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年即公元714年九月十二(丁酉),唐玄宗李隆基在含元殿殿宴請京師老人,賜九十歲以上的坐幾和手杖,八十歲以上的鳩頭拐杖,婦人也一樣,隻是將賞賜送到家裏罷了。
九月二十三(戊申),唐玄宗臨幸驪山溫泉,並下敕,因為糧食豐收導致米價下降,反而傷害了農民,所以要求各州實行常平倉(為調節糧價和儲糧備荒而設置的糧倉)的做法,儲存餘糧。江、嶺、淮、浙、劍南等地區地下潮濕,不適合貯積糧食,因此不在此例。
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逐漸衰老,日益昏聵暴虐。九月二十七(壬子),葛邏祿等部落到涼州請求投降。
九月二十九(甲寅),唐玄宗下製說:“自古以來帝王都以厚葬為誡,覺得這麽做不但對死者無益,而且有損生人的家業。近代以來,官府和民間都崇尚墓地的奢靡,競相仿效,因此逐漸成為風俗,人們竭盡家產修建大墓,很多人為此家境凋弊。既然魂魄已經歸天,表明精誠已經遠去。占卜尋找風水寶地,也是為了保存思念和仰慕。古人不封山造陵,人們並不認為他們不夠明達。而且墳墓作為死者的真宅,自然他們就有了住房。如今又為他們另造田園,名義上是作為下帳(即陵園裏的帷帳),又放置了冥器等物品,無不競相攀比奢侈豪華。喪失禮數和違背法令,本來就很不應該;現在又暴露死者的屍骸,實在都是因為這一原因。先前雖有約束,但有司部門沒有強調申明,所以喪葬之家,無所依憑。應當命令有司部門根據品位和秩令的高低,明確製定下葬的規定;冥器等物品,也必須規定色數以及長短和大小。至於園宅下帳,則必須一律禁絕。墳墓陵園,務必遵從簡樸節儉的原則。凡是各種送終的器具,都不許用金銀作為裝飾。如有人違反這些規定,先處以杖刑一百。不能舉察這些現象的州縣長官,將被貶到邊遠地區為官。”
吐蕃再次入寇渭源。十月初一(丙辰),唐玄宗下詔準備禦駕親征,征發了十多萬人和四萬匹馬。
十月初三(戊午),唐玄宗從溫泉回到皇宮。
十月初九(甲子),薛訥與吐蕃在渭州西界的武階決戰並擊潰了他們。當時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王晙率領所部二千人和薛訥會合共同出擊吐蕃。坌達延帶領十萬吐蕃大軍進駐大來穀。王晙選拔了勇士七百,穿上吐蕃的軍服,夜裏前往襲擊他,並安排了眾多大鼓和號角在部隊背後約五裏的地方。前軍遇到敵人後大聲呼喊,後麵的人則擊鼓鳴角響應他們。吐蕃人以為唐朝大軍前來,非常驚慌恐懼,結果自相殘殺,死了數以萬計的士兵。薛訥那時在武街,離大來穀約二十裏,中間隔著吐蕃軍隊。王晙在夜裏再次出兵襲擊,又擊潰了他們,這才得以和薛訥大軍會合。他們接著一同追殺吐蕃人,把他們一直趕到洮水邊。兩軍在長城堡再次交戰,吐蕃又敗了。薛訥他們先後斬首敵軍一萬七十級,俘獲了七萬零七匹馬和四萬頭牛羊。豐安軍使郎將兼判將軍王海賓作為先鋒奮勇力戰,不幸戰死。十月初十(乙醜),唐玄宗下敕取消了親征。
十月十三(戊辰),姚崇和盧懷慎等人上奏說:“以往吐蕃人以黃河為境。神龍中年朝廷將公主嫁給他們,於是我們渡過黃河,修築城池,設置了獨山和九曲兩支大軍,離積石隻有三百裏,又在黃河上造橋。如今吐蕃既然反叛,我們就必須拆毀橋梁,撤離那裏的城池。”唐玄宗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同時,朝廷封王海賓的孤兒王忠嗣為朝散大夫、尚輦奉禦,把他接到宮中撫養。
十月十四(己巳),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又派使者前來求婚,唐玄宗許諾讓他明年前來迎娶公主。同時,突厥十姓部落中的胡祿屋等各部到北庭請降,朝廷命令都護郭虔瓘去招撫慰問他們。
十月三十(乙酉),唐玄宗命令左驍衛郎將尉遲瑰出使吐蕃,並宣旨慰問金城公主。吐蕃派大臣宗俄因矛到洮水來求和,用平等國家的禮儀。唐玄宗沒有答應。從那以後,吐蕃連年侵犯邊塞。
十一月初六(辛卯,《舊唐書》作前一天即庚寅),朝廷將殤皇帝李重茂安葬在武功西原。
十一月十一(丙申),唐玄宗派左散騎常侍解琬前往北庭宣旨慰問投降的突厥人,並允許他全權決定如何安置他們。
十二月初八(壬戌),沙陀金山來長安朝見唐玄宗。
十二月初十(甲子),唐玄宗設置隴右節度大使,管轄鄯、奉、河、渭、蘭、臨、武、洮、岷、郭、疊、宕十二州,並任命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擔任節度大使。
十二月十一(乙醜),唐玄宗封皇子李嗣真為鄫王,李嗣初為鄂王,李嗣玄為鄄王;並於十二月二十七(辛巳)封郢王李嗣謙為皇太子。李嗣真是唐玄宗的長子,母親是劉華妃。李嗣謙是次子,母親是趙麗妃。趙麗妃是作為歌舞伎上位的,很得唐玄宗的寵愛,所以立李嗣謙為太子(《舊唐書》說立太子是翌年正月初四丁亥的事;朝廷為此將死罪以下的罪犯減刑,還大酺三日。《新唐書》還補充說將流放罪犯赦免)。
這時,右威衛中郎將周慶立擔任安南市舶使(購買船舶的專使)。他和波斯僧人廣為設計製造奇巧的船舶,準備推廣到內地。監選使殿中侍禦史柳澤上書諫止,唐玄宗高興地采訥了柳澤的建議。
這年,朝廷設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管轄幽、易、平、檀、媯、燕六州。
突騎施可汗守忠的弟弟遮弩因為分給他的部落少於他的兄長,因此叛變投奔突厥,並請求擔任鄉導討伐守忠。阿史那默啜派兵二萬出擊守忠,俘虜了他後凱旋而歸。他跟遮弩說:“你背叛了兄長,對我會有什麽好處!”因此將兄弟倆都殺了。
開元三年即公元715年春正月二十(癸卯),唐玄宗任命黃門侍郎盧懷慎檢校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盧懷慎清廉恭謹,節儉樸素,不營置私人資產。他雖然貴為公卿宰相,卻將所得的俸祿都隨時散給親朋故友,以致自己的妻兒還免不了饑寒,居住的地方也擋不了風雨。
姚崇曾因有個兒子去世,告假十來天,導致政事堆積了很多。盧懷慎不敢擅自決定,因此十分惶恐,入宮向唐玄宗謝罪。唐玄宗說:“朕將天下大事委托給姚崇,隻是讓愛卿作為群臣的表率而已。”姚崇回來後,沒花多少時間,就把堆積的事情全都解決了,臉上頗有得意的神色,還看著紫微舍人齊浣,問他說:“本人為相,可以和何人相比?”齊浣沒有回答。姚崇又問:“比較管仲和晏嬰如何?”齊浣答道:“管仲和晏嬰製定的律法雖然不能在後代施行,但畢竟能在自己的時代應用。明公製定的律法,卻隨時反複更改。所以似乎比不上。”姚崇又問:“那麽到底如何?”齊浣說:“明公隻能稱得上救時的宰相罷了。”姚崇也很高興,把手裏的筆扔在桌幾上說:“救時的宰相,難道容易得到嗎!”
盧懷慎與姚崇一同為相,覺得自己的才幹不如姚崇,有大事總是推給姚崇處理,所以當時人們稱他為“伴食宰相”。
司馬光評價道:從前鮑叔對管仲,子皮對子產,最初都是位居其上;但卻能知道他們的賢能而甘居其下,將國政交給他們。孔子還因此讚美這事。曹參覺得自己比不上蕭何,因此完全遵循蕭何製定的律法,無所變更,所以成就了漢朝的大業。一般說來,不肖之人專權用事時,他的僚屬往往為了愛惜自身和保持俸祿而聽從他,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些算是真正的罪人。賢智之人執政用事時,他的僚屬有的因為愚蠢困惑而擾亂他的法治,有的因為偏執頑固而分散他的權力,有的因為嫉妒狹隘而詆毀他的功勞,有的因為剛愎暴戾而竊取他的名聲。這些也都是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賢相,盧懷慎和他同心協力,幫助唐明皇取得太平的政治,又有什麽過錯!《秦誓》(春秋時秦穆公誓眾之辭)說:“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它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意思是,如果有一位臣子,專誠守一,沒有其它專長;他的心胸寬廣,有容為大;別人的長處,猶如他自己的長處;別人的良善,自己真心仰慕,還不單單口頭讚揚而已。這樣的人能容納他人,保護我的子孫黎民,所以也算是很勝任的)。”這指的正是盧懷慎這樣的人。
正月二十一(甲辰),工部尚書魏知古去世。魏知古是深州陸澤人。他性格方正直率,很早有了才名,二十歲弱冠時就舉進士,經累授出任著作郎,兼修國史。長安中年(703左右),他曆遷後成為鳳閣舍人和衛尉少卿。當時相王李旦還是藩王,魏知古兼任檢校相王府司馬。神龍初年(705),他升任吏部侍郎,依舊兼修國史,不久又進位為銀青光祿大夫。翌年,他因為母親去世丁憂去職,服喪完被授任晉州刺史。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他作為相王府故吏被召拜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景雲二年(711),他又升遷右散騎常侍。唐睿宗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二公主進入道觀後,唐睿宗下製為她們各造一座道觀。當時雖然是晚夏,卻是盛暑,民工為了營作道觀,辛勞不已。魏知古上疏勸諫說:“臣聽說《穀梁傳》裏曾說過:‘古之君人者,必時視人之所勤:人勤於力則功築罕,人勤於財則貢賦少,人勤於食則百事廢。’《尚書》說:‘不作無益害有益。’還說:‘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禮記》說:‘季夏之月,樹木方盛,無有斬伐,不可興土功以妨農。’還說:‘夏行冬令,則風寒不時。’《論語》也說:‘修己以安百姓。’這些都是教化的至理名言,也是為政養民的根本。如今陛下為兩位公主建造道觀,心想建樹功德以祈求福祐。但這兩座道觀的地址,現在都是百姓的住宅,倉促之間逼迫他們搬遷,害得人家扶老攜幼,無處投奔;還要拆除人家的房屋,叫他們在路旁哀歎。這樣做既妨礙了民眾,也違背了天時,興起毫無用處的勞作,注重並不急需的事務,卻招致民心動搖,眾說紛紜。陛下作為百姓的父母,這麽做怎能心安理得?而且國有簡明的史冊,君王的每個舉措都必須記錄下來。每一行動都將被左史記載,每一言談都將被右史書寫。所以君王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既然如此,那麽君王的一言一行,能不非常謹慎!微臣位居諫諍大臣的職務,兼掌修史的大筆,把這些事記載下來,後代將如何看待陛下?臣的愚見是陛下絕不能這麽做。還希望陛下俯首順從民眾的願望,抬頭遵循上天的旨意,降下德音和明詔,盡速廢除這項工程。這樣必將失之東偶,收之桑榆。”但唐睿宗沒有采納他的建言。
不久,魏知古又進諫說:“臣聽說百姓以君王為天,君王以百姓為本。百姓太平則朝政得以治理,根本鞏固則邦國得以安寧。自從陛下翦除凶逆,君臨寶位以來,天下蒼生無不顒顒敬肅,覺得朝廷有了新政。然而如今風氣卻衰頹陵替,日甚一日;府庫空虛,人力凋弊,朝廷不斷大興土木,官員的數量也日益增多。今天朝廷各部門的試官以及員外官和檢校官等,光這些人就多達二千餘人,太府的布帛為此耗竭,太倉的米粟也難以供給。加上金仙和玉真等道觀的建造,都不是緊急的事務。臣先前奏請停止,最終並沒有結果。今年先是水災,後來又是旱災,導致五穀不登。到了來春,必將出現饑饉。陛下做為百姓父母,到時將用什麽來賑恤他們?救濟饑民拯救溺水,都必須做到及時。還有,突厥為患,由來已久;他們本來就沒有禮儀,哪裏來的誠信?如今雖然派來使者求婚,但他們的豺狼之心,昭然若揭。衰弱時他們則卑順,強盛時他們則驕逆。待到草盛月滿,弓勁馬肥時,趁著中國的饑荒和虛弱,利用和親的機會,他們或許會窺伺時機侵犯邊塞,那時國家將靠什麽防禦他們?臣所談到的這些,都是非常急切的事情,還希望陛下特別予以詳察。”唐睿宗嘉許他的懇切直率,不久就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讓他兼任李隆基的太子左庶子。沒多久,他升遷戶部尚書,其他職務不變,並於翌年被提拔為侍中。
先天元年(712)冬,魏知古跟從唐玄宗到渭川圍獵,並趁機獻詩諷勸說:“嚐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我後來冬狩,三驅盛禮張。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奔走未及去,翾飛豈暇翔。非熊從渭水,瑞雀想陳倉。此欲誠難縱,茲遊不可常。子雲陳《羽獵》,僖伯諫漁棠。得失鑒齊楚,仁恩念禹湯。邕熙諒在宥,亭毒匪多傷。《辛甲》今為史,《虞箴》遂孔彰。”
唐玄宗下達手製褒揚他說:“一般作詩,都有目的;既表達自己的心懷,其實也以此諷諭君主。所以揚雄寫了《羽獵》,馬卿(司馬相如)賦了《上林》。於是自《風》《雅》以來,文人都是這麽做的。朕近來前往溫泉,觀察地方風俗,並利用閑暇,到渭川畋獵;讓開一麵的羅網,展現三驅的禮儀(古代田獵時依禮必須讓開一麵,三麵驅趕,以示好生之德),親自校獵,驅逐禽獸消磨時光。沒想到愛卿有箴言規勸,糾正朕不足的地方。除非是像愛卿這般曆來忠誠的臣屬,誰能做到這點?今天就賜給愛卿五十段布帛,用以鼓勵勸諫的行為。”
先天二年,魏知古經累遷後封梁國公。竇懷貞等人即將謀逆時,隻有魏知古秘密奏報了他們的事情。竇懷貞他們被殺後,唐玄宗賜給他實封二百戶食邑和五百段布帛。唐玄宗還覺得先前的賞賜過於菲薄,又下手敕說:“魏知古去年十月以前,屢次竭誠開導。奸臣有陰謀時,也是他預奏了他們的征兆。他事奉君主的節操,實在可嘉。再增賜他實封一百戶食邑。”這年冬季,唐玄宗讓他前往東都負責吏部尚書事務,並覺得他非常稱職,再次下手製說:“愛卿作為宰臣,前往東都負責官員的大選。朕對銓選官吏重任的期望非常懇切。愛卿能端正根本,革除弊端,忘私徇公,辦事公正,事事留心。清澈的明鏡必定能鑒別美醜,對己的衡量必定會辨別輕重。朕遠在西京就聽說了愛卿的成績,更為嘉許慨歎。現在特別賜給愛卿衣裳一副,以示關懷。”
開元元年(713),官名改易,魏知古改為黃門監。翌年他回到西京,唐玄宗多次看顧慰問,恩遇非常優厚,不久又改任他為紫微令。姚崇非常忌憚他,暗中在唐玄宗麵前進讒言詆毀他,因此唐玄宗改任他為工部尚書,罷免他參知政事。魏知古這年去世時年六十九歲。禦史大夫宋璟聽說他去世時歎道:“叔向(春秋時晉國直臣)是古代遺留的直臣,子產(鄭國大夫)是古代遺留的仁愛,能兩者兼有,隻有魏公。”朝廷追贈他為幽州都督,諡號忠。
魏知古剛任命為黃門侍郎時,曾上表推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璟、前右內率府騎曹參軍柳澤。當他負責吏部尚書事務時,又提拔敘用了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這些人後來都累居顯要官職,因此輿論認為他有知人的明鑒。魏知古留有文集七卷。
這期間,禦史大夫宋璟被指控在監督朝堂杖刑時執法太輕,而被貶為睦州刺史。
要想知道唐玄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