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二十四:懿宗為政之十三:唐懿宗盛迎佛骨與駕崩

(2018-12-26 14:01:25) 下一個


早先,即鹹通十二年即公元871年春,幽州盧龍等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幽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燕國公、食邑三千戶張允伸得了風疾,請求將軍政委托他人,自己去就醫治病。唐懿宗李漼答應了,便任命他兒子張簡會為檢校工部尚書,出任節度副大使。負責留後事務(《舊唐書》把張允伸重病,請朝廷讓兒子張簡會為節度副大使暫管兵馬事務的事放在去年春季,還說唐懿宗下詔同意。這事還比較可信,所以依此)。張允伸病情後來轉重,便派使者上表請求交還節度使的旌節。鹹通十三年即公元872年春正月二十五(丙申),張允伸病逝,唐懿宗追贈他為太尉,諡號忠烈(《新唐書》說,二月張允伸去世,他兒子張簡會自稱留後)。


張允伸字逢昌,是範陽人,曾祖父張秀曾任檀州刺史,祖父張岩曾任納降軍使,父親張朝掖因張允伸的緣故追贈太尉。張允伸世代在幽州軍門任職,自己經累遷官至押衙,兼馬步都知兵馬使。大中四年(850),幽州主帥周綝得了重病,上表奏請讓張允伸為留後,朝廷也同意了,並加他為右散騎常侍。同年冬季,唐宣宗下詔賜給他節度使的旌節,升遷他為檢校工部尚書。鹹通九年(868),經累加他官至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燕國公。第二年,徐州發生龐勳之亂,張允伸請求派他弟弟張允皋領兵討伐叛亂,但唐懿宗沒有答應。張允伸向出征大軍捐助軍米五十萬石和鹽二萬石。唐懿宗下詔嘉獎他,還賜給他錦彩、玉帶、金銀器等;並在那年冬季又加他為特進,兼侍中。他病危時請求歸還旌節,但朝廷的詔命還沒到達,他就病故了,終年八十八歲。張允伸鎮守幽州二十三年,勤儉恭謹。幽州地區在他治理下年年糧食豐登,邊鄙無警,上下安定。很久後人們還讚美他的仁政。張允伸有兒子十四人。


二月十六(丁巳),唐懿宗讓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通鑒作兵部侍郎兼同平章事)於琮帶著檢校司空的頭銜出任襄州刺史和山南東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於琮罷相。唐懿宗接著任命刑部侍郎兼判戶部(《舊唐書》作禦史中丞,但以通鑒和《新唐書》為準)奉天人趙隱為戶部侍郎和同平章事。


平州刺吏張公素平時很有威望,讓幽州軍民信服。張允伸病逝後,張公素率領平州兵馬前來奔喪。張簡會怕了,便在三月自己逃往京師。唐懿宗任命他為衛將軍之一(《舊唐書》說這事發生在二月,而《新唐書》說:三月初三癸酉,張公素驅逐張簡會,自稱留後)。


也在三月,唐懿宗任命吏部尚書蕭鄴和吏部侍郎獨孤雲為考官,讓職方郎中趙蒙和駕部員外郎李超負責宏詞科的考試和選人。科舉考試那天,朝廷將蕭鄴替下,另派右丞孔溫裕暫時負責科考。


四月初一(庚子),浙江東西道發生地震。同時,唐懿宗封皇子李保為吉王,李傑為壽王,李倚為睦王。


也在四月,唐懿宗正式任命張公素為幽州盧龍(通鑒誤作平盧)留後。


五月初二(辛未),唐懿宗下敕,因為他的部下為盜,所以將檢校尚書左仆射、守左羽林軍統軍、禦史大夫張直方貶為康州司馬同正。


國子司業韋殷裕到閣門去告發唐懿宗的寵妃郭淑妃的弟弟內作坊使郭敬述不可告人的陰事。唐懿宗勃然大怒,當天就讓京兆府判決並杖殺了韋殷裕,還籍沒他的家產。韋殷裕的妻子崔氏,官府樂人鄭羽客、王燕客、婢微娘、紅子等九人也都發配到掖庭當苦工(《新舊唐書》說這事發生在五月初六乙亥)。五月初六(乙亥),閣門使田獻銛被朝廷褫奪紫色官服,改任橋陵使;閣門司閻敬直被處以杖責十五,發配到南衙;他們都是因為接受了韋殷裕的狀紙而被貶斥,韋殷裕的嶽父太府少卿崔元應被貶為應州司戶,他妻子的堂兄中書舍人崔沆被貶為循州司戶,他叔父韋君卿被貶為愛州崇平尉,都到嶺南當小官。給事中杜裔休因為和韋殷裕關係密切,也因此被貶為端州司戶。崔沆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崔鉉的兒子。杜裔休是荊南節度使杜忭的兒子。


唐懿宗接著任命前大理正萬俟鎔為國子司業,取代韋殷裕。他還任命前興元少尹馮彭為普州刺史;前大理正陽琯為昌州刺史。


五月初七(丙子),因為韋保衡的進譖,唐懿宗下製,改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尚書左仆射、兼襄州刺史、禦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觀察等使於琮為正議大夫、守普王傅,分司東都。五月十二(辛巳),他下敕將尚書左丞李當貶為道州刺史,吏部侍郎王珮貶為漳州刺史,左散騎常侍李鬱貶為賀州刺史,前中書舍人封彥卿貶為潮州司戶,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知製誥張裼貶為封州司馬,右諫議大夫楊塾貶為和州司戶。兩天後,唐懿宗又將工部尚書嚴祁貶為郴州刺史,給事中李貺貶為蘄州刺史,給事中張鐸貶為藤州刺史,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左街使李敬伸貶為儋州司戶。起居舍人蕭遘、李瀆、鄭彥特、李藻等人也都因為和於琮關係密切而被貶到兩湖和五嶺之南。李貺是唐文宗時吏部侍郎李漢的兒子;蕭遘是已故宰相蕭置的兒子。五月十五(甲申),唐懿宗將前青州刺史兼平盧軍節度使於涓貶為涼王府長史分司東都,前湖南觀察使於瑰貶為袁州刺史。於涓和於瑰是於琮的兄長。於藹和於蔇也被發配流放。自李當以下的這些人全都是於琮的親戚和朋黨,這時全被韋保衡驅逐出朝。


不久唐懿宗又將於琮進一步貶為韶州刺史。於琮妻子廣德公主是唐懿宗的妹妹。她跟隨於琮前往韶州,一路上始終都不離開於琮,乘轎子時必須和他轎門相對,坐著時也總是拉著於琮的衣帶,於琮因此路上沒有遇害。當時皇室公主大多驕橫放縱,隻有廣德公主總是遵守法度,事奉於氏宗親,不論尊卑,無不遵從禮數,因此得到朝廷內外的稱道。


也在五月,唐懿宗任命天德防禦使兼檢校左散騎常侍段文楚為雲州刺史和大同軍防禦使。


六月,唐懿宗正式任命盧龍留後張公素為節度使。


同時,義成軍節度使兼檢校工部尚書杜慆上奏說:他下屬的潁州僧人和道士以及百姓都請求留下刺史宗回。唐懿宗下敕說:“宗回在治理百姓上清廉幹練,自有規定的任期。朝廷正依賴他安撫民眾,所以尚未考慮他替換改任的事。”


也在六月,中書門下省上奏說:“本月十七日,臣等在延英殿麵奉聖旨,讓臣等警誡各地州府,如有逃亡戶口,他們的賦稅和科役,都不許攤派到現有的民戶頭上。臣等都覺得諸道州府,因為兵戈之後,災害之餘,民戶逃亡,田疇荒廢,天不保佑,人多艱危。鄉閭屢次因為官府征用徭役而困弊,而官府的庫藏也因此而耗竭,致使近來的經費和各色差額,大半都隻是記載在簿冊裏的虛無東西。減緩對民間的征斂則無法供給官兵,催促交稅期限則等於逼迫貧苦百姓。陛下總是談及百姓的凋弊,內心憂慮,為政勤勉。然而如不降明文,誰能知道陛下對黎庶的聖念。逃亡民戶的賦稅以及混雜差役等,必須有承包田畝的佃戶人家,方可依照前例征用徭役。如將欠缺的賦稅份額,分攤到現有民戶的頭上,則變成逃避和拖欠的債務,將成為黎民百姓的沉重負擔。富人有阡陌相連的田產,窮人卻沒有立錐之地。要想做到平均統一,關鍵在於公平。如果讓狡猾的黨徒,得以任意決定升降,那麽希望事情辦得完善公平,不是難上加難嗎!全靠地方長吏竭誠盡心,才能讓疲憊的民眾逐漸得到安泰。臣等商量,必須讓諸道州府遵照這些條例,如有逃亡戶口,他們的稅賦並雜色差役等,都不得隨便另外分攤到現存民戶頭上。務必設法招誘逃亡的戶口回來,加以多方撫禦,好利用現有年景的豐登,讓他們重新獲得昭蘇。地方長吏如果能給百姓帶來安寧,自然應當得到升遷。不遵守詔令的,也必得麵對朝廷的刑典。”唐懿宗準奏。


韋保衡想讓他的黨羽裴條當郎官,但害怕禦史左丞李璋執法嚴厲,擔心他不肯,便先派人跟他通氣,表示善意。李璋說:“朝廷對官員的升遷任命,你不應當事先詢問。”秋七月二十七(乙未),韋保衡因此將李璋支出朝廷去擔任宣歙觀察使。


也在七月,唐懿宗任命前義昌軍節度使盧簡方為太仆卿。


八月,歸義節度使張義潮去世,沙州長史曹義金代領歸義軍府。唐懿宗下製,任命曹義金為歸義節度使。此後中原動蕩不已,朝命沒法抵達沙州,後來回鶻人又攻陷甘州,歸義軍下屬的各州大多被羌人和胡人占領。


十一月,唐懿宗任命王鐸為司徒,韋保衡為司空。


十二月,朝廷追諡唐宣宗為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振武節度使沙陀領袖李國昌仗恃功勞專恣驕橫,擅自殺害部下長吏。朝廷對此非常不滿。


鹹通十四年即公元873春正月初一(丙寅)禦史中丞韋蟾上奏說:“所有各州刺史得到升遷任命,在正殿辭謝後,找借口上遞書簡請假,其實非常容易。自今以後如果真有眾所周知的原因,三日以外則不能上遞書簡請假。所有新任命的朝廷內外官員,入京時理應上朝謝恩。如果遇到假日,按理必須在都亭驛等候。近日因為大多數人趁機請假,便回歸私家府第。這樣做不但違犯條例章程,也違反了禮製。自今以後,還希望依照先例,如果尚未上朝謝恩,都必須留在都亭驛。如果違反這道規定,禦史台司必須調查事情的本末,然後申奏朝廷。”唐懿宗準奏。


也在正月,沙陀人入寇代北。


三月二十九(癸巳),唐懿宗派敕使前往鳳翔法門寺迎接佛骨。很多朝臣都上諫勸止,甚至有人說唐憲宗當年去迎接佛骨,不久後就駕崩了。唐懿宗說:“朕生時得見佛骨,即使死了也沒有任何遺恨!”於是他下令廣造浮圖寶塔、寶帳、香輿、幡花、幢蓋,用以迎接佛骨。這些寶帳等都用金玉、錦鏽、珠翠裝飾。從京城到法門寺的三百裏間,一路上車馬晝夜不絕(《舊唐書》說,三月初七庚午,唐懿宗下詔讓兩街僧侶到鳳翔法門寺去迎接佛骨,當天,長安下起帶土的大雨,黃土遍地。《新唐書》則說下帶土的雨是在三月二十九癸巳下的。此處采用通鑒的說法)。


夏四月初八(壬寅),佛骨抵達京師,前頭由禁軍的儀仗隊引導,官府和私家的音樂喧囂震天,燭光照亮大地,迎接佛骨的隊伍綿亙數十裏。儀衛的盛況,超過南郊的祭祀;唐憲宗元和那時迎接佛骨的盛況比這次的差遠了。自開遠門直到安福門,長安富人在道路兩旁布置彩樓以及布施僧侶的無遮會,競相攀比鋪張奢侈;念佛的聲音震天動地。唐懿宗登禦安福門,還從城樓上下來,對著佛骨頂禮膜拜,淚流滿麵。他還賜給僧侶及京城裏當年曾見過元和年間迎佛骨盛況的老人金銀布帛。唐懿宗接著將佛骨迎進禁中的內道場。三天後,唐懿宗將佛骨送去給京城諸寺,最後安置在安國崇化寺。宰相以下朝臣競相布施的金銀布帛不可勝數。這次迎接佛骨的盛會,長安男女雲集街頭,儀式的隆重,自古以來從未有過。


唐懿宗為此特別下製說:“朕以寡德,繼承鴻業,至今已有十四個年頭。前不久遇到賊寇猖狂,王師出征未息。朕在位憂慮勤奮,愛育生靈,因此尊崇佛教,注重道門。如今迎請佛祖真身,為萬民祈求福祉。今天前來觀看目睹佛骨的民眾,塞滿大道小路。朕時刻念及牢獄之災,寢食都在掛慮,嗟歎朕的黎民,陷於徒刑重罪。何況現在已接近酷暑毒熱,囚犯仍身陷囹圄。有的還案情不明或遲滯未決,隻會有傷陰陽和氣;有的備受株連或深受追擾,隻會妨礙田耕農務。京畿及天下州府的在押囚徒,除非十惡忤逆、故意殺人、官典犯贓、合造毒藥、放火持仗、開掘墳墓之外,其餘罪犯,不論輕重等級,一律遞減一等。京城軍鎮,限兩日內疏理完畢,奏聞朝廷;天下州府,在本敕令到達三日內疏理完畢,奏聞朝廷。”


這期間,唐懿宗任命吏部侍郎蕭仿為兵部侍郎和同平章事。


也在四月,並州上奏,說那裏有個平民生了個兒子,有二頭四手。


五月二十四(丁亥),唐懿宗任命西川節度使路岩為兼中書令。


同時,南詔入寇西川,又入寇黔南。黔中經略使秦匡謀因為兵少,無法抵禦,隻好棄城逃到荊南。荊南節度使杜忭將他囚禁後,把這事奏聞朝廷。六月初二(乙未),唐懿宗下敕將秦匡謀處斬,籍沒他的家產;還下令有司部門搜捕理應連坐的親屬,然後奏聞朝廷。秦匡謀是鳳翔人。


同時,唐懿宗讓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王鐸帶著同平章事的頭銜出任宣武節度使,王鐸罷相。當時韋保衡仗恃皇恩弄權用事,因為劉瞻和於琮早先在相位時對自己不夠尊敬,便向唐懿宗進譖言,將他們驅逐出朝。王鐸是韋保衡進士及第時的主考官,蕭遘則是他的同年進士。他二人平時都看不起韋保衡的為人,韋保衡因此先後將他們也都擯斥了。


也在六月,唐懿宗感到身體不適。秋七月十六(戊寅),唐懿宗病危。左軍中尉劉行深和右軍中尉韓文約一道立他的小兒子普王李儼為太子,讓他暫時掌管軍國政事。七月十八(庚辰,《舊唐書》作次日辛巳),他們宣布遺詔說:


“朕敬奉九廟,君臨四海;朝夕戒懼,如臨危境;夜半皆思,不得安寧;必求政化的根源,思建大中(即唐宣宗)的仁政。至於懷柔四夷,偃息幹戈,皆以仁德加以綏靖,他們也自然馴順臣服;希望以清淨無為治理天下,或許可以取得太平盛世。然而自秋季以來,忽然得了重病,無法坐朝視事,十天半月也不見好轉。六疾如此侵體,萬機大多曠缺,醫療調和均無效益,以至彌留人世。嗚呼!生命歲月有限,聖賢也都一樣。明白這一道理,就會感到豁達開朗。現在讓顧命大臣傳達大政宏圖,讓皇太子暫且攝理軍國大事。太子秉性寬和,深知忠孝;仁德旺盛,睿智明哲。他聖明聰慧,必能弘揚祖宗的重光,承載邦國的大業。必須讓所司部門具備禮儀,讓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現任命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韋保衡攝理塚宰。軍國事務繁忙,豈可長久曠缺?況且以日易月(即縮短喪期)的製度,自古以來就得以實行。所以皇帝必須在三日以後馬上聽政,二十七日釋下喪服。諸道節度、觀察、團練、防禦等使,以及監軍、諸州刺史,受到朝廷的無比寄托,一並不得離任奔喪。文武常參官在早晚臨喪時可以哭悼,十五天後即可停止。宮中臨喪的,不到規定時刻無得擅自哭悼。全國各地的官吏和百姓,在告哀後出臨三日,然後全都釋下喪服,不用禁止食肉、飲酒、婚姻、祭祀;釋下喪服之後無所禁止。薄葬的禮儀,應當遵照漢魏的條文。山陵的規模,切切必須儉約,不得用金銀錦繡裝飾喪具。五坊的鷹犬等,除了用於狩獵之外,其餘一並放生。醫官段璲、趙玘、苻虔休、馬及等人全都釋放。你們將相卿士和內外臣僚,希望竭力盡忠,匡護朕的令嗣,送往事居,不要違背朕的意誌。”


次日(七月十九辛巳),唐懿宗在鹹寧殿駕崩,享年四十一歲。唐懿宗李漼是唐宣宗的長子,母親是元昭皇太後晁氏。他在大和七年(833)十一月十四日出生在藩王府邸,會昌六年(846)十月封鄆王,本名李溫。唐宣宗溺愛夔王李滋,本想立他為皇太子,所以鄆王雖是長子,卻長久未立。


《舊唐書》史臣評論說:“臣常接待鹹通年間的遺老,談到唐懿宗的事。他父親宣宗大中年間,四海升平,百職修舉,朝廷內外均無弊政,府庫也都有餘資,年穀屢次豐登,邊疆也沒有騷擾。唐懿宗剛即位時,倒也勵精圖治,延納忠讜進言,尊崇仁德老臣,數年之內,到處也都洋溢歌頌之聲。然而他本來就才器中庸,難免落入近習;所親昵的都是太監和僧侶。他們靠蠱惑的奢言,亂了唐懿宗驕淫的方寸。如此而想要不怠惰疏忽,可能嗎!當南蠻在邊陲挑釁,戍卒在徐州反叛時,朝廷征發五嶺的轉運,動搖了全國的根基;國家征用二蜀的邊防,造成了百姓的動蕩。徐州的賊寇雖被殄滅,河南卻幾乎人財兩空。然而他還繼續削減軍賦,用以裝飾佛寺;竭盡民財,用以修複教門。他把阿諛佞言當作愛己,將忠言進諫作為妖言。人們爭著趨炎附勢,罕見激勵忠貞的氣節。肮髒汙穢的小人,得到超次寵幸和升遷;焦頭爛額的輔臣,卻被無辜流放和貶黜。所以幹戈遍野,蟲旱連年。迎接佛骨的隊伍才進入宮門,護送靈柩的人們就在蒼野哭泣。報應必然,居然如此靈驗!土德(即唐朝)遭到淩夷,禍根就在這裏。即使有文、景那樣的仁君相繼,也難以複興。自此國家不再昌盛,自然可以理解。黃發的遺老,談到此處無不流淚。”


《舊唐書》讚道:邦家治亂,在君聽斷。恭惠驕奢,賢良貶竄。凶豎當國,憸人滿朝。奸雄乘釁,貽謀道消。


要想知道唐懿宗死後唐朝的事,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