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四:涇原兵亂之十三:中唐名臣顏真卿之死與李晟懲處鳳翔罪將

(2018-04-29 15:19:20) 下一個


興元元年即公元784年秋七月初七(丙子),唐德宗李適的禦駕從漢中抵達鳳翔,將喬琳、蔣鎮、張光晟等人處斬。七月十一(庚辰),唐德宗下詔赦免李懷光,派給事中孔巢父帶著詔書前往河中宣旨慰問,結果孔巢父竟被李懷光身邊隨從殺害。


八月初二(辛醜),唐德宗下詔,讓所司部門為贈太尉段秀實樹碑立廟。同時,因為淄青節度使以前通常兼任陸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朝廷所以也讓李納兼任這些職位。


李希烈得知他弟弟李希倩被朝廷殺了,非常憤怒。八月初三(壬寅,《新唐書》說李希烈殺宣慰使顏真卿是在翌年八月二十四丙戌,顯然為誤),他派中使和辛景臻等人到蔡州去殺顏真卿。中使跟顏真卿說:“有敕令來到。”顏真卿下拜了兩次。中使說:“今天賜愛卿死。”顏真卿說:“老臣事情沒有辦好,罪當處死。不知使者是何時離開長安的?”中使說:“我自大梁過來,不是長安。”顏真卿說:“原來隻是賊人派來的罷了,說什麽敕令!”李希烈的中使於是將顏真卿縊殺了。


顏真卿字清臣,是琅邪臨沂人。他的五代祖先顏之推是北齊黃門侍郎。顏真卿少年時就勤於學業,很懂詞藻,尤其工於書法。他在開元中年舉進士,登甲科,事奉親人以孝順聞名。他經過四次任命後出任監察禦史,出任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曾有個冤獄,長久得不到解決,顏真卿到後馬上為人申了冤曲。那時天旱,冤獄平反後立即下起雨來,所以郡人稱呼他為“禦史雨”。他又出任河東朔方試覆屯交兵使。有個叫鄭延祚的人,母親病故了二十九年,棺木還一直放在僧人居住的園地,沒有安葬。顏真卿彈劾了他。鄭延祚兄弟三十年不提這事,天下為此氣憤。顏真卿後來升遷殿中侍禦史兼東都畿采訪判官,不久轉侍禦史和武部員外郎。楊國忠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他支出朝廷擔任平原太守。


當時安祿山要反叛的跡象日益明顯,顏真卿於是以多雨為理由,在平原修複城池,浚通池塘。他暗中征募丁壯,儲存糧廩,表麵上卻大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有人向安祿山進讒言,安祿山也秘密派人去平原探查,但還是覺得顏真卿是個書生,不足為慮。沒多久,安祿山果然造反,河朔地區全都陷落,隻有平原因城守完備而得以保全。顏真卿當即派司兵參軍李平飛馬上奏朝廷。唐玄宗最初聽說安祿山事變時,歎道:“河北二十四郡,難道就沒有一位忠臣嗎!”當李平來到時,唐玄宗非常高興,環顧左右說:“朕不認識顏真卿長得什麽樣子,竟然能做到如此!”安祿山起初也送檄文給顏真卿,命令他率領平原和博平的駐軍七千人防守河津,以博平太守張獻直為副手。顏真卿於是招募勇士,十來天裏就得到一萬人,然後派錄事參軍李擇交統領檢閱,並任命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人為將。安祿山攻陷洛陽後,殺了留守李憕、禦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派段子光帶著他們三人的首級到河北各郡示威。到平原時,顏真卿擔心會動搖人心,便跟部將們說:“我認識他們三人,這些都不是他們的首級。”接著腰斬了段子光,將首級秘密藏起來。他日,他將三個首級配上官帽修飾了一番,然後用茅草續上肢體,將他們下殯安葬,然後做牌位祭奠慟哭,人心因此更加依附於他。安祿山派部將李飲湊、高邈、何千年等人守衛土門。顏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密謀殺了李飲湊和高邈,並生擒了何千年,將他送到京師。土門收複後,河北十七郡同日歸順朝廷,並共同推舉顏真卿為帥,顏真卿因此有兵馬二十多萬,割斷了敵軍燕、趙之間的來往。唐玄宗因此下詔加授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兼任平原太守。顏真卿堅守平原的事跡前麵都已細說,這裏就簡單概括一下。顏真卿派大將李擇交、副將平原縣令範東馥、裨將和琳和徐浩等人進軍,和清河郡的四千人合勢,博平郡也派出一千人,三郡的兵馬進駐博平,離堂邑縣西南十裏。安祿山的魏郡太守袁知泰派部將白嗣深和乙舒蒙等人帶領二萬人來拒戰,結果被官軍打敗,陣亡了萬餘人。唐肅宗在靈武,任命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安祿山趁虛派史思明和尹子奇猛烈攻打河北諸郡,饒陽、河間、景城、東安相繼陷沒,隻有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堅守住了。然而人心惶惶,官軍的勢力無法複振。


至德元年(756)十月,顏真卿不得不放棄平原郡,渡過黃河,經曆了江淮和荊襄地區。至德二年四月,他到鳳翔朝見唐肅宗,朝廷授他為憲部尚書,很快又加禦史大夫。中書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喝得醉洶洶地入朝,諫議大夫李何忌在班次容顏不夠嚴肅,都被顏真卿彈劾。唐肅宗因此將崔漪貶為右庶子,將李何忌貶為西平郡司馬。元帥廣平王率領朔方的蕃漢兵馬,號稱二十萬來收複長安。出兵辭行那天,百官到朝堂參與廣平王謁見拜辭儀式。百官下拜,廣平王也答禮下拜,言辭也都符合禮儀。廣平王在宮闕內不騎馬,步出木馬門後才騎上。管崇嗣作為廣平王的都虞候,卻在廣平王之前上馬。顏真卿因此上奏彈劾他。唐肅宗說:“朕的兒子每次出城,朕總要諄諄告誡他,所以不敢失禮。管崇嗣是位老將,因有足疾,所以想故意優待他。愛卿就不要再提這事了。”於是將奏折還給顏真卿。所以說即使天子流離到外地,顏真卿也不忘章典禮法。唐肅宗的鑾輿即將回到宮闕時,朝廷派左司郎中李巽先行,到長安的宗廟舉行祭告的禮儀。有司部門在簽署祝文時,稱唐肅宗為“嗣皇帝”。顏真卿問禮儀使崔器道:“太上皇還在蜀郡,可以這麽稱呼嗎?”崔器急忙上奏改正了。唐肅宗因此還下中旨宣慰他,稱讚他作為名儒,深達禮儀大體。當時太廟被叛軍毀壞,顏真卿上奏說:“春秋時,新宮遭災,魯成公哭了三日。如今太廟被賊兵盜毀,請陛下在野外築壇,皇帝東向而哭,然後才再派使者。”但唐肅宗最終沒有采納。軍國的事情,他總是知無不言,因此被宰相們忌恨,將他支出朝擔任同州刺史,後轉蒲州刺史。不久他被禦史唐旻構陷,被貶為饒州刺史,很快又改拜升州刺史兼浙江西道節度使。他接著被內征出任刑部尚書。李輔國偽造詔書將已經是太上皇的唐玄宗遷居西宮時,顏真卿為首率領百官上表請求問候唐玄宗的起居。李輔國非常嫉惡他,因此上奏將他貶為蓬州長史。


唐代宗嗣位後,拜顏真卿為利州刺史,後來升遷他為戶部侍郎和荊南節度使,但還沒赴任他就被罷免,改任尚書左丞。禦駕從陝州避難處即將回長安時,顏真卿請皇帝先去拜謁五陵和九廟而後才回宮。宰相元載跟顏真卿說:“顏公的建議雖好,但這樣做很不合事宜。”顏真卿非常憤怒,上前一步說:“采用與否全在相公而已,言者何罪?然而朝廷的大事,哪裏還能忍受相公的一再破壞!”元載因此對他非常懷恨在心。沒多久朝廷就改任他為檢校刑部尚書,負責中書省事務。他經累封進位為魯郡公。當時元載引用私黨,怕朝臣論奏他的短處,便要求要論事的朝廷百官都必須先經過部門長官,由長官轉告宰相,然後才能奏聞朝廷。顏真卿上疏說:


“禦史中丞李進等傳宰相的話,稱他奉陛下的旨意:‘因諸司官員奏事頗多,朕雖不怕省閱,但所奏的大多挾帶讒言詆毀。所以自今以後,諸司論事的官員都必須先告訴本司長官,長官再轉告宰相,由宰相決定可否,然後奏聞。’臣得知自從聽說這話以來,朝野一片擔憂,人心也都感到沮喪。為何如此?諸司長官都是達官貴人,他們的話可以直接上達天子。郎官和禦史也都是陛下腹心耳目的臣屬。所以朝廷派他們出使天下,事無巨細和朝政得失,陛下都讓他訪察,在回來時向陛下奏聞。陛下正是靠此才能做到‘明四目和達四聰’。如今陛下卻要自己屏蔽耳目,使自己不再耳聰目明,那麽天下人將如何申述不平?《詩經》說:‘營營青蠅,止於棘。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因為它能變白為黑,變黑為白的緣故。詩人對此深惡痛絕,所以說:‘取彼讒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夏朝的伯明、楚國的無極、西漢的江充,都是讒人,誰不厭惡他們?陛下如果也厭惡他們,將深得君臣的大體。陛下何不深刻回首,認真聽察?那些說話虛假不實的,就是讒人,可以因此加以誅殺;那些說話不虛假的,則是正人,可以因此加以獎勵。陛下舍此不為,將使眾人都以為陛下不能明察,倦於聽覽政事,才以此為借口,拒絕臣屬的諫諍。臣私下為陛下感到痛惜。


“臣聽說太宗勤於聽覽奏折,所以朝政得以治理,於是著有《司門式》,說:‘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監門司與仗家引奏,不許關礙。’正是靠這來防止閉塞的。太宗還安排了兩匹仗馬,讓那些需要騎馬的急奏人員乘坐。所以太平治理天下,正是采用這個辦法。天寶以後,李林甫威權日益盛大,沒有先諮詢宰相而直接奏事的朝臣,他總是找各種借口對他們誹謗中傷,但還不敢公開要求朝廷百司,命令他們把奏事內容先告知宰相。又有,閹官袁思藝每天到中書省宣詔時,總要把玄宗的動靜告訴李林甫。李林甫於是根據玄宗的好惡而有所奏請,玄宗因此無比驚喜,以為李林甫料事若神。他靠這些手段日益得到恩寵,以致人不敢言,在路上隻能以目示意。因此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最終逐漸導致潼關的災禍。這都是權臣耽誤君主,不遵守太宗的律法造成的。今日天下的動亂和弊病,讓聖上精疲力盡,這難道都是陛下招致的嗎?其實都是逐漸造成的。自從艱難歲月剛開始時,百姓尚未凋零,太平時世的治理,本來很快就能恢複。但遇上李輔國用權,宰相專政,互相姑息,不肯直言。結果導致朝廷靠封賞高位以求安寧,搞得聖上輾轉不安,逆賊散落各地,將士敗走黨項,聯合戎狄賊人,至今還成為禍患。權臣讓歸降的偽將更相驚恐,史思明也感到危懼,再次煽動造反,導致相州的敗散和東都的陷沒。先帝(指唐肅宗)因此過於憂慮勤政,以致損壽。臣每次想到這裏,總不免痛徹心骨。


“如今天下兵戈尚未平息,瘡痍也尚未恢複,陛下豈能不天天聽到讜言,以廣視聽,而要突然隔絕忠讜進言的道路!臣私下聽說陛下在陝州時,對奏事的人不限貴賤,目的是要加廣聞見。這正是堯、舜做的事。當時朝廷百官都覺得太宗那時的大治,可翹足而待。臣又聽說君子難進易退。由此而言,朝廷大開不忌諱進言的道路,還怕群臣不肯直言,更何況如今心懷厭倦,讓宰相傳達旨意,讓禦史台預備進言的條目,而不讓他們直接進言。從此人人不敢奏事,那麽陛下見聞的來源,隻局限在三四人罷了。天下的人士,開始鉗口結舌。陛下以後見到無人奏事,必然以為朝廷無事可論,哪裏知道他們是不敢進言。這不等於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再生?那時朝臣和庶民,都會覺得危殆的時期,又翹足可待了。如今天這樣的事,自古從未有過。即使李林甫和楊國忠也不敢公然如此。今天陛下如不盡早覺悟,將逐漸孤立了自己,今後即使後悔又怎來得及!臣如果實在忤逆了大臣,將罪在不測。但的確不忍心辜負陛下,隻好放任自己的懇切和急迫情緒。”


顏真卿就是如此激烈懇切。於是朝臣爭著抄寫他的奏折,張貼在宮外。


顏真卿後來攝理太廟的祭祀,因為覺得祭器沒有得到很好管理修複而上言於朝廷。元載指責他誹謗,唐代宗於是將他貶為硤州別駕和撫州湖州刺史。元載伏誅後,他回朝官拜刑部尚書。唐代宗駕崩時,他出任禮儀使。他又覺得唐高祖以下的七位皇帝諡號繁多,便上議請求取用最初的諡號。袁傪進讒諂排擠他,朝廷於是罷免了他的職位。楊炎為相時很討厭他,改任他為太子少傅,兼任禮儀使,外麵表示尊寵,其實奪去他的實權。盧杞專權時,也很忌恨他,改任他為太子太師,罷免了他的禮儀使。他想將顏真卿排擠出朝,問他道:“想交給顏公方麵的重任,什麽地方覺得方便?”顏真卿在中書省等候盧杞,跟他說:“我因為偏執被小人憎恨,被趕出朝廷也不止一兩次了。如今我已羸弱衰老,幸虧相公的庇護。相公先中丞(即盧杞的父親盧奕)的首級被送到平原時,他臉上的血我不敢用衣袖拭去,當時是用舌頭舐的。相公如今忍心對我如此不相容嗎?”盧杞吃驚地急忙下拜,然而內心依然憤怒。當李希烈攻陷汝州時,盧杞上奏說:“顏真卿得到各地藩臣的信任,如果派他前去勸諭李希烈,可以不勞師旅出討。”唐德宗同意了。朝臣無不大驚失色,覺得這是讓顏真卿去送死。李勉得知後,覺得唐德宗將失去一位元老(顏真卿經曆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會讓朝廷蒙羞,因此秘密上表請求留下他。李勉又派人到路上攔他,但沒來得及。


顏真卿剛見到李希烈時,想要宣讀詔旨。李希烈的一千多養子紛紛拔刀,爭著進逼顏真卿,似乎要生吞了他。諸將則圍繞著他謾罵,舉刀作出要殺他的樣子,但顏真卿巋然不動。李希烈急忙用身子護住他,將部眾斥退,然後拜揖顏真卿,安排他到館舍休息。他接著逼迫顏真卿書寫表章,讓他為自己洗雪,說願意罷兵。李希烈還多次派顏真卿兄長的兒子顏峴和隨從官吏相繼前往京師,但唐德宗全沒回複。顏真卿每次寫信給兒子們,隻是讓他們嚴格奉守家廟,撫恤家裏的孤兒而已。李希烈曾大宴他的黨羽,召顏真卿入座,讓他觀看倡優演戲,都是斥責朝政的內容。顏真卿憤怒地說:“相公是人臣,為何要讓這幫戲子演出這樣的戲?”於是拂袖而起。李希烈也感到慚愧,嗬止了演出。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的使者也都在座。他們看著顏真卿跟李希烈說:“我們都聽說太師的名聲和德望很久了。相公(李希烈也是名義上的平章事即宰相)想要建立大號(即稱帝),而太師又來了,這不是上天讓相公正位嗎?想求得宰相,誰能先於太師?”顏真卿正色地嗬叱他們說:“談什麽宰相!你們聽說過顏杲卿嗎?他就是我的兄長(堂兄)。安祿山反叛時,他首舉義兵。到被害時,還罵不絕口。我如今年近八十,官至太師,隻能守衛我兄長的氣節,死而後已,豈能接受你們的利誘威脅!”使者們再也不敢多說了。李希烈於是拘留了顏真卿,派甲士十人看守,並在他住的庭院中掘了個方形大坑,叫做“坑顏”。顏真卿怡然自得,毫不介意。後來張伯儀在安州戰敗,李希烈讓人帶著張伯儀的旌節和首級出示給顏真卿,炫耀他的戰績。顏真卿慟哭不已,昏倒在地。後來李希烈的大將周曾等人密謀奇襲汝州,趁機回兵殺了李希烈,然後奉戴顏真卿為節度使。事情泄露後,李希烈殺了周曾他們,然後將顏真卿送到龍興寺。顏真卿估計自己必死無疑,便寫了道遺表,還為自己作了墓誌銘和祭文。他常指著寢室的西壁下頭,說:“這就是我下殯的地方。”李希烈攻陷汴州後,僣越稱帝,派人向顏真卿了解登基的禮儀。顏真卿說:“老夫蒼老了,的確曾經掌管過國禮,但所記的東西無非是諸侯朝覲陛下的禮儀罷了。”


顏真卿的事跡其實都已細說,就不再贅述了。他遇害時年七十七歲。淮、泗的叛亂平定後,貞元元年(785),陳仙奇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歸京師。唐德宗非同尋常地痛悼他,為他取消了五天朝會,諡號文忠。他又下詔說:“君臣之義,生錄其功,歿厚其禮,況才優匡國,忠至滅身。朕自興歎,勞於寤寐。故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公顏真卿,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誌。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諭,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朕致貽斯禍,慚悼靡及,式崇嘉命,兼延爾嗣。可贈司徒,仍賜布帛五百端。男頵、碩等喪製終,所司奏超授官秩。”這是後話。


《舊唐書》將他和因大義被朱泚殺害的段秀實兩人單獨立傳,說段秀實是武將的英傑。如果不是因為楊炎專擅弄權,朝廷要能重用段秀實,施展他的才幹,豈有朱泚之禍!而像顏真卿那樣富於學識,堅守正氣,保全節操的人,是文臣的英傑。如果不是因為盧杞嫉惡直臣,朝廷要能用他為相,實行他的正道,豈有李希烈之叛!國家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唐德宗內信奸邪,外斥良善,幾乎導致唐朝的危亡,也是活該。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舊唐書》說他們“二君守道歿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還“讚曰:自古皆死,得正為順。二公雲亡,萬代垂訓。”


嗣曹王李皋得悉顏真卿遇害,痛哭流淚,三軍將士也都慟哭。李皋於是上表旌揚他的大節。


再說,李晟覺得涇州靠近邊塞,那裏的將士屢次殺害軍帥,經常成為禍亂的根源,因此奏請前往那裏處理那些不肯為國效力的人,並推動屯田,積蓄穀粟,好對付吐蕃。八月初四(癸卯),唐德宗任命司徒兼中書令合川郡王李晟兼任鳳翔尹,鳳翔和隴右節度等使,以及四鎮、北庭、涇原行營副元帥,進爵西平王。當時李楚琳入朝,李晟請求和他一道前往鳳翔,然後在那裏殺了他,以懲處他當時的叛逆作亂。唐德宗因為剛剛收複京師,務求安定那些內心不安的歸降將領,因此沒有答應。


先前,唐德宗命令渾瑊和駱元光進駐同州,去討伐李懷光。李懷光派部將徐庭光率領精卒六千駐紮在長春宮抗拒官軍。渾瑊等人多次被他打敗,所以無法前進。當時度支部門的用度不足,朝臣大多請求赦免李懷光,但唐德宗不肯。李懷光派他妹婿要廷珍守衛晉州,牙將毛朝易攵守衛隰州,鄭抗守衛慈州。馬燧派人去把他們全都勸降歸附了朝廷。唐德宗於是加授靈鹽節度使、侍中、兼靈州大都督、樓煩郡王渾瑊為河中尹和晉絳節度使,出任河中、同絳、陝虢等州及管內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鹹寧郡王;加授河東保寧軍節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檢校司徒、平章事、北平郡王馬燧為奉誠軍、晉、慈、隰節度使,出任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讓他們與鎮國節度使駱元光和同絳節度使唐朝臣合兵討伐李懷光。


當初,王武俊到趙州猛攻康日知,馬燧奏請朝廷下詔,派王武俊和李抱真共同出擊朱滔,讓深、趙二州隸屬王武俊,改任康日知為晉、慈、隰節度使。唐德宗同意了。康日知還沒到任時,這三州就歸降了馬燧,所以唐德宗讓馬燧兼領晉、慈、隰。馬燧上表,將這三州讓給康日知,還說因為投降誰就將地盤授給誰,恐怕今後有功的將領,會以此為常。唐德宗非常嘉許,同意了他的請求。馬燧派人去迎康日知。康日知到時,馬燧將府庫財物登記入冊後交給了他。


八月初五(甲辰),唐德宗任命金吾大將軍杜希全為靈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天德軍靈鹽相夏節度營田等使;任命同絳節度使唐朝臣為鄜坊丹延等州節度使;任命保義軍節度使、鳳翔尹李楚琳為金吾大將軍;任命奉義軍節度使、隴州刺史韋皋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唐德宗並在兩天後加授渾瑊為朔方行營元師。


李晟到了鳳翔後,對那些擅殺張鎰的人治罪,處斬了裨將王斌等十多人。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