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五:姑息藩鎮之三十一:王武俊病故與韋皋屢敗吐蕃

(2018-06-07 14:38:54) 下一個


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六月二十六(丁巳),成德軍節度使、恒冀深趙德棣觀察等使、恒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太尉、中書令、琅邪郡王王武俊去世。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落人,他祖父叫可訥幹,父親叫路俱。開元中年,饒樂府都督李詩率領他的部落五千帳篷,和路俱一道南渡黃河,歸化朝廷,唐玄宗曾下詔褒揚讚美,讓他們定居在薊州。王武俊最初叫沒諾幹,十五歲時就能騎射。上元中年(761),他成為史思明屬下恒州刺史李寶臣的裨將。寶應元年(762),王師將要進入井陘,準備掃平河朔一帶。王武俊勸李寶臣說:“我們以寡敵眾,以曲抗直,出戰則將士離散,守衛則士卒潰敗。他們的精銳遠來征討,我們怎能抵禦?”李寶臣於是撤去警備,以恒、定、深、趙、易等州歸附朝廷,然後讓王武俊擔任本軍先鋒兵馬使。


大曆十年(775),田承嗣因為薛嵩病故,兼有了相、衛、磁、邢、洺五州。田承嗣派部將盧子期入寇磁州,唐代宗下詔派李寶臣與李正己、李勉、李承昭、田神玉、朱滔、李抱真各自出兵討伐。諸軍和盧子期在清水交戰,擊潰了他。李寶臣部將有節生擒了盧子期獻給朝廷,唐代宗嘉獎李寶臣的功勞,派宦官貴人馬承倩奉詔去宣旨慰勞他。馬承倩將要回去時,李寶臣親自到館舍送給他一百絲縑。馬承倩破口大罵,將東西擲到馬路上;李寶臣環顧左右,麵有愧色。他回到府中休息,諸將也都散回去了。李寶臣偷看了下屏風之間,發現隻有王武俊佩刀站立在門下。他便召王武俊進來,讓他解下佩刀,問道:“剛才見到那個頑固的閹豎嗎?”王武俊說:“如今閣下有這麽大的功勞他還這樣對閣下。等到寇盜平定之後,天子用一紙詔書召閣下回去,到宮闕之下,閣下不過就是個匹夫罷了。閣下願意嗎?”李寶臣問道:“那該怎麽辦?”王武俊說:“不如縱容田承嗣作為自己的資本。”李寶臣說:“我現在和田承嗣已有了矛盾,還能跟他推心置腹嗎?”王武俊說:“勢力相同,憂患均等,由寇仇轉為父子,隻是咳嗽之間的事而已。但如果跟他講空話,恐怕沒什麽好處。如今中使貴人劉清譚還在驛站,閣下可以將他斬首送給田承嗣,再跟他交換妻兒做人質!”李寶臣說:“恐怕不能這麽做。”王武俊說:“朱滔正為朝廷駐軍在滄州,我請求去將他擒來送給田承嗣,好取得田氏的信任。”李寶臣同意了。王武俊立即挑選了二千士兵,全都乘坐駿馬,通曉飛馳三百裏,第二天清晨就趕到朱滔軍營,趁其不備大舉進攻。朱滔率軍出戰,結果大敗。王武俊捉了個長得很像朱滔的將領,所以朱滔得以逃脫。自此以後李寶臣與田承嗣和李正己更相為援,這都是王武俊出的主意。


李寶臣死後,他兒子李惟嶽陰謀襲取他父親的位置。李寶臣舊將易州刺史張孝忠在易州順從朝命,唐德宗便讓張孝忠取代李寶臣,叫李惟嶽護送他父親的靈柩歸京,但李惟嶽不肯奉詔。建中三年(782)正月,唐德宗下詔,派朱滔和張孝忠合軍討伐他。李惟嶽和王武俊又統領一萬多兵眾和他們在束鹿交戰。王武俊率領三千騎兵先進,被朱滔打敗,李惟嶽隻好逃走。趙州刺史康日知在趙州歸順朝廷,李惟嶽於是下令讓王武俊統兵出擊。康日知派人跟王武俊說:“李惟嶽軟弱無謀,怎值得你跟他一道造反!我的城池堅固,部眾一心,短期內你是攻不下的。而且李惟嶽仗恃田悅為援,而前年田悅的士兵在邢州城下肝腦塗地,你還無法攻陷魏州,何況我這座堅城!”於是偽造唐德宗的手詔招降王武俊。王武俊信以為真,便倒戈回到恒州,率領數百隨騎直接進入衙門。他讓人跟李惟嶽說:“大夫舉兵與魏(田悅)齊(李納)一同為惡,如今田尚書已經喪敗,李尚書也被趙州人離間。將士們自從束鹿戰役以來,痛徹心骨。朱仆射(朱滔)的強兵就在境內,張尚書(即張孝忠)已授任定州,三軍將士也都害怕家破人亡。聽說有詔書征大夫入朝,大夫應當立即聽命。不然的話,大禍就在旦夕。”李惟嶽聽了非常害怕,頓時目瞪口呆。王武俊的兒子王士真居然殺了李惟嶽,提著他的腦袋出來。王武俊殺了十來個不肯依附自己的人,安定了恒冀的兵馬。然後他將李惟嶽的首級獻給朝廷,唐德宗接著授任王武俊為檢校秘書少監、兼禦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實封五百戶食邑;同時任命康日知為深趙團練觀察使。


當時李惟嶽任命的定州刺史楊政義也歸順朝廷,深州刺史楊榮國則歸降朱滔。朝廷派人分兵鎮守。唐德宗然後將定州給張孝忠.深州給康日知。王武俊因為自己失去趙、定二州,非常惱火,而且對朝廷給他的名位也不滿意。朱滔則因為失去深州而惱火,因而勸誘王武俊和他一道謀反,斥責朝廷,然後發動勁兵救援田悅。當時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正出討田悅,並在洹水打敗了他。後來接連用兵,田悅的勢力開始衰竭。但這時王武俊和朱滔又重新反叛,田悅勢力也得以擴張。那年十一月,王武俊派大將張鍾葵入寇趙州,但被康日知擊敗。康日知還將張鍾葵的首級獻給朝廷。就在那時,王武俊僣越自稱趙王,又將恒州稱作真定府,擅自任命官秩。朱滔、田悅、李納也一同僣號,分別占據所部,各派使者去勸誘蔡州的李希烈,鼓勵他稱帝。建中四年三月,李希烈的心腹周曾秘密和朝廷往來,想殺了他。有謠傳說李希烈已死。馬燧等四節度使軍中聽到這一消息,歡聲雷動。


同年六月,李抱真派辯客賈林詐降王武俊。賈林到了王武俊的壁壘,跟他說:“我是來傳遞詔書,不是來投降的。”王武俊有點動心,便鼓勵他說下去。賈林說:“天子知道大夫曆來忠誠。大夫登壇稱王那天,曾拍著胸脯,環顧左右說:‘我本來十分忠義,隻是天子不了解罷了。’後來朝廷諸軍也曾一同上表讚揚大夫。天子看了表章後很感動,跟使者說:‘朕先前誤了王公,追悔莫及。朋友間誤會還能謝罪,朕是四海的主人,怎麽還會計較他小小的過失!’”王武俊說:“我是胡將,尚知安撫百姓。天子當然不會專門靠殺人以安定天下。如今崤山以東有五支大軍,即使戰勝了,也將是屍骨遍野,到時靠誰去守衛?今天我並不害怕歸順朝廷,但已和諸侯結了盟約。我胡人性直,不想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朝廷如能降恩,洗滌我們的罪孽,我願意首倡歸順。對那些不肯聽從的,將靠言辭勸解。這樣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朋友。如果朝廷答應,那麽河朔一帶不用五十天就能平定。”


這年十月,涇原亂兵侵犯宮闕,唐德宗到奉天避難。京師的音訊到崤山東部後,朝廷諸將紛紛撤退。李抱真將要回到潞澤時,田悅勸王武俊和朱滔出兵襲擊他。賈林又勸王武俊說:“如今李抱真撤退,前麵是輜重,後麵是精銳。而且他們萬眾一心,很難對付。況且即使戰勝,好處都歸於魏博(即田悅);如果失敗,那麽成德軍就大傷元氣。大夫本來占有易、定、滄、趙四州,何不先收複故地?”王武俊於是調轉馬頭,背棄了和田悅的盟約。賈林又勸他說:“大夫是冀州的豪族,不該想著去占據內地。而且朱滔心地陰險,王室強時他就想憑藉大夫作為外援,王室弱時他就思量著如何兼並大夫。何況河朔並無冀國,唯有趙、魏、燕而已!如今朱滔自稱冀王,分明是窺視大夫的冀州,他的野心早已萌芽。如果朱滔靠武力製服崤山以東,大夫將不得不向他稱臣。如若不從,他必然要攻奪大夫的地盤。難道大夫甘願臣服於朱滔嗎?”王武俊揮袖而起,認真地說:“二百年的宗廟社稷,我尚不能臣服,誰能臣服一個莊稼漢!”因此他下了決心,往南跟李抱真修好,往西和馬燧結盟。剛好興元元年(784)唐德宗下罪己詔,大赦不安的反叛藩臣。這年二月,王武俊集合三軍,削去國號。唐德宗接著下詔,讓國子祭酒兼禦史大夫董晉和中使王進傑,從他的漢中行在前往恒州宣命,授任王武俊為檢校兵部尚書和成德軍節度使。三月,朝廷又加授他司空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幽州、盧龍兩道節度使、琅邪郡王。


當時朱泚冊封朱滔為皇太弟。朱滔率領幽、檀二州的勁卒,招誘回紇的二千騎兵,將貝州包圍了數十日,並打算隔絕白馬津,南寇洛都,與朱泚合勢。那時李懷光已經造反,占據河中。李希烈也已攻陷大梁,南逼江漢一帶。李納也在齊地反叛,朝廷也用不上魏博的田緒。李晟孤軍駐紮在渭上。天子的羽書所能控製的全國不過十二三郡而已,海內離析,人心散失。賈林又勸王武俊與李抱真合軍,同時去救援魏博,還為王武俊陳述了利害關係,說:“朱滔此行,就是想要先奪取魏博。剛好遇上田悅被害,人心不安。相公如果不馬上出兵救援,魏、貝二州必定會被朱滔攻下,那時他將增加數萬精兵。張孝忠見到魏、貝已經失陷,必定要臣服朱滔。屆時他們三道連衡,兼有回紇,長驅前來這裏,相公能擔保家族會幸免嗎?常山一旦失守,昭義軍將退保山西,那麽河朔一帶就全部落入朱滔手裏。如今趁著魏、貝二州尚未失陷,張孝忠也尚未依附朱滔,相公和昭義聯手出擊,那麽打敗他就像在地上撿起一根草芥那麽容易!這一計策一旦成功,相公將聲振關中,京邑可以坐著收複。到時主上的鑾輿回京,都是因為相公的緣故,那麽相公的功業將無人可比。”王武俊高興地聽從了。他和李抱真兩軍議定之後,占卜吉日同時出征。五月,王武俊和李抱真在钜鹿東麵會師。兩軍聯合後,朱滔非常震動恐懼。李抱真排列方陣,王武俊采用奇兵,朱滔傾動整個堡壘出戰。王武俊不穿甲胄,飛馳衝殺。朱滔軍隊望風潰散,自相蹂躪,死了十之四五。聯軍繳獲了對方的輜重、器甲、馬牛不可勝數。朱滔連夜逃回幽州。王武俊班師回鎮,上表辭讓幽州盧龍節度使。唐德宗許可,並將恒州升格為大都督府,任命王武俊為長史,加檢校司徒,實封七百戶食邑,其他職位不變。唐德宗回京後,對他的榮寵更加優厚,還把公主嫁給他的兒子。王武俊的子弟,即使還是兒童,也都賜給官名。不久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起複後加左金吾上將軍同正;免除服喪,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貞元十二年,唐德宗思念他以前的大功,加授他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王武俊這時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唐德宗為他取消五天朝會,群臣前往延英門吊唁慰問,就像前不久渾瑊病逝那樣。唐德宗還下詔,讓左庶子上公持節冊贈他為太師,贈送他家三千匹絹絹和一千端布以及三千碩米粟的喪事賻禮。太常諡號他為威烈,唐德宗說:“王武俊竭忠奉國,應當賜諡號為忠烈。”他有四個兒子:王士真、王士清、王士平、王士則。


王武俊死後,王士真自稱留後。


秋七月十八(戊寅),吐蕃入寇鹽州。


七月二十一(辛巳),唐德宗起複王武俊長子,前成德軍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知恒府事、清河郡王王士真為恒州長史和成德軍節度使。


七月二十五(乙酉),太常卿韋渠牟去世。韋渠牟是京兆萬年人。他六代祖韋範曾任西魏西陽太守,北周時封郿城公。韋渠牟少年時就聰慧敏悟,涉獵經史,最初當道士,後來成為僧侶。興元中(784),韓滉鎮守浙西,奏請授任他為試秘書郎。他經累轉出任四門博士。貞元十二年(796)四月,唐德宗生日時登禦麟德殿,召集給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趙需、禮部郎中許孟容與韋渠牟和道士萬參成、沙門譚延等十二人,講論儒、道、釋三教。韋渠牟誇誇其談,口若懸河。唐德宗覺得他講的很好,令人聽了意動。沒幾天,他就轉任秘書郎,並上呈詩七十韻。十天後,他又升遷右補闕,在內宮供奉,同僚都不曾有過如此殊榮。唐德宗在延英殿召宰相應對時,經常要讓宦官貴人去召韋渠牟列於官次,同輩這才開始注目於他。年終時他再次升遷右諫議大夫。當時在延英殿應對的秉政和負責租賦的大臣,通常奏事都隻有兩三刻,而韋渠牟奏事時,經常不少於五六刻。唐德宗跟他談笑風生,往往外間都聽得到。韋渠牟形神輕佻急躁,沒有士大夫的器量,誌向也不很道德,大家都很清楚他不能用正道開導唐德宗。


陸贄罷相後,唐德宗親自處理庶政,不再信任宰相,朝堂的大臣不過是當當文書而已。任命地方守宰和省台禦史,他都親自選擇。然而他身居深宮,親信的隻有裴延齡、李齊運、王紹、李實、韋執誼以及韋渠牟,這些人的權力全都比宰相還大。裴延齡和李實百般奸詐欺瞞,很傷國體。王紹則根本沒有主見;而韋渠牟的名望曆來很輕,卻喜歡仗著恩寵招攬趨炎附勢的小人,因此他的門庭若市。茅山處士崔芊被內征到宮闕下辦事,鄭隨從隱居的山人經兩次升遷成為補闕,馮伉自醴泉令成為給事中和皇太子侍讀,都是韋渠牟延薦的。唐德宗既然對他寵幸偏信,那些輕浮淺薄的人士無不背棄根本,靠炫耀求進,不再謙虛謹慎,而是奔走請托,花言巧語地討好依附韋渠牟。沒多久,他又升遷太府卿,朝廷賜給他金紫官服,不久他又轉任太常卿。這時他去世,終年五十三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刑部尚書,還諡號忠。


七月二十九(己醜),吐藩攻陷麟州,殺了刺史郭鋒,夷平了城池,對居民和那裏的黨項部落劫掠了一番後離去。郭鋒是郭曜的兒子。


僧人延素被吐蕃人俘虜。有個叫徐舍人的吐蕃將領跟他說:“我是英公(初唐名將徐世勣)的五代孫。武後時,我的高祖起義失敗,子孫流落到異域。雖然世代身居祿位,掌管兵馬,然而心裏還總是思念本土,隻是宗族太大,不能一走了之而已。今天就聽任你回歸吧。”因此放了他。


唐德宗派使者敕令西川節度使韋皋出兵,讓他深入吐蕃好分散他們的軍勢,疏解北邊的兵患。韋皋於是派部將帶兵二萬從九道分別進軍,攻擊吐蕃的維、保、鬆州,以及棲雞和老翁城。


也在七月,早下的秋霜損害了很多稻菽。


這期間,河東節度使鄭儋突然病故,沒來得及交待後事。軍中喧嘩,即將發生事變。半夜裏,十來名士兵拿著兵器騎馬去召掌書令狐楚到軍門。諸將環繞著他,迫使他起草鄭儋的遺表。令狐楚在白刃之下,操筆當場就寫好了。令狐楚是令狐德的族人。八月二十八(戊午),唐德宗任命他先前就看中的河東行軍司馬嚴綬為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原尹、禦史大夫、河東節度使。


九月初三(壬戌),韋皋上奏,說他在雅州擊潰吐蕃軍隊(《新唐書》說:九月十六乙亥,韋皋敗吐蕃於雅州,克木波城)。


這期間,唐德宗非常寵信的左神策中尉竇文場退休致仕,唐德宗讓副使楊誌廉接替他。


九月初九(戊辰),唐德宗在曲江亭宴請群臣,還作賦《九日賜宴曲江亭詩》六韻賜給他們。


九月十八(丁醜),禮部尚書李齊運去世。他是蔣王李惲的孫子,最初任寧王府東閣祭酒,經七遷官至監察禦史。江淮都統李峘聘他為幕府,經累轉他出任工部郎中,成為長安縣令,政績還行。他也曆任京兆少尹和陝府長史。建中末年(783),他改任河中尹和晉絳慈隰觀察使。當時李懷光從山東帶兵過來奔赴國難,晝夜倍道兼行,到了河中時已經精疲力盡,在那裏休整了三日。李齊運盡力犒勞三軍,軍人都非常滿意。李懷光反叛時,率軍回保河中。李齊運不能禦敵,隻好棄城逃走。唐德宗任命他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當時朱泚占據京城,李晟駐軍在東渭橋,李齊運在困擾之中,忙著征募工匠,修築城壘,運送糧草供應李晟。因此在收複長安的過程中,他頗有出力。貞元中年,蝗旱災害非常嚴重,李齊運無法對付,唐德宗便讓韓洄代替他,改任李齊運為宗正卿,兼禦史大夫和閑廄宮苑使。不久他改任檢校禮部尚書,兼殿中監,很快又正式官拜禮部尚書,照樣兼殿中監使。其後十多年,宰相們在內殿應對後,李齊運經常接著進宮,發表他的見解,幫助唐德宗作最後決定。李齊運沒什麽學術,也不識大體,隻是會說些好聽的話,求得寵信而已。他推薦李錡為浙西觀察使,受賄數十萬計。他也舉薦李詞為湖州刺史;後來那裏的人們告李詞貪贓犯法,唐德宗因為李齊運的關係,也不追究這事。李齊運後來生病,一年多都無法上朝請安,朝廷任命官員時,往往派宦官到他的住宅谘詢他的意見。晚年他卻將小妾衛氏轉為正室,身為禮部尚書,居然穿戴冕服舉行這樣不合禮法的婚禮,因此被士人嗤笑譏誚。這時他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尚書左仆射。


韋皋屢次攻破吐蕃,轉戰千裏,共攻拔七座城池,五個軍鎮,焚毀一百五十座堡壘,斬首萬餘級,俘虜六千人,招降三千戶。他接著進圍維州和昆明城。冬十月十一(庚子),唐德宗加授韋皋為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賜爵南康王。南詔王異牟尋俘獲敵兵特別多,唐德宗專門派中使去慰勞和安撫他。


十月二十九(戊午),在吐蕃入侵的威逼下,鹽州刺史杜彥先棄城逃奔慶州。


十一月十三(辛未),宰相賈耽上呈《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十一月十六(甲戌),翰林侍詔戴少平死了十六日後複生。


十二月二十二(庚戌),唐德宗任命京兆尹顧少連為吏部尚書,任命原吏部侍郎韋夏卿為京兆尹。同時,淮南節度使杜祐進獻《通典》,共九門二百卷。這年,嘉王李運去世。他是唐代宗第十五子,大曆十年封王。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