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一:安史之亂之十三:史思明歸降朝廷與唐肅宗誅殺叛臣

(2017-12-29 13:27:29) 下一個


至德二載即公元757年十月初九(癸醜),由張巡浴血奮戰長期堅守的孤城睢陽,在叛軍徹底失敗前夕陷落,張巡和南霽雲等三十六人都被殺害了。十月十六(庚申)夜裏,安慶緒逃出洛陽回河北,同一天,廣平王李俶收複東京。


十一月初一(乙亥,《舊唐書》作壬申朔,疑有誤。唐肅宗早幾天壬申也登上丹鳳樓,但下的製令內容不同,所以不知是否同一製令),唐肅宗李亨登上丹鳳樓下達製令,大意說:“安祿山是夷羯賤類,稍微立了點邊功就肆行凶殘。他的叛亂雖然事起倉促,然而流毒四海,塗炭萬靈。朕義憤填膺,興師問罪;在靈武聚集一旅部眾,到鳳翔糾合百萬雄師,親總元戎,掃清群孽。廣平王受任元帥,能振動天音;郭子儀決勝無前,能克成大業。加上回紇葉護、雲南子弟、諸蕃兵馬,無不拚死力戰,平定群凶,勢若摧枯,易同破竹。朕很早就接承聖訓,也曾飽讀禮經,一心侍奉先人,擔心無法承擔重荷。今天將在函洛恢複宗廟,到巴蜀迎回上皇。”


當時河南和河東的各個郡縣都已收複。朝廷將宮省大門帶有“安”字的都改掉了。安氏的禦史大夫嚴莊也已歸降。


同一天,廣平王李俶和郭子儀從東京回到長安。唐肅宗慰勞郭子儀道:“朕的家國,全由愛卿再造。”


十一月初二(丙子),張鎬率領四鎮伊西北庭行營兵馬使李嗣業、陝西節度使來瑱、河南都知兵馬使嗣吳王李祗、淮西節度使魯炅、興平節度使李奐(不是早先被叛軍殺害的李奐)五位大將開始轉戰河南和河東郡縣,不久就全都攻下了。隻有能元皓還占據北海,高秀岩占據大同,尚未攻下。


十一月十五(己醜),唐肅宗李亨任命回紇葉護為司空和忠義王。朝廷還和他約好每年送二萬疋絹給他,讓他到朔方軍去取拿。同時,朝廷任命嚴莊為司農卿。


唐肅宗在在彭原時,改用栗木製作九廟的神主牌位。十一月十六(庚寅,《新唐書》作十天後的庚子),他將新製作的牌位放在長樂殿祭祀祖先。


十一月二十二(丙申),太上皇李隆基來到鳳翔,跟從的士兵有六百多人。太上皇命令他們將盔甲和兵器全交回到郡的府庫。唐肅宗派精騎三千去迎接。


十二月初三(丙午),太上皇抵達鹹陽,唐肅宗預備了法駕將他迎進望賢宮。太上皇到了望賢宮南樓,唐肅宗脫下黃袍,改穿紫袍,望著南樓下馬,小步趨進,在樓下下拜舞蹈。太上皇走到樓下,撫摸著唐肅宗哭泣。唐肅宗捧著太上皇的腳,嗚咽著悲不自勝。太上皇叫人找來黃袍,親自為唐肅宗穿上,唐肅宗跪倒在地,一再磕頭固辭。太上皇說:“天數和人心都歸於你。讓朕得以保養餘年,全是因為你的孝順!”唐肅宗不得已才接受了。在樓下禁衛儀仗之外的父老們都歡呼下拜。唐肅宗下令卸去儀仗,讓這千把人入謁太上皇。父老們說:“臣等今日再次目睹二聖相見,死也無恨了!”太上皇不肯位居正殿,說:“這是天子的位置。”唐肅宗再三請求,親自將太上皇扶上正殿。尚食部門為太上皇進食,唐肅宗親自品嚐後才獻上。次日,他們將要離開行宮時,唐肅宗親自為太上皇馴馬後才進獻給他。太上皇上馬後,唐肅宗親自為他牽馬執轡。行走了幾步後,太上皇製止了他。唐肅宗於是乘馬在前麵帶路,不敢走在馳道中央。太上皇跟身邊侍從們說:“朕位居天子五十年,從沒感到有多高貴過。今天作為天子的父親,才感到高貴!”身邊的人們都高呼萬歲。從開遠門直到丹鳳門,一路上旗幟照亮天空,兩旁彩棚夾道。太上皇進入大明宮,登上含元殿,慰勞並安撫百官。左相苗晉卿率領百官祝賀,人人無不感概嗚咽。接著太上皇到長樂殿去拜謝九廟神主,慟哭了很長時間。當天,他臨幸興慶宮,就居住在那裏。唐肅宗多次上表請求遜位回到東宮,太上皇派高力士去再三勸慰解釋,他才作罷。


十二月初八(辛亥),唐肅宗任命禮部尚書李峴和兵部侍郎呂諲為詳理使,與禦史大夫崔器共同審理安氏任命的左相陳希烈和達奚珣等二百多人的案件,並將他們一同囚禁在楊國忠原來的宅第。李峴讓殿中侍禦史李棲筠為詳理判官。李棲筠力求公平仁恕,所以人們都抱怨呂諲和崔器的苛刻和嚴酷,而李峴獨自得到普遍的讚譽。


十二月十一(甲寅),唐肅宗任命苗晉卿為中書侍郎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二月十五(戊午),唐肅宗登上丹鳳樓,宣布大赦天下,隻有和安祿山一同造反的,以及李林甫、王鉷、楊國忠的子孫不在赦免的範圍。他還封廣平王李俶為楚王,加實封二千戶食邑;加授郭子儀為司徒,進封代國公,實封一千戶食邑;封兵馬使仆固懷恩為豐國公;封右金吾將軍李嗣業為虢國公;加授司徒兼太原尹李光弼為司空,進封薊國公;封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為霍國公;淮南節度使來瑱為潁國公;封南陽太守魯炅為岐國公;都增加食邑。唐肅宗還封京兆尹崔光遠為鄴國公,開府李光進為範陽郡公;加授左相苗晉卿為侍中,進封韓國公;封憲部尚書兼平章事李麟為褒國公;加授中書侍郎崔圓為中書令,進封趙國公;封中書侍郎張鎬為南陽縣公。其他從蜀郡和靈武過來的和立功的大臣,也都進階賜爵,不同程度地加封食邑;其中:太子太師豳國公韋見素,內侍齊國公高力士,右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各加實封三百戶食邑;田長文、張崇俊、杜休祥各加封二百戶;右仆射裴冕進封冀國公,殿中監李輔國進封成國公,宗正卿李遵進封鄭國公,兼封食邑。


朝廷還給三品以上文武官員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一階;跟從唐肅宗到靈武和跟從唐玄宗到蜀郡的扈從官員,三品以上的還賜給他們一個兒子官職,四品以下則賜給一個兒子出身。朝廷還版授八十歲以上老人名譽官職,加緋衣和銀魚,並給百姓賜酺五日。


李憕、盧奕、顏杲卿、袁履謙、許遠、張巡、張介然、蔣清、龐堅等人也都追贈官爵,朝廷還封他們的子孫為官;同時要求郡縣掩埋陣亡將士,給予祭奠,他們的家庭免稅兩年。各個郡縣來年的租、庸也免除三分之一。遭受戰爭蹂躪尤為嚴重的潞州免稅五年;並、鄧、許、滑、宋五州,以及雍丘、好畤、奉先三縣兩年;益州三年。朝廷還禁珠玉、寶鈿、平脫、金泥、刺繡等奢侈品。


近年來改名的郡名和官名也全都恢複原名。朝廷還以蜀郡為南京,鳳翔為西京,長安為中京;並將蜀郡改為成都府;鳳翔府的官僚都跟三京官僚的名號相同。唐肅宗還封張良娣為淑妃(《舊唐書》說冊封良娣張氏為淑妃的事在明年正月二十七庚子),封皇子南陽王李係為趙王,新城王李僅為彭王,潁川王李僴為兗王,東陽王李侹為涇王,李僙為襄王,李倕為杞王,李偲為召王,李佋為興王,李侗為定王。


有的朝臣怪罪張巡死守睢陽不肯離去,認為與其吃人,不如棄城保全民眾。張巡的友人李翰為他立傳,上呈給唐肅宗,還說:“張巡以寡擊眾,以弱製強,保住了江、淮地區,等待陛下的王師到來。王師到來時張巡卻死了,他的功勞是夠大的。而有人居然怪罪張巡吃人,認為張巡死守睢陽是愚蠢的行為。這麽說等於是抑製善行,彰揚惡跡,記錄瑕疵,不顧巨功,臣私下感到非常痛心。張巡之所以死守睢陽,隻是等待諸軍前來救援。救援一直不來,而糧食耗盡。糧食耗盡他才不得不吃人,違背了他曆來的意願。即使張巡最初守城時就有吃人的打算,靠損失幾百人而保全了天下,臣依然覺得他功過相當,更何況吃人並不是他要的!如今張巡死於大難,無法目睹聖朝的複興,隻有名聲是他的榮祿。如果不及時記錄他的不朽業績,隻怕年代一久他的事跡就將失傳,使張巡生前死後都沒得到際遇,那就太可悲了。臣鬥膽撰寫了他的傳記一卷獻上,還請求陛下將它編入史冊。”對張巡不利的議論這才開始平息。此後朝廷的赦令(這裏更是嘉獎令的意思)無不包括李憕等人,隻有程千裏因為被叛軍生擒後送到洛陽去,而沒有得到任何褒贈。


十二月二十一(甲子),太上皇登上宣政殿,將傳國玉璽和寶冊授予唐肅宗,唐肅宗流著淚在殿下接受了。


安慶緒往北逃走時,他的大將北平王李歸仁帶著精兵曳落河(勇士)、同羅、六州的胡人好幾萬跑回範陽。他們一路上燒殺搶掠,留下一片廢墟,人畜不剩。史思明為此嚴加防備,並派人去招引他們回到範陽境內。曳落河和六州胡人全都歸降了史思明,隻有同羅人不肯。史思明縱兵出擊,徹底打敗了同羅人,把他們搶掠得到的東西全沒收了。同羅的殘兵逃回他們自己的地方。


安慶緒嫉妒史思明的強大,便派阿史那承慶和安守忠到他那裏征調兵馬,並讓他們暗中對付史思明。判官耿仁智勸史思明說:“大夫十分威嚴,所以人們都不敢說實話。我願意說句真心話,再被大夫處死也甘願。”史思明曰:“什麽話?”耿仁智說:“大夫之所以對安氏盡力,無非是迫於他們的淫威罷了。如今唐室中興,聽說孝感皇帝聰明勇智,有少康和周宣(分別是商周中興之王)的大略,仁慈聖明。大夫如果誠心率領所部歸降朝廷,他必定開懷見納。這將是轉禍為福的辦法。”裨將烏承玼也勸史思明道:“如今唐室複興,安慶緒不過是樹葉上的露珠而已。大夫為何非要跟他一塊滅亡!如果歸附朝廷,自己洗清先前的過失,將易如反掌。”史思明覺得有理。


阿史那承慶和安守忠帶著五千勁騎跟隨自己。到了範陽時,史思明率領數萬大軍阻攔他們。兩軍相距一裏左右,史思明派人跟阿史那承慶他們說:“相公和大王遠道而來,將士們都非常高興。然而邊塞的士兵怯懦,害怕相公的部眾,不敢前來相迎。還希望相公讓部下鬆弛弓矢,使他們放心。”阿史那承慶他們答應了。史思明請阿史那承慶到內廳飲宴作樂,然後另派人解除了他部眾的武裝,給各郡的士兵分發幹糧,然後遣送他們回去,願意留下的則給予厚賜,分配到各營。次日,史思明將阿史那承慶他們囚禁起來,然後派部將竇子昂奉表,率領所部十三郡以及八萬部眾前來歸降,還讓他下屬的河東節度使高秀岩帶領所部也來歸降。十二月二十二(乙醜,《舊唐書》誤作己醜),竇子昂抵達京師。唐肅宗喜出望外,封史思明為歸義王和範陽節度使,他的七個兒子也都封了高官。他還派內侍李思敬和烏承恩前往宣旨曉慰,讓他率領所部兵馬出討安慶緒。


先前,安慶緒任命張忠誌為常山太守。史思明召張忠誌回範陽,讓他的部將薛萼攝理恒州刺史。史思明又打開井陘的道路,招降了趙郡太守陸濟,接著任命他兒子史朝義帶兵五千攝理冀州刺史,任命部將令狐彰為博州刺史。烏承恩到河北各州宣布詔旨,滄、瀛、安、深、德、棣等州全都歸降。雖然相州尚未投降,但河北地區基本上回到了朝廷手裏。


太上皇為唐肅宗加尊號為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同時,郭子儀前往東都,經營河北地區。


崔器和呂諲上言說:“這些陷身出任賊官的人,背棄國家,投靠偽朝,按照法律都應當被處死。”唐肅宗想答應,但李峴認為:“賊兵攻陷兩京,天子南巡,人們無不顧著自己逃生。這些人都是陛下的親戚或功臣故舊的子孫,今天如果一概以叛國罪將他們依法處死,恐怕會違背仁恕之道。況且河北尚未平定,群臣淪落在那裏的還很多。如果寬恕了這些人,就能打開河北群臣自新的道路。如果把這些人都殺了,那等於是堅定了他們依附賊人的決心。《尚書》說:‘殲厥渠魁,脅從罔理(殲滅首惡,脅從不問)。’呂諲和崔器墨守成規,不識大體。還希望陛上明察。”雙方爭論了好幾天,唐肅宗最終聽從了李峴的建議,將接受安祿山父子官爵的分成六等定罪,嚴重的送到東市處斬,其次賜以自盡,再其次重杖一百,最低的三等被流放或貶斥。


十二月二十九(壬申,《舊唐書》作兩天前的庚午),唐肅宗下製說:“作為人臣的氣節,有死而已,絕無二心。國家的法製,背叛的臣屬定得伏誅,更何況那些委身於賊人的宮廷舊臣。他們飲宴作樂,甘心為逆賊效命,沉湎於逆賊的寵祿,拖延歲月,不顧大義,助桀為虐。這樣的人都能原宥,那麽還有什麽法律可談?達奚珣等人要麽受職台輔,位極人臣;要麽累葉寵榮,聯姻皇室;要麽曆任內閣,職通中外。犬馬那麽微賤的畜牲,還知道戀主;龜蛇那樣蠢動的種類,也都能報恩。身為人臣,難道真就毫無感激之情?自從逆胡作亂,傾覆邦家以來,凡是黎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殺身殉國的人不可勝數。這些平民百姓,還都不忘國家恩典。受任於梟獍之間,谘謀於豺虺之輩,平心而論,這樣的人能夠原宥嗎?達奚珣等一十八人,現全部處斬;陳希烈等七人,現並賜自盡。前大理卿張均特別免於死罪,發配流放到合浦郡。”當天,朝廷將達奚珣等十八人在城西南的獨柳樹下斬首,並召集百官前往觀看。然後賜陳希烈等七人在大理寺自盡。受到杖刑的則在京兆府門執行。


陳希烈是宋州人,精通玄學,這方麵的書他全看過。開元中年,唐玄宗著迷玄學經義,自從褚無量和元行衝去世後,就得到了陳希烈和鳳翔人馮朝隱,常請他倆到禁中講解《老子》和《易經》。他經累遷官至秘書少監,取代張九齡專門負責集賢院的事務。唐玄宗凡是有所著述時,總要經陳希烈加以校對。李林甫知道唐玄宗很欣賞他,又覺得他為人溫和寬宏,容易控製,便引薦他為宰相,一同參知政事,相處得十分融洽。李林甫在位時間很久,雖然靠他的陰謀和奸計足以保全自己,但也得力於陳希烈的左右附和。陳希烈經累遷後兼任兵部尚書和左相,封潁川郡開國公,得到的恩寵可以和李林甫相比。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專權用事。他平時就嫉妒陳希烈。因此引薦韋見素同時成為宰相,罷免了陳希烈的參知政事,改任他守太子太師。陳希烈失寵後,心中頗為怏怏不樂。安祿山叛亂時,他與張垍和達奚珣一同掌管安祿山偽朝的機衡。當朝廷對叛臣六等定罪時,陳希烈理應處斬,但唐肅宗因為太上皇平時對他的恩遇,隻是賜他在家自盡。


唐肅宗想赦免張均和張垍的死罪,太上皇說:“張均和張垍事奉賊人,都出任安氏的權要。張均還在賊人麵前詆毀朕的家事,他倆罪不可赦!”唐肅宗叩頭下拜了兩次說:“臣要不是張說父子,就沒有今日。臣要不能救下張均和張垍,如果死者有知,臣將有何麵目到九泉之下去見張說!”因而哭著跪伏在地。太上皇命令身邊侍從扶他起來,說:“張垍朕為你留下,長期流放嶺南。但張均絕不能活命。你也不用相救了!”唐肅宗哭著隻好從命(其實最後還是沒殺張均)。


張均和張垍是中唐名臣張說的兒子,都寫得一手好文章。張說在中書省時,他兄弟倆都已當上了掌管詔敕文書的高官。張說死後,張均服喪完畢就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後轉兵部。開元二十六年(738),他因事被貶為饒州刺史,後來內征為太子左庶子,重新出任戶部侍郎。天寶九載(750),他升遷刑部尚書。張均以為自己的才能和名望應當成為宰輔,卻總是被李林甫壓抑。當李林甫死後,他依附權臣陳希烈,期望能夠入相。後來楊國忠用事,罷免了陳希烈,引薦文部侍郎韋見素取代他,仍然讓張均任大理卿。張均大失所望,因此經常鬱鬱不樂。安祿山叛亂時,他接受偽命出任中書令,掌管樞密機衡。安史之亂平定後,張均本當處死。房琯聽說後,吃驚地說:“張氏要絕種了!”因此去見苗晉卿,想法營救他。張說對當時還是太子的唐肅宗有恩,所以唐肅宗特免他死罪,將他長期流放到合浦郡(盡管太上皇堅持要處死他)。


張垍是張說的次子,娶了唐玄宗女兒寧親公主,拜駙馬都尉,並因此得到唐玄宗的特別恩寵,允許他在禁中設置內宅,侍奉在身邊為唐玄宗起草詔敕和文章。唐玄宗賜給他的珍玩不可勝數。當時張均也在翰林院供職,張垍常將朝廷賜給他的東西讓張均看。張均跟他開玩笑說:“這是嶽父給女婿的東西,並非天子賜給學士的。”天寶中年,唐玄宗曾臨幸張垍的內宅,跟他說:“陳希烈累次推辭機務重任,朕在找人取代他,你看誰行?”張垍一時驚愕得無法回答。唐玄宗說:“沒人會比愛婿更適合了。”張垍急忙步下台階謝恩。楊國忠聽說後很不開心,當陳希烈罷相時,他舉薦韋見素接替,因此張垍深感失望。張垍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再贅述了。張垍後來和陳希烈都成為偽朝的宰相(《新舊唐書》都說張垍後來死在叛軍那裏)。


隻有安祿山任命的河南尹張萬頃,因為利用他的職權保護了不少百姓,而沒有受到處罰。不久,有人從叛軍那裏投誠過來,說:“跟從安慶緒在鄴城的原唐朝大臣,聽說廣平王赦免陳希烈等人時,無不深自咎責,後悔失身在安祿山父子的宮廷。當聽說陳希烈等人被殺後,也就死心跟隨安慶緒了。”唐肅宗聽說後也很後悔。


司馬光評論道:“作為人臣,接受任命,表示忠誠,有死而已,不能二心。陳希烈等人要麽是公卿宰相,要麽是皇親國戚,在太平的日子裏,沒有一句諫言,規勸人主的過失,拯救社稷的危難,而隻懂得迎合奉承,以此竊取富貴。當天下一片大亂,禦駕顛沛流離時,他們又苟且偷生,顧戀妻兒,獻媚賊人,俯首稱臣,還為他們出謀劃策。這是屠夫和酒販都羞恥不為的事,他們真算是犬馬不如。如果保全他們的頭顱,恢複他們官爵,那等於是諂諛之臣無往而不利。而像顏杲卿和張巡那樣的人,天下大治時他們被擯斥在外地,長期壓抑而不得誌。時世大亂時他們被拋棄在孤城,淪落敵寇之手而粉身碎骨。為何為善的人如此不幸,而為惡的人卻如此幸運?朝廷對待忠義的人如此菲薄,而對待奸邪的人卻如此寬厚!至於微賤的小官,隨從的差役,既不參與謀議,號令也跟他們無關;早上聽到親征的詔令,晚上就不知禦駕的所在,還反而責備他們不能扈從,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六等刑罰的決定,也算公平,又有什麽好後悔!”


前太子妃(李亨的妃子)韋氏被廢後當了尼姑,但居住在禁中,在這年去世。


這期間,朝廷設置左、右神武軍,挑選跟從唐肅宗平亂的大臣子弟擔任,建製跟左右羽林和左右龍武四軍一樣,通稱北牙六軍。朝廷又選擇擅長騎射的一千人作為殿前射生手,分為左、右廂,號稱英武軍。


朝廷還提升河中防禦使為節度使,領蒲、絳等七州;將劍南分為東、西川節度使,東川領梓、遂等十二州;又設置荊澧節度使,領荊、澧等五州;還有夔峽節度使,領夔、峽等五州;並將安西節度使改名為鎮西節度使。


要想知道唐肅宗和叛軍殘餘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