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讀李師師 (7)終結篇:魂歸何處?

(2015-11-07 10:59:26) 下一個

解讀李師師 (7)終結篇:魂歸何處?

關於李師師究竟長啥模樣?已無可考證,古書裏都說她很美。美是一定很美,不然也當不了京師頭牌名妓。宋代傳奇小說[李師師外傳]有一段宋徽宗與韋妃(應該是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的母親)的對話,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李師師樣貌特征:帝(指宋徽宗)嚐於宮中集宮眷等宴坐。韋妃私問曰:“何物李家兒(指李師師),陛下悅之如此?”帝曰:“無他。但令爾等百人改豔妝,服玄素,令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別,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按照宋徽宗的說法,李師師迷人之處,主要來自於容貌之外,也就是說,那是一種與眾不同,超凡脫俗,優美飄逸的內在氣質。這就不難解釋李師師為何能夠成為徽宗皇帝及士大夫追捧的名妓,即美麗,又多才多藝,還有超俗神韻。相比而言,比現在那些僅憑臉蛋大紅大紫的女明星勝過百倍,也折射出宋代社風比當今健康得多。這並非筆者好古,事實擺在那裏。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眼下的社會風氣多麽市儈、頹靡、浮躁。買肉的和賣肉的充斥屏幕,霸占了頭條新聞,成為億萬人向往和熱捧的焦點,人們整天挖空心思如何出人頭地,滿腦子想的都是爭風吃醋,還有五花八門的作秀節目,連夫妻恩愛也拿來作秀,簡直就是笑話,實際上都在嘩眾取寵,毫無高雅內容可言,更別提超凡脫俗了。

史書記載,宋徽宗在北國囚禁期間,曾寫過一篇題為[李師師小傳]的文章,記述了有關李師師的一些往事,被金人廣為印刷傳播,可惜沒有留傳至今。

如果李師師的前半生是充滿了絢麗多彩的傳奇,那麽她的後半生可以說是撲朔迷離而又不知所終。隨著靖康國難,她的芳蹤倩影突然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人生軌跡也由此變得模糊不清,隻留下一連串未解之謎。

據[李師師外傳]所說,李師師被奸相張邦昌獻給金人,李師師痛斥奸賊、胡虜,最後吞金自盡。這是最不可信的結局。如果真的有此壯舉,必定會載入史冊,揚名於正史。還有宋徽宗詔她入宮,冊封她妃子一說,也絕不可信。要知道,皇家法度森嚴,並非任由皇帝喜好胡為,單隻那些足令皇帝頭痛的朝臣,也絕不會同意一個娼妓搖身一變成為皇妃,那才真是:成何體統!?

在眾多有關李師師靖康之變以後的傳說之中,有兩種說法最為可信,也比較合理。一是[墨莊漫錄]所說,李師師流落浙中,士大夫慕名邀請她唱曲,然而此時的李師師已然沒有昔日的風采。想來也合乎情理,經曆了北宋滅亡,又被沒收家產,然後驚惶逃難,一路輾轉顛沛,估計隨身攜帶的錢財也很有限,而且無依無靠,她的身心怎會不憔悴?

另外還有劉子翬[汴京紀事詩]有一首詩寫到李師師: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墨莊漫錄]為北宋張邦基所著,此是書多記雜事,兼及考證,宋代名士記載本朝的事,其可信度和準確性,應該是比較高的。

劉子翬是朱熹的義父兼老師,朱熹的成就大家都知道,這裏不細說,那麽劉子翬所寫,所記述的詩文,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因此史學界基本讚同這樣一種觀點,就是李師師在靖康之難前後,安然離開汴京,南下躲避戰禍。

此後,李師師絕跡江湖,再沒有出現有關她的文字記載。

直到有一天,考古隊發掘四川瀘州立石鎮一座無名宋墓,才又一次使考古界的注意力聚焦到李師師身上。這是一座頗具規模的青石古墓,非常遺憾的是,此古墓已被盜墓多次,盜墓者盜走了很多非常有研究價值的隨葬器物,連屍骨也不知去向,但是考古專家還是從這座古墓石壁雕刻中發現了很多蛛絲馬跡,更有人大膽提出,墓主有可能就是李師師。為什麽呢?因為專家發現一組奏樂、舞蹈人物石雕,年輕女子穿低胸抹胸,微露乳溝,另外,石刻人物之中,還有一位如此妝扮,正在提鞋的富態老婦人,應該是墓主。隻有宋代妓女才會如此微露酥胸的打扮。而青樓女子石雕在宋代墓葬裏出現,這是非常罕見的,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所以專家推測此宋墓與青樓女子有關。當然,這些還隻是猜測,至今尚無定論。非常巧合的是,立石鎮還有一口師師井,伴隨著一個古老的關於李師師的美麗傳說。

李師師既然能夠過湖湘,又有什麽不可能進入天府之地,隱姓埋名了此殘生呢?對於這種結局,聽起來令人頗感悲涼。但每當曆史真相展現在人們麵前時,又有多少不是讓人感傷和惆悵呢?現實往往比想象嚴酷得多。

能在國破家亡,狼煙四起,兵荒馬亂的殘酷環境下,連續躲過劫難,最後安度晚年,在平靜中悄然離世。這難道不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