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二十二:宣宗大治之二:前宰相李宗閔病故與白敏中當政

(2018-10-22 13:53:47) 下一個


會昌六年即公元846三月二十三日,唐武宗李炎駕崩,三月二十六,皇太叔李忱正式即位成為唐宣宗。夏四月初二,唐宣宗在聽政次日就將宰相李德裕支出了朝廷去任荊南節度使。


七月,唐宣宗任命兵部尚書李讓夷為劍南東川節度使。


這期間,回鶻烏介可汗的部眾紛紛歸降或逃散,加上不少人凍死餓死,剩下的不到三千人。國相逸隱啜在金山殺了烏介可汗,立他弟弟特勒遏撚為可汗。


八月初二(辛未),大行宮發生火災。


八月初三(壬申),朝廷將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安葬在端陵,廟號武宗。


當初,唐武宗疾危時,望著王才人跟她說:“我死後,你該怎麽辦?”王才人說:“臣妾願意跟從陛下到九泉之下!”唐武宗將手巾授給她。唐武宗駕崩後,王才人當即自縊而死。唐宣宗得知後十分憐憫她,追贈她為貴妃,將她安葬在端陵柏城之內。


同時,唐宣宗任命循州司馬牛僧孺為衡州長史,流放到封州的李宗閔為郴州司馬,恩州司馬崔珙為安州長史,潮州刺史楊嗣複為江州刺史,昭州刺史李玨為郴州刺史。牛僧孺等五位前宰相都是被唐武宗所貶逐,到這時,他們同日得到升遷。但李宗閔尚未離開封州就病故了。


李宗閔字損之,是宗室鄭王李元懿的後裔。他祖父李自仙曾任楚州別駕,父親李曾羽曾任宗正卿,後出為華州刺史和鎮國軍潼關防禦等使。李曾羽的兄長李夷簡在元和年間任宰相。李宗閔在貞元二十一年(805)進士及第,又在元和四年(809)再次登製,中舉賢良方正科。當初,李宗閔與牛僧孺同年進士及第,又與牛僧孺同年登製科。應製那年,李吉甫作為宰相當權,李宗閔和牛僧孺在對策時,都切指時政的失誤,出言非常鯁直,無所回避,顯然得罪了李吉甫。於是他指責考策官楊於陵、韋貫之、李益等人將牛僧孺和李宗閔的對策評為中等,還為沒有及第的文人注解牛僧孺和李宗閔的策語,一道加以批評和讚美。李吉甫又指控翰林學士王涯的外甥皇甫湜中選,但在考核之際,沒有把這層關係說清楚。裴垍當時是翰林學士,居中覆試,也沒表示不同意見。李吉甫為這些事在唐憲宗麵前哭訴,唐憲宗不得已,隻好罷免了王涯和裴垍的學士,改任裴垍為守戶部侍郎,王涯守都官員外郎,吏部尚書楊於陵則被貶為嶺南節度使,吏部員外郎韋貫之貶為果州刺史。王涯接著又進一步被貶為虢州司馬,韋貫之進一步被貶為巴州刺史。牛僧孺和李宗閔也因此長久得不到升調,隻是在諸侯府第辦理文書事務。元和七年,李吉甫去世後,李宗閔這才得以入朝成為監察禦史,經累遷後官至禮部員外郎。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出征吳元濟,奏請李宗閔為彰義軍觀察判官。吳元濟被平定後,李宗閔升遷駕部郎中,又以本官掌管製誥。


唐穆宗即位後,拜他為中書舍人。當時李宗閔父親自宗正卿出任華州刺史,父子同時承蒙恩製,士人都為他們感動榮耀。長慶元年(821),他女婿蘇巢在錢徽主持下進士及第,但同年在覆試中落選。李宗閔涉嫌為蘇巢請托關係,所以被貶為劍州刺史。當時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任翰林學士,錢徽主持的進士榜出來時,李德裕與同列李紳和元稹一道在唐穆宗麵前指責錢徽受到請托,所以試策很不公平,這才導致覆試。兩派自此互相嫌惡,因此各自結為朋黨,無不挾帶邪心爭權奪利,兩相傾軋。政壇紛紜,互相誣陷,將近四十年之久。李宗閔後來又入朝成為中書舍人。長慶三年冬,他代理禮部侍郎,並於翌年在選拔官員的貢舉事情完畢後,成為代理兵部侍郎。寶曆元年(825),他正拜兵部侍郎,但因父親去世而丁憂免職。大和二年(827),他起複(解除服喪)為吏部侍郎,唐文宗還賜給他金紫官服。大和三年八月,他以本官同平章事。


當時因為裴度的舉薦,李德裕即將得到重用。李德裕自浙西入朝,但被暗中幫助李宗閔的宦官給阻擾,重新離開朝廷去出鎮外藩。很快李宗閔就引薦牛僧孺一同參知政事。他二人一唱一和,凡是李德裕的黨羽都被排擠驅逐。李宗閔經累轉官至中書侍郎和集賢大學士。大和七年,李德裕拜相。同年六月,唐文宗罷免李宗閔的參知政事,改任他為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


李宗閔任吏部侍郎時,因駙馬都尉沈立義結交並請托女學士宋若憲及知樞密楊承和,所以他二人多次在皇上麵前稱讚李宗閔,因此獲得征用。當李德裕秉政時,一幫奸臣都很不高興,而鄭注和李訓對他尤其深惡痛絕。唐文宗因此重新將李宗閔從興元(漢中)召回出任中書侍郎和平章事,命令李德裕取代李宗閔為興元尹。李宗閔再次拜相後,加上得到李訓和鄭注的支持,便更加專恣,為所欲為。唐文宗還進封他為襄武侯,食邑一千戶。大和九年六月,京兆尹楊虞卿獲罪,李宗閔極力想法解救。唐文宗怒叱他道:“你曾說鄭覃有股妖氣。如今作妖的人,到底是鄭覃,還是你自己?”次日他就將李宗閔貶為明州刺史,很快又貶為處州長史。那年七月,鄭注揭發沈立義和宋若憲的事,內官楊承和、韋元素、沈立義及宋若憲的姻親黨羽受到株連而被貶的有十餘人,唐文宗又進一步將李宗閔貶為潮州司戶。當時李訓和鄭注竊弄威權,凡是不肯依附他們的人,都被視作李宗閔和李德裕的黨羽,朝廷沒有一天不貶斥朝臣,弄得朝廷內外震駭。加上連月陰晦,人心非常不安。同年九月,唐文宗下詔說:


“朕自從繼承大業以來,雖然治理天下還不甚英明,但總是放開胸襟以求賢能,勉勵寬德以容大眾。近來,有些台輔大臣有違輔弼糾邪之道,而不少朝臣則煽動朋黨比附之風。他們欣然相從,實在有違朝廷的法憲;致使香花和臭草在同一容器,賢能與不肖並行馳騁;退居隱跡的都成了後時之夫,登門求進的無非是迎吠之客。荒謬乖戾的氣息窒息了和平的氣氛,豈能期望陰陽順時,災害和瘟疫不會發生?朝廷清肅,班列和安,自古及今,未曾有過。如今既然再次重申朝典,就必須徹底改變虛浮淺薄的風氣,掃清朋比結黨的徒眾,匡正貞潔清廉的風俗。凡是朝廷的百卿士人,都必須惟新這一宏偉大計。如聽說在同僚之中,尚有人心存疑懼,或有人妄相指目,令人不能自安,今天這道敕令將讓大家豁然開郎,明確表明朕的旨意。一應與李宗閔和李德裕或親或故以及門生舊吏等,除今日以前已被貶黜遠方的之外,一律不予追問。請各安本職,千萬不要再互相猜疑構嫌。”


唐文宗因為二李朋黨,采用了法典還不能去掉,所以曾跟侍臣說:“除去河北的盜賊並非難事,除去這群朋黨卻實在困難。”李宗閔雖然當時馬上被放黜,但也因此避免陷進李訓的災禍。


開成元年(836),他被量移(酌量近移)為衢州司馬。開成三年,楊嗣複再次輔政。他和李宗閔關係親厚,便想提拔重用他,但又害怕鄭覃反對,便請托中人向唐文宗暗示。唐文宗因為楊嗣複的緣故,利用在紫宸殿應對之際,跟宰相們說:“李宗閔在外已有四五年,應當另外授他一個官職。”鄭覃說:“陛下如果可憐他的地方太遠,可以將他移近內地三五百裏,但不能再用這個奸邪。陛下如一定要用李宗閔,臣請求先退位。”陳夷行說:“前一段李宗閔因為結黨營私而獲罪,沒被處死就算是幸運了。寶曆初年(825),李續之、張又新、蘇景胤等人朋比為奸,幾乎傾覆了朝廷,當時他們號稱‘八關十六子’。”李玨說:“主謀這事的,罪在李逢吉。李續之服喪完畢後,不能不給他一個官職。臣擔心朝廷內外的衣冠士族,會紛紛議論。倒不是為李續之特別考慮。”陳夷行說:“從前虞舜驅逐四凶,天下得到大治。朝廷為了求得治理,何必舍不得這十來個小人?”楊嗣複說:“事情貴在得中,不能隻為了個人的愛憎。”唐文宗說:“可以給他一個郡。”鄭覃說:“給他一個郡太過優待,最多隻能讓他出任洪州司馬。”陳夷行說:“李宗閔的縱容導致鄭注的罪惡,幾乎覆複了朝廷。他算是國家巨大的蠹害。”楊嗣複說:“先前,陛下想為鄭注加官,是李宗閔不肯。陛下也應當記的這事。”鄭覃說:“楊嗣複顯然是黨庇(因為朋黨而包庇)李宗閔。臣看李宗閔的罪惡,甚於李林甫。”楊嗣複說:“鄭覃這話太過離譜。玄宗晚年時重用李林甫,而他妒賢嫉能,害得人家破人亡。李宗閔在位時,自然沒有這類事情。何況大和末年,李宗閔和李德裕同時獲罪。兩年之間,李德裕就再次出掌重鎮,而李宗閔卻始終沒有離開過貶所。陛下懲惡勸善,進退的做法必須持平,並非臣單獨敢黨庇李宗閔。前幾天殷侑與韓益上奏有關官員及章服的事,臣因為韓益前年犯有貪贓,所以沒有批準他的奏折。鄭覃卻請托臣,說:‘希望不提這事。’到底誰才是黨庇?”次日,唐文宗便任命李宗閔為杭州刺史。開成四年冬,李宗閔升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當時鄭覃和陳夷行已經罷相,楊嗣複正要再提拔啟用李宗閔參知政事,但很快唐文宗就駕崩了。


會昌初年(841),李德裕秉政,楊嗣複和李玨都被流放到嶺南。會昌三年,劉稹占據澤潞反叛。李德裕因為李宗閔曆來和劉從諫關係親厚,而上黨又靠近東都,讓李宗閔分司東都著實不太方便,便改任他為封州刺史。李德裕後來又抖出他的舊事,將他再貶為郴州司馬。這年八月他在貶所病故。


九月(《舊唐書》作十月),唐宣宗任命荊南節度使李德裕為東都留守,解除了他平章事的頭銜。他還任命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鄭肅帶著同平章事的頭銜出任荊南節度使;鄭肅等於罷相。唐宣宗接著任命兵部侍郎兼判度支盧商為中書侍郎和同平章事。盧商是唐德宗時宰相盧翰的族孫。


同時,冊封黠戛斯可汗的使者因為國喪沒有成行。有人認為黠戛斯可汗是僻遠小國,不足與之抗衡;而回鶻尚未平定,也不應該匆忙就冊封黠戛斯。唐宣宗下詔讓百官集體商議,這事也就被擱置起來了。


這期間,蠻人入寇安南,經略使裴元裕率領鄰道兵馬出討並打敗了他們。


同時,唐宣宗任命右常侍李景讓為浙西觀察使。當初,李景讓母親鄭氏,生性嚴明,早年守寡,家裏貧寒,居住在東都。幾個兒子都年幼,鄭氏親自教導他們。她住宅後頭的古牆因長期下雨陷沒,結果發現那裏有一整船的錢。家裏的奴婢喜出望外,跑去告訴鄭氏。鄭氏前往觀看,然後焚香祈禱說:“我聽說不勞而獲,是自身的災難。上天如果一定覺得先君尚有餘慶,憐惜他家的貧窮而賜給這錢,那麽但願各個孤兒他日學問有成,這就是我的誌願。這錢實在不敢取!”立即命令奴婢掩埋錢船,修複了古牆。她的三個兒子李景讓、李景溫、李景莊,全都進士及第。李景讓官職騰達時,頭發已經斑白。在家稍有過錯,還不免被母親捶打。


李景讓到了浙西,有個左都押牙忤逆了李景讓的意旨,結果李景讓杖責時把他打死了。軍中非常憤怒,將要發生事變。他母親得知這事後,親自來到李景讓視事的聽事堂坐下,叫李景讓站立在庭前,怒責道:“天子將這麽重要的藩鎮托付給你,國家的刑法,豈能憑你的個人喜怒而妄殺無罪之人!萬一導致一方不寧,那不但會辜負朝廷,也使你垂年的母親含羞入地,有什麽臉麵去見你的先人!”於是命令隨從剝下他的衣服,讓他坐下,然後準備鞭撻李景讓的背脊。將佐們都為他求情,並下拜哭泣了許久,李母這才免了一頓鞭笞,軍中也因此得以安寧。


他弟弟李景莊多年參加科舉,但老是名落孫山。每次被辭退時,他母親總要鞭撻李景讓。然而李景讓始終不肯向主管貢舉的部門請托,還說:“朝廷選拔士人自有公道,我怎敢效仿他人去求情或打通關節!”久而久之,宰相跟主管部門說:“李景莊今年不能不錄取了。可憐他老哥每年遭受鞭撻!”李景莊這才開始及第。


十月十六(甲申),唐宣宗從衡山道士劉玄靜那裏接受了三洞法(道教規範要典)。


也在十月,唐宣宗下敕說:“太廟的祭祀,理應讓功臣配享。憲宗的廟室將以裴度、杜黃裳、李愬、高崇文等人配享。”


十一月,有司部門在祭祀太廟時,在唐穆宗牌位室裏的祝文辭裏使用“皇兄”二字。太常博士閔慶之上奏:“禮製有尊敬尊者的做法,而不敘述親情。祝文稱弟不很恰當,請改為‘嗣皇帝’。”唐宣宗準奏(通鑒的說法頗不同:十月,禮院上奏,請求在太廟裏穆、敬、文、武宗的四室祭祀時,在祝文裏皇帝隻要自稱“嗣皇帝臣某昭告”就行了。唐宣宗準奏)。


同時,京兆府上奏說:“京師百司職田的數量,請求按照會昌三年的規定,並允許民眾親自送交到京師,希望州縣不得欺隱。”唐宣宗準奏。同時,他任命江西觀察使周墀為義成軍節度使兼鄭滑觀察等使。


十二月初一(戊辰),日食。也在十二月,刑部尚書兼判度支崔元式上奏說:“根據七月二日敕令,綾紗絹等次品疋段,都必須一並禁斷,不得織造。臣想與鹽鐵和戶部三司一同逐條上疏,請求先檢核左藏庫,確定那些次品疋段來自哪個州府,然後馬上下達文書讓本道官員搜索轄區內的狹小機杼,一律予以焚毀。已上繳的次品疋段,必須將具體數目奏聞朝廷。”唐宣宗準奏。


唐宣宗大中元年即公元847春正月初一(戊戌),宮苑使上奏說:“皇帝舉行齋戒禮儀時,內宮苑的九十四座大門都必須鎖上關閉,鑰匙進入內侍。待到禦駕回宮後,再請有司部門領回。”唐宣宗準奏。


正月十五(壬子),唐宣宗到太清宮舉行朝獻儀式,並於次日到太廟祭祀。第二天即正月十七(甲寅,《舊唐書》作正月十一戊申,但以通鑒和《新唐書》為準),唐宣宗到南郊圜丘祭祀昊天。禮畢,他登禦丹鳳門,宣布大赦,改元為大中,並恢複一些死去的左降官官爵,賜給文武官階和勳,賜給地方父老布帛;還封文宣王及二王和三恪(前代帝王)的後代一個兒子為官。唐宣宗下製說:


“古代郎官出宰,卿相治郡,正是因為重視治民的官職,急於為政的根本。自從輕浮虛偽的風氣興起以來,這一為政之道就逐漸消失。人們在仕途上互相競爭,都想趨向顯貴,而從不把治理民眾的方術放在心裏。如此這般,要想解救百姓的艱危,疏通天下的弊病,又怎能做得到?朕在為政之始,思量著如何尊崇儒家風氣,總是聽取尊重朝堂近臣的意見。但如果他們不知民間的疾苦,何以滿足朕的眷顧和要求?今後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必須曾經擔任過刺史或縣令。然而在任上有過貪贓和其他罪行的,宰臣則不許予以考慮。地方守宰必須親近百姓,職責就是安撫民眾;三載的考績都必須記錄在朝廷檔案中。貞元年間,德宗屢下明詔,縣令必須經過五考,才能得到改任和遷移。近來因循守舊,都不遵守這一規定。諸州有時隻有三考,京畿官府甚至二年考核都很稀罕。用這樣的辦法安撫治理百姓,如何為政?沿途郡吏有迎送的辛勞,鄉裏民眾卻沒有改善的希望。自今以後,地方官員必須任滿三十六個月後才能考慮升遷,並將成為永久規定。”


二月初一(丁卯),唐宣宗下製封唐憲宗第十七子李惕為彭王,第十八子李惴為棣王;封皇第五子李澤為濮王,第六子李潤為鄂王。他還下敕修複百福殿。


同時,唐宣宗加盧龍節度使張仲武為同平章事,獎賞他打敗回鶻的功勞。


二月十七(癸未),唐宣宗因為幹旱,避免在正殿上朝,減少禦膳,派人梳理京師的在押囚犯,取消太常寺孝坊的習樂,減少百官的食物;他還放出宮女五百人,放生五坊的鷹犬,停了飛龍廄的馬粟;他還停止營繕。唐宣宗命令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盧商與禦史中丞封敖疏理京城的在押囚犯。大理卿馬植奏稱:“盧商等人一心想要寬宥囚犯,凡是被判處極法的他都一律免死。貪贓枉法以及故意殺人的,平日大赦所不能赦免的,今天都因為盧商的疏理而得到原宥,使貪官汙吏無所畏懼,使那些死者含冤無告。臣擔心這並非消除旱蝗災害和導致陰陽和氣的辦法。從前周人饑荒,在征服殷人後即得到豐撚;衛國幹旱,在討伐邢國後即普降甘霖。這正是因為誅除罪犯和殺戮奸人,理應符合天意;昭雪冤枉和解決滯獄,完全滿足聖心。臣乞求陛下再加裁定。”唐宣宗下詔,讓中書門下兩省五品以上官員商議他的建議。


當初李德裕執政時,曾引薦白敏中為翰林學士。當唐武宗駕崩,李德裕失勢時,白敏中利用朝廷上下對李德裕的憤怒不滿,竭力排擠他出朝,並指使他的黨羽李鹹指控李德裕的罪責。這時,唐宣宗改任檢校太尉兼東都留守李德裕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任命給事中鄭亞為桂州刺史、禦史中丞、桂管防禦觀察等使。


左諫議大夫張鷺等人上言說:“陛下因為幹旱下令疏理在押囚犯,擔心其中有冤情和拖滯。如今所原宥的死刑罪犯,並無冤情可雪。臣等擔心這樣一來,隻會讓凶險僥幸之徒經常盼望出現水旱災害。臣等因此覺得陛下應當批準馬植所奏。”唐宣宗下詔同意,對那些犯人全都依法論處。他接著任命馬植為刑部侍郎,兼任鹽鐵轉運使。


馬植平時因文學才能和理政能力,在那時很有名氣,但李德裕沒重用他。當白敏中秉政時,凡是被李德裕輕薄的人,他都依次加以重用。唐宣宗於是任命盧商為武昌節度使,等於罷相,接著任命刑部尚書兼判度支崔元式為門下侍郎;任命翰林學士兼戶部侍郎韋琮為中書侍郎。兩人一道同平章事(《新唐書》說盧商罷相,崔元式和韋琮拜相都是三月的事;《舊唐書》則說工部尚書、中書侍郎、平章事盧商出為鄂嶽觀察使是在八月;估計罷相在二三月,正式離京在八月)。


要想知道唐宣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