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二:代宗為政之四:中唐名將李光弼病逝

(2018-01-19 14:18:47) 下一個


廣德二年即公元764年春正月二十(戊午),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關內和河東副元帥兼河中節度等使,取代仆固懷恩。二月初三(辛未),仆固懷恩殺了朔方留後將軍渾釋之,反叛成實。


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臨淮武穆王李光弼,一貫治軍嚴整。他發號施令時,部將們都不敢抬頭看他。他總是製定了戰略後才開戰,所以能以少製眾。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他與郭子儀齊名。當他在徐州時,因為擁兵不進,沒有及時進京勤王,所以諸如田神功等部將就不再畏懼他。李光弼因為愧恨成疾,然後派衙將孫珍帶著遺表向朝廷解釋原因。七月十四(己酉)李光弼去世。


李光弼是營州柳城人。他的祖先曾是契丹酋長。他父親李楷洛,在開元初年任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果敢聞名。李光弼幼年時就持有操行,善於騎射,能讀班氏的《漢書》。他少年從戎,嚴肅剛毅,很有大略,從左衛郎起家。為父親服喪期間,終喪之前他始終不入妻室。天寶初年(742),他經累遷出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和朔方都虞候。天寶五載,河西節度王忠嗣補他為兵馬使,並出任赤水軍使。王忠嗣待他非常優厚,常跟人說:“李光弼必定會得到我的官位。”邊塞的人們都稱他為名將。天寶八載,他出任節度副使,封薊郡公。天寶十一載,李光弼官拜單於副使都護。天寶十三載,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奏任命他為副使、負責留後事務。安思順愛惜他的人材,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李光弼稱病辭去了官職。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得知後上奏朝廷,他才得以回到京師。安祿山叛亂時,封常清和高仙芝戰敗,在潼關被處斬。朝廷又派哥舒翰率軍抗拒叛兵。很快朝廷又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讓他在河西征兵。唐玄宗一心想得到良將,好將河北和河東的軍事委托給他,便征求郭子儀的意見,郭子儀因此推薦了李光弼。天寶十五載正月,唐玄宗任命李光弼為雲中太守,攝理禦史大夫,出任河東節度副使、負責節度使事務。二月,他轉任魏郡太守和河北道采訪使,帶著朔方兵五千人和郭子儀軍隊會合,東下井陘,收複了常山郡。叛軍大將史思明率領數萬士卒前來增援常山,但被他追擊打敗。李光弼進而收複了槁城等十多個縣城,接著南攻趙郡。三月八日,李光弼兼任範陽長史和河北節度使,又攻拔了趙郡。自從安祿山造反後,常山成為戰場,死的人漫山遍野。李光弼把酒灑在屍體上痛哭,被叛軍幽禁的人們紛紛逃出,發誓要掃平寇難,以安慰他的善心。六月,李光弼率軍與叛軍大將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在常山郡的嘉山決戰,擊潰了叛軍,斬首數以萬計,生擒了四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地打著赤腳逃往博陵。河北歸順朝廷的多達十來郡。


李光弼覺得範陽是安祿山的巢穴,準備先除掉它,讓安祿山失去根本。剛好哥舒翰潼關失守,唐玄宗到蜀郡逃難,人心惶惶。唐肅宗在靈武治兵,派中使劉智達追李光弼和郭子儀趕赴他的行宮,並授任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讓他帶領景城和河間的五千士卒趕赴北京太原。當時節度使王承業因為軍政不修,朝廷下詔讓禦史崔眾到河東接替他。崔眾侮辱了王承業,甚至身披盔甲,手持槍槊,突入王承業的聽事廳戲謔他。李光弼聽說這事後對崔眾很是不滿。到這時,朝廷讓崔眾將兵馬移交給李光弼。崔眾帶著麾下過來,李光弼出迎。崔眾的旌旗和李光弼的相接而不回避。李光弼對他的無禮非常憤怒,又氣他沒有及時移交兵馬,便下令關押了崔眾。不久朝廷中使來到,要冊封崔眾為禦史中丞。中使懷裏帶著唐肅宗的敕令,詢問崔眾在哪裏。李光弼說:“崔眾有罪,已被關起來了!”中使將敕封出示給李光弼。李光弼說:“今天我隻處斬侍禦史。如果宣讀了製命,那麽我將當即處斬禦史中丞。如果朝廷拜他為宰相,我也處斬宰相。”中使怕了,隻好將冊封壓下回去了。翌日,李光弼帶領兵包圍了崔眾,在碑堂下將他處斬,因此威震三軍。他然後讓崔眾的親屬前往吊唁。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等四名叛軍大將率眾十餘萬來進攻太原。李光弼經曆了河北的苦戰後,精兵都被派往朔方,麾下隻是烏合之眾,不滿萬人。史思明跟部將們說:“李光弼的士兵又少又弱,我們奪取太原的日子將屈指可數。現在我們鼓行而西,拿下河隴和朔方,就再無後顧之憂了!”李光弼所部將士聽說後無不懼怕,打算修繕城防等待他們的進攻。李光弼說:“太原城周長四十裏。賊兵很快就要來了,現在要修繕城牆,恐怕還沒見到敵兵自己就已疲於奔命了。”於是親自率領士卒和百姓在外城挖掘戰壕用以自固。他還讓人做了數十萬土胚,大家都不知道幹什麽用。當叛軍在外頭攻城時,李光弼就令人在城內增加壁壘,城牆被攻破一處,即隨時補上。很多敵兵在城外謾罵或戲侮城上守軍;李光弼令人穿過地道,當晚就將他們生擒了。此後敵兵總是提防著地麵,不敢緊逼城牆。他又派強弩手發射石塊攻擊叛軍,叛軍的驍將勁卒死了十之二三。城中民眾,不論長幼,無不佩服他的勤奮和智慧,即使平時懦弱的士兵也都士氣大增,爭著要求出戰。史思明懂得怎麽回事,便先行離去,留下蔡希德等人繼續攻城。個把月後,唐軍同仇敵愾,而叛軍士氣怠惰。李光弼於是率領敢死隊出擊,擊潰叛軍,斬首七萬餘級,繳獲了叛軍的所有軍資器械。叛軍首次從太原潰逃。堅守太原的五十多天裏,李光弼在城東南角落設置了個小帳篷,有急事無不當即回應。經過自己的府門時,他從未回頭看顧過。叛軍撤退三日後,他把軍務都處理完畢,才回歸府第。


李光弼接著轉任檢校(代理)司徒,接管了清夷和橫野等軍,還生擒了叛軍大將李弘義,然後凱旋而歸。唐肅宗下詔說:“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禦史大夫、鴻臚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副大使、薊國公光弼,全德挺生,英才間出,幹城禦侮,坐甲安邊。可守司空、兼兵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魏國公,食實封八百戶。”


乾元元年(758),他和關內節度使王思禮一道入朝。唐肅宗下敕,讓四品以上朝臣全都出城迎接拜謁。他不久就升遷侍中,改封鄭國公。乾元二年七月,唐肅宗下製高度讚揚了他,並任命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元帥趙王李係的副元帥,負責節度行營事務。八月,他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河北節度支度營田經略等使,其他職位不變。這期間,他和九節度使帶兵將安慶緒包圍在相州,眼看很快就要攻拔了。史思明帶兵從範陽過來相救,想斷絕官軍的糧道。李光弼身先士卒,苦戰不休,終於打敗了叛軍。但因為遇上大風,天空晦暗,諸將隻好帶兵撤退,並在退卻的路上到處搶掠,隻有李光弼的部隊堅持不散。東京留守崔圓和河南尹蘇震往南逃奔襄陽,郭於儀率眾進駐穀水。史思明趁機殺了安慶緒,即位為帝,然後縱兵橫行河南。朝廷加授李光弼太尉兼中書令,取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和兵馬副元帥,將東部大軍交給他指揮。左廂兵馬使張用濟習慣了郭子儀的寬仁,懼怕李光弼的嚴厲,和其它將領們對他頗有異議,想拖延自己的部眾。李光弼帶著數千騎兵進駐汜水縣,張用濟單騎前往迎謁,當即在轅門被李光弼處斬。諸將因此害怕臣服。都兵馬使仆固懷恩在預定期限前首先趕到。


當初,李光弼駐紮在汴州。聽說史思明率領全部兵眾即將來到,他跟許叔冀說:“大夫如能守住此城十天,我必將帶兵前來相救。”許叔冀答應了,於是李光弼回東京搬救兵。史思明率軍來到汴州,許叔冀出戰失利,便與董秦、梁浦、劉從諫率眾投降了史思明。叛軍的勢力更加強盛。史思明派梁浦、劉從諫、田神功等人帶兵攻略江淮一帶,跟他們說:“如果得到那些地方,我將賜給你們每人兩船玉帛。”史思明自己乘勝西進。李光弼整治部眾徐徐進發,到了洛陽時,他跟留守韋陟說:“賊兵利用鄴下的勝仗,再次侵犯王畿。我們必須按兵不動,挫敗他們的鋒芒。如今的形勢不利速戰。洛城並非防禦之地。明公有什麽想法嗎?”韋陟說:“增兵陝州,退守潼關,據險以待,這樣就足以挫敗他們的鋒芒了!”李光弼說:“這隻是兵家常用的辦法,不是什麽出奇製勝的策略。兩軍相峙,每寸土地都非常重要。如今要委棄五百裏不顧,等於是張揚賊兵的勢力。如果移軍鎮守河陽,往北占據澤潞和三城的險要,用以抗拒賊兵,那麽戰勝則可以消滅他們,戰敗也可以自守;表裏相應,使得賊兵不敢西侵。這才是所謂猿臂之勢。要說辨別朝廷的禮儀,我不如明公。但要談論軍旅的事情,明公則不如我。”韋陟答不上來。判官韋損說:“東京是皇帝的住宅,侍中為何不盡力守衛?”李光弼說:“如果堅守洛城,那麽汜水和崿嶺都必須派人守衛。先生作為兵馬判官,你看能守得住嗎?”於是移送牒文給東京留守和河南尹,以及留守部門官員和洛陽居民,讓他們出城躲避敵寇,留下一座空城給史思明。李光弼率領軍士運送油鐵等軍事物品,作為戰守的準備。當時史思明已到了偃師,李光弼率領全部兵眾奔赴河陽。叛軍已到了洛城,李光弼的大軍才抵達石橋。傍晚時,李光弼命令部隊舉著火炬慢慢前行。叛軍跟蹤著他們,但不敢來犯。二更時分,他率軍進入河陽三城。李光弼視察部隊防守的準備,號令嚴明,和士卒同甘共苦,大家無不發誓,要拚死力戰。叛軍害怕李光弼的威嚴和謀略,隻是駐軍在白馬寺,南不出駐地百裏,西不敢侵犯宮闕。他們在河陽南麵修築月城,挖掘壕塹抗拒李光弼。十月,叛軍攻城。李光弼率軍在中潬城西擊潰了敵兵五千多人,斬首千餘級,生擒五百多人。敵兵淹死的大半。


當初,李光弼曾跟李抱玉說:“將軍能為我守衛南城兩天嗎?”李抱玉問道:“兩天過後怎麽辦?”李光弼說:“兩天後救兵如還不來,任憑你放棄。”李抱玉稟命,帶兵堅守南城。城池即將陷落時,李抱玉欺騙叛軍說:“我們已經糧盡,明日即當投降。”叛軍非常高興,收軍等待。李抱玉因此得以修繕城牆和防備,第二天又堅壁請戰。叛軍因為被騙而非常憤怒,加緊攻城。李抱玉派出奇兵,裏外夾擊,殺死殺傷很多敵兵。叛軍將領周摯率軍撤退。李光弼親自帶兵守衛中潬城,並在城外設置柵寨,柵外挖掘了巨大壕塹,寬深都達二丈。周摯舍棄南城,並力攻打中潬。李光弼命令荔非元禮出動勁卒在羊馬城抗拒叛軍。李光弼在城東北角樹立小紅旗,在那裏瞭望叛軍。叛軍仗恃人多,直逼城池,還用兩輛大車載著木鵝、蒙衝、鬥樓、橦車跟隨其後,然後督促士兵填平城下的壕塹。叛軍在城下的三麵各設置了八條大道運送將士,又在壕塹上攻破官軍的柵寨,各置了一道門。李光弼遙遠地望見叛軍緊逼城池,於是派人責問荔非元禮道:“中丞看著賊兵填平壕塹,開柵過兵,居然不管不顧。這是什麽原因?”荔非元禮匯報說:“太尉打算堅守,還是出戰?”李光弼說:“出戰。”荔非元禮說:“如果出戰,賊兵為我填平壕塹,我們有什麽好不滿的!”李光弼說:“我的智慧不及中丞。中丞自勉吧!”等到叛軍打開柵門時,荔非元禮率領部下勇士出戰。剛逼近叛軍,他們就退走數百步。荔非元禮估計敵陣堅強,即使帶兵衝殺,也不足以破賊,因此收軍稍退,想等到叛軍開始怠惰時再猛攻。李光弼遠遠地望見他收軍,勃然大怒,派人召荔非元禮前來,想用軍令處置他。荔非元禮傳話說:“正忙著作戰,召我幹什麽?”過了一陣子,他命令將士擊鼓呐喊,衝出柵門,一齊搏鬥而前。叛軍結果全麵潰敗。


周摯重新整軍過來,準備攻打北城。李光弼急忙率眾進入北城,登上城樓望著叛軍,跟部將們說:“對方雖然人多,但軍紀混亂喧囂,不足為懼。等到中午,我當為你們打敗他們。”於是命令部將準備出戰。到了中午,他還沒做出決定,隻是問部將們說:“先前作戰時,哪個地方最堅硬,最難攻打?”有人回答說:“西北角。”李光弼於是命令郝玉道:“派你前往攻打西北角。”郝玉說:“我率領的是步卒。請給我五百騎兵協助。”李光弼給了他三百騎兵。李光弼又問:“現在何處最堅?”又有人回答說:“東南隅。”李光弼當即命令論惟貞率領所部出擊東南角。論惟貞說:“我是蕃將,不懂得步戰。請給我三百鐵騎。”李光弼給了他一百。李光弼又拿出朝廷賜給的駿馬四十匹分給他們,並下令說:“你們應當望著我的令旗作戰。如果我揮旗緩慢,那就隨便你們見機行事。如果我連揮三下,直到地麵,那麽你們就必須全力以赴,不顧生死。稍稍退卻的人斬無赦。”郝玉策馬衝向叛軍,手下有一人持槍刺向一個叛軍,洞穿了對方的馬腹,接著又接連刺殺了數人。另一人遭遇叛軍,不戰而退。李光弼召回不戰的那人,當即將他處斬;同時獎賞那位持槍勇士五百疋絹。沒多久,郝玉跑了回來。李光弼遠遠望見,吃驚地說:“郝玉退下,我的大事危險了。”於是命令身邊的人去取下郝玉的人頭。郝玉見了使者說:“我的戰馬中箭,並非戰敗。”使者飛馳回來匯報,李光弼令人給他換馬。郝玉換了馬後重新殺入敵陣,拚死向前。李光弼連揮三下令旗,三軍望旗俱進,喊殺聲驚天動地,一鼓之下,叛軍全線潰敗。官軍全體出動,斬首萬餘級,生擒八千多人,繳獲的軍資器械和糧儲數以萬計,臨陣還生擒叛軍大將徐璜玉、李秦授、周摯。叛軍大將安太清退保懷州。史思明不知道周摯他們已經失敗,還在進攻南城。李光弼驅趕著所有的俘虜到河邊給他看,還當場殺了數十名俘虜向他示威。其他的俘虜怕了,紛紛跳進河裏,往南岸逃命。李光弼把他們都殺了。當初,李光弼出戰前,總要跟身邊隨從們說:“戰爭是危險的事,關鍵在勝負。我位為三公,不能死在賊兵手裏。如果戰敗,我隻有以死相繼。”此後,他經常在靴中放了把短刀,有必死的決心。大捷之後,他在城上麵朝西下拜舞蹈,三軍莫不感動。叛軍敗走後,李光弼出兵收複懷州。史思明率軍來救,李光弼帶兵在沁水之上給他迎頭痛擊,再次打敗了他。懷州守將安太清極力拒守,個把月無法攻下。李光弼命令仆固懷恩和郝玉挖地道進入城裏,偵察到他們的軍號。官軍於是登上矮牆大喊,所有將士同時登城,於是攻拔了懷州,生擒安太清、周摯、楊希文等人,將他們送往朝廷。當天懷州平定。李光弼因功進爵為臨淮郡王,累加實封,食邑增到一千五百戶。


觀軍容使魚朝恩屢次說叛軍可以被全殲,於是朝廷下旨,命令李光弼迅速收複東都。李光弼屢次上表說:“賊兵鋒芒依然精銳,請等候時機,不可輕舉妄進。”仆固懷恩又嫉妒李光弼的戰功,暗中依附魚朝恩,也讚成說賊兵可以被殲滅。於是中使催促他出戰,李光弼不得已,隻好進軍,在北邙山下布陣。叛軍出動全部精銳來戰,結果李光弼敗績,叛軍繳獲了官軍的全部軍資器械。當時李抱玉也放棄了河陽,李光弼渡過黃河,退保聞喜。朝廷下旨,因為仆固懷恩的意見導致失敗,下優詔征他入朝。李光弼也從河中入朝,上表請罪。唐肅宗下詔赦免了他們。李光弼懇切辭讓太尉的職位,朝廷便加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營節度使;但不久又恢複他的太尉,還出任河南、淮南、山南東道、荊南等副元帥,照樣擔任侍中,出鎮臨淮。史朝義乘邙山大捷,入寇申、光等十三州,親自率領精騎將李岑包圍在宋州。將士無不畏懼,請求南保揚州。李光弼徑直趕赴徐州,鎮定軍心,然後派田神功打敗了叛軍。浙東賊首袁晁攻打劫掠周圍郡縣,浙東大亂。李光弼分兵出討,平定了江南,人心才安定下來。


當初,李光弼前往臨淮時,在路上得病,但抱病而行。監軍使覺得袁晁正在侵擾江淮一帶,而李光弼兵少,便請求他退保潤州,暫時躲避他的鋒芒。李光弼說:“朝廷將江淮的安危寄托於我。如今賊寇雖強,卻不知道我兵力的眾寡。如果出其不意,一定能讓他們不戰自退。”於是徑直前往泗州。李光弼還沒到河南時,田神功就平定了劉展之亂,但還逗留在揚州;尚衡和殷仲卿也在兗州和鄆州一帶互相攻打;來瑱的軍隊則占據襄陽;這些都成為朝廷的隱患。當李光弼帶領輕騎來到徐州,史朝義退走時,田神功急忙回歸河南;尚衡、殷仲卿、來瑱也都害怕他的威名,相繼離開藩鎮入朝。寶應元年(762),李光弼進封臨淮王,賜鐵券,朝廷還將他的圖像畫在淩煙閣。


廣德初(763),吐蕃入寇京畿,唐代宗下詔征召天下兵馬勤王。李光弼因為和宦官程元振不和,拖延著沒來。李光弼後來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這時他在徐州去世時,年僅五十七歲。唐代宗為他停了三天的朝會,追贈他為太保,諡號武穆。李光弼重病不起後,將吏征求他對後事的處理,他說:“我長久身在軍中,得不到機會供養母親。既然成了個不孝子,還有什麽話好說!”因此拿了封給自己的絹布各三千疋和錢三千貫分給將士。部下護送他的棺柩回京師。唐代宗派宦官開府魚朝恩到他的私人府邸向他母親吊唁,又命令京兆尹第五琦監護他的喪事。十一月,李光弼下葬在三原,唐代宗下詔讓宰臣和百官到延平門外為他送喪。他母親李氏有數十根長達五六寸的須毛,因兒子的尊貴被封為韓國太夫人;兩個兒子都節製一品。李光弼十年間三次入朝,和弟弟李光進同在京師。李光進雖然和李光弼異母,性格也十分孝悌。他倆雙旌在門,十分豪華,甲第並開,往來甚歡,極盡一時的榮耀。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李光弼死後唐朝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