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本書《形而下學》主要探討了自然"三觀"和價值"三觀"。自然"三觀"包括宇宙觀、存在觀和聯係觀。宇宙觀必然包含宇宙運動的總的規律和第一推動。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是一種宇宙觀。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及其辯證運動是一種形而上學形式的宇宙觀。形而下學從中文文字的"表意"特點,發現了"勢(子)"就是宇宙的本原(子)實體本身。"勢"理既不是"物"理,也不是"心"理,它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辯證統一。事物自身包含的兩種不同性質的勢的勢對立構成宇宙運動的總的規律即矛盾律--事物的對立麵雙方總有從積極麵向消極麵轉化的傾向。這就說明,事物的消極麵因素是事物發展的阻力而不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或者說矛盾是事物發展的阻力。這與自古希臘以來的傳統觀念相悖。形而下學存在觀是一種"運動觀",即個體自時空變化始終保持自身的獨一無二的唯一性。這就是存在觀的同一律(A-A´)。存在即變化。存在觀的同一律和聯係觀的交換律是形而下學認識論的基礎。聯係觀交換律的純客觀,是形而下學認識論"懸置"意識的根據,讓懷疑者無權懷疑。形而下學認識論顛覆了康德先驗認識論的基礎,揭示了康德關於"自在之物"不可認識的矛盾性。
價值"三觀"包括正義觀、自由觀和幸福觀。人類社會經曆了勢分散、勢分裂和勢統一的三個曆史發展階段。正義觀的第一性原理來自於宇宙觀矛盾律的"分析",即隻有實現"勢統一"才能實現社會文明量(值)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民主製度是社會勢統一的唯一代表形式,民主是正義的代表。沒有真理的標準,公平就失去了"準星"。民主的"四個"基本原則就是現代民主的標準,現代民主是現代文明的標誌。衡量一個社會的自由程度包括自由的度和自由度。由此補充並得出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他由的積極自由悖論的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隻有自由的積極自由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自由的不幸福也是幸福,正義的不自由也是自由。這就是價值"三觀"的三個層次,正義是第一價值觀。
尾篇必由之路介紹了勢統一形式的三個發展階段,即古代奴隸製民主、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和現代同民民主。最後是對中國民主化轉型即從黨的民主向現代民主過渡提出的一些設想。本文不可避免對中西方哲學含有批判的成分,這是中國本土哲學體係的出現必然要經曆的過程。
第一章 形而下學(內容節選)
《形而下學》作為東方哲學根植於老子的《道德經》。形而下學與形而上學相對,如果說形而上學本體論是關於“是”的第二語言哲學,那麽形而下學就是關於“勢(子)”的勢理哲學。“勢”理既不是“物”理也不是“心”理,它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辯證統一。或稱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發展觀。
形而下學分別探討了宇宙觀、聯係觀和存在觀的自然“三觀”。涉及自然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即宇宙觀的矛盾律、聯係觀的交換律和存在觀的同一律。宇宙觀的矛盾律是宇宙運動的總的規律,社會運動規律自然而然是這一規律的“分析”。個體存在的同一律早在古希臘時期巴門尼德就以另一種方式發現了端倪。聯係觀首先說明了A事物與B事物因果聯係的邊界。聯係觀認識論的基礎在於懸置意識的主客交換的純客觀。以此證明了經驗論和邏輯經驗主義之“經驗”的牢不可破的絕對必然性的根基,包括經驗之直覺和直知的絕對必然性與主觀意識之識覺的相對偶然性之間的辯證關係。形而下學是事實自身的陳述,作者隻是充當一個書記員。“識覺”比“統覺”更為恰當,因為知覺和識覺共同造就了“知識”。聯係觀認識論是對形而上學認識論不“點名”的批判,也是對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辯證“否定”。形而下學旨在實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辯證統一,實現這一辯證統一的最終理想,就是達到“意識形態”的辯證統一。當然,這種“意識形態”的辯證統一的基本原則不是正義與非正義、真理與謬論的“兼容”,而是正義和真理自身的辯證運動。真理本身的絕對的“一”與接近真理的相對的“多”的辯證統一,即實現世界在接近真理的原則下達到和諧統一。真理絕對不是先反對而後又不反對或者先不反對而後又反對的東西。非正義革命者往往對自己的信條的態度前後迥異。多元主義的求同存異是求大同存小異,而不是反過來求小同存大異。我們不能因為多元主義思潮而放棄求“大同”,這是堅定不移的。世界上如果沒有真理的標準,公平就失去了“準星”,這將會帶來世界的更加不公平。人人敬畏的是真理,而非權威。
第一節 勢(子)論
任何哲學體係對於宇宙觀不可回避。包括柏拉圖的現象世界是理念世界()()
作為宇宙本原(子)即某種獨立存在的東西,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演化而來。從泰勒斯到巴門尼德,人們對於本原(子)的認識經曆了從感性的具體到上升到理性的抽象的過程,開始把水當作萬物的本原(子),最後得到一個最抽象的概念“存在”或者“是”。亞裏士多德把個體稱為第一實體,把包含個別萬物的“屬”和“種”則稱為第二實體。從亞裏士多德起,“實體”開始作為哲學範疇的使用。亞裏士多德認為“實體”是變中不變的東西,是生成變化的基礎。據此,個體才是最真正的、第一性的。在 《形而上學》第12卷中,他又認為最高的實體是永恒不動的、無生無滅的,是萬物運動的最後動因,即第一推動者—神。亞裏士多德與後來的形而上學家一樣,對這個本原的實體說不出名,就以“神”來代替。神就是神秘本身。神秘因科學進步後退位到更高維度,科學的最終目的就是達到人神合一。本體論本質上就是“神”論。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認為上帝是最完滿的實體。近代笛卡爾、霍布斯、洛克等人認為具有長、寬、高的“形體”是獨立的實體。但是.笛卡爾又認為除了“形體實體”之外還有一個“心靈實體”,形體以廣延為屬性,二者並立而互不依賴。他把這心物二元實體歸因於最完滿的上帝,上帝是絕對的實體。而斯賓諾莎認為思維和廣延並不是分屬於兩個實體的屬性,而是唯一實體的屬性。這個唯一的實體是獨立自存的“自因”,上帝等同於自然。萊布尼茨認為實體有內在的活力,不是僵死的東西。他把實體規定為無限眾多的精神性的“單子”,認為每個單子是獨立自存的“單純實體”,彼此之間“沒有窗戶”,不能相通。其所以能夠一致,是由於上帝的“前定和諧”。
貝克萊認為,我們既然感覺不到物質,物質就是不存在的,隻有個人的心靈和上帝才是實體。休謨作為不可知論者,則否認心靈和上帝是實體。狄德羅等人吸取了洛克認識論和笛卡爾物理學的合理成分,建立起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有廣延的、能運動的、有感受性的形體即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精神隻是物質的機能,精神實體的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
作者簡介:韓一,男,1962年8月28日出生,四川南充人。1984年7月畢業於西南石油學院(現西南石油大學)石油鑽井工程專業,先後在長慶油田、中原油田和塔裏木油田從事鑽井技術和技術管理工作,工程師職稱。2002年成立新疆暢想科技有限公司(現新疆德邦石油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成都芊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健康洗護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因資金鏈斷裂停業。為尋求社會正義的終極原因,在知天命年齡開始了自學哲學的艱辛之路。
《形而下學》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形而下學》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形而下學》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05.html
點擊下麵鏈接可閱讀本書更多精彩內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7170.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網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美國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圖書通過自己的網站,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Barnes& Noble),以及亞馬遜(Amazon)等網上和實體書店在全球範圍內發行。美國國會及各大地方圖書館均有收藏,美國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紛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