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崖山之後無中國

(2015-09-01 19:01:47) 下一個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兩句勾畫出了華夏文明的衰敗過程。

崖山位於廣東新會,1279年2月6日晚,中國曆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在這裏畫上了句號。戰爭結果南宋戰敗,就此亡國。近20萬南宋軍民或戰死、或投海,壯烈殉國。7日之後,海上浮屍近10萬具。這場戰爭的失敗, 不僅是南宋亡國,而且自此以後華夏文明的元氣再也沒有真正恢複,中華民族便成了跪著甚至爬著的民族,外族從此完全征服了中華大地。雖然有明一朝複國,但其統治文化已有太多的北方蠻族特點,士大夫的節氣並沒有重新煥發,其結果是有明一朝滅亡時,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時,身邊隻有一個太監陪同。更有甚者,後來的西方邪教組織奪取中國政權後則完全抽去了讀書人的骨頭,估計將來這個集團滅亡時不僅無一人殉國,更可能的是老百姓歡欣鼓舞。
本文談談本次大海戰南宋軍隊總指揮張世傑。張世傑,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宋末三傑,範陽人(今北京),有名無字,出生不會高貴,從小跟隨張柔在金人部隊戍邊(當時範陽屬金國),因犯軍規而投奔南宋,服役於淮兵部隊。在宋理宗時期,南宋與新掘起的蒙古人合夥滅了金國。但是自此以後,南宋麵臨更為強悍的敵人-蒙古人忽必烈的騎兵。麵對蒙古騎兵,張世傑作戰勇敢,屢屢建功,提升極快,成為前線重要將領,在南宋末年與文天祥一文一武共同支撐起這個孤兒寡母瀕臨滅亡的大宋王朝。大宋王朝曾造就了程頤、朱熹等世代大儒,把儒家文化推至巔峰。大宋臣民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愛國,士大夫極有骨氣,如嶽飛、辛棄疾、陸遊、陳亮、文天祥等。張世傑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由士兵成長為統帥,加之皇室對這位外來勇士的格外提拔,感恩戴德使其成為南宋摯天一柱。
襄陽被元朝蒙古大軍占領之後,南宋的滅亡已是注定的。襄陽在南宋初年也曾被金人占領,但仰狀著名抗金英雄嶽飛率嶽家軍奪回,保護南宋平安一百多年。而此時已無嶽飛那樣的軍事天才,南宋軍事形勢日益惡化。當元軍迫近南宋首都臨安時,張世傑奉命勤王入衛。勤王初期,軍事形勢頗有好轉,在江漸一帶收複了不少失地。但在此後與劉師勇共同指揮的一個戰役中,宋軍損失一萬多士兵和無數戰船,張世傑指揮的這次戰爭有致命的決策失誤,而這次失敗卻堅定了張世傑死王事的決心。正如抗日戰爭時期張自忠將軍在北平淪陷而被誤解之後決心以死銘誌一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坦然為國赴死。盡管張世傑指揮錯誤導致宋軍損失慘重,朝廷依然信任張世傑,升任檢校少保。張世傑不負朝廷重托,與文天祥合兵力保臨安安全,誅殺了元朝上門勸降者。當蒙軍主帥同為範陽人的張弘範派張世傑的外甥來勸降時,張世傑有一段著名的談話: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張世傑決心以古時忠臣為榜樣去死王事,此後他又與文天祥、陸秀夫一起保衛皇室轉戰福建廣東。作為久經沙場的統帥,他當然知道大事已去,他現在是為了皇室不成功便成仁,不管結果如何,但決心盡力而為。即使在最後的崖山戰役,他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希望取得戰爭的勝利。然而戰爭當然沒有向著他希望的方向發展,他在指揮這場戰役中再次犯了重大指揮錯誤,他求仁得仁,大宋二十萬軍民殉國,創世界戰爭史上最慘烈的犧牲,張世傑不是一個軍事天才,甚至有些愚蠢,但是他也許認為這是最好的方式保證大宋君臣子民的尊嚴,畢竟那是一個講禮義廉恥和氣節的年代。見證了這場大戰的大宋宰相文天祥也是這樣在獄中堅貞不屈坦然赴死。如果把大宋時的中華民族比作冰清玉潔如花似玉的少女,那麽遼國金國和蠻蒙則是摧殘這美麗少女為殘花敗柳的罪惡元凶,而眾多為國死難的臣民是悲壯的護花使者。我們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哪天能有大宋臣民那樣的骨氣,那天才會真正站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anshanke 回複 悄悄話 To woodyonge: 謝謝!
woodyonge 回複 悄悄話 拜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