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8

(2015-11-12 05:03:16) 下一個
(二)
清政府到底知道不知道明是亡於白銀的?反正從它的詔書上是看不出來的。對於政府,禁海的理由是保護人民,對抗海賊,開海的理由是照顧民生。堂皇說辭掩蓋著它的真實目的。就是試圖控製白銀。這從它的一係列行為中可以看出來的。首先是長達28年的禁海,而且不是明朝的那種禁法,是真正的餓死人都在所不惜的禁海。這樣的政策,你看一眼就明白了,北方人重新奪回了對中央政府的控製,堵住了天朝流血的傷口。白銀流入總算被遏製住了。接下來的問題,國內的貨幣流通怎麽辦?用錢!24朝裏清是鑄錢最多的朝代,大大超過北宋。而且清初的錢法不是中華傳統錢法。它是以銀為基準發行的。一文等於一厘銀。1千文等於一兩銀。清政府甚至討論過發行“直千錢”對應白銀一兩。這樣一來,請初的錢一文的重量就不是傳統的一錢,而是要根據白銀的市價隨時調整,有時是八,九分,有時可以重達一錢四分。總之,意圖就是保持1千文等於一兩的匯率,將民間的用銀習慣慢慢地調整到用錢上來。這個貨幣政策,其實用性和可行性且不去說它。從這種怪異的反傳統做法上可以看出清初政府的思路:就是要用銅將銀驅逐出流通領域去。當然它是失敗了的。這樣的奇怪政策缺點很多。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人口快速增長給銅錢的供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個問題請政府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的。因為銅源有限,雲南,日本二地是主要供應地,最多不會超過年1000萬斤銅的供應量。而要大量使用日本銅就不得不麵對海外貿易問題。康熙二十四年廢除海禁,其中一個考慮就是擴大日本銅的進口量,因為光靠官船,運輸量太小,必須利用民間資金。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滿清統治已經維持了四十年了。這時它對白銀,對海外貿易有了新的認識。也切身體會到了明不得不用白銀的苦衷。中國太大了,人口又這麽多,銅錢,且不說它根本就不適合做大額貿易,光從數量上講就不能滿足民生的需求。一味強調用錢,你連稅都收不上來。所以康雍間常有詔書下去鼓勵民間用銀。你要人家用銀,你就要放開海外貿易的口子。再說海外貿易也不光進來白銀,還有銅,還有米,這些都是清政府急需的。南方人口這麽膨脹,錢,糧的壓力都很大,海外貿易是一條出路。於是這出收收放放的多幕悲喜劇又上演了。
      海禁一開,白銀就又源源不斷地流入了中國。但是在白銀流入這個事上,清和明不一樣。明基本上是控製不住海外貿易的。禁的時候,走私遍地,放的時候管理缺失。總之,是個寬容的政權。清則嚴酷的多。稅重,管理到位,有一整套的製度和辦法。在清,海外貿易是政府嚴格約束下的有限貿易。絕對不要解讀為自由貿易。反映在白銀上就是流入的速度完全操控在政府手裏。直到乾嘉之際才失控。從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紀錄上可以看到,白銀大量輸入中國的年份都是中國政府財政困難的年份:康熙末,雍正,乾隆末,整個嘉慶朝。到了道光轉向白銀流出。那麽從康熙二十四年到鴉片戰爭,一共有多少白銀流入中國? 這個不好回答,靠譜的證據隻有東印度公司紀錄的7000萬兩。其他的都是估算。馬尼拉和長崎港務當局對進出口船隻的噸位是有長期紀錄的,一般的研究都是根據這些噸位數據推算出每年的白銀流入量。最後的結果各個不同。我比較傾向於2.5億兩這個數據。就是說清初至鴉片戰爭這200年的白銀輸入和明1550-1650間差不多,你可以看出在清政府的操控之下,白銀流入中國的的速度平均比明慢了一半。它的峰值最高也就是3,4百萬兩一年,這個和明一樣。但是絕沒有如明那樣放任它橫行50年這樣的事。而且清海外貿易的內容比明複雜。它有銀貨貿易,有貨貨貿易,有紋銀和銀元的貿易,有黃金和白銀的貿易,有白銀借貸流入。所以鴉片戰爭之前的這個2.5億的流入和明朝的那個2.5億的流入,其意義是不同的。清海外貿易上的問題不是單向的銀貨交易導致資源外流,而是自身卡得太嚴,完全忽視了長江流域人口增長帶來的巨大生產力,堵住了釋放這種生產力的渠道。按照清政府的行政能力,這種忽視不應該發生,而且堵塞人民的生產能力,不能不讓人懷疑清政府的動機。理念和生存衝突的主旋律,再一次奏響。這次乾隆爺聰明了,選擇了理念。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明亡於居正,清亡於乾隆。隨你怎麽選擇都是一個亡字。[1]抓狂一問,為什麽呢?那你打開窗戶向外看,終乾隆一朝,外部世界天翻地覆了。英國為首的西方對中華物資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一個有巨大的初級產品生產力,一個有巨大的消費力,反過來看,一個經過工業革命,已經擁有了無窮盡的工業品生產能力,一個是具有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二者之間隻隔著一個專製自私的滿清皇帝。最後鴉片戰爭解決了這個矛盾


[1]在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方麵,康熙的“永不加賦”,雍正的“攤丁入畝”都是朝著解放生產力的方向走。乾隆倒退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隨意001' 的評論 : 美國經濟分實體和虛擬二部分。美元回流如果不投資實體,僅進入虛擬經濟循環,應該不會形成通脹的壓力。Fed加息是針對實體經濟的通脹預期的。至於通縮,他有其他手段,比如QE.我也是外行。大家互相探討,學習。
隨意0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美聯儲說是看見了未來通脹的可能而漲息,我就想不明白了。漲息意味著美元回流,應該會帶來更大的通脹壓力才是啊。所以與其說美聯儲是為了對付通脹而漲息,還不如說是為了對付通縮而漲息,是這樣嗎?我腦子一盆漿糊了。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隨意001' 的評論 : 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外國貨幣長期持續的流入中國,實際上成為了中國的基礎貨幣。中國也因此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同之處在於如今的生產力可以將有限資源創造出現對於明清來說是無限的財富,再說資源也可以進口,所以中國流失的大多是勞動力財富。如果假定中國有的是勞動力財富,那麽這種流失不會像明朝一樣馬上致命。但是當今世界經濟都是連成一體的。幾個大經濟體的貿易政策,金融政策是動一發而牽全身,所以很難固定在一國的範圍內討論此國的貿易經濟政策的效果。我有一篇隨意文章,不算專業,提供一個思路吧。您要是有興趣可以一讀。http://blog.51.ca/u-576949/2015/08/28/first-post/
隨意00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美元湧入中國,和白銀湧入明清,效果是一樣的嗎?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謝謝。
ahniu 回複 悄悄話 grea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