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二:梁晉相爭之十五:趙王王鎔誅殺近臣與晉王名將李建及病故

(2019-07-08 20:18:50) 下一個

後梁貞明六年(公元920)六月二十七(丁巳),前蜀帝王衍任命司徒兼門下侍郎兼同平章事周庠帶著同平章事的頭銜出任永平節度使。

同時,梁末帝朱瑱任命泰寧(兗州)節度使劉鄩為河東道招討使,率領感化(華州)節度使尹皓、靜勝(崇州)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一起攻打叛降晉王的同州節度使朱友謙。

閏六月初一(庚申),前蜀帝在萬裏橋修建他父親蜀高祖王建的原廟,率領後妃和百官用先帝平時愛吃的食品祭祀,還動用鼓吹。華陽尉張士喬上疏勸諫,覺得這違犯禮製。前蜀帝非常憤怒,想殺了他,但太後不同意。前蜀帝於是削去他的官職,將他流放到黎州。張士喬無比憤概,竟然跳水而死。

劉鄩等人包圍同州,朱友謙向晉王求救。秋七月,晉王派大將蕃漢總管李存審、昭義節度使李嗣昭、代州刺史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質帶兵救援。

七月二十六(乙卯),前蜀帝下詔北巡,任命禮部尚書兼成都尹長安人韓昭為文思殿大學士,位在翰林承旨之上。韓昭沒有文學才能,靠諂媚逢迎得到寵幸,隨意出入宮禁,還請求前蜀帝用通、渠、巴、集數州刺史作為籌碼收取賄賂,用得來的錢營建自己的府第,而前蜀帝居然也答應了。有見識的人都知道前蜀即將滅亡。八月初十(戊辰),前蜀帝從成都出發,身披金甲,頭冠珠帽,手執弓矢,清道前行,旌旗兵甲,連綿百餘裏。雒令段融上言說:“陛下不宜遠離都邑,應當委派大臣出去征討。”但前蜀帝不聽。九月,前蜀帝抵達安遠城。

九月初二(庚寅),梁末帝任命供奉官郎公遠為契丹歡好使。

李存審等人抵達河中,早上剛到,當晚就渡過了黃河。梁軍曆來看不起河中士兵,每次交戰必定窮追不舍。李存審挑選了兩百精甲,混雜在河中兵當中,直接前往劉鄩的壁壘之下。劉鄩派出一千騎兵追逐,這才知道晉軍已到,大驚失色。自此再不敢輕易出戰。晉軍進駐朝邑。

河中長期向後梁稱臣,將士因此都首鼠兩端。晉王的諸軍在那裏大規模集結,糧草一下子變得昂貴。朱友謙的幾個兒子都勸朱友謙暫且向後梁臣服,好讓他們撤軍。朱友謙說:“從前晉王親自趕來幫我,還秉燭夜戰。如今我們正和梁軍相拒,他又派大將星夜趕來,還分給我們資糧。我們豈能做對不起他的事!”

同時,晉軍分兵攻打華州,還損壞了華州外城。

李存審等人按兵不動,長達幾十天,然後才進逼劉鄩的兵營(《舊五代史》說次日就約好雙方交戰)。晉軍和朱友謙商量好後,進軍兵臨梁軍壁壘。劉鄩等人率領全部兵眾出戰。河中的蒲軍在南,晉軍在北,把兩軍夾在中間。騎兵相接時,蒲軍稍稍退卻。晉將李嗣昭率領輕騎衝殺,結果梁軍潰敗。晉軍追擊,陣斬二千餘級。當夜,劉鄩收拾殘餘部眾退保華州的羅文寨。又過了十來天,李存審跟李嗣昭說:“困獸猶鬥。不如給他們放開一條歸路,然後趁他們逃跑時再追擊。”於是派人在沙苑牧馬。劉鄩等人果然在夜裏率軍逃跑,晉軍奮起追擊;到了渭水時又打敗梁軍,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梁軍丟棄的兵仗和輜重不可勝數,劉鄩和尹皓隻帶著少數隨騎逃得性命而已。李存審他們接著移送檄文告諭關中父老,然後帶兵攻城略地,直到下邽。他們還去拜謁唐朝的各座帝陵,哭祭了後才回去。

河中朱友謙的軍隊進攻崇州,靜勝節度使溫昭圖十分害怕。梁末帝讓供奉官竇維去勸他說:“溫公所擁有的不過華原和美原兩縣而已,雖然名為節度使,其實隻是個鎮將罷了。比起大的藩鎮,豈可同日而語。溫公想要得到大的藩鎮嗎?”溫昭圖說:“當然想要。”竇維說:“我回去就為溫公爭取。”當即教溫昭圖上表請求移鎮別處。梁末帝當即任命汝州防禦使華溫琪代理靜勝留後。

冬十月初三(辛酉),前蜀帝王衍抵達武定軍,幾天後又回到安遠。

也在十月,陳州的妖賊毋乙和董乙伏誅。陳州的裏弄居民喜歡相信旁門左道,虔信佛教,還自立一宗,號稱“上乘”。他們不食葷茹,還誘化平民,揉雜著淫穢的東西,夜晚聚在一起,白天分散走掉。州縣也不大插手,所以導致這邪教滋生蔓延。當時陳州刺史惠王朱友能仗恃宗室的得寵,經常行為不法,所以奸佞黨徒紛紛前來依附於他。毋乙之輩逐漸增加到一千人。他們攻掠鄉社,地方長吏也不敢過問。這年秋季,他們的人數更多,還往南和淮南人勾結。朝廷累次派州兵討伐追捕,反而被賊黨打敗。陳、潁、蔡三州,深受他們的毒害。這幫人還立毋乙為天子,其餘的匪首也各有官名。到這時,梁末帝派禁軍及數郡兵馬合勢追擊,這才徹底擊潰這些邪教徒,並生擒毋乙等首領八十餘人,將他們銬上枷鎖送到宮闕之下,然後在都市處斬。

十一月初一(戊子),前蜀帝王衍任命兼侍中王宗儔為山南節度使、西北麵都招討、行營安撫使;任命天雄節度使兼同平章事王宗昱、永寧軍使王宗晏、左神勇軍使王宗信為三招討,作為王宗儔的副手,帶兵討伐岐國。前蜀軍出了故關,在鹹宜建立壁壘,然後進入良原。十一月初十(丁酉),王宗儔攻打隴州,岐王李茂貞親自率軍一萬五千人進駐汧陽。十一月十六(癸卯),前蜀將陳彥威出了散關,在箭筈嶺打敗歧兵。前蜀軍糧食用盡時,準備撤軍。王宗昱駐紮在秦州,王宗儔駐紮在上邽,王宗晏和王宗信則進駐威武城。

十一月二十三(庚戌),前蜀帝離開安遠城,並於十二月初三(庚申)來到利州。閬州團練使林思諤來朝見他,並請求前蜀帝臨幸他的治所,前蜀帝也答應了。十二月初六(癸亥),他沿江而下,龍舟畫舸,輝映在長江兩岸。州縣為了提供禦駕的食宿和排場,苦了百姓,因此民眾開始犯愁抱怨。十二月十五(壬申),前蜀帝抵達閬州。州民何康的女兒色美,正要出嫁,前蜀帝將她占為己有,賜給他夫家一百匹布帛。她丈夫竟然在一場痛哭之後悲哀而死。十二月二十六(癸未),前蜀帝抵達梓州。

趙王王鎔仗恃自己累世鎮守成德,深得趙國人心,又生長在富貴環境,所以雍容自逸,把自己的府第和園林湖沼搞得異常豪華,窮極一時。他還沉湎於嬉戲遊樂,不親理政事,大事全都依賴僚佐,自己深居府第,把大權交給左右侍從。行軍司馬李藹和宦官李弘規在王府內外當權用事,宦官石希蒙尤其靠諂諛得到寵幸。

當初,幽州主帥劉仁恭派牙將張文禮跟從他兒子劉守文鎮守滄州。劉守文到幽州探省他父親時,張文禮占據滄州城作亂。滄州人討伐他,張文禮逃奔到鎮州。張文禮喜好誇張荒誕,自稱很懂兵法。王鎔對他感到驚奇,便將他當作養子,更名為王德明,把軍事大權全交給他。王德明率領行營兵馬跟從晉王,而王鎔想在身邊留個心腹,便讓都指揮使符習代替他,然後召王德明回來擔任防城使。

王鎔晚年喜好事佛求仙,專講佛教的梵經和道教的符錄,大肆設壇祈禱,還讓人提煉仙丹,在西山大規模裝飾館舍樓宇。每次前往遊覽時,王鎔總是登山臨水,逗留了幾個月後才回來,隨從的將佐士卒經常不下萬人。成德地區軍民為他的西山往來提供食宿和費用,吃盡了苦頭。這月,他自西山回來,在鶻營莊過夜。石希蒙勸趙王再到別處遊玩,李弘規進言說:“晉王正在黃河兩岸血戰,櫛風沐雨,親冒矢石,而大王卻把本應為軍隊提供後勤的錢全花在這不急的事上。況且目前時世正十分艱難,人心難測。大王長久不回王府,遠出遊玩;萬一有些奸人發動事變,閉關拒絕大王回城,那該怎麽辦?”趙王準備回去時,石希蒙又秘密跟趙王說:“李弘規妄生猜疑,說出這些很不遜的話來威脅大王,專門想誇大外麵的事,隻是想增長他的威福而已。”趙王於是又留了下來,住了兩晚還不想回去。李弘規於是指使內牙都將蘇漢衡率領親軍,擐上盔甲,拔出刀刃,到帳前跟趙王說:“士兵們在野外露宿已經很久了,現在希望跟從大王回歸!”李弘規趁機進言說:“石希蒙勸大王遊玩不已,害苦了士人和平民。並聽說他陰謀為逆。臣已探明了這事,一點不假。請求大王殺了他,以除去禍亂的根本,也好向眾人謝罪。”趙王不肯。李宏規於是讓牙兵聚在一起大聲喊叫,並砍下石希蒙的腦袋,然後到趙王麵前訴說。趙王既憤怒又恐懼,隻好急忙回到行府。當晚,他派長子節度副大使王昭祚和養子王德明帶兵包圍了李弘規和李靄的府第,把他們全家族都殺了,連坐的有數十家。他又殺了蘇漢衡,並收捕他的黨羽,徹底追查逼宮的事。親軍為此大為恐懼。

這期間,南吳的金陵城建成。鎮海節度判官陳彥謙上呈費用的帳簿給大丞相徐溫檢核。徐溫說:“我既然任用你,就不用核對了。”把帳簿全都燒了。

當初,閩王王審知承製讓他侄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兼領平盧節度使。王延彬治理泉州十七年,那裏的官吏和平民都安居樂業。他剛好得到一隻白鹿和紫色靈芝,僧人浩源覺得這都是帝王的符命征兆。王延彬因此開始驕橫放縱,還秘密派人走海路到大梁入貢,請求出任泉州節度使。事情被發覺後,王審知殺了浩源及其黨羽,將王延彬罷黜,讓他回歸私第。

也在這年,南漢帝劉岩派使者跟前蜀互通友好。吳越王錢鏐派使者為兒子錢傳琇向楚王馬殷求婚,楚王答應了。

後梁龍德元年(921)春正月初六(癸巳),梁末帝下詔,要求各道入京奏事的節度判官,必須到禦史台檢點;從正衙退下後,便到中書門下省去公開參見並辭謝。如有違犯,宰相必須具備名字和官銜奏聞朝廷。朝廷還必須當麵賜給章服,並讓閣門使取來本官的任命狀申報中書門下,接受敕令文牒後,才能使用新的頭銜。

春正月初七(甲午),前蜀帝王衍從梓州回到成都。

當初,前蜀帝還是太子時,他父親王建為他娶了兵部尚書高知言的女兒為妃,但高妃沒有得寵。當韋妃入宮後,高妃更被疏遠薄待,到這時他幹脆把高妃遣送回家。高知言吃驚得摔倒在地,吃不下飯,幾天後就去世了。韋妃是前蜀帝外祖父徐耕的孫女,非常漂亮。前蜀帝當時臨幸徐家時,見了她就非常喜歡,太後因此將她接到後宮。前蜀帝不想娶母親家族的人,便謊稱她是前宰相韋昭度的孫子。韋妃最初是婕妤,經累加後成為元妃。

前蜀帝經常布列錦繡步障屏風,在裏麵擊球,也經常到很遠的地方而外人都不知道。他還燒各種香,晝夜不絕。久而久之他對燒香也厭倦了,便改燒皂莢來改變各種香的氣味。他讓人將絲繒結成小山,在上頭搞了些宮殿樓觀。有時這些殿觀被風雨損壞,他又讓人重新改作。有時他在繒山上飲宴作樂,十來天不肯下山。山前還有渠水通往禁中,他有時乘船夜歸,命令宮女拿著上千根蠟燭站在前船,照著渠水,水麵如同白晝。有時他在禁中大吃大喝,擊鼓吹打,搞得沸沸揚揚,甚至通宵達旦,習以為常。

正月十七(甲辰),梁末帝改任河東道行營西麵應接使、前靜勝軍節度、崇裕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溫昭圖為匡國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出鎮許昌。溫昭圖曆來巴結寵臣趙岩,所以得到這一重要藩鎮。同時,梁末帝還任命匡國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王彥章為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鄭、滑、濮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照樣擔任北麵副招討使。

前蜀帝王衍和南吳王楊溥屢次寫信勸晉王李存勖稱帝,晉王總是把他們的信出示給僚佐們看,說:“昔日王太師也曾寫信給先王,勸他說,唐室已亡,應當在一方自己稱帝。先王跟我說:‘當年天子臨幸石門,我出兵誅殺賊臣。那時,河東威振天下。我如果挾天子占據關中,自己製作九錫禪文,誰能禁止得了我!隻是看在我家世代忠孝的份上,為帝室立功,誓死不做這樣的事罷了。他日你也應當將興複唐朝社稷放在心上,千萬謹慎,不要效法這幫人的所作所為!’先帝的話言猶在耳,這種議論不是我膽敢聽到的。”說著說著還不禁流下眼淚。

後來將佐及藩鎮不斷勸他稱帝,晉王這才下令讓有司部門購買玉器製造皇帝的法物。黃巢攻破長安時,魏州僧侶傳真的師傅得到了傳國寶,收藏了四十年。也在正月,傳真把它當作一塊平常的玉石,準備把它賣了。有人認得,說:“這是傳國寶啊。”傳真於是到晉王的行台獻上 。傳國寶上是古體的篆文,大多數人都不認得;經行家驗證後,上麵的字原來是“受命於天子孫寶之”八字。將佐們全都高舉酒觴向晉王道賀。

河東監軍張承業在晉陽得知這事,急忙跑到魏州勸諫道;“我王世世代代忠於唐室,救患救難,所以老奴三十多年一直為大王管理財賦,召補兵馬,發誓要消滅逆賊,興複本朝的宗廟社稷。如今河北剛剛平定,朱氏尚存,而大王卻急著要即大位。這遠不是我跟從大王征伐的原意,天下人誰不會因此離心解體!大王為何不先滅了朱氏,為唐朝的列聖報此深仇大恨,然後尋求唐朝的後人,立他為主,接著南取吳國,西取蜀國,掃清環宇,天下合為一家。到那時,即使高祖和太宗複生,誰還敢身居大王之上?謙讓越久得到的就越堅固。老奴沒有其他的誌向,隻是深受先王的大恩,想為大王建立萬年不敗的基業而已。”晉王說:“稱王固然不是我願意做的事,隻不過拿群下的意思沒辦法罷了。”張承業知道他勸不動晉王了,便痛哭著說:“大王和諸侯血戰,本是為了唐朝。如今大王自己取走皇位,等於是誤了老奴!”當即交還晉王封給他的食邑,一下子就病倒了,從此不再起床。

二月,晉代州刺史李建及去世。李建及是許州人,本姓王,父親叫王質。王建及少年時在李罕之手下任綱紀。唐僖宗光啟中年,李罕之到晉陽去拜謁河東主帥李克用,趁機挑選了一百名驍勇部將獻給他,王建及也在其中。後來他因功署任牙將,掌管義兒軍,並賜姓名。天祐七年(910),他改任匡衛軍都校。柏鄉戰役時,汴將韓勍追趕晉將周德威,來到高邑南的野河上,鎮、定兵馬扼守橋道,但被韓勍挑選的精兵先奪走了。李存勖登高眺望,眼看鎮、定兵馬即將失敗,便跟李建及說:“如果賊兵過了橋,那將勢不可當。你有什麽辦法嗎?”李建及在部屬中選了二百勇士,挺槍大喊著衝向汴軍,將他們趕到橋下。二月,晉軍進攻魏博,魏軍夜裏襲擊晉軍兵營。李建及設伏以待,扼製住他們的歸路,將魏軍全殲了。梁將劉鄩進駐莘縣時,個把月都不肯出戰;忽然一天早晨縱兵攻打鎮、定的兵營,軍中大亂。李建及率領銀槍勁兵一千人赴援,擊敗了梁軍,追殺到他們的壁壘之前。元城戰役時,李建及首陷敵陣,因功被授天雄軍教練使。八月,他升遷遼州刺史。天祐十四年,他跟從晉軍到幽州出擊契丹,打敗了他們。十二月,他跟從晉王進攻楊劉,自寅時(淩晨三四點)直至午時,梁軍閉城拒守。李建及親自背著葭葦填平壕塹,率先登上雲梯,因而攻拔了楊劉。胡柳陂戰役中,前軍失利。傍晚時,梁軍登上土山,但被李建及一戰就給奪回。晉王想要收軍明日再戰。李建及橫著長槊上前說:“賊兵大將已經逃亡,我們乘勝易於攻擊。大王盡管登上土山,看臣破賊!”當即率領銀槍效節都(相當於禁軍)大喊大叫著奮起出擊,三軍士氣倍增,於是晉軍複振,轉敗為贏。他因功授任檢校司空和魏博內外衙都將。

天祐十六年,梁將賀瑰攻打德勝南城,用竹篾將十來艘戰船連成一排,扼斷津路,晉軍無法渡河。德勝南城中矢石即將用盡,守城將領氏延賞境況危急。晉王將布帛堆積在軍門,召募能破賊船的人。有個很會遊泳的人叫馬破龍,晉王叫他潛入城裏去見氏延賞。氏延賞說:“我們已經極度危窘,所爭的隻是片刻功夫。”當時河裏都是敵船,流矢像雨點般飛來。李建及披上重鎧,手執長槊喊道:“豈有不過一衣帶水,能讓賊兵如此囂張!”便帶領滿滿兩船甲士,全都短兵持斧,徑直衝向梁軍的戰艦,將竹篾砍斷。他又讓人用裝滿油浸幹柴的大木桶,點燃後從上遊猛衝下來,順流縱火,焚燒連排戰艦。須臾功夫,煙焰騰空,梁軍砍斷繩纜逃命。李建及於是進入南城,賀瑰不得不解圍而去。那年十二月,他又與汴將王瓚在戚城交戰。李建及傷了手,晉王親自解下禦衣金帶賜給他。

李建及很有膽氣,慷慨不群,臨陣帶兵,意氣豪壯,自從晉王到了魏州,李建及總是統領內外衙銀槍效節在帳前擔任親軍。他善於撫禦,將所得的賞賜全都分給部下,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頗得軍心。他又累立戰功,雄勇冠絕,但遭到那些膽小惡劣的人忌妒,常在晉王麵前進讒害他。當時宦官韋令圖是李建及的監軍,他總在晉王麵前說:“李建及用家財施舍給士兵,看來他的野心不小。大王不能讓他掌管衙兵。”晉王也開始猜疑他。李建及生性忠誠直率,雖知道有人進讒構陷,卻不改自己的操行。

天祐十七年三月,晉王改任他為代州刺史。八月,他與李存審一道赴援河中,解除同州之圍。李建及少年時就遇到禍亂,長期身經戰陣,矢石所中,體無完膚。後來有大功卻受到猜疑,因此內心憤懣憂鬱。這時他在太原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也在二月初,南吳改元為順義。

到這時,梁晉相爭的局勢已經分明,後梁的失敗隻是遲早的事而已。要想知道五代十國以後的事,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