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六:永貞改革之六:西川韋皋病逝與宰相賈耽去世

(2018-06-15 15:10:44) 下一個


永貞元年即公元805年八月初九(乙巳),皇太子李純即位成為唐憲宗。早先,長安連月下雨,唐憲宗即位那天天空放晴,人們無不歡欣鼓舞。


八月初十(丙午),嫁給郭子儀兒子郭暖的唐代宗次女升平公主獻上女子五十人給唐憲宗。唐憲宗說:“太上皇都不受獻禮,朕怎敢相違。還是送回給郭家!”因此謝絕了。


次日,唐憲宗首次登禦紫宸殿接受百官的朝見。八月十三(己酉),他任命道州刺史路恕為邕管經略使。


八月十四(庚戌),荊南獻上兩隻毛龜。唐憲宗下詔,大意是:“聯當作珍寶的惟有賢人而已。嘉禾神芝和奇禽異獸都隻是王化的虛幻美物而已,所以光武帝明詔禁止,《春秋》也不記載祥瑞。自今以後凡有嘉瑞,隻準許向有司部門申報,不用奏聞。至於珍禽奇獸,都不用進獻。”


八月十七(癸醜),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南康忠武王韋皋去世。韋皋字城武,京兆人。大曆初年,他作為建陵挽郎調補華州參軍,經累授成為使府監察禦史。宰相張鎰出任鳳翊隴右節度使時,奏請韋皋為營田判官,兼殿中侍禦史,暫時負責隴州行營留後事務。建中四年(783),涇原士兵嘩變,入犯宮闕,唐德宗逃往奉天避難。鳳翔兵馬使李楚琳殺了張鎰,在府城叛歸朱泚,隴州刺史郝通投奔李楚琳。先前,朱泚自範陽入朝,帶著甲士跟隨自己。後來朱泚成為鳳翔節度使。他離職後,留下他從範陽帶來的五百人衛戍隴州,由朱泚舊將牛雲光督領。當時朱泚率領叛軍包圍奉天,牛雲光因此稱病,請求讓韋皋為帥,暗中陰謀作亂,準備生擒韋皋後去投奔朱泚。韋皋部將翟曄探知了這事,告訴韋皋要嚴加防備。牛雲光知道事泄,便帶著他的士兵去投奔朱泚。跑到汧陽,他遇到朱泚家僮蘇玉,正準備趕到韋皋那裏去。蘇玉跟牛雲光說:“太尉已登上寶座,讓我持詔封韋皋為禦史中丞。使君可以帶兵回歸隴州。韋皋如果奉命,就是我們的人。如果他不受詔,對方隻是個書生,容易對付,不怕事情不成。”於是和牛雲光趕回隴州。韋皋迎接慰勞了他,先接納蘇玉,接受了朱泚的任命,然後問牛雲光說:“將軍起初不告而別。如今又回來,這是為何?”牛雲光說:“先前不知韋公的心思,所以暗中離去。現在知道韋公有新的任命,所以又回來了。還希望和韋公同心協力,共同立功,生死與共。”韋皋說:“很好。”又跟牛雲光說:“大使如果沒有不懷好意,還請暫時交出兵器甲胄,讓城中民眾沒有疑心。那時才能進城。”牛雲光將韋皋當作書生,便信以為然,將全部弓矢戈甲全都交給他。韋皋接收了後便將兵器都藏了起來。次日,韋皋在郡裏的館舍設宴犒賞蘇玉和牛雲光的部眾,並在兩廊埋伏甲兵。酒過一巡後,伏兵發動,將叛軍將士都殺了,並砍下牛雲光和蘇玉的首級示眾。朱泚又派家僮劉海廣任命韋皋為鳳翔節度使,韋皋也將劉海廣及其三個隨從殺了,留下一人去回報朱泚。唐德宗於是下詔任命韋皋為禦史大夫和隴州刺史,並設置奉義軍節度以旌揚他的忠義。韋皋派堂兄韋平和韋弇相繼進入奉天城。城中得知韋皋有備,士氣增倍。


韋皋於是在庭院築壇,用牲畜的血和將士們誓盟說:“上天不吊,國家多難。逆臣(朱泚)趁機盜據宮闈,而李楚琳也煽動凶惡黨徒,傾陷城邑,無比殘酷暴虐,波及本使。他既不能事奉君上,又豈能體恤部下?我韋皋因此義憤填膺,沒有時間顧得自己的安寧。今天我誓與大家竭誠王室。凡是我的同盟,都將同心協力,仗順除逆。先祖的神靈,必將保佑我們。言誠則誌合,義感則心齊;粉身碎骨,決無所顧。有違此誌,明神共伐,連同子孫,也無遺類。皇天後土,將證明我們今天的誓言。”他又派人到吐蕃求援。十一月,朝廷加授他為檢校禮部尚書。興元元年(784),唐德宗回京,征韋皋為左金吾衛將軍,很快又升遷大將軍。


貞元元年(785),他官拜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禦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取代張延賞。雲南有蠻人部眾數十萬,他們與吐蕃和好,而吐蕃每次入寇中國,總要讓蠻人當前鋒。貞元四年,韋皋因此派判官崔佐時進入南詔蠻人地區,遊說他們,鼓動他們向往王化,離間他們和吐蕃的關係。崔佐時到了蠻國羊咀咩城,國王異牟尋很高興地接待了他,並請求和吐蕃斷絕來往,派使者到長安朝貢。那年,異牟尋派東蠻鬼主驃傍、苴夢衝、苴烏等人相率入朝。南蠻自從巂州陷沒後,臣屬吐蕃,斷絕朝貢已長達二十多年,這時才和朝廷互通往來。貞元五年,韋皋派大將王有道精選和訓練士卒,進入吐蕃境界,和東蠻人一道在原巂州的台登北穀擊潰了吐蕃青海和臘城的二節度使,斬首二千級,生擒籠官四十五人。吐蕃士兵投崖摔死的不可勝數。蕃將乞臧遮遮是吐蕃的驍將,久為邊患。自從韋皋的軍隊生擒乞臧遮遮以來,那一帶的吐蕃城柵無不投降,數年之內,韋皋終於收複巂州,並因功加授吏部尚書。貞元九年,朝廷修築鹽州城,擔心在修建過程遭到吐蕃的掩襲,便下詔讓韋皋出兵牽製他們。韋皋於是命令大將董勔和張芬從西山和南道出兵,打敗峨和城和通鶴軍的吐蕃兵馬。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率眾來援,又被西川兵馬打敗,傷亡了數千人,唐軍還燒毀了定廉城。韋皋總共平定堡柵五十多座,接著因功進位檢校右仆射。韋皋又招撫西山的羌女、訶陵、白狗、逋租、弱水、南王等八國酋長,讓他們入貢宮廷。


貞元十一年九月,唐德宗加他為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等使。貞元十二年二月,朝廷就地加授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貞元十三年,他收複巂州城。貞元十六年,韋皋命令部將出兵,累次在黎、巂二州打敗吐蕃。吐蕃人非常憤怒,於是大規模閱兵,修築堡壘,建造舟艦,陰謀入寇,但每次都被韋皋挫敗。於是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和臘城等九節度使,以及嬰、籠官馬定德及其大將八十七人率領他們的部落前來歸降。馬定德很有計略,熟知兵法和山川地形,吐蕃每次用兵,馬定德常乘坐驛馬到他們那裏商談軍事,吐蕃中將領們也常聽從他的計謀。到這時,他覺得自己捍衛邊防的策略出了問題,因此老是輸給唐軍,懼怕獲罪而來歸降。貞元十七年,吐蕃昆明城管下的千餘戶蠻人又來歸降。吐蕃讚普因為他的部眾在外潰散,於是北寇靈、朔,攻陷麟州。唐德宗派使者前往成都府,讓韋皋出兵深入吐蕃境界。韋皋於是下令鎮靜軍使陳洎等人統兵萬人出三奇路,威戎軍使崔堯臣統兵千人出龍溪石門路南,維保二州兵馬使仇冕和保霸二州刺史董振等人統兵二千直趨吐蕃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玼等人統兵四千直趨吐蕃的棲雞和老翁城,都將高倜和王英俊統兵二千直趨故鬆州,隴東兵馬使元膺統兵八千出南道雅、邛、黎、巂路。他又命令鎮南軍使韋良金統兵一千三百續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人統兵三千直趨吐蕃的租、鬆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統兵二千渡過大渡河深入蕃界,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主苴那時等人統兵四千進攻昆明城和諾濟城。自八月出軍齊頭並進,到十月王師就打敗吐蕃兵馬十六萬,攻拔七座城池、五座軍鎮、招降三千戶人,生擒六千士兵,斬首萬餘級,接著進攻維州。吐蕃救兵接連兩次前來,轉戰千裏,但照樣接連戰敗。於是入寇靈、朔二州的吐蕃部眾撤軍南下,讚普派論莽熱作為內大相兼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領混雜胡虜十萬前來解救維州之圍。韋皋屬下的蜀師萬人據險設伏等待他們,並先派出一千人去挑戰。論莽熱見唐軍人少,便率領全部兵馬前來追趕。唐軍伏兵衝出,擊鼓呐喊,響聲驚天動地,吐蕃兵馬不戰自潰,唐軍生擒了論莽熱,俘虜敵眾十萬,殲滅了過半。同年十月,韋皋派使者將論莽熱獻給朝廷。唐德宗曆數他的罪行後釋放了他,還賜給他在崇仁裏的宅第一棟。韋皋因功加授檢校司徒,兼任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唐順宗即位後,加授韋皋為檢校太尉。韋皋後來反對王叔文他們的事情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這年,他突然得了暴病,這時去世,終年六十一歲。唐憲宗追贈他為太師,還為他取消五日朝會。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加重百姓的賦稅,作為月進貢獻朝廷,以求鞏固唐德宗對他的恩遇。他還特別優待士卒用以安撫他們。士卒的婚嫁死喪,他都給他們提供費用,所以他長久安居其位而士卒也樂意為他賣力,他征服南詔,摧毀吐蕃。長期擔任幕僚的高官他都讓他們出任刺史,任期滿後又叫他們回到幕府,終究不讓他們回到朝廷,生怕他們泄露了他在成都的所作所為。府庫充實之後,他也不時減輕民眾的負擔,每三年免除一次租賦,蜀人佩服他的智慧和謀略,也害怕他的威嚴。到了宋朝還有人將他的畫像作為土神,家家祭祀(《舊唐書》說他為了月進而加重征斂,最終導致蜀地虛竭,因此遭到時論的非議)。


韋皋死後,支度副使兼行軍司馬劉辟自稱西川留後。


這期間,朗州的武陵和龍陽江水上漲,衝走了一萬多家民居。


八月十六(壬子,通鑒作壬午,八月無壬午),奉義節度使伊慎到長安入朝。


八月十八(甲寅),唐憲宗任命常州刺史穆讚為宣歙池觀察使,任命前宣歙觀察使崔衍為工部尚書。


八月十九(乙卯,通鑒作辛卯,八月無辛卯),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到長安入朝。韓全義當時在激水討伐吳少誠時戰敗,沒進宮朝覲就離去。唐憲宗當時還在藩王府邸,得知這事後很討厭他。韓全義得知後十分害怕,所以請求入朝。


八月二十二(戊午),長安西北邊上空出現巨響。


劉辟指使部將上表為他向朝廷要求節度使的節鉞,朝廷沒答應。八月二十三(己未),唐憲宗任命中書侍郎兼平章事袁滋為劍南東西兩川和山南西道安撫大使。


同時,度支部門上奏,說裴延齡當時設置的另外府庫,都是將正庫的財物另存到那裏的,因此請求將它們歸還正庫。唐憲宗準奏。


八月二十五(辛酉),唐憲宗派度支和鹽鐵轉運副使潘孟陽到江、淮一帶宣旨慰問,並巡視租賦和榷稅的征收狀況,順便考察官吏的好壞和能力,以及民間的疾苦。


八月二十七(癸亥),唐憲宗任命朝請大夫、守尚書左丞、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鄭餘慶為同平章事。


八月三十(丙寅),唐憲宗任命饒州刺史李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同時負責製令誥書的起草。


九月初二(戊辰),禮儀使上奏:“曾太皇太後沈氏(唐德宗生母)失蹤的年月已久,情理上沒有繼續尋訪的必要。按照晉朝庾蔚的建議,尋求三年之上仍舊沒有下落的,應等到中壽(中壽具體年齡說法不一,但沈氏這時近八十歲,所以這裏應指八十)時為她服喪。還請求在為大行皇帝(即唐德宗)開啟攢宮(臨時下殯的靈柩)那天,皇帝率領百官舉哀,並將那天定為忌日。”唐憲宗同意了。


次日,唐憲宗取消教坊樂工授正員官的製度。九月初五(辛未),河陽三城節度使元韶去世。唐憲宗兩天後即任命陳州刺史孟元陽為懷州刺史兼河陽三城孟懷節度使,取代元韶。


九月初六(壬申),監修國史韋執誼上奏,請求命令史官開始修撰《日曆》。


九月初十(丙子),唐憲宗下敕,因為申光蔡和陳許兩道近來遭受嚴重幹旱,應當加以賑恤,所以賑濟申、光、蔡三州十萬石米,陳、許二州五萬石米。次日,前戶部侍郎蔡弁去世。同時,襄州刺史於頔進獻獵鷹,唐憲宗下詔送還給他。


九月十三(己卯),唐憲宗將京西神策行軍司馬韓泰貶為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貶為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劉禹錫貶為連州刺史。他們都是王叔文的黨羽。


九月十五(辛巳),王叔文的另一個黨羽給事中陸質去世。陸質是吳郡人,本名陸淳,為避諱唐憲宗的原名改為陸質。陸質懂得經學,尤其精通《春秋》,少年時師從趙匡,趙匡則師從啖助。啖助和趙匡都是奇異儒生,陸質學得到他們不少的知識,因此知名。陳少遊鎮守揚州時,愛惜他的才華,聘陸質為從事,後來推薦給朝廷,陸質於是官拜左拾遺。他後來轉太常博士,經累遷出任左司郎中,但因為小過失而改任國子博士,曆任信、台二州刺史。唐順宗即位時,因為陸質平時和韋執誼關係很好,便征他出任給事中和皇太子侍讀,並賜名為陸質。當時韋執誼得到寵幸,唐順帝又患重病,他便與王叔文等人竊弄權柄。唐憲宗還在東宮當太子時,韋執誼怕他很快要登基,便讓陸質去當侍讀,暗中窺探他的心思,並為他解釋。當陸質想幫韋執宜他們說話時,太子果然憤怒地說:“陛下讓先生與寡人講義,為何要談到其他事情?”陸質惶恐驚懼地出去了。他不久就病故了。陸質著有《集注春秋》二十卷,《類禮》二十卷,《君臣圖翼》二十五卷,都刊行於世。


冬十月初二(丁酉),朝廷集中百官為曾太皇太後沈氏(即唐德宗生母)在肅章門外發喪。


同一天,檢校司空兼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國公賈耽病故。賈耽字敦詩,是滄州南皮人,通過兩經登第,調授貝州臨清縣尉。他因上疏談論時政,被授予絳州正平尉。他在河東曆任檢校膳部員外郎、太原少尹、北都副留守。他後來又出任檢校禮部郎中和節度副使,接著改任汾州刺史。他在郡七年,政績出色。賈耽接著入朝任鴻臚卿。當時左右威遠營隸屬於鴻臚,賈耽也兼領軍使。大曆十四年(779)十一月,他出任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梁州刺史、禦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使。


建中三年(782)十一月,他改任檢校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使。興元元年(784)二月,賈耽派行軍司馬樊澤到唐德宗在漢中的行在奏事。樊澤回來後,賈耽設宴招待諸將。突然有緊急詔命來到,說朝廷讓樊澤代替賈耽為節度使,而召賈耽出任工部尚書。賈耽將詔命放在懷裏,回來照樣宴飲,麵不改色。宴席散了後他召來樊澤,將詔命交給他說:“詔書任命行軍為節度使。我今天就準備上路。”於是告訴將吏,讓他們去謁見樊澤。牙將張獻甫說:“天子巡幸山南,尚書(即賈耽)派行軍司馬奉表去問候主上的起居,而行軍司馬膽敢自己圖謀節度使的節鉞,暗中奪了尚書的地盤。這可算是對人不忠。軍中都不服,請求殺了樊澤。”賈耽說:“你這是什麽話!天子有命,他就是節度使。我今天趕赴主上的行在,便和你一道前往。”當天離開鎮所,帶上張獻甫自隨,軍中這才安寧。不久他又以本官出任東都留守和東畿汝南防禦使。


貞元二年(786),他改任檢校右仆射、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當時淄青節度使李納雖然去了王號,表麵上遵從朝旨,而內心常有兼並他人的圖謀。李納部下數千兵士從行營回歸路經滑州時,賈耽手下大將請求讓他們在城外留宿。賈耽說:“和他是鄰道,怎能讓人家在野處留宿?”因此命令在城內給他們安排住宿,淄青將士都對他心服。賈耽善於騎射,喜歡狩獵,每次出獵隨行的不過百騎,往往在李納境內打獵。李納聽說後也很高興,覺得他對自己信任。他內心害怕他的度量,所以不敢有野心。貞元九年,朝廷內征他為右仆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賈耽喜好地理學,凡是四夷前來的使者以及出使四夷回來的人,他都要私下邀請他們,向他們了解那裏的山川土地,來龍去脈。所以他對九州的地形,百蠻的習俗,都很熟悉,也總是追根究底。自從吐蕃攻陷隴右多年以來,國家守衛內地,對舊時邊塞的衛戍城鎮很不了解。賈耽於是畫了隴右和山南地圖,以及黃河流經的遠近區域,把自己了解的匯合成書十卷,上表獻給朝廷,還說:


“臣聽說楚國左史倚相能讀懂《九丘》,晉朝司空裴秀創作六體。《九丘》是成賦的古經,六體則為它創立新意。臣雖然愚昧,曆來也都師從大儒,累次承蒙拔擢,終於得在台司任職。雖曆任官位,的確還有不少欠缺,然而對於各地山川的了解研究,日夜操勞。現有的大地圖外接四海,內別九州,定須憑藉精詳的資料,才能繪製成功。現聚集人才資料,希望延續這一努力。然而隴右一帶,長久淪陷於吐蕃賊寇,有司部門失去那裏的地圖,邊境領土也難以區分。如今臣多方了解,不失細微,采集眾議,終於畫出《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等圖》一軸。還有,洮、湟舊墟,連接朝廷的監牧;甘、涼右地,控製朔方的邊陲;岔路的偵候交通,軍鎮的防備要衝,臣莫不認真做到完整,盡量取得真實。如果聖上降恩,派遣將帥護邊,將這一新製地圖授予他們,那麽靈、慶一帶設置的險要將曆曆在目,原、會一帶當年的戰略也大約可知。諸州諸軍,必須了解距離裏程和兵員數額;諸山諸水,必須清楚群山首尾和江河源流。因為圖上不能隨便書寫,憑據必須詳細記注,所以臣又編撰了《別錄》六卷。又有,黃河是四瀆之首,西戎是群羌之帥,臣仔細尋找研究了史書和各種資料,刊減放棄虛浮的冗詞,盡自己所了解的,編成四卷,連同目錄共成十卷。文義鄙陋簡樸,增添了臣的愧疚和驚怵。”


唐德宗看了後非常滿意,賜給他廄馬一匹、銀采百匹、銀瓶和銀盤各一。貞元十七年,他又撰成《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上表獻上,說:


“臣聽說大地因為廣博深厚,才能承載眾物,棋布萬國;大海因為匯集環繞,才能容納百蠻,兼承五彩。中夏則有五服和九州,異俗則有七戎和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從前毋丘出師,東銘不耐(指曹魏大將毋丘儉率兵征討高句麗後刻石紀功而還);甘英奉使,西抵條支(指東漢使臣甘英出使羅馬時抵達西亞古國條支即伊拉克);奄蔡(西域古國)在無涯的大澤之外,罽賓(也是西域古國)靠懸度(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作為天險。要麽路途遙遠,要麽名號改易,古來今來的通儒,很少遍訪詳究。臣弱冠(二十歲)那年就熱愛了解方言,出仕那時就喜歡注意地理。研究考察,至今已近三十年。絕域的接鄰,異蕃的習俗;登山獻寶的道路,乘船來朝的洋人,臣都要研究他們的來源,訪求他們的居處。街市的商人小販,戎貊的遺老遺少,臣莫不觀察他們的言行,捉摸他的來曆。鄉閭的瑣語,風傳的細言,臣也取其真實而去其虛假。


“然而殷、周以來,封疆日益明朗,上承曆數的共有八家,統治環宇的隻有五姓;聲教所及,惟唐為大。秦始皇取消封侯設置郡守,修建長城起於臨洮;漢武帝擴張領土開拓邊境,建築屏障起於雞鹿(即雞鹿塞,今內蒙古磴口西北);東漢時哀牢國請求為他們派給官吏;西晉時裨離國請求和中國交往;隋室在卑和海西設置四郡,在扶南江北創立三州,隻是因為遼陽失律,才放棄了那些地方。高祖神堯皇帝承繼天命,擁有四方。太宗繼承大統,懷柔遠近,跨越大漠通道,北至仙娥,在骨利幹設置玄闕州。高宗嗣守偉業,增光領土,派遣單車奉詔,西越蔥山,在波刺斯建立疾陵府。中宗再次不愧偉業,領土沒有流失。睿宗保住先帝的版圖,惟新永圖。玄宗以大孝清理海內,以無為治理外邦,得到大宛駿馬,每年充實內廄,與安史的窮兵黷武,豈可同年而論!肅宗掃平乾坤,為百姓帶來恩澤。代宗清除殘渣餘孽,天倫常敘。而皇帝陛下,以上聖的雄姿,應太平的好運,敦信明義,履行信義,包涵五常,養育百姓,懷柔異族。所以瀘南進貢麗水的黃金,漠北敬獻餘吾(今蒙古鄂爾渾河)的駿馬,教化四處洋溢,海外境內無不沐浴晨光。


“臣幼年時就切磋於師友,又長久侍奉於朝廷,揣摸自己的孱弱愚昧,卻深居如此榮耀的高位,主上的洪恩無法報答,日夜戰兢惶恐。興元元年(784),朝廷降旨,令臣修撰國家地圖。但很快臣又任使魏州和汴州,出鎮東洛和東都,參雜其他眾務,所以無法專門修撰。因為成績欠缺,憂慮愧疚自然更加急切。近來心力交竭,加上衰老多病,因此想竭盡自己的所見所聞,伏筆丹青。謹讓匠人繪畫《海內華夷圖》一軸,寬三丈,長三丈三尺,以一寸折成百裏的比例,區別華夏異族,祭奠高山大川。將天下四極縮小到纖縞絲帛,把全國百郡分散到地圖畫屏。宇宙雖廣,舒展開來也不超過庭院;舟車所通,閱覽之下也都在眼前。臣同時撰寫《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中國以《禹貢》為首,外夷以《班史》起源;記錄郡縣的增減,敘述蕃落的盛衰。先前的地理書將黔州劃屬酉陽,現在則改屬巴郡;先前的西戎誌以安國為安息,現在則改回康居。凡此種種疏忽和謬誤,全都得以更正。隴西和十地在永初年間(公元110年前後)就淪喪了;遼東和樂浪則在建安之際(公元200年左右)失陷。曹公放棄陘北,晉氏東遷江南,邊境累遭侵盜,故墟日致堙毀。舊史的修撰記錄,隻得到十之二三。今天臣修撰的書籍經過搜索填補,所獲過半。《周禮職方》將淄時作為幽州的接鄰,把華山當作荊河的鎮所,既違背了《禹貢》,又不出自淹中(即《禮經》)。雖然多次有過疑問,豈敢隨便編改。古代的郡國用墨色題名,當今的州縣用朱紅題寫。所以今古殊文,執習簡易。臣學識不算小成,才學也不淵博。當年伏波將軍馬援用聚米擺設地形啟示眾軍;開國酂侯蕭何用圖書比劃地圖方知厄塞。臣欽慕古代哲人,未曾不盡心盡力,貢獻自己的平庸簡陋,為其中的紕繆常感慚愧。”


唐德宗下優詔答複他,還賜給他錦彩二百匹、袍段六套、錦帳兩個、銀瓶銀盤各一、銀榼兩個、駿馬一匹,進封他為魏國公。唐順宗即位後,他出任檢校司空,守左仆射,照樣參知政事。當時王叔文專權用事,朝政出自一群小人之手。賈耽厭惡他們擾亂大政,屢次稱病請求離職,但唐順宗不肯。賈耽是位長者,不喜歡隨便評判人物。他身居相位十三年,雖不能以安危大計啟發人主,卻能常以檢身厲行自律於人。每次上朝後回歸府第,他總要接待賓客,終日不倦。至於家人和親近隨從,從未見到他喜怒之色。古代的淳樸仁德君子,也不過如此。這時他去世,終年七十六歲。唐憲宗為他取消四天朝會,冊贈他為太傅,諡號元靖。


要想知道唐憲宗和參與永貞改革其他人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