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一:安史之亂之二十:李輔國強迫太上皇遷居與劉展宋州起兵反叛

(2018-01-08 15:39:15) 下一個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閏四月十九(己卯),因為天象變異,唐肅宗李亨大赦天下,改乾元三年為上元元年。同一天,史思明進入東京洛陽。這期間,三錢並行的製度導致物價膨脹,甚至出現吃人現象。


太上皇李隆基喜愛興慶宮,自從蜀郡歸來後,就一直住在那裏。唐肅宗時常從夾城前往興慶宮問候他的起居,太上皇間或也到大明宮去看望唐肅宗。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內侍監高力士長久侍奉和保衛太上皇。唐肅宗又讓玉真公主、如仙媛、內侍王承恩、魏悅,以及梨園弟子常常到太上皇身邊娛樂和侍奉他。太上皇也經常登上長慶樓,過往的京師父老經常到那裏瞻仰下拜,高呼萬歲,太上皇也常在樓下設宴招待他們。他又曾召將軍郭英義等人上樓賜宴。每有劍南奏事官到長慶樓下跪拜舞蹈時,太上皇總要讓玉真公主和如仙媛當東道主招待他們。


李輔國出身低微貧賤,雖然後來暴發尊貴,並專權用事,太上皇身邊的人都看不起他。李輔國因此心懷怨恨,便想建立奇功好鞏固自己的恩寵。於是他跟唐肅宗說:“太上皇住在興慶宮,每天都和外人交往。陳玄禮和高力士總是密謀,做些不利於陛下的事。如今六軍將士都是靈武的功臣,因此輾轉不安。臣盡力勸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不敢不奏聞陛下。”唐肅宗哭著說:“聖皇仁慈,豈能容忍這樣的事!”李輔國說:“太上皇當然沒有這樣的意思,但對那幫小人也無可奈何!陛下是天下的主人,應當為社稷著想,在禍亂萌芽之前消除它,豈能光想著匹夫那般的孝順!況且興慶宮和街坊混雜,宮牆低矮,也不是至尊應該居住的地方。皇宮大內戒備森嚴,陛下如果奉迎太上皇來居住,和興慶宮沒什麽兩樣,又得以杜絕小人蠱惑太上皇的聖聽。這樣一來,太上皇得以享受長壽的安寧,陛下也有一日三朝的快樂,不是很好嗎!”但唐肅宗不聽。興慶宮先有三百匹禦馬,李輔國偽造敕令將禦馬取走。才留下十匹。太上皇跟高力士說:“我兒子被李輔國蠱惑,對我不能終孝了。”


李輔國又命令六軍將士,號哭叩頭,請求唐肅宗將太上皇迎接到西內(長安太極宮稱為“西內”;大明宮稱為“東內”;興慶宮稱為“南內”;合稱為“三內”)居住。唐肅宗哭著沒有回應。李輔國有點害怕。剛好唐肅宗身體不適,李輔國便於秋七月十九(丁未)謊稱根據唐肅宗的交待,迎接太上皇來遊覽西內。太上皇到了睿武門時,李輔國帶領五百射生騎兵,露著刀刃攔在道上,奏請說:“皇帝覺得興慶宮低窪狹小,讓臣迎接太上皇遷居大內。”太上皇大吃一驚,幾乎墜下馬來。高力士說:“李輔國休得無禮!”叱令他下馬。李輔國不得已下了馬。高力士趁機宣布太上皇誥命說:“諸位將士各好自為之!”將士們於是把劍插入劍鞘,兩次下拜,高呼萬歲。高力士又叱喝李輔國和他一道為太上皇牽馬,護送他到西內,居住在甘露殿。李輔國然後率領部眾退下,才派給太上皇幾十名年老的侍衛兵。陳玄禮和高力士以及舊的宮女都不讓留在太上皇身邊。太上皇說:“興慶宮是我的王地,我多次將它讓給皇帝,但皇帝不肯接受。今日的遷徙,也是我的本意。”當天,李輔國和六軍大將身穿素服去見唐肅宗請罪。唐肅宗迫於諸將,隻好慰勞他們說:“南宮和西內,哪有什麽區別!愛卿等恐怕太上皇被小人迷惑,防微杜漸,也都是為了安定社稷。不用害怕!”刑部尚書顏真卿首先率領朝廷百官上表,請求問候太上皇的起居。李輔國嫉惡他,上奏將顏真卿貶為蓬州長史。


七月二十五(癸醜),唐肅宗下敕令,讓全國的重輪錢都降低到以一當三十,就像先前在京畿實行的一樣。


七月二十八(丙辰),禦史大夫崔器去世。同一天,朝廷依照李輔國的意思將開府高力士流放到巫州,內侍王承恩流放到播州,魏悅流放到溱州;並勒令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退休致仕;還將如仙媛送到歸州安置,強迫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觀。唐肅宗另選了後宮一百多人,安置在西內,為太上皇灑掃庭院。唐肅宗還讓萬安和鹹宜二公主去照顧太上皇的膳食和服用;全國各地進獻的奇珍異寶,他也先送給太上皇。然而太上皇心情總是不好,又因不吃葷,也不吃五穀,所以開始生病。唐肅宗起初還前往問安,後來自己也生病,所以隻能派人去問候起居。唐肅宗逐漸後悔,開始醒悟,十分厭惡李輔國,想殺了他;但害怕他手握兵權,所以猶豫不決。


當初,哥舒翰在臨洮西關的磨環川打敗吐蕃,在那裏設置神策軍。當安祿山反叛時,軍使成如璆派他部將衛伯玉帶領一千人勤王。後來神策軍的地盤淪入吐蕃,衛伯玉隻好留駐在陝郡,經累遷官至右羽林大將軍。八月十三(庚午),唐肅宗任命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


八月十四(辛未),吏部尚書韋陟去世。韋陟字殷卿,世代都是關中的大姓,衣冠士族,累世榮盛。他父親韋安石晚年才有兒子,當他成為並州司馬時,才生了韋陟和他弟弟韋斌。兄弟倆小時就聰敏,和平常的兒童很不一樣。韋陟自幼風流俊秀,獨立不群,韋安石特別喜愛他。神龍二年(706),韋安石任中書令時,韋陟才十歲。後來他官拜溫王府東閣祭酒,加朝散大夫,經累遷後出任秘書太堂丞。他很有文彩,善於隸書。很多文人秀士都到他的門第和他交遊。開元初年,韋安石去世,韋陟居喪超過禮數。此後他閉門不出長達八年,和弟弟韋斌相互勸勵,探討古籍,不舍晝夜。他們的文華超絕當代,都很有盛名。那時諸如王維、崔顥、盧象等名士,經常和韋陟唱和遊處。廣平宋公見到韋陟後歎道:“盛德遺範,盡在是矣。”他曆任洛陽令,後轉為吏部郎中。張九齡算是一代辭宗。他任中書令時,聘請韋陟為中書舍人,與孫逖和梁涉一同掌管文誥,當時人們將此當作美談。


韋陟後來成為禮部侍郎。他喜好引導後輩,尤其懂得欣賞好文章;即使那些文人後生,他也無不熟悉。以前主管部門負責選才時,都隻憑某項的好成績,登科當官,往往沒有充分發揮才氣。韋陟對原來的規矩提出疑問。他讓舉人們應用自己熟悉的詩筆,先試一天。知道他們的長處後,他才依照平常的規定考核,對他們的其他長處也都了解得很清楚,因此獲得一片讚美之聲。後來他成為吏部侍郎,感覺到選官過程中冒名頂替的弊病。空缺的職位本來就少,所以任用人才很難;而應當被選用的又被擠走,平庸的卻得到冒進。韋陟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風彩嚴正。在選官時如果懷疑候選人有瑕疵,他當場多方責問,無不令人信服。他每年都淘汰官員,騰出數百員空缺,用以填補那些被埋沒的人才。他經常跟親友們說:“如果讓我負責銓衡官員一兩年,那麽就沒什麽人可選了。”意思是真正的人才都將得到錄用。


韋陟出身豪門,很早就身居高位,侍候他的閹割仆人光在身邊的就有十多人。他穿衣看書,用藥進食,都很講究,也有規章。他使用的車馬和僮奴,可以跟諸王和公主相比。他自認為才氣和門第都超人一等,可以坐著出任三公,頗以簡慢高貴自居,但也善於誘導和接納後進。不過對同列的朝廷權要,他往往看不起他們。而隻要道義相投,他則不論貴賤;對出身貧寒的人士,也總是虛心謙遜地接待他們,所以當時人們以此很看重他。李林甫很嫉妒他,將他支出朝廷去擔任襄陽太守,兼本道采訪使,後又改任陳留采訪使,再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天寶中年他襲封郇國公,後來又被累次貶斥,出任鍾離太守,又再次貶為義陽太守。不久他又改任河東太守,兼任本道采訪使。天寶十二年他入京考績,到了華清宮。右相楊國忠嫉惡他的才幹和名望,怕他入相,便召來河東人吳象之,問他說:“你能指使人去告韋陟嗎?事成後我將封你為禦史。”吳象之說:“能。”於是誣告韋陟與禦史中丞吉溫勾結請托,陰謀顛覆朝廷。他們又誘使韋陟的侄兒韋元誌作證。韋陟因此被貶為桂州桂嶺尉;在上任前又被貶為昭州平樂尉。


剛好遇上安祿山造反,攻陷洛陽,韋陟和愛弟韋斌都淪落到叛軍手裏。楊國忠想誣陷韋陟和叛軍勾結作內應,暗中讓吏卒到他的住宅,想找機會威脅他,讓韋陟憂慮而死。有士人和豪紳勸韋陟說:“張燕公(開元年間的宰相張說)被放逐時,為了避免危難藏在陳氏家族。如果詔命真的來了,誰敢要求覆審?不如輕舟千裏,前往南方的溪洞避難。等到事情弄清了再慢慢出來,那不很好嗎!”韋陟慨然地回答道:“我的家族積累誠信於朝代,已不是一代了。何況我曆來捫心自問,從未對不起神祗天理。如果命該如此,又怎能逃得過去?張燕公的辦法,謝謝你們的厚意,但實在不能聽從。”因而謝了後送他們走了,自己照樣躺在家裏不動。


一年多後,潼關失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起用韋陟為吳郡太守,兼江南東道采訪使。還未到郡時,唐肅宗又派宦官賈遊嚴用手詔追他回來。他還沒到鳳翔時,遇上江東的永王擅自起兵。唐肅宗於是任命韋陟為禦史大夫兼江東節度使,前去招安勸諭。韋陟覺得季廣琛當時跟從永王下江南,並非出自他的本意。後來害怕朝廷責罪才出逃,無所適從,因此上表請求任命季廣琛為丹陽太守、兼禦史中丞、沿江防禦使,好讓他放心。韋陟於是與淮南節度使高適和淮西節度使來瑱等人一同來到安州。韋陟跟高適和來瑱說:“如今中原尚未匡複,江淮又發生動亂,人心的安危,實在就在今日。如果一不道結盟,取信四方,讓人們知道我們三位主帥同心協力,萬裏與共,那就難以成事。”韋陟因此推舉來瑱為盟主,書寫了盟約,然後登壇誓眾說:“淮西節度使兼禦史大夫來瑱,江東節度使兼禦史大夫韋陟,淮南節度使兼禦史大夫高適等,奉朝廷之命,各自鎮守藩宇,糾合東西南方三垂部眾,翦除凶惡狡猾的敵寇,休戚與共,絕沒有異誌。如果違背這一盟誓,我們將喪命亡族。皇天後士,祖宗神明,可以鑒明我們的誓言。”韋陟等人言辭慷慨,血淚俱下,三軍感動,無不哭泣。後來江南人立碑紀念他們的忠烈。


沒多久,有詔令讓韋陟趕赴唐肅宗的行宮。韋陟覺得季廣琛雖然接承了朝廷的恩命,但還遲遲未回,恐怕以後有變,禍患將株連到自己,便想前往招安撫慰,然後去赴征。於是他派使者上表,懇切地陳述了這事的緊急。韋陟飛馬前往曆陽,見了季廣琛,並且宣讀朝廷恩旨,慰勞並行賞。韋陟還給了好幾匹私人的馬匹,好讓他放下心中的疑惑和恐懼。當天他便趕赴行宮去謁見唐肅宗。唐肅宗非常器重,拜他為禦史大夫。拾遺杜甫上表,議論說房琯有大臣的度量,是真正的宰相材器,但卻被聖朝所不容。杜甫的言辭迂腐荒誕,唐肅宗下令崔光遠與韋陟以及憲部尚書顏真卿一同審訊杜甫。韋陟因而入宮上奏說:“杜甫提到房琯的事情,雖已被貶黜,但也不失諫臣的大體。”唐肅宗很不高興,因此疏遠了他。當時朝臣列立在殿下時,大多不很整肅,甚至有領班的大臣互相吊唁悼哭。唐肅宗為此罷免了韋陟的禦史大夫,讓顏真卿取代他,改任他為吏部尚書。此後唐肅宗任用的寵臣,都是後來提拔上來的。他們總是看風使舵,害怕得罪,因此綱紀開始混亂。又因為宗族裏的人砍了墳墓的柏樹,韋陟遭指責不能禁止,所以被貶出朝廷去擔任絳州刺史。乾元二年(759),他入朝出任太常卿。呂諲再次入相,推薦他為禮部尚書和東京留守,負責尚書省事務,兼東京畿觀察處置等使。叛軍首領史思明入寇並進逼河洛一帶時,副元帥李光弼建議移守河陽,讓韋陟率領東京官屬入關回避,並讓他帶兵守衛陝州。這時唐肅宗下詔升遷他為吏部尚書,仍然擔任東京留守;但讓他留在永樂,不要前往京師,等到李光弼收複了河洛地區再說,還命令韋陟照樣堅守陝郡。


韋陟很早就有擔任宰相的希望,中間被李林甫和楊國忠所排擠。當中原動亂興起時,天下事情繁多,韋陟常覺得自己身負經緯天下的材器,卻遭到後生的折騰和誹謗,還受到明主的猜疑,因此經常鬱鬱不樂,感覺很不得誌。他歎道:“我落魄到如此地步,有大誌卻無法伸展。這難道不是天命嗎!”因此開始患病。這時他在虢州病逝,終年六十五歲。唐肅宗追贈他為荊州大都督。


八月二十(丁醜),唐肅宗任命太子賓客呂諲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荊、澧、朗、硤、忠五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兩天,他任命將作監王昂為河中尹兼本府晉、絳等州節度使。


八月三十(丁亥),唐肅宗追諡興王李佋為恭懿太子。他是唐肅宗第十二子,至德二載封興王。兩個月前去世。他是皇後張氏所生,唐肅宗特別鍾愛他。張皇後屢次想危害太子,讓興王成為儲君,直到他早夭後才停止。


九月初七(甲午),朝廷根據節度使呂諲的請求,在荊州設置南都,以荊州為江陵府,還設置永平軍團練兵三千人,用以控製吳、蜀的要衝。江陵府官吏的設製如同京兆府。原先蜀郡被改為南京,此時恢複為蜀郡。


有人上言說:“天下尚未平定,不應當將郭子儀放在閑散的位置。”九月初八(乙未),唐肅宗命令郭子儀出鎮邠州。黨項人得知後,急忙退去。九月二十一(戊申),唐肅宗下製:“現命令郭子儀統領諸道兵馬,自朔方直取範陽,然後回師平定河北。射生英武等禁軍以及朔方、鄜坊、邠寧、涇原諸道的蕃人和漢人兵馬共七萬人,全都接受郭子儀的節度。”製令下達十天後,再次被魚朝恩所阻擾,郭子儀的任命也就不了了之。


十月十五(壬申),唐肅宗任命廬州刺史趙良弼為越州刺史,出任浙江東道節度使;任命青州刺史殷仲卿為淄州刺史,兼淄、沂、滄、德、棣等州節度使。十月二十七(甲申),唐肅宗任命兵部侍郎尚衡為青州刺史,兼青、登等州節度使(通鑒說,十月十九丙子,朝廷設置青、沂等五州節度使)。


十一月初六(壬辰),涇州官軍打敗黨項人。


禦史中丞李銑和宋州刺史劉展都擔任淮西節度副使。李銑貪婪殘暴,行為不法;劉展則剛愎自用,所以他們的上司都很討厭他倆。淮西節度使王仲升首先上奏李銑的罪行而殺了他。當時有謠言流傳說:“手執金刀起東方。”王仲升派監軍使和內左常侍邢延恩入朝上奏說:“劉展倔強,不接受命令,姓名又對應謠讖。臣請求除掉他。”


刑延恩趁機勸唐肅宗說:“劉展與李銑是一夥。如今李銑伏誅,劉展心裏肯定不安。如果不除掉他,恐怕會導致禍亂。然而劉展正手握強兵,應該用計謀去掉他。請陛下先任命劉展為江淮都統,取代李峘。等到他釋下兵權赴任時,在路上派人拿下他。那時隻需要一個匹夫的勇力就夠了。“唐肅宗同意了,於是任命劉展為都統淮南東、江南西、浙西三道節度使;同時秘密敕令原都統李峘和淮南東道節度使鄧景山暗中對付他。


邢延恩將唐肅宗的製令交給劉展,劉展很懷疑,說:“我自從在陳留從軍以來,經過數年官至刺史,可算是升得很快了。江、淮地區是國家租賦的來源,節度使是異乎尋常的重任。我並無什麽功勞,又非皇親國賢,突然間得到如此提攜和恩寵,難道不是什麽人進讒挑撥的結果嗎?”說著說著開始流淚。邢延恩怕了,說:“明公曆來很有才望,主上為江、淮地區感到擔憂,所以越次擢用明公。明公反而感到懷疑,這是什麽原因?”劉展問:“如果真的不是一場騙局,我能先得到節度使的大印和杖節嗎?”邢延恩說:“可以。” 於是急忙趕到廣陵,和李峘商量,然後解下李峘的大印和杖節授予劉展。劉展得到大印和杖節,當即上表謝恩,然後寫信給他在江、淮的親友故舊,將他們當作心腹肱股。於是三道的地方官屬紛紛派人前來迎接慶賀,還送上各道的地圖和戶籍,前來宋州的人絡繹不絕。劉展於是率領宋州的七千兵馬前往廣陵。


邢延恩知道劉展已經得知內情,急忙趕回廣陵,與李峘和鄧景山發兵抗拒他,同時移送檄文給各個州縣,聲言劉展反叛。劉展也移送檄文聲稱李峘反叛,各個州縣都不知何去何從。李峘帶兵渡過長江,與節度副使潤州刺史韋儇和浙西節度使侯令儀進駐京口(今江蘇揚州),鄧景山也帶兵一萬進駐徐城。劉展曆來很有威名,治軍嚴整;江、淮地區的民眾望風披靡。劉展倍道兼行,在預期日子之前趕到廣陵,然後派人責問鄧景山道:“我奉詔奔赴鎮所,你出兵抗拒,用心何在?”鄧景山沒有回應。劉展派人在鄧景山軍隊陣前喊話說:“你們都是我的民眾,千萬不要阻攔我的旗鼓。”然後派部將孫待封和張法雷出擊。鄧景山的部眾全麵潰散,他隻好和邢延恩逃到壽州。劉展率軍進入廣陵,派部將屈突孝標帶兵三千征服濠、楚二州,派王恒帶兵四千征服淮西。


要想知道劉展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