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四:涇原兵亂之十一:李忠臣之死與唐德宗離開漢中返京

(2018-04-26 12:26:53) 下一個


興元元年即公元784年六月初,朱泚在逃亡的路上在彭原的西城屯被部下殺死,他的黨羽姚令言和源休等也被殺了。至此,為時不到一年的朱泚之亂得以平定。


唐德宗李適讓陸贄起草詔書賜給渾瑊,讓他派人去尋訪在奉天失散的裹頭內宮宮女。陸贄上奏說:“如今巨寇剛剛平定,疲憊不堪的民眾,滿身瘡痍的士卒,尚未得到安撫慰問,而陛下卻首先去尋訪婦人,這並不符合黎民百姓對改革惟新的期望。即使一開始就盡量思考良好的計劃,也很少能最終實現。如今一開始卻不去思考,最終能有什麽!陛下要賜給渾瑊的詔書,臣不敢奉旨。”唐德宗於是幹脆不降詔書,最終還是派中使去到處尋訪。


六月初六(乙巳),唐德宗下詔,任命吏部侍郎班宏為宣慰使,入京慰勞問候將士,同時撫慰黎民百姓。六月初七(丙午),李晟將接受朱泚寵信的文武官員崔宣和洪經綸等十來人處斬,又表彰了守節不屈的劉乃和蔣沇等人。


洪經綸在建中初年(780)曾任黜陟使。他到東都時,聽說魏州的田悅有食用朝廷軍餉的士兵七萬人。洪經綸平時不識時務,擅自決定裁減其中四萬人,讓他們回家務農。田悅假裝從命,當即將他們裁減,然後將被裁減的兵士集中起來,故意激怒他們說:“你們人在軍旅,家中各有父母妻兒。現在被黜陟使裁減,如何供養家人的衣食?”於是大哭起來。田悅接著拿出私家財產和衣服分給他們,讓他們回到自己的部伍。從此田悅的部下堅定了反叛的決心。洪經綸因此被免職。當朱泚造反時,授任他為太常少卿。


劉乃字永夷,是洺州廣平人。他高祖劉武幹在唐高祖武德初年官拜侍中,他自己則是中書侍郎李林甫遠方表兄的兒子。他父親劉如璠曾任昫山丞,因為劉乃而尊貴,被追贈為民部郎中。劉乃少年時就聰穎好學,喜歡默記《六經》,每日數千言。年長後,他的文章清雅,被當時士人推重。天寶中年他舉進士,不久因為父親去世丁憂離職,居喪時以孝敬聞名。服喪完後,他被調任選曹。他經常覺得文部選才不夠完善,便寫信給負責銓選的舍人宋昱說:


“《虞書》稱:‘知人則哲,能官人則惠。’巍然屹立的唐、虞,都覺得知人用人很難。如今的文部,起始於衡量人才,結束於授人官位。既然是知人用人的部門,就必定有重大的責任。從前在禹、稷、皋陶時代的許多聖賢,還說‘載采有九德,考績以九載(年年根據九德選拔人才,根據九年為政考核業績)。’近代的主管部門,隻委托一兩位小塚宰加以鑒別,隻根據一幅策文加以判斷,隻觀察一揖一拜的行為。古今的做法差異怎麽如此之大!鑒別人才的官員,隻根據狹隘的詞句和短小的韻律以及規定的文體判斷才能,這就像用一個小冶金作坊去鼓風鑄造各種金屬。要想靠此去鑄造大鼎大鍾,是絕不可能的。所以說:靠策文選拔人才,隻能是很有局限。負責銓選的官員,總是注重衣冠士族,把自我炫耀的人當作賢人,而這些士人的醜行,又讓君子頭疼。如果請文王和周公以及尼父(孔子)登上銓選廷堂,即使他們演繹和注釋了《易象》那樣的經典,如果用他們的文體加以判斷,也許還比不上徐、庾(指南北朝時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他們的詩文風格當時很時髦)。雖有無比的仁德,就能言善辯而言,未必比得上一個農夫。嗚呼!入雲蔽日,誠然是巨大之樹。但要尋找做小家具的木材,必定不如木樁雜樹。龍吟武嘯,誠然是希罕之聲,但要尋找會饒舌的感覺,必定不如青蛙水黽。如此觀察權衡人才,能不讓人悲哀嗎!執事大臣考慮問題必須超越用龜策占卜吉凶,文采必須勝任書寫良好的製誥,豈能拘泥於瑣碎的小事,曲折迂回地因循守舊?如果真能首先看重為政能力,其次觀察文學水準,退觀他的治理家室,進察他的臨場節操,那麽他處理宏偉深沉大事的能力,也可以從他的門戶裏觀察得到!”


那年,劉乃填補剡縣尉,又改任會稽尉。宣州觀察使殷日用奏請任命他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舉薦,所以他接連出任大理評事和兼監察禦史。轉運使劉晏奏請讓他到江西巡視,他在那裏為貧困地區蠲免了不少租賦。劉乃後來改任殿中侍禦史、檢校倉部員外、民部郎中,並出任浙西留後。他輔佐劉晏征賦,對他頗有裨益,所以劉晏非常信任他。


大曆十二年(777),元載伏誅。朝廷因為劉乃長久在職,所以召他回來任司門員外郎。大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他曆來和劉乃關係密切。剛好遇上朝廷加授郭子儀為尚父,因為冊封的禮儀已被長久廢置,這時又恢複了。崔祐甫讓兩省官員撰寫冊文,但都很不理想;便召劉乃到內閣另外起草,劉乃當下就寫好了,而且詞句優美,文義透徹,讓崔祐甫讚歎欣賞了好長時間。數日後,他提擢劉乃為給事中,不久又升遷他代理兵部侍郎。當楊炎和盧杞為相時,劉乃經常想指正他們,所以五年裏沒得到升遷。建中四年(783)夏,他隻不過轉正為兵部侍郎而已。劉乃以後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聽說唐德宗跑到梁州避難時,痛哭不已,絕食了幾天後去世,終年六十歲。


六月初十(己酉),唐德宗任命李晟為司徒兼中書令,實封一千戶食邑;也為駱元光和尚可孤加授檢校左右仆射,各實封五百戶食邑;並任命檢校禦史中丞田希鑒為為涇州刺史兼涇原節度使。


六月十四(癸醜),唐德宗下詔將梁州改為興元府,將南鄭縣改為赤畿,官名和品製都跟京兆和河南一樣,還給那裏的百姓免稅二年,給現任官員加兩階,並版授老年人名譽官職,還賜給南鄭縣令緋色官服。唐德宗加授興元尹嚴震為檢校右仆射,賜他實封一百戶食邑;同時加授渾瑊為待中,實封八百戶食邑;韓遊瑰為檢校左仆射,實封四百戶食邑;戴休顏為檢校右仆射,實封二百戶食邑。唐德宗還任命考功郎中、負責起草製誥的陸贄,以及司封郎中、負責起草刺誥的吉中孚,並為諫議大夫;任命水部員外郎顧少連為禮部郎中,照樣擔任翰林學士。唐德宗還為行在左右廂兵馬使令狐建和時常春一齊加授散騎常侍。


六月十五(甲寅),唐德宗任命渾瑊為侍中,也不同程度地升遷了韓遊瑰和戴休顏的官職。


朱泚敗後,李忠臣逃到樊川,在那裏被李晟部下將士捕獲,關進京師有司部門。六月十七(丙辰),李忠臣連同他兒子一同被斬首,時年六十九歲。朝廷海籍沒了他的家室。李忠臣本姓董名秦,是平盧人,世代住在幽州薊縣。他自稱曾祖父董文昱曾任棣州刺史;祖父董玄獎曾任安東都護府錄事參軍;父親董神嶠曾任河內府折衝。董秦少年時就從軍,在卒伍之中,武功和力氣出類拔萃。他先後事奉過幽州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安祿山等人,他們也經常派他出去征討,積累不少功勞後官至折衝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安祿山反叛時,董秦和同輩密謀,殺了安祿山任命的節度使呂知誨,立劉正臣為節度使,董秦出任兵馬使。他們接著進攻長楊,征戰獨山,襲擊榆關和北平,殺了安祿山部將申子貢和榮先欽,還生擒周釗送往京師。在這一係列戰役中,董秦的戰功居多。他又跟從劉正臣攻破漁陽,叛軍將領李歸仁、李鹹、白秀芝等人前來拒戰。董秦經過幾十合交鋒後,摧破了他們。沒多久,潼關失守,郭子儀和李光弼撤退,董秦也隻好率軍北歸。奚王阿篤孤初帶著部眾與劉正臣合並,後來騙說要帶領一萬多騎兵和他一道收複範陽。但到了後城南麵,阿篤孤在半夜反叛。董秦率軍和他交戰,在溫泉山擊潰了他,並生擒大首領阿布離,將他斬首,用以祭祀大纛,用血釁鼓。劉正臣死後,董秦又和眾人商議,然後立安東都護王玄誌為節度使。


至德二載(757)正月,王玄誌派董秦率領步卒三千叢雍奴綁紮葦筏過海。叛軍將領石帝庭和烏承洽前來抗拒。董秦和董竭忠打退了他們,並在轉戰累日後收複了魯城、河間、景城等城池,繳獲大量資糧,送給本軍。他又和大將田神功率兵攻打並占領了平原和樂安郡,生擒叛軍的刺史臧瑜等人。防河招討使李銑承製任命董秦為德州刺史。那時史思明歸順朝廷,河南節度使張鎬命令董秦帶兵趕赴鄆州,和諸軍使收複河南的州縣。他又和裨將陽惠元(史書也作楊惠元)在舒舍口擊潰叛軍大將王福德。唐肅宗累次下詔慰問曉諭,並派他鎮守濮州,不久又移駐韋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他改任光祿卿同正。那年,他和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將安慶緒包圍在相州。翌年二月,九節度使諸軍潰敗回來,董秦也撤退了。到了滎陽,叛軍將領敬釭來襲擊官軍的船隻。董秦擊潰了他們,獲得米船二百餘艘,並用以資助汴州的將士。不久他官拜濮州刺史和緣河守捉使,移鎮杏園渡。當史思明再次反叛並攻陷汴州時,節度使許叔冀和董秦一道因為兵力不濟而投降了他。史思明撫摸著董秦的背說:“我近來隻有左手。今天得到將軍,就兼有右手了!”於是和史思明一道入寇河陽。幾天後,董秦在夜裏帶著五百人襲擊史思明的軍營,然後突圍歸附朝廷。李光弼將這事奏聞朝廷,唐肅宗下詔加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兼殿中監同正,賜實封二百戶食邑。唐肅宗還把他召至京師,賜姓李氏,改名忠臣,封隴西郡公,賜給他良馬、莊宅、銀器、彩物等。


當時陝西和神策兩節度使郭英乂和衛伯玉鎮守陝州,朝廷任命李忠臣為兩軍節度兵馬使。魚朝恩也在陝州,派李忠臣與叛軍將領李歸仁和李感義在永寧和莎柵一帶交戰。前後數十陣來回,李忠臣都摧毀了敵兵。剛好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被叛軍生擒,朝廷便於寶應元年(762)七月拜李忠臣為太常卿同正、兼禦史中丞、淮西十一州節度使,很快又加授他為安州刺史,仍然出鎮蔡州。那年,朝廷讓李忠臣會合元帥諸軍收複東都。寶應二年六月,朝廷就地加授他為禦史大夫。當時回紇可汗回國後,留下判官安恪和石帝庭在河陽守衛他們搶來的財物。安恪他們因此招聚亡命之徒為寇,造成道路堵塞隔絕。唐肅宗下詔派李忠臣討伐平定了他們。


永泰元年(765),吐蕃侵犯西陲,京師戒嚴。唐代宗命宦官中使到各道催促官軍勤王,但多數節度使都沒有及時奔赴國難。使者到淮西時,李忠臣正在玩馬球遊戲。他當即下令全軍整裝待發。監軍大將再三請求說:“軍隊行動必須選擇吉日。”李忠臣在部眾麵前奮臂發誓說:“哪有父母遇到寇難,還要等到挑個好日子才去救急的道理!”即日整軍進發。自此以後,不管哪裏有警,李忠臣必定先期而至。因此唐代宗嘉獎他的忠誠和節操,加授他本道觀察使,對他的寵賜頗為豐厚。當同華節度使周智光舉兵反叛時,唐代宗下詔派李忠臣和神策將領李太清等人討伐平定了他。大曆三年(768),他加授檢校工部尚書,實封食邑連同先前的共三百戶。大曆五年,他加授蔡州刺史。大曆七年,他檢校右仆射,掌管中書省事務。李靈曜叛亂時,田承嗣派他侄兒田悅前往救援。李忠臣和朝廷諸軍擊潰田悅等人,平定了汴州的動亂。大曆十一年十二月,他加授檢校司空平章事兼汴州刺史。


李忠臣生性貪婪殘暴,而且好色,部下將吏的妻女很多都被他誘脅奸汙。他軍隊又毫無綱紀,每到一處總是縱兵強暴,讓百姓無法忍受。他還讓妹婿張惠光擔任衙將,張惠光仗恃權勢凶惡暴虐,軍中吃盡了苦頭。有人多次告訴李忠臣,但他不信,不久還任命張惠光為節度副使,讓張惠光的兒子為衙將。他兒子對下頭的欺淩蠻橫還超過他父親。李忠臣所信任的大將李希烈,平時善於騎射,很得軍心。他利用眾人的憤怒,於大曆十四年三月,與少將丁皓、賈子華、監軍判官蔣知璋等人舉兵殺了張惠光父子,然後脅迫李忠臣離任。李忠臣隻好帶著少數隨騎奔赴京師。朝廷當時對李忠臣正十分寵信,所以也不責備他,照樣讓他檢校司空兼平章事,留在京師當奉朝請。


建中初年(780),在一次朝堂奏對中,唐德宗跟他說:“愛卿耳朵好大,真是位貴人。”李忠臣答道:“臣聽說驢子的耳朵很大,龍的耳朵很小。臣的耳朵雖大,但隻是驢耳罷了。”唐德宗聽了很高興。當時常侍張涉仗著恩寵專權用事,坐受賄賂的事情敗露。唐德宗準備對他繩之以法。張涉是唐德宗還在春宮當太子時的侍講。李忠臣上奏說:“陛下貴為天子,而先生因為缺乏錢財才違法。以愚臣的看法,這並非先生的過錯。”唐德宗的怒氣這才消了些,隻是讓張涉回歸鄉裏。前湖南觀察辛京杲曾因憤怒杖殺了部曲,有司彈劾上奏,說辛京杲殺人,應當處死。唐德宗也同意。李忠臣上奏說:“辛京杲早就該死了!”唐德宗驚奇地問他為何,李忠臣答道:“他的叔伯某某在某處戰死,兄弟某某在某處戰死。就他跟從陛下征戰,沒有戰死。所以知道他早就該死了。”唐德宗因此也對辛京杲感到憐憫,沒有加罪,隻是改授親王王傅而已。


李忠臣木訥強悍,性格率直,不讀書識字,也不喜歡儒生。當他被奪了兵權後,雖然官位崇重,依然經常鬱鬱不得誌。當朱泚反叛時,任命他為司空兼侍中。朱泚率兵緊逼奉天時,命令李忠臣留守京城。李忠臣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李忠臣被處死的同一天,李晟上奏,要求籍沒接受朱泚封官,與他同惡抵罪的官員的家室,將籍沒的財物、牛馬、奴婢,賞給將士。唐德宗答應了。


唐德宗問陸贄道:“如今有不少開到鳳翔迎接禦駕的各路大軍,兵力非常強盛。朕想趁此機會派人取代李楚琳。愛卿覺得如何?”陸贄上奏認為:“這樣做形同脅迫拘留。說是除掉亂臣則不能顯示威武,說是為了理政則不能顯示真誠。用這樣辦法去巡視各地,今後將讓人如何前往!輿論也許會覺得這是權宜之舉,但臣私下還不懂其中的道理。權宜的意義在於權衡利弊。如今在陛下禦駕經過的頭一個地方就進行脅迫奪權,等於是更易一名主帥,卻虧損了陛下的道義;得到一個藩鎮,卻導致了各地的猜疑。這是注重輕微的小事而輕視重要的大事。將這當作所謂權宜,不正好相反嗎!以相反行為當作權宜,以使用權謀當作智慧;君上這麽做必定失去眾心,臣下這麽做必定陷於不義。曆代之所以發生眾多喪亂,助長奸邪,都是由此誤導的。還不如等到京邑安定之後,內征他出任一個官職。他一定會感激陛下的恩典和寬宥,將會當即赴任,還怎敢馬上帶兵抗拒,重新讓朝廷出兵將他鏟除!”


六月十九(戊午),唐德宗的禦駕離開漢中,返回長安。當天下大雨。禦駕到了斜穀時天氣才放晴。從官和將士無不歡欣鼓舞,認為是得到天助。


李晟綜合治理長安,將朝廷各部門的事都安排停當,然後請求親自前往鳳翔迎駕禦駕,但唐德宗沒答應。內常侍尹元貞奉使前往同華,卻拐到河中去招諭李懷光。李晟上奏說:“尹元貞偽造製書,擅自跑去赦免叛亂的元惡。請求朝廷治理他的罪行!”


六月三十(己巳),唐德宗宣布為洋州免稅一年,增加興元一年免稅,還免去鳳州今年的租稅,為當地父老加版授名譽官職。


要想知道唐德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