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李楊當道之三:中唐名臣張九齡病逝與章仇兼瓊攻拔安戎

(2017-12-01 13:24:14) 下一個


開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春正月,朝廷派人在兩京往來路上以及城中苑內種植果樹。正月初六(癸巳),唐玄宗李隆基臨幸驪山溫泉,並於正月十三(庚子)回宮。正月十五(壬寅),唐玄宗在勤政樓宴請群臣,通宵點燃燈籠鬧元宵,後來遇上大雪隻好作罷,並因此命令自今以後改在二月十五望日夜裏鬧花燈。


二月,荊州長史張九齡去世。張九齡字子壽,又名博物。他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別駕,因此家在始興,所以是曲江人。他父親張弘愈,因張九齡而富貴,追贈廣州刺史。張九齡幼年時就很聰敏,擅長寫文章。十三歲那年,他寫信給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大為嗟歎欣賞,說:“這孩子今後必定前途無量。”他進士及第,應舉時榮登乙第,官拜校書郎。唐玄宗還是東宮太子時,請來全國文藻之士,親自加以策問。張九齡對策高第,因而升遷為右拾遺。當時唐玄宗尚未舉行親自郊祭的禮儀,張九齡上疏說:


“臣覺得主宰上天的是百神的君主,也是王者受命的原因。自古以來繼統的君主,必有郊祭上天的大義,正是因為要敬拜天命以報答所受。所以郊祭的大義,不能因為仁德和恩澤不夠,年景和五穀不登,或者其它凡事的原故,而缺了這道禮儀。《孝經》說:‘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就是說周成王幼小,周公位居攝政,還舉行了這道禮儀,明顯不因成王年幼而暫廢。漢丞相匡衡也說過:‘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仲舒又說:‘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於禮正,故《春秋》非之。’臣的愚見是:匡衡和董仲舒都是古代熟知禮法的人,而他們都認為郊祭是所有祭祀的優先。陛下繼承聖位,一心惟新,禦極以來,至今五載;已經光大了太平的大業,卻尚未舉行大報的禮儀。臣私下考察了曆代的經傳,道理上或許說不過去。如今百穀豐登,鳥獸呈祥,夷狄內附,兵革寧息。陛下還要鑄劍為農,泥金封禪,用以表彰功德之美,回答神祗之心。能做的事陛下都做了,光輝照耀帝王的史冊。何況郊祭隻是平常的典禮,陛下卻還缺少這道儀式。這好似在侍奉上天方麵有所怠慢,臣擔心不能不引起注意。還希望陛下在迎接春日到來時,展開燒柴祭天的禮儀,升紫壇,陳采席,定天位,明天道。那麽聖朝的典章規則,可以說是一無所遺。”


張九齡以才幹和明鑒得到人們的推崇,當時吏部試用和選拔優秀人選以及應舉官員時,都是讓張九齡和右拾遺趙冬曦考察他們的等級名第,前後四次,每次人們都稱道他的公正平允。開元十年(722),他經三遷後出任司勳員外郎。當時張說任中書令,與張九齡同姓,把他當作兄弟昭穆一般,尤其親近和器重他。張說常跟人說:“他是後來詞人裏首稱一指的。”張九齡欣賞他的知己,所以也依附張說。開元十一年,他官拜中書舍人。


開元十三年,禦駕東巡,到泰山舉行封禪之禮。張說親自確定侍從唐玄宗登山的隨官,請了很多中書門下兩省的錄事主書以及自己的親信,攝理禮官跟從上山。唐玄宗為他們加特進階,超授五品。起初,他讓張九齡起草詔書,張九齡勸張說道:“官爵是國家的公器,要以德望為先,辛勞和故舊為次。如果衣裳(官服顏色因品秩不同)顛倒,則會引起譏諷誹謗。如今登岱封禪,沐浴恩澤,是千載一遇的時機。而清流高品,卻沒有得到殊恩,胥吏末班,卻加官進爵。隻怕朝廷封賞的製令出來後,全國都會失望。現在趁我呈上草稿之際,也許還改得過來。隻想讓明公認真考慮一番,不要貽留後悔。”張說說:“事情已經決定了。悠悠之談,何足掛慮!”最終沒有聽從。當製令出來後,朝廷內外果然都歸咎於張說。當時禦史中丞宇文融正負責田地和戶籍的事,每有所奏,總被張說反對和壓抑;宇文融也因此對張說十分不滿。張九齡又勸張說對宇文融多加防備,張說又沒聽他的。沒多久,張說果然被宇文融彈劾,罷免了參知政事,張九齡也改任太常少卿,不久就被支出擔任冀州刺史。張九齡因為母親年老,還在家鄉,而河北離家遙遠,所以上疏一再請求換到江南一州,希望能經常得到母親的音訊。唐玄宗下優製同意,改任他為洪州都督,不久又轉桂州都督,還擔任嶺南道按察使。唐玄宗又任命他弟弟張九章和張九皋為嶺南道的州刺史,讓他們在每年的節假日都能返鄉省親。


當初,張說負責集賢院的事務,經常推薦張九齡,說他堪為學士,以備顧問。張說去世後,唐玄宗想到他的話,便召張九齡回來,拜他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他經兩次升遷後出任中書侍郎。他經常有密封的陳奏,多數都得到采用。不久他因母親去世丁憂回歸鄉裏。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他起複後官拜中書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二年又升任中書令,兼修國史。當時範陽節度使張守珪派裨將安祿山討伐奚人和契丹,因此戰敗被綁送京師,請求執行朝廷法典。張九齡上奏要求處死他,但唐玄宗最後還是放他回幽州。這事前麵已經細說。


開元二十三年,他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經累封成為始興縣伯。李林甫自己不學無術,而張九齡因文采和操行得到唐玄宗的信任,所以妒忌他。他引薦牛仙客參知政事,張九齡屢次認為不行,結果讓唐玄宗很不高興。翌年,他改任尚書右丞相,罷免參知政事。張九齡接著因為推薦長安尉周子諒為監察禦史,而周子諒因為私下妄議宰相被殺,所以張九齡也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不久他請假回鄉掃墓,這時生病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唐玄宗追贈他為荊州大都督,諡號文獻。張九齡在相位時,建議重新設置十道采訪使,又教導河南數州種植水稻,推廣屯田。他還建議設置屯田,但在耗費了許多功夫後居然沒有獲利,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他生性頗為急躁,動不動就發怒罵人,所以輿論因此對他有所指責。


唐玄宗雖然因為張九齡忤逆聖旨,將他罷逐,然而始終喜愛和敬重他的為人,每次宰相舉薦士人時,他總要問道:“風度比得上張九齡不?”以前照慣例,大臣都將牙笏插在腰帶,然後才乘馬。張九齡體弱,經常讓人拿著牙笏才乘馬。朝廷因此專門設計了笏囊。笏囊的應用就是從張九齡開始的。


張九齡任中書令時,千秋節百官為唐玄宗上壽時,多數人都進獻奇珍異寶,隻有張九齡進獻《金鏡錄》五卷,談到古人的興廢之道。唐玄宗既欣賞又驚異。張九齡和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禦史中丞盧怡結交,關係親密。嚴挺之等人都有才幹,而友誼終始不渝,深為當時人們稱道。至德初年(756),太上皇李隆基逃難在西蜀,思念張九齡當年看透安祿山的先覺,下詔褒贈,說:“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者輔相之臣。生則保其榮名,歿乃稱其盛德,節終未允於人望,加贈實存乎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其社稷,先覺合於蓍策,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命之秩,更進三台之位。可贈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這是後話。張九齡有文集二十卷。


三月初一(丁亥),日食。


權判益州長史章仇兼瓊暗中和安戎城中的吐蕃人翟都局以及維州別駕董承晏連謀,讓翟都局打開城門引納唐兵。三月二十六(壬子),章仇兼瓊因此攻拔安戎城,殺了城裏所有吐蕃將士,然後讓監察禦史許遠帶兵守衛。許遠是許敬宗的曾孫。


三月二十八(甲寅),蓋嘉運入朝報捷獻俘。唐玄宗赦免了吐火仙,任命他為左金吾大將軍。蓋嘉運請求立阿史那懷道的兒子阿史那昕為十姓可汗,唐玄宗同意了。夏四月十五(辛未),唐玄宗封阿史那昕妻子李氏為交河公主(蓋嘉運去年八月奪回的交河公主或許是阿史那懷道的女兒,不是他媳婦)。


夏五月初十(乙未),太子少師韓休和太子少傅李暠同日去世。


韓休是京兆長安人。他伯父韓大敏在武則天初年任鳳閣舍人。當時梁州都督李行褒為部人誣告,指控他有逆謀,武則天派韓大敏到梁州審理。有人跟韓大敏說:“李行褒是李氏宗室的近屬,太後想要除掉他們。你如果不按太後的意旨辦事,禍患將會不淺。不能不為自身考慮。”韓大敏說:“豈能為了求得自身的平安而去陷害無辜的人!”最終還是上奏昭雪了李行褒。武則天很快又命令禦史複審,結果說罪狀成立,韓大敏因此被控調查失實,與知反不告同罪,賜死在家。韓休父親韓大智,官至洛州司功。


韓休很早就精通詞學,應製舉後經累授出任桃林丞,後來又舉賢良。唐玄宗當時在春宮當太子,親自詢問他有關國政,韓休對策優秀,與校書郎趙冬曦並為乙第,因此被提拔為左補闕,很快又判主爵員外郎,曆遷後出任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兼知製誥,不久又出任虢州刺史。當時虢州因為地在兩京之間,不管唐玄宗在京城還是在東都,都算是近州,所以經常要多征租稅糧草供應禦駕馬匹和其他負擔。韓休奏請讓其他州縣分攤負擔,中書令張說反駁說:“如果單獨減免虢州,那麽就要將費用轉移到他郡。牧守都想得到私自的恩惠,為國家大體考慮,不能答應他。”又下符命明確不同意。韓休又想上奏時,僚吏們說:“再上奏必定會忤逆執政的意思。”韓休說:“作為刺史不能救百姓的困苦,還如何為政!如果一定得忤逆上方得罪,我也心甘情願。”最終還是再次上奏,幸好沒事。一年多後,他因為母親去世丁憂去職,並一再請求服完喪禮,唐玄宗也下製答應了。服喪完畢,他出任工部侍郎,仍然負責製誥,並升遷尚書右丞。


開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去世,唐玄宗命令蕭嵩舉薦朝廷賢人取代裴光庭。蕭嵩極力稱讚韓休的誌向和操行,唐玄宗於是拜他為黃門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休秉性方直,不懂得趨炎附勢,入相後,深符當時人們的期望。不久萬年尉李美玉獲罪,唐玄宗特令將他流放嶺南。韓休進言說:“李美玉職位卑微,所犯的也不是什麽大罪。今天朝廷有大奸臣還不能除去,怎能舍大而取小!臣私下見到金吾大將軍程伯獻仗恃恩寵,在任上貪圖錢財,在第宅裏使用輿馬,僣越放縱。臣請求先處置程伯獻後再對李美玉治罪。”唐玄宗起初不肯,韓休堅持說:“陛下對李美玉細小的過失都不能寬容,豈能不過問程伯獻的奸猾大罪!陛下如不能讓程伯獻出朝,臣就不敢奉詔將李美玉流放。”唐玄宗因為他的懇切正直,隻好答應了。當初,蕭嵩以為韓休性格柔和,容易控製,所以舉薦了他。韓休參知政事後,經常指正蕭嵩,因此兩人不和。宋璟聽說後歎道:“想不到韓休能夠這樣。真是仁者之勇。”同年夏,他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十二月,又轉工部尚書,罷免了參知政事。開元二十四年,他升遷太子少師,封宜陽子。這年去世時,他六十八歲。唐玄宗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諡號文忠。寶應元年(762),唐代宗重新追贈他為太子太師,這是後話。


李暠是淮安王李神通的玄孫,清河王李孝節的孫子。李暠少年時父親就死了,事奉母親非常恭謹。唐睿宗時,他經累轉任衛尉少卿,後因母親去世丁憂去職,在喪期間人瘦得如同幹柴,家人密友都未曾見到他有過言笑。開元初年,他授任汝州刺史,為政嚴簡,州境肅然。他和兄長李昇以及弟弟李暈,相處的尤其和睦,李昇他們每月都要從東都去看望李暠,往來都是微服,所以州人皆不知情。他就是如此清廉謹慎。他很快入朝出任太常少卿,經三遷後任黃門侍郎,兼太原尹,並擔任太原以北諸軍的節度使。太原有個老習俗,有些以坐禪為業的僧徒,死了後不下殮,隻是將屍體送到近郊飼鳥養獸。這樣做了好多年,當地人把那地方叫做“黃坑”,邊上有上千餓狗,專門吃死人肉,因此逐漸開始侵害幼弱,成為遠近的頭痛,先後到任的官吏也不能禁止。李暠到任後,申明禮製和憲章,給了期限,過期不許再犯,並發兵捕殺群狗。這一習俗因此得到根除。不久後,他轉任太常卿,十來天後,改拜工部尚書和東都留守。


開元二十一年正月,唐玄宗下製說:“繼好之義,雖屬邊鄙;受命以出,必在親賢。辦事必須注重當時,禮儀必須尊重殊俗。從眾人中選取使臣,無人能比宗室英傑更為勝任。工部尚書李暠,生性柔和嘉善,見識致遠明理,既是公族的領袖,又是朝廷的羽儀。金城公主既在吐蕃之中,漢庭公卿並非沒有對應之人。心懷遠方,豈能忘卻。李暠將持節充當進入吐蕃的使臣,正式發遣。”於是讓他帶上朝廷的信物一萬匹、私人的見麵禮二千匹,都雜以五彩綢緞出使吐蕃。從那裏回來時,金城公主讓他轉告唐玄宗說,請求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嶺樹立石碑,確定吐蕃和漢人的邊界。樹碑那天,唐玄宗下詔派張守珪和李行褘與吐蕃使臣莽布支一同前往觀看。後來吐蕃派大臣跟隨大唐使者分別前往劍南以及河西和磧西,告訴各個邊州說:“兩國和好,不再互相侵掠。”大唐使臣也一樣相告。李暠因為奉使稱職,轉為吏部尚書。當時吏部授任官吏的告身印和吏部司曹印雷同,也常參雜使用,難以區分。李暠奏請依照司勳兵部的印文慣例,在告身印前加“官告”兩字。後來一直這樣使用。


李暠風儀秀整,在各個位任上都以威嚴持重見稱,朝廷稱他有宰相的名望。他經累封成為武都縣伯,不久升為太子少傅。這年他病故,終年六十多歲。唐玄宗追贈他為益州大都督。


六月,吐蕃派兵包圍安戎城(《新唐書》說:五月十八癸卯,吐蕃重新入寇安戎城,章仇兼瓊又打敗了他們)。也在這月,唐玄宗任命懷州刺史信安王李禕為太子少師。六月二十三(戊寅,《舊唐書》作庚寅,疑有誤),太子賓客李尚隱去世。


唐玄宗嘉獎蓋嘉運的戰功,任命他為河西和隴右節度使,讓他出兵對付吐蕃。蓋嘉運仗恃恩寵,逗留了很長時間,沒有及時出發。左丞相裴耀卿上疏認為:“臣近來和蓋嘉運同列,觀察他的舉止,覺得他誠然勇猛剛烈有餘,然而言語意氣頗為矜誇,恐怕難以成事。從前‘莫敖狃於蒲騷之役’(語出《左傳》,意思是楚國莫敖屈瑕拘泥於蒲騷的勝利而自大),最終喪失了楚師。如今蓋嘉運有驕傲輕敵的神色,臣私下非常擔憂。何況現在需要防備吐蕃秋季入侵的日子不遠,而他還沒說好何日動身。如果臨時才去,那麽士卒還沒來得及認識主帥,到時何以製敵!況且古代將軍受命,必鑿凶門而出(語出《淮南子》,意思是開一道北向大門而出,以示必死決心)。今天他卻早晚酣飲,毫無憂國愛民之心。如果陛下不能更易主帥,那也應當讓他盡快上路。臣還乞求陛下用聖恩對他嚴加訓勵。”唐玄宗於是催促蓋嘉運急速赴任。最終蓋嘉運果然沒有戰功。


秋七月十八(壬寅),唐玄宗追尊宣皇帝陵名為建初,光皇帝陵名為啟運,仍然安置陵園官員。


秋八月二十(甲戌),幽州上奏說他們打敗奚人和契丹。


九月,魏州刺史盧暉開通濟渠,從石灰窠引流直到州城,然後西轉注入魏橋。


九月初七(庚寅),唐玄宗封皇孫李俶等十九人為郡王。


冬十月十一(甲子),唐玄宗臨幸驪山溫泉,並讓壽王妃楊氏當道士,號稱太真。十月十五(戊辰),因為徐、泗二州沒蠶,他免除那裏今年的稅調。十月二十八(辛巳),唐玄宗回宮。


十一月初二(乙酉)夜裏,東都新殿後麵的佛光寺遭到火災。


同時,吐蕃入寇安戎城以及維州。唐玄宗征發關中騎兵救援,吐蕃退走。朝廷將安戎城改名為平戎。這月即十一月,朝廷不再讓牛仙客遙領朔方和河東節度使(《新唐書》作副大使)。


突騎施的莫賀達幹聽說阿史那昕成為可汗,憤怒地說:“誅殺蘇祿是我首先出的主意。今天唐朝立阿史那昕,那麽將用什麽來賞我!”因此率領諸部反叛。唐玄宗於是改立莫賀達幹為可汗,讓他統領突騎施部眾,並命令蓋嘉運前往招諭。十二月初三(乙卯),莫賀達幹歸降朝廷。


十二月初七(己未),禮部尚書杜暹去世。


這年,金城公主去世;吐蕃派人來告喪,並且請和,但唐玄宗沒有答應。


這年,經統計全國有一千五百七十三個縣,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個戶籍,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人口。西京和東都的大米每斛值錢不滿二百,絹布價錢也不貴。海內富裕安康,旅行的人即使出門萬裏也不用帶丁點兵器。顯然在李林甫當政初期,開元治世還在延續。


要想知道唐玄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