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十一:安史之亂之八:永王李璘江陵反叛與唐肅宗賜死建寧王李倓

(2017-12-24 10:07:28) 下一個


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十月下旬,唐肅宗李亨的兵馬元帥房琯在鹹陽附近慘敗。同時,史思明率領叛軍橫掃河北諸郡,先後攻陷了許多郡縣,最後連河北抗戰領袖平原太守顏真卿也於十月二十二(壬寅)放棄了平原郡,南渡黃河退走。到這時,河北郡縣全被史思明攻占。


同時,安祿山大將尹子奇帶著五千騎兵渡過黃河,進攻北海,想往南奪取江、淮一帶。剛好回紇可汗派大臣葛邏支帶兵入援,先派二千騎兵突然來到範陽城下。尹子奇聞訊,急忙帶兵回歸。


十一月初一(辛亥),河西地震,轟然有聲,震裂了許多廬舍,張掖和酒泉尤其嚴重。


十一月初八(戊午,《舊唐書》作戊子為誤),回紇兵馬來到帶汗穀和郭子儀的軍隊會合。三天後,聯軍和同羅人以及叛胡在榆林河北麵開戰。聯軍擊潰了叛軍,斬首三萬,俘虜一萬,於是河曲一帶全部平定。郭子儀率軍回到洛交。


同時,唐肅宗派宰相崔渙到江南宣旨慰勞,並負責科舉選拔人才和補授官吏。


這期間,史思明入寇太原。令狐潮也再次率領一萬多人在雍丘城北紮營。張巡帶兵襲擊,又擊潰了他,叛軍隻好退走。


也在這月,唐肅宗下詔讓掌管江南的永王李璘到蜀郡覲見太上皇李隆基,結果李璘造反。李璘是唐玄宗第十六子,幼小時就失去了生母,被當時還是藩王的李亨扶養,常抱著他入睡。李璘跟從唐玄宗李隆基入蜀。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命令諸子分別總領全國各地的節製時,諫議大夫高適想要諫止,認為行不通,但太上皇不聽。這時李璘領四道節度都使,鎮守江陵。當時江、淮一帶征收上來的租賦都在江陵,堆積如山。李璘召募了勇士數萬人,每天耗費巨萬。李璘生長在深宮,不懂的人情世故。他兒子襄城王李瑒頗有勇力,喜好用兵,手下有薛鏐等人當他的謀主。他覺得現在天下大亂,隻有南方還完好富足,李璘又手握四道重兵,封疆數千裏,所以他們應當占據金陵,保有江南,就像當年的東晉那樣。唐肅宗得知後,下敕令讓李璘回到蜀郡覲見,但李璘不從命。江陵長史李峴因病辭職,趕赴唐肅宗的行宮。唐肅宗召高適前來商量對策,高適陳述了江東的利害關係,並且斷言李璘必敗的因素。十二月初,朝廷設置淮南節度使,領廣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適出任;同時設置淮南西道節度使,領汝南等五郡,任命來瑱出任;並讓他們和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對付李璘。


十二月初九(戊子),朝廷免除平原郡百姓兩年的租賦。同時,唐肅宗任命王思禮為關內節度使,秦州都督郭英乂為鳳翔太守。他為彭原郡百姓免除兩年租賦,還將彭原郡升格為六雄等級,其下屬縣也升為緊、望(唐製:郡縣各有七個等級,郡有輔、雄、望、緊、上、中、下;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京都所置郡為輔,縣為赤,旁郡為雄,縣為畿。自望以下,則根據戶口多少和地方好壞)。


再說,安祿山派兵攻打潁川。城中兵少,又沒有積蓄,但穎川太守薛願和長史龐堅仍然全力拒守。穎川城外百裏之內的民房和樹木全被燒毀。將近一年,救兵始終沒來。安祿山派阿史那承慶增兵攻打,雙方晝夜殊死搏鬥了十五天,這月,穎川城終於失陷。薛願和龐堅被叛軍押送到洛陽。安祿山將他們綁在洛水河濱的冰上活活凍死。


唐肅宗問李泌道:“如今敵寇如此強盛,何時才能平定他們?”李泌答道:“臣看到賊兵將俘獲的女子和金帛,全都送到範陽去了。這哪裏像有打算雄據四海的計劃!如今隻有四夷胡虜也許還會為他們賣命,中國人裏隻有高尚等幾人,其他的隻是被脅從而已。以臣的預料,不過兩年,天下就沒有寇盜了。”唐肅宗問道:“什麽原因呢?”李泌說:“賊兵的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誌、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現在如果派李光弼自太原出了井陘,郭子儀自馮翊進入河東,那麽史思明和張忠誌就不敢離開範陽和常山;安守忠和田乾真就不敢離開長安。這是以兩軍牽製他們的四將,跟從安祿山的,隻有阿史那承慶罷了。希望陛下下敕,叫郭子儀不要出兵奪取華陰,讓來往兩京的道路保持暢通,陛下讓征募的士兵駐紮在扶風,與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輪番出擊。這樣他們救首我們就攻尾,救尾我們就攻首,讓賊兵往返數千裏,疲於奔命。我們就可以經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賊去則乘其弊,不用攻城,不用遏路。明年春季再任命建寧王為範陽節度大使,從塞北出兵,與李光弼成為南北掎角,進而奪取範陽,傾覆他們的巢穴。那時賊兵退則無家可歸,留則缺乏安全。然後大軍四麵包圍合攻,賊人必然束手就擒。”唐肅宗聽了非常高興。


當時張良娣與李輔國內外勾結,都很討厭李泌。建寧王李倓跟李泌說:“先生在皇上麵前舉薦我,讓我得展臣子的效用。如今無以為報,隻請求為先生除害。”李泌說:“這話怎麽說?”李倓說他指的是張良娣。李泌說:“這不是作兒子該說的話。還希望大王姑且把這事擱在一邊,千萬不要以此為先。”但李倓不肯。


十二月二十五(甲辰),永王李璘擅自率領兵船東巡,沿江而下,軍容十分強盛,但尚未顯露割據江南的陰謀。吳郡太守兼江南東路采訪使李希言寫信給李璘,責問他擅自帶兵東下的意圖。李璘非常憤怒,分兵派部將渾惟明到吳郡襲擊李希言,派部將季廣琛到廣陵襲擊廣陵長史兼淮南采訪使李成式。李璘進軍來到當塗,李希言派部將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閻敬之帶兵抵抗,李成式也派部將李承慶帶兵抵抗。李璘在在伊婁埭打敗了閻敬之,並將他斬首示眾(《新唐書》說閻敬之戰死在十一月,疑為誤)。元景曜和李承慶都投降了李璘,江、淮一帶大為震動。高適與來瑱和韋陟在安陸會合,結盟誓眾,出兵討伐李璘。同時,朝廷將李璘廢為庶人。


於闐王尉遲勝得知安祿山造反,命令他弟弟尉遲曜攝理國事,自己帶兵五千入援。唐肅宗嘉獎了他,拜他為特進兼殿中監。


令狐潮和李庭望攻打雍丘,好幾個月無法攻下。安祿山於是設置杞州,在雍丘的北麵修築州城,以此斷絕雍丘的糧援。叛軍常有數萬人,而張巡的部眾才一千多,但每次作戰總是取勝。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駐紮在彭城,任命張巡為先鋒使。這月,魯郡、東平、濟陰都先後失陷。安祿山部將楊朝宗率領馬步二萬,將要襲擊寧陵,想要截斷張巡的後路。張巡不得不率軍離開雍丘,往東守衛寧陵,等待叛軍的進攻。這時他才和睢陽太守許遠首次相見。當天,楊朝宗帶兵來到寧陵城西北。張巡和許遠與他交戰,晝夜惡戰了數十合,張巡和許遠擊潰了叛軍,斬首萬餘級,丟進河裏的屍體都堵塞了汴河的流水,楊朝宗隻好收兵夜遁。唐肅宗下敕,任命張巡為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因為將士有功,派使者到虢王李巨那裏請求得到空白的委任狀以及賞賜。李巨隻給了他三十道折衝和果毅委任狀,不給任何賞賜。張巡寫信責問李巨,李巨竟然不予回應。


這年,朝廷設置北海節度使,領北海等四郡;上黨節度使,領上黨等三郡;興平節度使,領上洛等四郡。


也在這年,吐蕃趁亂攻陷雋州,包括威戎、神威、定戎、宣威、製勝、金天、天成等軍,以及石堡城、百穀城、雕窠城。同時,嶺南溪洞的獠人首領梁崇牽攻陷容州。


當初,林邑王範真龍被他大臣摩訶漫多伽獨所殺,範氏宗族全部遇害。國人立國王頭黎的女兒為王,但頭黎的女兒不能治國,國人於是改立頭黎姑姑的兒子諸葛地,稱作環王,並把女王嫁給他。


至德二載即公元757春正月初一(庚戌),唐肅宗在彭原接受朝賀,並在當天派人奉表入蜀向太上皇道賀。太上皇在蜀郡,每次得到唐肅宗的表疏時,總要向使者了解詳情。知道唐肅宗經常哭著思念當時的早晚請安,便下誥說:“天地至和才能養育萬物,子孫大孝才能安寧宗親。古代的賢哲帝王,必定遵守此道。朕往日住在春宮,曾事奉先帝先後,早晚問安,從未欠缺;照顧食膳,也很周到。至於同胞,共享天倫,兄弟友愛,居曾共被,食必分甘。如今皇帝(指唐肅宗)奉行此道,毫無過失。每次銜命而來,或奉旨出發,皇帝必定肅穆恭敬,跪拜施禮,淚如雨下;左右侍臣,無不感動。近來抱戴(太陽周圍的光圈)、赤雀、白狼等祥瑞,接踵而來,這都是皇帝聖敬的符兆和孝友的感化。所以皇帝能廣布德教,橫行四海。相信皇帝可以光照寰宇,永綏黎民!現命令天下如有至孝友悌、行著鄉閭、應得旌表的人,郡縣長官都必須尋訪奏聞,好讓孝子賢孫沐浴於玄化之中。”


正月初五(甲寅,《新唐書》作去年十一月初四甲寅),太上皇下誥,任命襄陽太守李峘為蜀郡長史兼劍南節度使,將作少監魏仲犀為襄陽和山南道節度使,永王傅劉匯為丹陽太守兼防禦使。他還任命憲部尚書李麟為同平章事,總領朝廷百司,並派平章事崔圓帶著誥命趕赴彭原。李麟是懿祖李天錫的後代。


也在正月,永王李璘攻陷鄱陽郡。


這期間,唐肅宗私下跟李泌說:“廣平王擔任元帥已經一年,如今我想讓建寧王專門負責征戰,又怕分散了軍勢。幹脆先立廣平王為太子如何?”李泌說:“臣的確先前這麽說過。戎務非常重要,必須當即作出決策。至於家事,應當等太上皇決定。不然的話,後代如何能辨別陛下靈武即位的真實用意?這一定是有人想在臣與廣平王之間製造矛盾。臣請求把這事說給廣平王,廣平王也一定不敢承擔太子的重任。”李泌出去後,轉告了廣平王李俶。廣平王說:“先生深知我的心意,隻是想曲意成人之美而已。”於是入宮再三推辭,還說:“陛下即位後尚未舉行向太上皇早晚請安的禮儀,臣哪有心思要當儲君!還希望太上皇回宮,那就是臣的大幸。”唐肅宗獎賞並撫慰了他。


李輔國本是飛龍小兒,粗通文墨,被派到東宮辦事,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很信任他。李輔國外表恭謹寡言而內心非常狡詐陰險。他見到張良娣得寵,暗中便依附於她,和她裏外勾結。建寧王李倓多次在唐肅宗麵前揭發他倆的罪惡,他倆便反過來在唐肅宗麵前大講李倓的壞話,說:“李倓恨不得當大元帥,進而謀害廣平王。”唐肅宗勃然大怒,竟然賜李倓自盡。


李倓是唐肅宗第三子。天寶中年封建寧郡王,授太常卿同正員。他英武剛毅,頗有才略,善於射箭。安祿山叛亂,唐玄宗逃難到蜀郡時,李倓兄弟掌管親兵扈從。禦駕渡過渭水時,百姓攔在路上請求留下太子(即唐肅宗),太子跟他們解釋說:“至尊流離,我不忍離開他的身邊。容我見到至尊奏聞後再說。”李倓在行宮跟他父親太子說:“逆胡犯順,造成四海分崩離析。不靠天下人心,如何興複朝廷?有國家的人,大孝莫過於保存社稷。現在如果跟從至尊入蜀,那麽散關以東,將並非皇家所有,那時將用什麽來維係人心?殿下應當懸賞招募豪傑,暫時前往河西,收拾戎馬,集結防邊將卒,將有不下十萬兵馬;然後召李光弼和郭子儀,全軍趕來河朔,一道商量興複大事。這才是上策。”他的兄長廣平王也讚成。太子於是讓李輔國向唐玄宗奏聞。唐玄宗欣然采納,於是分出部分從官和士卒跟太子去了。當時士兵都嚇破了膽,兵仗也不完備。太子北上,渡過渭水,一日百戰。李倓親自選拔幾百名驍騎衛從,每當蒼促顛沛之際,他總是血戰在前。太子有時過了時間還沒吃飯,李倓總是哭得悲不自勝,太子特別憐惜他,軍心也都歸附李倓。到靈武後,太子即位成為唐肅宗。李倓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建寧王死後,廣平王李俶和李泌都感到害怕。李俶密謀除掉李輔國和張良娣,李泌說:“不行。大王難道沒見到建寧王的大禍嗎?”李俶說:“我隻是私下為先生擔憂罷了。”李泌說:“我和主上有約在先。等到收複京師後,我就離去回到山裏,也許可以避免禍患。”李俶說:“先生一旦離去,那麽我的處境就更加危險了。”李泌說:“大王隻要盡到人子的孝順就行了。張良娣不過是個婦人,大王委曲點順著她,她還能有什麽作為!”


唐肅宗跟李泌說:“如今郭子儀和李光弼已成為宰相,如果他們收複兩京,平定了四海,將沒有更高的官職好賞。那該怎麽辦?”李泌回答說:“古時候,官職是用來任用賢能,爵位則是用來酬報功勞。漢、魏以來,雖然靠郡縣治理百姓,然而對有功的人還是賜給他們封邑,傳給子孫。至於北周和隋朝也都一樣。唐朝初年,尚未奪取關東之前,封爵都隻是徒設虛名,其實實封的隻是給功臣絲繒布帛而已。貞觀中年,太宗想恢複古製,因為大臣們覺得不行而廢止了。於是大多是用高官來獎賞功臣。用官職獎賞功臣有兩個害處:功臣要沒有治國的才能則會荒廢政事,而權勢過重又難以控製。所以位居大官的功臣,都不為子孫的長遠利益考慮,隻想利用一時的權力獲取私利,因而無所不為。如果安祿山有百裏的封國,可能也舍不得不傳給子孫,所以未必會造反。為今天著想,等到天下平定後,最好還是封爵裂土,用以獎賞功臣。即使是個大國,也不過二三百裏,相當於如今的一個小郡,怎麽會難以控製?對於人臣這卻是萬世的福利。”唐肅宗說:“很有道理!”


要想知道唐肅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