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四:明宗治世之三:太原尹張憲冤死與明宗政改維新

(2019-08-22 10:00:55) 下一個

天成元年即公元926年四月二十(丙午),監國李嗣源即位成為史上的後唐明宗。

四月二十二(戊申),明宗下敕,禁止朝廷內外官員進獻鷹犬和奇玩之類。同時,有司上奏彈劾太原尹張憲棄城逃跑的罪行。兩天後,明宗賜張憲自盡。

張憲字允中,是晉陽人,世代因軍功擔任牙校。張憲童年時就喜愛儒學,勵誌學習經史,用功不舍晝夜。太原靠近邊塞,人們大多崇尚武功,恥於學業,隻有張憲與鄉人藥縱之精心遊學,二十歲弱冠時就通讀諸經,尤其精通《左傳》。他曾將自己的學業放在袖子裏,去拜謁判官李襲吉。李襲吉見了後欣然感歎。張憲告辭時,李襲吉跟他說:“你好好勉力,將來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楊守業喜歡藏書,把家書出示給他,因此張憲的學識日益淵博。

莊宗李存勖還隻是行軍司馬時,廣泛延聘俊傑。他平時聽說張憲的名聲,便讓親信朱守殷帶著書信和禮物去延聘他。一年多後,張憲首次出仕任交城令,秩滿後,剛好李存勖即位為晉王,便補他為太原府司錄參軍。當時晉王的霸府初開,幕客馬鬱和王緘都是燕中名士,全都和張憲交遊。天祐十二年(915),晉王平定河朔,念張憲是藩邸故舊,便征他趕赴行台,並於翌年授他為監察,賜給緋色官服,署任他為魏博推官,自此他總是執筆扈從晉王。天祐十五年,晉軍在胡柳陂和梁軍血戰,大將周德威的部隊失利。張憲與同僚騎馬北渡,梁軍急追,他幾乎性命不保。到晚上渡河時,好多人都落水淹死。張憲和侄子張朗踩著冰塊行走。即將到岸時,張憲腳下的冰塊陷沒。張朗哭著伸出馬鞭,讓他拉住。張憲說:“孩兒去吧,千萬不要讓兩人都落水而死。”張朗說:“看到叔父這樣,一道淹死我也沒有遺恨。”張朗伏在地上,用力拉著馬鞭,張憲躍身挑出水麵,這才得救。當夜,晉王下令軍中去尋找張憲,有人說:“他和王緘都死了!”晉王哭著要求找到他屍體。幾天後,聽說他還在,晉王馬上派使者前往慰勞。張憲很快改任掌書記和水部郎中,被賜予金紫官服,曆任魏博觀察判官。他跟從晉王討伐成德叛將張文禮。鎮州平定後,晉王授他為魏、博、鎮、冀十郡觀察判官,後改考功郎中,兼禦史中丞,代理鎮州留事。晉王登基成為後唐莊宗時,下詔讓他回到魏都,授他為尚書工部侍郎,兼租庸使。八月,他改任刑部侍郎,判吏部銓選事務,兼太清宮副使。莊宗遷都洛陽後,任命張憲為檢校吏部尚書、興唐尹、東京(鄴都)副留守,負責留守事務。張憲學識深博,尤其精通吏治,在剖析聽斷方麵,人們都不敢欺瞞他。

同光三年(925)春,莊宗來到鄴都。當時易定節度使王都前來入朝,莊宗在行宮宴請他,並準備在那裏擊鞠打球。當初,莊宗舉行即位典禮時,占卜後發現原來的鞠場吉祥,因此在那裏修築大禮的祭壇。這時他下詔毀掉祭壇,好和王都玩球。張憲上奏說;“即位壇是陛下祭接天神和接受天命的場所,除了因風吹日曬自己荒廢之外,不能匆忙拆毀,也不能改作其他。魏繁陽的祭壇和漢汜水的祭壇,至今還有吉祥的征兆。存而不毀,是古人的正道。”莊宗於是讓人在皇宮西麵修建鞠場。但幾天後鞠場還沒建成。剛好張憲以公事獲罪,在閣門待罪。莊宗非常憤怒,告戒有司部門盡速修複行宮的鞠場,把礙事的東西全都拆毀,最終還是拆毀了即位壇。張憲私下跟重臣郭崇韜說;“忽然忘本是最不吉祥的事。”

那年秋季,郭崇韜帶兵征蜀,親筆寫信告訴張憲說:“你已經回避政事很久了。我受命西征,已奏請你回黃閣(即入相)。”張憲答複說:“庖人之代屍祝(語出《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所謂非吾事也。”意思是他不想越俎代庖。當時樞密承旨段徊當權任事,覺得張憲長久跟從莊宗,很有舊望,所以不想讓他留在朝廷。剛好孟知祥出鎮蜀川,朝廷正挑選北京(太原)留守取代他,段徊便揚言說:“北門是國家的根本,除非很有德望的人是不能輕易授任的。如今挑選人才,非張憲不可。”趨炎附勢的人因為投靠段徊,又巧言中傷他,說:“張憲有宰相的才幹。然而國運中興,宰相在天子麵前,有所得失容易改正。而一方的大事,關鍵在製使一人。北麵的事非常重大。”莊宗於是在十一月授張憲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太原尹、北京留守,知府事。

同光四年二月,趙在禮的亂兵進入魏州(鄴都),造成關東驚擾。當時張憲家屬都在那裏,但趙在禮善待他們,還派人帶著書信到太原引誘張憲。張憲殺了使者,將書信原封不動地轉奏朝廷。後來李嗣源被兵眾劫持,諸軍離散。張憲遠在太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有人跟張憲說:“伐蜀大軍尚未回歸,洛陽局勢十分窘急。總管(即李嗣源)又失去兵權,被控製在諸軍手裏。還聽說河朔一帶都推戴他為主。如果真是這樣,有什麽辦法解救嗎?”張憲說:“治亂之機,間不容發。然而根據我的判斷,事情還不清楚。我聽藥縱之說,總管為人仁厚,有德有量,曆來深得軍心。不用多說了,我已下了決心。”四月五日,莊宗弟弟李存渥自洛陽來到太原,口頭傳達了莊宗的旨意,但沒有詔書,隻說天子授他一隻箭矢,作為憑信。眾人都很困惑,也無法預測局勢。張憲身邊隨從為他出謀畫策說:“李存渥所乘的馬,已經沒有任何修飾;他又召人議事,必定有什麽陰謀,想趁機占據州城。俗話說,寧我負人。明公應當盡早做好防備。隻要殺了呂、鄭這兩個宦官,拿下李存渥,再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那樣事情就萬全了。”推官河間人張昭遠(《東都事略·張昭傳》作張昭,估計因避後漢高祖劉知遠名諱而改名。此處以通鑒為準)勸張憲奉表向李嗣源勸進。張憲思考了很久,說:“我本來是個書生,沒有軍功而能坐到今天的位置,一下子自布衣平民變成金紫大官。向來事主不能變心,天子交給我治理百姓的大任,我豈能苟且偷生?事情如果不行,我也願意以身徇義。”張昭遠說:“這是古人的大節,明公能身體力行,真是忠臣。”次日,新來的北都巡檢李彥超誅殺了呂、鄭二人。軍城大亂,士兵通宵達旦地搶掠晉陽。張憲得知有變,出城逃往沂州。後來有司糾察他棄城的罪行,結果張憲於四月二十四日被賜死在晉陽的千佛院。他幼子張凝隨父出走,結果也被收捕後遇害。明宗舉行南郊大禮後宣布大赦,有司請求為張憲昭雪,明宗也同意。張憲沉靜寡欲,喜歡收藏圖書,家裏有書五千卷。視事之餘,他經常親手刊校書籍。張憲還善於彈琴,不飲酒,和賓客僚佐宴會時,隻是談論文章或嘯詠詩詞而已,因此得到士友的尊重。張憲長子張守素,在後晉當官,位至尚書。

四月二十五(辛亥),明宗正式在中興殿聽政。

莊宗李存勖兒子魏王李繼岌自殺後,西南麵副招討使兼工部尚書任圜帶著征蜀歸來的二萬六千將士於四月二十六(壬子)回到洛陽。明宗慰撫了他們,命令將士回到各自兵營。

四月二十八(甲寅),明宗登禦文明殿接受朝賀,下製改同光四年為天成元年,大赦天下。後宮內職酌量留下一百人,內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鷹坊二十人,禦廚五十人,自餘全都遣散,任憑他們去哪裏。朝廷各司有名無實的官職也都全部被廢黜。明宗還分派諸軍到近畿去食用當地糧食,節省運輸費用。秋夏稅賦,每鬥先前增加省耗稅一升(即被老鼠吃掉的糧食也得上稅),今後隻納正數,廢除省耗稅。節度使和防禦等使,隻允許在元旦、冬至、端午、降誕四個節日裏貢奉朝廷,表示意思而已,自己可以在州府慶祝,不許借機科率征斂百姓;刺史以下,即使遇到四節,也不許貢奉。諸州雜稅,應當明確製定合理的各種稅收名目,不得刁難商旅。租庸司先前將府庫錢物給人作回扣;現必須全部歸還,以杜塞取寵之門。先前任命文書因動亂被塗毀的入選官員,明宗讓三銓(吏部尚書和兩侍郎)隻要革除那些弄虛作假的人,其餘則全部依照原來規定辦理。

四月二十九(乙卯),渤海國王大諲譔派使者前來朝貢。

五月初一(丙辰),明宗沒有視朝,而是前往西宮。他為宰相豆盧革進位為左仆射,韋說進位為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監修國史,依舊平章事。他加兗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傅朱守殷為同平章事,兼河南尹,掌管六軍諸衛事;加滄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傅安元信為同平章事,移鎮徐州;加邠州節度使兼檢校太保毛璋為同平章事。

他還任命太子賓客鄭玨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工部尚書任圜為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兩人一道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圜還兼判三司。任圜憂公如家,選拔賢俊,杜絕那些心存僥幸的人,所以在一年之間,就充實了朝廷的府庫,軍民都得到滿足,朝綱也大略得以建立。任圜總是以天下為己任,所以遭到樞密使安重誨的嫉妒。

武寧(徐州)節度使李紹真、忠武節度使李紹瓊、貝州刺史李紹英、齊州防禦使李紹虔、河陽節度使李紹奇、洺州刺史李紹能,各自請求恢複原來姓名為霍彥威、萇從簡、房知溫、王晏球、夏魯奇、米君立。李紹虔還上言說:“臣本姓王,後改姓杜氏,承蒙前朝賜今姓名。現請求恢複本姓。”明宗都答應了。萇從簡是陳州人。明宗還為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符習加兼侍中;為徐州節度使和檢校太傅霍彥威加兼侍中,讓他移鎮鄆州。

五月初二(丁巳),明宗首次命令百官在正衙正常朝見之外,每五日到內殿問候一次起居(《五代會要》作此敕是在次日,還說中書有急切公事時請求開延英殿應對,不在此限。)

同時,麟州上奏說,指揮使張延寵作亂,燒殺搶掠市民,但已被鎮壓。

五月初三(戊午),明宗加河陽節度使夏魯奇為檢校太傅;任命貝州刺史房知溫為兗州節度使,齊州防禦使王晏球為宋州節度使,洺州刺史米君立為邢州節度使;並於次日賜給文武百官驢馬各一。西都知府張篯進獻魏王李繼岌打球用的七十二匹馬。

同時,北京馬步都指揮使李從溫上奏,說他依詔誅殺了逃到那裏的宦官。當初,莊宗遭遇內難,幾百名宦官都逃竄躲進山林,或落發為僧;跑到晉陽的有七十多人,到這時,他們全都在都亭驛被殺。李從溫是明宗的侄子。

五月初六(辛酉),明宗下詔讓華州將從西川帶來的宮女全都釋放,各自回歸自己的骨肉親人。

明宗覺得前相州刺史和北京左右廂都指揮使安金全有功於晉陽,因此於五月初七(壬戌)任命他為為安北都護、振武節度使、同平章事。

五月初九(甲子),明宗加前西都留守兼京兆尹張筠為檢校太傅,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任命夔州節度使李紹文為遂州節度使;任命前鄧州留後戴思遠為洋州節度使;並在三天後任命金吾將軍張實為金州防禦使。

五月十一(丙寅),當時被亂兵推舉為魏博留後的趙在禮請求明宗臨幸鄴都。五月十三(戊辰),明宗任命金紫光祿大夫兼檢校司空趙在禮為義成(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趙在禮以軍情未定為理由,沒有赴任。同時,明宗任命許州留後陶玘為鄧州留後,任命諸道馬步副都指揮使安審通為齊州防禦使。

代理北京(晉陽)軍府事務的汾州刺史李彥超到洛陽入朝,明宗跟他說:“河東安全無恙,都是你的功勞。”五月十五(庚午),他任命李彥超為建雄(晉州)留後。同時,明宗任命前陳州刺史劉伸殷為陝州留後。

五月十七(癸酉),他任命前磁州刺史劉彥琮為同州留後,並於次日為福州節度使和檢校太傅(閩王)王延翰加檢校太尉和同平章事。

明宗不識字,各地的奏折他都讓安重誨讀給他聽,而安重誨也不是很通,便奏稱:“臣隻靠忠誠和實幹事奉陛下,得以掌管樞密機要。現在的政事臣還粗略能懂,但至於古人的事,則非臣所及。臣希望陛下仿照前朝的侍講和侍讀製度,以及近代的直崇政和樞密院,挑選有文學才能的臣屬和臣共事,以備應對。”明宗於是設置端明殿學士,並於五月二十(乙亥)任命翰林學士和戶部侍郎兼知製誥馮道,和翰林學士兼中書舍人趙鳳,一道以本官出任端明殿學士。端明學士的官職就是這時開始的(《五代會要》說是根據樞密使孔循的提議)。

五月二十一(丙子),明宗下詔說:“已故西道行營都招討製置等使、守侍中、監修國史、兼樞密使郭崇韜應當允許歸葬鄉裏,並將他世代的家業和田宅一並歸還他的骨肉親屬。已故萬州司戶朱友謙應當恢複為護國軍節度使、守太師、兼尚書令、河中尹、西平王;他的所有田宅財產,也一並歸還他的骨肉親屬。”

次日,西都衙內指揮使張篯進獻已故前蜀主王衍的犀帶和玉帶各二條、馬一百五十匹。當初,莊宗派中官向延嗣到長安去殺了王衍一家,很快莊宗就禍起蕭牆。向延嗣因此躲藏逃竄,不知到哪裏去了。王衍的資裝妓樂等結果全落到了張篯的手裏。他又怕事情泄露,便有了這一進獻。

五月二十三(戊寅),明宗任命樞密使安重誨兼領山南東道節度使。製令下來後,安重誨的黨羽跟他說:“襄州控製著要津,不能缺乏主帥,明公不應兼領。”安重誨當即向明宗自陳,推辭兼領,明宗也答應了。同時,他任命左金吾大將軍張遵誨為西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五月二十四(辛巳),明宗任命衛尉卿李懌為中書舍人,兼翰林學士。次日,他任命前蔚州刺史張溫為振武留後,左右廂突陣指揮使康義誠為汾州刺史,左右廂馬軍都指揮使索自通為忻州刺史。

同時,尚父吳越國王錢鏐派使者進獻金器五百兩、銀器一萬兩,綾羅一萬匹,向朝廷謝恩。明宗賜給他玉冊和金印。同光末年時,錢鏐上疏秘密請求得到玉冊和金印,但宰相郭崇韜覺得不行,而樞密承旨段徊得到吳越的重大賄賂,所以極力讚成這事。莊宗因此答應他的請求,所以這時才有了這一進貢和謝恩。

五月二十九(甲申),明宗為幽州節度使和檢校太保李紹斌加檢校太傅和同平章事,恢複他原來姓名為趙德鈞。次日,他下詔,讓百官在初一十五朔望入閣,並在廊下為他們賜食。亂離以前,朝廷常參官每天在退朝後朝廷都會在廊下給他們賜食,稱作“廊餐”。乾符之後,百司經費不足,無法每日賜食。到這時改成每次入閣即賜食(根據《五代會要》,明宗剛即位時,要求百官每五日一入閣問候起居。吏部尚書李琪認為沒有這樣的先例,請求取消。明宗所以才決定每月朔望日入閣賜食。但到宣旨時,除了朔望入閣外,依然要每五日一次問候起居,並成為永久規定。)

六月初三(戊子),明宗起複(停止服喪)前襄州節度使李紹珙,依然出任襄州節度使,並恢複他原來姓名劉訓。他還任命皇子河中留後李從珂為河中節度使。百僚上表稱賀。明宗還任命翰林承旨、兵部尚書、知製誥盧質為檢校司空,兼同州節度使。次日,他任命吏部尚書兼判太常卿事李琪為禦史大夫;禮部尚書崔協為太常卿兼判吏部尚書銓事;禦史中丞崔居儉為兵部侍郎;太子賓客蕭頃為禮部尚書。

同時,中書上奏說:“請以九月九日皇帝降誕日為應聖節,休假三日。”明宗準奏。他還為已故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尚書令、齊王張全義追贈太師;任命前尚書右丞崔沂為尚書左丞。

六月十一(丙申),明宗任命新州留後張庭裕和雲州留後高行珪分別正授本軍節度使。

次日,明宗下詔說:“四夷前來上朝,曆代都有這樣的事。前後各因強弱,撫製互有典儀。大蕃必須示以威容,總是在正殿接見引對;小蕃隻用加以恩澤,通常在便殿安撫懷柔。禦史憲府奏論,禮院詳細斟酌,全都征引先例,皆有明文規定。正殿的威容,未可全廢;內殿的恩澤,且可常行。如果遇到大蕃入朝,即根據往日的舊儀,於正殿排列,鋪陳立仗,百官排班,於正門引入對見。”當時百僚入閣,按班次退下後,明宗才引見朝貢的蕃客。禦史大夫李琪上奏談論這事,朝廷交給禮院檢核討論,這才下達了這道詔令。

六月十三(戊戌),明宗加樞密使安重誨為檢校太保,照樣行使兵部尚書的職權。他還任命太子詹事劉嶽為兵部侍郎,太子右庶子王權為戶部侍郎,太子左庶子任讚為工部侍郎。

兩天後,明宗加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兼尚書令、南平王高季興為守太尉、兼尚書令;加澤潞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孔勍為兼侍中。

同時,汴州上奏,說屯駐控鶴指揮使張諫等人謀叛,已經伏誅。明宗於是任命樞密使孔循代理汴州軍州事務。早些時候,明宗下詔征發張諫等三千人去衛戍瓦橋。六月十二,張諫帶兵出城,結果馬上返回汴州作亂,焚燒和劫掠街坊集市,還殺了代理州事的推官高逖,逼迫馬步都指揮使兼曹州刺史李彥饒為帥。李彥饒說:“你們想要我為帥,就必須聽從我的命令,嚴禁焚燒劫掠。”部眾聽從了。六月十四一早,李彥饒在府室埋伏甲兵。諸將入賀時,李彥饒說:“前天叛亂的其實隻有數人而已。”當場拿下張諫等四人,將他們斬首。他們的黨羽張審瓊率眾在建國門大喊大叫,李彥饒帶兵出擊,把張審瓊所部四百人都殺了,軍州這才安定。當天,大家推舉負責軍州文檔的節度推官韋儼暫時負責州務,上表奏聞這事,因此有了孔循的任命。孔循到任後收捕叛亂的三千家人,把他們全都殺了。李彥饒是李彥超的弟弟。

前蜀百官被帶到洛陽後,永平節度使兼侍中馬全說:“國家滅亡了,卻到這裏幹什麽?真是生不如死!”結果絕食而死。明宗任命前蜀平章事王鍇等人為諸州府刺史、少尹、判官、司馬等,也有人又回到西蜀任職。

六月十六(辛醜),滑州都指揮使於可洪等人縱火作亂,攻打魏博衛戍兵的三個指揮將領,將他們驅逐出城。

六月十九(甲辰),明宗加樞密使孔循為檢校太保和守秘書監。次日,他任命秘書少監姚顗為左散騎常侍,太子左諭德陸崇為右散騎常侍,兵部郎中蕭希甫為左諫議大夫,前幽州節度判官呂夢奇為右諫議大夫。他還任命鄴都副留守孫嶽為潁州團練使。

同時,明宗下詔說:“古人根據禮儀製定帝王的名字,因擔心造成不便,往往選取難以類似而容易避諱的,貴在便利時世。況且‘征在’二名,抑有前例(孔子母親名叫征在,孔子說征則不說在,說在則不說征,但單子不避諱)。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自登寶位以來,不改舊名,當時臣名有虞世南,官名有民部,都從未聽說他們因避諱而改名,隻是禁止連稱(即世民)的名字。朕以平凡卑微之身,位於人上,隻是遵從聖人的典範,不敢自尊。一應文書內帶有朕的名字,隻要不是連稱,就不用回避。如是臣下的名字,自己不想與君親同字的,任憑自己更改。”

六月二十二(丁未),中書門下上奏說:“陛下在京城的潛龍舊宅,希望以至德宮命名。”明宗準奏。次日,他為夏州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朔方王李仁福增加食邑一千戶。他還任命延州留後高允韜為延州節度使,利州節度觀察留後張敬詢為利州節度使;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兼知節度事孟知祥加檢校太傅和兼侍中;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兼知節度事董璋加檢校太傅。

六月二十七(壬子),明宗加鳳翔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李繼嚴為檢校太師和兼中書令。早先,李繼嚴從西蜀回到鳳翔時,監軍柴重厚不肯交還旌節,讓他入朝。李繼嚴到華州時,聽說洛中動亂,隻好又回到鳳翔,接著將柴重厚的事奏聞朝廷。明宗為此派人去殺了柴重厚。

六月二十九(甲寅),明宗任命晉州留後李彥超為北京留守,鎮州副使王建立為鎮州留後,右龍武統軍安崇阮為晉州留後。同時,荊南節度使高季興上言說:“夔、忠、萬三州,以前是本道屬郡,後來被西川侵據。如今臣請求將它們割歸本管。”明宗下詔許可。前蜀曾將夔州改為節度使區,現在依舊隻任命刺史。

要想知道後唐明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