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三:德宗求治之十三: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與顏真卿堅守忠臣氣節

(2018-03-05 11:15:52) 下一個


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六月三十(辛巳),朱滔和王武俊出兵救援田悅,在魏州北麵打敗李懷光和馬燧等人率領的官軍。八月初八(戊午),太子賓客第五琦在任上病逝。九月初七(丁亥),朝廷開始征收商品稅。


冬十月初二(辛亥),唐德宗李適任命湖南觀察使曹王李皋(《舊唐書》作嗣曹王,意味著他父親曹王李戢還在。李戢在這期間去世。但世襲的爵位也可稱嗣王,即使父親不在了)為洪州刺史兼江南西道節度使。李皋到洪州時,將道裏的將佐全都集中起來,考察他們的才幹。他看中牙將伊慎和王鍔等人,提拔他們為大將,並引用荊襄判官許孟容,把他安排在幕府主事。伊慎是兗州人;許孟容是長安人。


伊慎曾跟從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出討梁崇義。李希烈愛惜他的才幹,想把他留下,但伊慎逃了回來。李希烈得知李皋重用伊慎,擔心他成為自己的後患,便故意送了副七屬犀甲給他,還偽造了封伊慎的回信,丟在邊境。唐德宗得知後,當即派宦官到軍中,要處斬伊慎。李皋為他喊冤,但唐德宗沒有回複。剛好三千多江賊入寇洪州,李皋派伊慎去出擊江賊,為自己贖罪。伊慎擊潰了江賊,斬首數百級後凱旋而歸,由此得免於死。


宰相盧杞專權用事。他知道唐德宗一定還會任命一位宰相,怕分了自己的大權,便趁機推薦吏部侍郎關播為相,說他是位儒者,為人忠厚,可以整肅風俗。十月初七(丙辰),唐德宗任命關播為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其實政事全都取決於盧杞,關播隻是恭敬地整整衣襟,不置可否。唐德宗曾私下和宰相們談論政事,關播有點不同意見,想起身進言,但盧杞用眼神製止了他。回到中書省後,盧杞跟關播說:“正是因為足下正直謹慎,沉默寡言,所以才推薦足下擔任此職。今天怎麽突然又想說話了?”關播從此再不敢說什麽。


這期間,李希烈密謀反叛。


十月十九(戊辰),唐德宗派都官員外郎樊澤出使吐蕃,告訴他們結盟的日期(《舊唐書》說這期間樊澤出使吐蕃回來,和吐蕃相國尚結讚約定來年正月十五望日在清水會盟)。


十月二十七(丙子),肅王李詳去世。他是唐德宗第五子,大曆十四年六月封王,這時死時才四歲。唐德宗為此取消三天朝會,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李詳生性聰惠,唐德宗特別憐惜,追念無已,不讓人為他修建墳墓,還下詔要依照西域人的辦法,並讓群臣商議為他修建磚塔。禮儀使判官兼司門郎中李岩上言勸止,唐德宗才打消了這主意。


十一月初一(己卯),唐德宗加授淮南節度使陳少遊為同平章事;同時任命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檢校工部尚書、兼任襄州刺史、禦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使;任命興鳳團練使嚴震為梁州刺史兼山南西道節度使。。


十一月十六(甲午),唐德宗任命前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承為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


田悅感激朱滔出兵相救,便和王武俊商議要尊奉朱滔為主,向他稱臣。朱滔不肯,說:“愜山大捷,都是你們二位出的力,我怎敢獨居尊位!”於是幽州判官李子千和恒冀判官鄭濡等人共同建議道:“請司徒與鄆州李大夫等成為四國,都稱王而不改年號,就像當年諸侯事奉周家正朔那樣。四王可以築壇同盟,有不如約的,大家共同討伐他。不然的話,我們將會總是叛臣,茫然無主;用兵既沒有名義,有功也沒有官爵可賞。那樣將吏也將無處可歸!”朱滔他們都覺得有理。朱滔於是自稱冀王,田悅自稱魏王,王武俊自稱趙王,並請求李納自稱齊王。也在十一月,朱滔等人在軍中築壇,祭告上天後接受王位。朱滔成為盟主,稱孤;王武俊、田悅、李納則稱寡人。他們所居住的廳堂稱殿,下達的號令稱令,下屬上書稱箋;妻子稱妃,長子稱世子。他們各以自己的州治為王府,設置留守兼元帥,將軍政委托給他們。他們又根據中書和門下省的格式設置東西曹;根據侍中和中書令的格式設置左右內史;其他官職也都模仿朝廷,隻是名字稍作修改而已。


王武俊任命成德判官孟華為司禮尚書,但孟華沒有接受,竟然嘔血而死。他又任命兵馬使衛常寧為內史監,將軍事委托給他。衛常寧陰謀要殺了王武俊,事情敗露後被王武俊腰斬了。王武俊派部將張終葵入寇趙州,但張終葵被康日知擊敗後殺了。


李希烈率領所部三萬兵馬轉去鎮守許州,派親信去見李納,和他密謀共同襲擊汴州。他派人去告訴永平節度使李勉,說自已已經兼領淄青,想假道他的轄區去上任。李勉為他修好木橋,並準備了美饌等待他,同時也嚴加防備。李希烈最終並沒過來。他又暗中和朱滔等人勾結,李納也多次派遊兵渡過汴水迎候李希烈。因此東南地區向朝廷轉運租賦的人都不敢取道汴渠,隻能從蔡水北上。


十二月二十九(丁醜),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當時朱滔等人與官軍相拒多月。官軍有度支部門為他們籌措軍糧,各道也為他們增兵,而朱滔和王武俊孤軍深入,專門靠田悅為他們提供軍餉,所以客主(朱滔和王武俊算客,田悅算主)日益困弊。他們聽說李希烈軍勢十分強盛,心中又十分怨恨朝廷,便商量著派人前往許州,勸李希烈稱帝,李希烈這才自稱天下都元帥。


這期間,司天少監徐承嗣請求重新修訂《建中正元曆》,唐德宗也同意了。


建中四年即公元783年春正月初十(丁亥),隴右節度使張鎰和吐蕃的相國尚結讚在清水結盟。


正月十三(庚寅),李希烈派部將李克誠襲擊並攻陷汝州,生擒了汝州別駕李元平。李元平本是湖南判官,沒有多少才幹,稟性粗疏傲慢,敢說大話,也喜好談論兵法。關播覺得他是位奇才,便將他推薦給唐德宗,以為他是將相的材料。朝廷因為汝州距離許州最近,便提拔李元平為汝州別駕,負責州事。李元平到了汝州後,當即招募工匠修繕城池。李希烈暗中派壯士應募,送了數百人進了汝州城,而李元平沒有發覺。李希烈接著派李克誠帶領幾百騎兵突然來到城下,應募修城的人在城內接應,將李元平綁了離去。李元平個頭矮小,也沒胡須。他見到李希烈時極端恐懼,大便都嚇了出來,流了滿地。李希烈罵道:“瞎子宰相居然派你來抵擋我,怎敢如此輕蔑!”他接著任命判官周晃為汝州刺史,又派別將董待名等四出搶掠,奪取尉氏,進圍鄭州,官軍多次被他們打敗。李希烈派出的巡邏騎兵往西都到了彭婆,東都士民因此震動驚駭,紛紛逃進山穀躲藏,東都留守鄭叔則則入保西苑。


唐德宗征求盧杞的意見如何對付李希烈。盧杞想害死顏真卿,便答道:“李希烈是名年輕的驍將,仗恃軍功,驕橫傲慢,他的將佐都不敢諫止他。如果真能得到一位儒雅重臣,奉旨向他宣讀聖上的恩澤,為他陳述逆順禍福,李希烈必然會革心悔過,將不用煩勞軍旅就能讓他臣服。顏真卿是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為人們所信服。他正是陛下需要的人!”唐德宗覺得有理。正月十七(甲午),唐德宗命令顏真卿前往許州去宣旨慰問李希烈。詔書下來時,所有朝臣知道這是讓老臣去送死,無不大驚失色。


顏真卿乘坐驛站馬車來到東都,鄭叔則說:“足下真要去了,恐怕就回不來了。應當稍微逗留幾天,也許陛下會改變主意。”顏真卿說:“君王的使命如何躲避得了!”到底還是去了。李勉上表進言道:“失去一位元老將是國家的羞恥。請陛下留住顏真卿。”又派人去攔住顏真卿,但沒趕上。顏真卿寫了封信給兒子,隻是交待他要“奉家廟、撫諸孤”而已。到了許州,顏真卿準備宣讀詔旨,李希烈讓他的一千多個養子環繞著他謾罵,還拔刀做出要把他一口吃掉的架勢。顏真卿雙足不移,臉色不變。李希烈急忙用身子攔在顏真卿麵前,命令他的養子們全都退下,然後安排了顏真卿的旅館,以禮相待。李希烈想將顏真卿送回去,剛好李元平也在座,顏真卿責備了他。李元平慚愧地起身離開,接著暗地裏勸李希烈扣留住顏真卿。李希烈於是改變了主意,留下顏真卿不讓他走。


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都派人去謁見李希烈,上表稱臣,勸他稱帝。使者們在李希烈麵前下拜舞蹈,勸李希烈道:“朝廷誅滅功臣,失信於天下。都統的英武來自上天,功烈蓋過凡世,早已被朝廷所猜忌,即將就有韓信和白起般的大禍。還希望都統立即稱帝,使四海臣民知道有所歸屬。”李希烈召顏真卿來看這一場麵,說:“如今四王派使者前來推奉,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太師看看如今的勢態,難道隻有我被朝廷猜忌而無地自容嗎!”顏真卿說:“這些分明是四凶,算什麽四王!相公不想自保功業,成為唐的忠臣,卻和亂臣賊子為伍,難道要和他們一同覆滅嗎!”李希烈很不高興,讓人扶顏真卿出去。另一天,顏真卿和該四名使者一同參加宴席,四使說:“很久就聽說太師非常有名望,如今都統即將稱尊號而太師剛好就來了,是上天將一位宰相賜給都統。”顏真卿喝叱道:“談什麽宰相!你們聽說過那位大罵安祿山而死的顏杲卿嗎?那就是我的兄長。我年已八十,隻知道守節而死罷了,豈能受到你們這號人的利誘威脅!”四使不敢再說什麽。李希烈於是派甲士十人將顏真卿軟禁在館舍,又在庭院中挖掘洞坑,說要活埋了他。顏真卿怡然自得,見到李希烈說:“死生已定,何必多次一舉!馬上給我一把劍,不就順了你的心事了嗎!”李希烈隻好向他道歉。


正月二十一(戊戌),唐德宗任命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為東都和汝州節度使,派他率領鳳翔、邠寧、涇原、奉天、好畤等行營兵馬一萬多人出討李希烈,又下詔讓各道共同出兵討伐。哥舒曜行至郟城,遇到李希烈的前鋒將領陳利貞,打敗了他。李希烈的勢頭受到了點挫折。哥舒曜是哥舒翰的兒子


李希烈派部將封有麟占據鄧州,因此往南的道路被斷絕了,那裏送來的貢獻和商旅都不再通暢。正月二十五(壬寅),唐德宗下詔重修上津的山路,在那裏設置郵驛。


正月二十九(丙午),福建觀察使常袞去世。常袞是京兆人,父親常無為曾任三原縣丞,因常袞而被追贈仆射。常袞在天寶末進士中舉,曾曆太子正字,經累授出任補闕和起居郎。寶應二年(763),他被選為翰林學士和考功員外郎中,負責朝廷的製誥,照樣兼任翰林學士。永泰元年(765),他升遷中書舍人。常袞文章俊拔,被當時人們推重,與楊炎同為舍人,時稱常、楊。他生性清廉正直,孤芳自賞,不隨便和人交遊。內侍魚朝恩仗恃朝廷的恩寵,兼領國子監事,常袞上疏覺得他不勝任。當時朝廷多事,西北邊塞的胡虜,連年成為寇盜。常袞累次上表陳述邊塞的重要,唐代宗很器重他,加授他為集賢院學士。大曆元年(766),他升遷禮部侍郎,仍然擔任翰林學士。當時宦官劉忠翼權傾朝廷內外,涇原節度使馬璘又累著功勳,他倆得到的恩寵無人能比。他們各自為自己的親戚幹涉貢部,多方請托要讓他們成為兩館生,但常袞都執理不從,所以人們都很怕他。


元載獲罪時,唐代宗讓常袞與劉晏和李涵等人立案審理。案件辦好後,唐代宗拜常袞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太微宮使,並兼崇文和弘文館大學士,與楊綰同掌朝廷樞務。唐代宗特別信任和看重楊綰。楊綰為人寬仁弘達,而常袞則有點吹毛求疵,務求清儉的名聲,因此和楊綰頗有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味道。先前,百官得到的俸祿菲薄,楊綰和常袞奏請增加。當時韓滉負責度支即財政,常袞和韓滉各帶有私心,給官員增加的俸祿,多少全由他們說了算。當時一般官員各定月俸為三十五貫,而韓滉很討厭司業張參,隻給他三十貫。常袞討厭少詹事趙期,居然隻給他二十五貫。太子洗馬實際是負責經局的長官,文學是他的副手。常袞有個擔任文學的親戚,他給了他十二貫的俸祿,而給太子洗馬才十貫。他的任意輕重和不通時政,大多都是如此。


沒多久,楊綰就去世了,常袞於是獨當朝政。按照慣例,每天從內廚裏拿出食物賜給宰相,佳饌可供十多人。常袞特請取消了這一慣例,因此至今朝廷不再為宰相提供膳食。他又找理由辭讓堂封(即給宰相的封邑),但因為同列的反對才算了。輿論認為厚祿重賞是為了獎勵為政,如果不能勝任相位,就應當辭職,而不是推辭俸祿。政事堂本有個後門,主要是讓宰相時不時到中書舍人院去谘詢政事用的,用以增廣自己的見識。常袞關掉了那門,顯示自我尊大,和舍人不相往來。為了改革元載為政時毫無公道,賄賂公行,結黨營私,不花錢財或依靠權勢者就無法入仕的現象,常袞糾枉過正,竟然將出仕的門路都杜絕了。朝廷內外各部門奏請的任命,他都不答應,尤其排斥擯棄不是靠文辭登科的人員。雖然他杜絕了賣官之路,但政事也因此被拖延遲滯,無法及時處理。


唐代宗曆來看重楊綰,想將政事委交給他。但楊綰很快就去世了。常袞和楊綰誌向曆來不同,又因嫉妒而對他氣憤。有司提議諡楊綰為文貞,但常袞私下示意比部郎中蘇端,讓他駁回,並大肆詆毀楊綰,結果蘇端被貶黜。當時沒有中書侍郎,舍人崔祐甫負責中書省事務。常袞覺得他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必須兼總中書省,因此接受管理中書省的胥吏,處理省中事務及其案子文件,讓崔祐甫忿忿不平,多次和他發生糾紛。常袞於是讓崔祐甫分管吏部選事,但他上報的官員常袞又多次駁回。當時常袞作為散官參與朝議,又沒有封爵。郭子儀趁入朝奏事時為常袞說話,朝廷於是特加他為銀青光祿大夫,封河內郡公。當唐代宗駕崩時,常袞和崔祐甫爭論服喪的禮儀,並代其他宰相署名上奏指責崔祐甫。剛即位的唐德宗起初改任崔祐甫為河南少尹,後來又把他貶為潮州刺史。但常袞很快失寵,被貶為潮州刺史。當楊炎入相後,因為平時和常袞關係很好,便於建中元年(780)升遷他為福建觀察使。這時他去世,終年五十五歲。過了一些時候,朝廷追贈他為左仆射。常袞留有文集六十卷。


二月初一(戊申),唐德宗命令鴻臚卿崔漢衡送區頰讚回吐蕃。


二月十九(丙寅,《舊唐書》說,二月初一戊申朝廷在河陽三城置河陽軍節度),朝廷將河陽三受降城、懷州、衛州的軍隊命名為河陽軍。


二月二十(丁卯,《舊唐書》作十二天前即乙卯,但通鑒和《新唐書》均作丁卯),哥舒曜攻克汝州,生擒周晃。


二月三十(丁醜),唐德宗任命工部侍郎蔣鎮為禮儀使。


三月初一(戊寅),江西節度使曹王李皋在黃梅打敗並殺了李希烈的部將韓霜露。


三月初二(己卯),朝廷重新設置沔州。三月初六(癸未),唐德宗任命左散騎常侍孟皞為福建都團練觀察使,取代常袞。


三月十四(辛卯),李皋又攻拔黃州。當時李希烈的部將陳質在黃州附近的蔡山修築柵寨,地勢險要,很難進攻。李皋聲言說要往西攻取蘄州,於是率領水軍溯江而上。陳質帶兵在岸上沿江尾隨,要和李皋作戰。在離蔡山三百多裏地時,李皋突然掉轉船頭,順流而下,大舉進攻並占領了蔡山和黃州。陳質急忙回來救援,但來不及了,隻好敗退而走。李皋接著進拔蘄州,並上表舉薦伊慎為蘄州刺史,王鍔為江州刺史。


同一天,李希烈入寇鄂州,但被刺史李兼打敗。


淮寧都虞侯周曾、鎮遏兵馬使王玢、押牙姚憺和韋清都暗中向李勉表示歸降的誠意。李希烈派周曾和十將(中級將領級別)康秀琳帶兵三萬去進攻哥舒曜。到了襄城時,周曾等人密謀回軍襲擊李希烈,然後推舉顏真卿為節度使,讓王玢、姚憺、韋清為內應。李希烈探知了這秘密,於是派別將李克誠率領騾軍三千人去襲擊並殺了周曾等人,同時也殺了王玢和姚憺及其黨羽。三月十七(甲午),唐德宗下詔追贈周曾等人官爵。起初,韋清和周曾等人約好,事情一旦泄露不要互相告發,所以他單獨得免。韋清擔心他最終也許會敗露,便勸李希烈派人到朱滔那裏求援。李希烈於是派他去了。到了襄邑時,他逃奔劉洽去了。李希烈得知周曾等人有變時,曾關閉了壁壘好幾天。他派往入侵尉氏和鄭州的部將們得知後,也都逃了回來。李希烈於是上表,將反叛的事都歸咎於周曾他們,然後帶兵回到蔡州,表麵上顯示悔過從順,其實是等待朱滔等人的援軍。他還將顏真卿安排在龍興寺住宿。


三月二十(丁酉),荊南節度使張伯儀與淮寧兵馬在安州交戰,結果官軍大敗,張伯儀僅逃得自己的性命而已,也丟掉了他所持的旌節。李希烈讓人將他的旌節以及被俘和陣亡官兵的左耳給顏真卿看。顏真卿悲痛萬分,哭得倒在地上,昏迷了過去,很久才蘇醒過來。那以後他就不再跟人說話。


要想知道李希烈和顏真卿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