怪徐為什麽會這麽說,要不就是美國人自己理解錯了。八世紀和十一世紀似乎是唐朝和遼朝。

逐鹿中原靠的是武力,也靠智力,所以能者勝出,但是能者做為個人,又有其局限性,無法隨心所欲的。
民國曆史當時也風雲際會,有意思的事情蠻多的,你從金融的角度看,也是自成一家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啊,有空讀一下.湖廣鐵路和美國合同都簽好了,就是投資不到位,最後反倒是中國支付了幾百萬兩和美國解除合同.這本回憶錄裏也許可以告訴我原因.
日本是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支點,1850年以來就是如此.你想黑船能進東京灣,自然也能進渤海灣,最後進哪個灣,是按照美國的戰略構想來的.而美國的戰略構想基本上以百年為單位.
孫大炮可是什麽錢都敢拿的。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可不是浪得虛名。那時越飛帶著軍火清單找過很多人,見麵就給清單,東西就在海參葳,答應條件了,軍火馬上可以啟運。吳佩服,陳炯明都不敢答應。最後才找到名單最後一位的孫大炮,大炮一口答應了。華盛頓體係的漏洞在於沒有包括蘇俄。所以蘇俄也不受約束。說好的對華武器禁運,禁住的都是膽小的,最後蔣桂馮閻張都是直接間接拿外國軍火的。底線越低,膽子越大,贏麵就越大。這是貫穿中國政治史的一條基本公理。Wilson總統的高尚理念在中國的作用隻能是逆淘汰。淘汰的都是天良尚存的軍閥,吳佩服,陳炯明,孫傳芳(孫傳芳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這些人或多或少精神上和wilson 是相通的,勝出的都是虎狼之人,和人類正義的理念背道而馳。這些人之間還要比誰更low, 最low的勝出。你把毛蔣晚年的照片一比就明白了,哪個是loser,不言自明。
曆史嘛,repeats its self,曆史學家弄到最後是很boring的,也很痛苦,沒人可以交談。有篇現代派小說說意大利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公爵,喝了不死藥,一直死不了,世事如同重放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毫無疑義。天天想死,死不了。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JPM參加過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the Assistance of China", 是給湖廣鐵路貸款的銀團。一戰以後還去過日本,中國,當時在亞洲的米國人喜歡日本甚於中國。中間經過二戰的曲折,現在又跟一百年前一樣了。
傳主去過上海北京,見過徐世昌唐紹儀孫中山。書裏這麽寫他在別墅裏跟孫中山的對話:
“President Wilson asked me," Lamont sai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was any way to bring peace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so that, joined together, the two governments could make proper disposition of the Tuchuns, or War Lords, that ravage and bleed the intervening country and leave all China in turmoil."
"Peace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asked Dr. Sun. "Why yes. Just you give me $25,000,000, Mr. Lamont and I'll equip a couple of army corps. Then we'll have peace in short order."

傳主在中國旅行的時候,有兩個不請自來的日本特工隨行,害的傳主加倍小心保管公司的密碼本。
在北京的時候,有次與徐世昌開會,有個“minister of interior"在會議間隙問他
“Can you tell me who is pitching for the Pittsburg Pirates this year?" As a young man he had attended a technical institute in Pittsburgh. 傳主“could not oblige him; he didn't follow professional baseball that closely".
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謝謝.我知道30年代上海有美國運通,JP Morgan倒是第一次聽說。那時美國對華出現大量順差,出不來,隻好投資。英國人乘機將企業賣給美國,上海電力公司,就是楊樹浦發電廠,上海電話公司都是這個時候賣給美國的。過了十年上海就打仗了,以後西方就失去了上海,從時間上看,英國賣的正是時候。公共租界後來入不敷出,全靠這筆錢撐著。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想起來了,書名是
Ambassador from Wall Street: The Story of Thomas W. Lamont, J.P. Morgan's Chief Executive

亞馬遜的介紹:

This is the first biography of the man who, as J.P. Morgan's CEO and the leading banker of his generation, helped establish U.S. economic policy through his broad-reaching finan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nections.
Edward Lamont offers fresh insight into the turbulent period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through this fascinating account of the lif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anker of his era.

愛問,微盤都不能看了,但是百度還能看,
有個搜索引擎網站叫www.panduoduo.com,可以搜索一下,但是種類大不如前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好的,不麻煩的話可以將書名列一下.近代的人,事以前"愛問"上有不少,現在不能看了,微盤現在也不能看了嗎? 如此真要和中文告別了.英文的我能看,看不快.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有意思,可以用這本書寫篇小故事了。
福音教派傳教一般到鄉下去發動群眾式的傳,唱歌跳舞小組開會,
有點像共產黨發動群眾,似乎兩者有點共同的淵源?
我粗略的學習過教派的知識,現在隻記得EPISOCAL是成功人士的教派,
其它的教派各有各的特點。
當時很多傳教士來華傳教,生意人和外交官相對少,
我收集了幾本米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
其中一本是李潔明寫的china hand,,他的爸爸是美孚的員工,
還有一本講的是金融界派出的大使,傳主是銀行的員工,名字忘記了,
與當時的中國金融界人士有些交往,你感興趣的話,我可以把書名告訴你。
還有本講的是三四十年代的China lobby,與國民黨關係不錯,
反正上海當時是各路牛人出沒之地,很有故事可挖的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清教意識是反英的。其他英國殖民地都不這樣。這也揭示了美國在近代中國的種種行為的心理原因。當然也有人說美國的意識形態裏不光是清教徒意識。這個我就外行了。我有本第一版的劍橋北美史,扉頁上有題字TO GEORGE , PAPA, 1908年某月某日。福州路外文書店舊書部掏來的。當時揣著此書走出書店的時候恍如隔世。想來是GEORGE帶著他父親送給他的這本書來到了上海,後來GEORGE走了,書卻留在了上海,最後又被我帶回了北美。這書我珍藏著。但是從沒仔細閱讀過。那天我真正想了解美國了,就從此書讀起。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好像美國人的宗教派別是福音派的,很熱衷於傳教。
其他歐洲國家德意比也有傳教的,一般是先建教堂然後傳教,
天主教和新教又不一樣,天主教與各國政府關係比較密切,
新教與民間團體比較密切,民間團體裏麵又屬銀行資源比較多:)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孔祥熙也是留美的。對了。美國對近代中國的文化輸出是很厲害的。就是不留美,讀聖約翰,滬江,金陵,相當於留美。美國文化中的意識形態很強烈,有傳播的衝動。相比之下,英國更像個生意人。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新派金融家像陳光甫是留美的,宋子文也是留美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