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九:玄宗大治之一: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黨羽與竇懷貞和蕭至忠之死

(2017-10-30 14:38:07) 下一個


開元元年即公元713年春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下敕令,要求河北各州的地方團結兵馬(類似民兵組織),統一接受本州刺史掌管。


正月十一(乙亥),太上皇李旦下誥命說:“衛士自今以後二十五歲從軍,五十歲免役;羽林飛騎將從衛士中選拔補充。”同時,朝廷任命吏部尚書兼太子右諭德、酂國公蕭至忠為中書令。皇帝巡視邊境各州的日子也改期了,為此招募的兵馬也各自遣散,定於八月份再重新集合。最終唐玄宗的出巡並未成行。


上元日即正月十五夜晚,太上皇登上安福門城樓觀賞花燈,並讓宮女出宮連袂踏歌,還讓百官盡情觀賞,玩樂了整個夜晚。


二月初二(丙申),朝廷將隆州改為閬州,始州改為劍州,並將部分冀州地區分出設置深州。


當初,有個叫婆陀的僧人請求在夜裏打開城門點燃花燈千百盞,盡歡三日三夜。二月初六(庚子)夜裏,朝廷果然讓長安大開城門,點燃花燈;又追辦去年即先天元年舉行的大酺,大規模補辦歌舞伎樂。太上皇和皇上都登上延喜門城樓臨場觀賞,有時夜裏點上蠟燭繼續白天的娛樂,共持續了月餘(《舊唐書》說三天三夜)。左拾遺華陰人嚴挺之上疏切諫,說:“大酺本意是為百姓提供便利,讓他們湊錢聚在一塊歡飲(古時規定不許聚在街頭喝酒。所以大酺或賜酺三日五日就是允許百姓聚飲,並非官府賜錢讓他們歡飲)。如今要動用上萬的人力,花錢去搞這各種戲劇歌舞,臣覺得這並不是光大聖德,美化風尚的辦法。”唐玄宗這才取消了這一活動。


當初,高麗滅亡後,他們的旁支酋長祚榮遷居營州。當契丹人李盡忠造反時,祚榮與靺鞨人乞四北羽聚眾往東逃走,占據險要自固。李盡忠死後,武則天派將軍李楷固討伐他的餘黨。李楷固出擊並殺了乞四北羽,然後帶兵越過天門嶺,緊逼祚榮。祚榮迎戰,結果李楷固大敗,僅逃得自己的性命。祚榮於是率領他的部眾往東占據東牟山,修築城池,在那裏居住。祚榮驍勇善戰,高麗和靺鞨的民眾逐漸開始歸附於他。因此祚榮占領了二千裏地盤,有十餘萬戶民眾,數萬精兵,並自稱振國王,依附於突厥。當時奚族和契丹全都反叛,道路阻絕,武則天無法征討。唐中宗即位後,派侍禦史張行岌前往招慰,於是祚榮送他兒子來長安入侍。到這時,唐玄宗任命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和渤海郡王,並將他統治的地方劃為忽汗州,讓祚榮兼任都督。


二月二十六(庚申),唐玄宗下敕,將嚴挺之的忠誠正直宣示給朝廷百官,並厚賞了他。


三月十八(辛巳,《舊唐書》作十天後的辛卯;《新唐書》作正月辛巳),皇後親自采桑養蠶。


同時,晉陵尉楊相如上疏議論時政,大略意思是:“隋煬帝仗恃自己的強盛,毫不憂慮時政。雖然他下達了不少製敕,然而說的和做的差別太大。他講起道理來如同堯、舜,然而行為辦事卻如同桀、紂。所以天下如此之大,被他一擲就拋棄了。”他又說:“隋氏因為縱欲而滅亡,太宗因為抑欲而昌盛。還希望陛下在二者間認真挑選!”他還說:“人主似乎莫不喜好忠正而厭惡佞邪,然而忠正的大臣往往被疏遠,而佞邪的小人卻常常被親寵,以至於到了國家顛覆,自身危亡,卻還沒醒悟過來。為何會這樣呢?都是因為忠正的人往往忤逆人主的旨意,而佞邪的人卻經常順從人主的心思。忤逆次數多了自然就產生憎惡,總是順從自然就導致喜愛。這就是為何有這樣的親疏之分。明主則不然。他們喜歡忤逆,因而得到了忠賢;他們厭惡順從,因而去掉了佞邪。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麽太宗的太平之業,將為期不遠了!”他又說:“一般說來,注重簡明的法律能夠很有效果;傾向輕判的刑罰必定行得通。陛下正在崇尚至德,廣布新政,所以臣請求除去一切瑣碎苛刻的律法,不要糾察微小的過錯。微小過錯不用糾察則律法不至於煩碎苛刻,巨大罪行不予遺漏則刑罰能夠製止奸佞邪惡。一旦做到律法簡明而不容侵犯,刑罰寬鬆而能夠製約,那就太好了。”唐玄宗閱覽了奏章後十分滿意。


三月三十(癸巳),唐玄宗下製敕規定,在表狀、書奏、箋牒等文檔中,年月等數字都必須用一十、三十、四十等字樣。


先前開始修建的大明宮尚未完工。夏五月二十八(庚寅),唐玄宗下敕,因為農務正忙,暫停這一工程,等待農閑再說。


六月初九(辛醜),太上皇因長安大雨不停,避免在正殿上朝,並減少禦膳。


六月二十四(丙辰),唐玄宗任命兵部尚書兼朔方道行軍大總管郭元振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權勢,擅權用事,和唐玄宗矛盾加深。宰相七人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文武大臣也有半數依附於她。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卿唐晙,還有僧人慧範等人陰謀廢立,又與宮女元氏密謀,想在赤箭粉中下毒進獻給唐玄宗。李晉是唐高祖李淵堂弟李德良的孫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往來於公主的府第,和她私下密謀。


王琚跟唐玄宗說:“事情已經非常緊迫,陛下不可不盡快下手。”左丞張說從東都派人送給唐玄宗一柄佩刀,意思是讓他盡早割斷姑侄的親情。荊州長史崔日用入朝奏事,趁機跟唐玄宗說:“太平公主的謀逆已有不少日子了。陛下以往住在東宮,還算是臣子。那時如果想要討伐,還必須使用計謀。如今陛下既然光臨寶座,隻要下一道製書,誰敢不服從?萬一作亂的奸邪得逞,隻怕後悔莫及!”唐玄宗說:“正像愛卿說的。但隻是擔心驚動了太上皇。”崔日用說:“天子的孝敬在於安定四海。如果奸人得誌,那麽社稷將變成廢墟,陛下卻如何去盡孝!臣請求陛下先安定北軍,然後收捕逆黨。那樣就不會驚動太上皇了。”唐玄宗覺得有理,便改任崔日用為吏部侍郎。


秋七月初一,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打算在這月四日作亂,讓常元楷和李慈帶領羽林兵突入武德殿,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舉兵響應。唐玄宗於是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以及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薑皎、太仆少卿李令問、尚乘奉禦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製定計劃誅殺他們。薑皎是薑謩的曾孫;李令問是李靖弟弟李客師的孫子;王守一是王仁皎的兒子;宦官高力士是潘州人。


七月初三(甲子),唐玄宗通過王毛仲取來閑廄(皇家禦馬廄)馬匹以及三百多家丁,親自率領李範等親信十數人出了武德殿,進入虔化門,然後在北闕召見常元楷和李慈,先殺了他們。接著在內客省收捕了賈膺福和李猷,將他們帶出,然後在朝堂逮捕了蕭至忠和岑羲,當場把他們都殺了。竇懷貞逃入城壕裏,在那裏自縊而死。唐玄宗讓人殺戮了他的屍體,將他改姓為毒。太上皇聽說發生事變,急忙登上承天門城樓。郭元振上前奏報說,皇帝先前奉誥誅殺竇懷貞等人,沒什麽其他大事。唐玄宗很快也來到城樓上,太上皇隻好下誥令,曆數竇懷貞的罪狀,接著大赦天下,自大辟死刑以下,罪無輕重都赦免了,隻有叛逆的同夥黨羽不予赦免。薛稷在萬年獄裏被賜死。太史令傅孝忠和僧人慧範等人也被殺了。


太平公主黨羽為首的竇懷貞,字從一。他父親竇德玄曾任左相。竇懷貞少年時就詭異偏激,衣著節儉,不在乎車馬和豪侈之事。他曾任清河令,任上頗有政績,後升遷越州都督和揚州長史。神龍中年(702),他進位為左禦史大夫兼檢校(代理)雍州長史。他娶韋後乳母的笑話前麵說過,就不再提起了。為避韋後父親韋玄貞的名諱,他改稱竇從一。當時人們將老婦的丈夫叫做阿赩(其他史書作阿衝),竇懷貞每次謁見奏請時,總是自署“皇後阿赩”,而有人把他叫做“國赩”,他也欣然接受,以此取媚於韋後。當時政令出自多門,京畿的縣尉由墨敕授任禦史的很多。有人跟他開玩笑說:“縣尉當禦史的很多,縣令也能辦嗎?”他答道:“改天再辦。”人家問他為何,竇懷貞答道:“今天在辦的官吏比較負責。改天他僥幸不在了,就可以辦理。”大家聽了都大笑起來。他又依附宗楚客和安樂公主等人,以取得高位,因此被輿論擯斥,聲名全完了。韋後敗後,他居然砍下他妻子(即韋後的乳母)的腦袋獻上,接著被貶為濠州司馬,又轉為益州長史,並恢複了原名。


景雲初年(710),他被唐睿宗召回朝廷任殿中監,一個月後升遷左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中山縣公,不久又升遷侍中。當時太平公主幹政,竇懷貞傾身投靠於她,每天退朝後總是前往公主的府邸,把打聽來的事告訴公主。唐睿宗為金仙和玉真二公主營造道觀,花費巨萬,勸諫的大臣相繼不絕,唯有竇懷貞勸他繼續營造,還親自監督役作。族弟竇維鍌勸他說:“兄長位居上卿,應當思量如何進獻忠言輔佐天子,而不是去計算瓦木數量,混雜在工匠之間。這樣怎能讓海內對兄長有所瞻仰?”竇懷貞沒有回答,反而更為加緊督促工程。當時人們嘲諷他說:“前作後國赩,後為主邑丞。”意思是他先前是韋後的國赩,後來是公主封邑的屬吏。在任半年,毫無建樹。唐睿宗在承天門城樓召見他和其他宰相,痛責了他們,不久竇懷貞就與李日知、郭元振、張說等人都罷相,他被貶為左禦史大夫。竇懷貞後來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唐玄宗即位後,進他為左仆射,封魏國公。他這時死於甲子事變。竇懷貞雖然諂媚,但他總是將生平所得的俸祿全都散發給親族,自己毫無留蓄。他死時,家裏惟有粗米數石而已。


竇懷貞生性諂媚詭詐,善於詼諧和結交權貴。當時宦官專權用事,他特別害怕他們,有時見到沒有胡須的人,他誤把他們當作宦官而卑謙為禮。監察禦史魏傳弓嫉恨宦官輔信義,曾想上奏彈劾他的奸佞。竇懷貞說:“他是安樂公主信任的人,怎敢繩之以法?”魏傳弓說:“敗壞朝廷綱紀的正是這幫人。今日殺了他,明日自己被處死,我也不後悔!”竇懷貞仍然一再阻止他。魏傳弓是钜鹿人,忠謇人士,終在司農丞的位置上。


也在甲子事變中被殺的蕭至忠是秘書少監蕭德言的曾孫。他少年時就出仕任京畿尉,以清廉謹慎著稱。他曾和友人在路邊約定相會,正好遇上風雪凍冽,人們都跑到屋宇下躲避。蕭至忠說:“哪有和人相約,自己卻為了安逸而失信的道理?”隻有他不去躲避,眾人無不歎服。神龍初年(705),武三思擅權,蕭至忠依附於他,因此由吏部員外被提拔為禦史中丞,不久又升遷吏部侍郎,仍兼禦史中丞。他仗恃武三思的權勢,掌管選拔官員時無所畏懼,杜絕了請托的不正之風,很有威信。不久他又升遷中書侍郎,兼中書令。


節湣太子李重俊誅殺武三思後,武三思黨羽與宗楚客和紀處訥指使侍禦史冉祖雍奏言說:“安國相王以及鎮國太平公主也和太子一道陰謀舉兵,請朝廷將他們收付製獄。”唐中宗召蕭至忠前來,要他對此立案審理,蕭至忠哭著上奏道:“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難道卻不能保住一弟一妹,反而遭人羅織罪名加以陷害?宗廟和社稷的存亡,實在就在於此。臣雖然愚昧,私下為陛下感到可惜。《漢書》說:‘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還希望陛下認真考慮這話。而且以前則天皇後想讓相王當太子,相王多日吃不下飯,請求皇後迎立陛下。固讓太子的誠意,傳為天下的美談,也足以證明冉祖雍等人的所奏,純屬虛構。”唐中宗覺得他說得非常有理,才打消了這念頭。他不久轉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蕭至忠上疏議論時政,說:


“臣聽說帝王設置各個部門是為了治理百姓,而治理之道,關鍵在於用賢。得到賢能政務就必定清修,而得不到賢才則猶如官職空曠;官職空曠則政事廢置,政事廢置則百姓殘破。逐漸導致國家衰敗,原因都在這裏。近來吏部授職,執政選官,往往不是憑才升任,多數也不是靠德進位。都是由於投靠權貴,互相粉飾吹噓。一旦得到高位,他們哪裏會有遠大抱負?隻能是上下相蒙,誰肯言及朝政的得失?臣聽說官爵是國家的公器,而給寵臣的私人恩惠,隻能是讓他們富足的金帛,讓他們飽食的粱肉,以此保存私下的恩澤。如果將國家的公器當為私用,那將導致公正的朝議不再存在,為國家擔憂的臣民也都解體。朝廷如果用小私去妨礙至公,那麽私下請托的門路就會大開,而進獻正言的道路就會斷絕;於是低賤小人就會相繼進位,正人君子上升的道路就會消失。朝政日益衰微,最終走向凋弊的原因,就是任用官吏得非其人。從前東漢館陶公主為兒子謀求郎官,明帝(公主的兄弟)跟她說:‘郎官對應上天的列宿,出外主宰百裏的地方,如果任用的人不稱職,那麽百姓將為此遭殃。’因此隻是賜給她錢十萬而已。這就是所謂‘至公之道不虧,恩私之情無替’。優良的史臣手持正直之筆,將這事當作美談,至今還被廣為稱道,不絕其口。如今設置的官位已經太廣,冗員成倍地增多,但他們還祈求不厭,依然不斷增添官員數量。陛下降下國庫無法支付的恩澤,而近戚卻有無止境的要求。他們販賣官職肥了自己,出售刑獄以徇私利。朝台諸寺,各個部門之內,都是身穿朱紫的高官;官秩日益無關輕重,恩賞到處都是。低賤貪婪之輩,冒進而不顧廉恥;方正優雅之流,知難而思量退位。有才能的無法得到任用,而被任用的又毫無才能。這二事相比,十有其五都是如此。所以人們不肯效力,而任用的官吏得非其人。想以此取得大治,實在非常困難。


“臣私下見到宰相和近侍要官的子弟,很多身居肥缺。這些人都是權勢要員的親戚,罕見有什麽才藝,都是靠互相關照囑托,得到了這份榮耀。《詩經》說:‘東人之子,職勞不賚。西人之子,粲粲衣服。私人之子,百僚是試。或以其酒,不以其漿。壥壥佩璲,不以其長。’意思就是,王政很不公平,眾官都荒廢了他們的職守。私家的孩子,排列在榮耀的高位;無法勝任的人們,徒然地帶著大臣的飾佩。臣雖然愚昧,還希望陛下想到居安思危的道理,實行改弦更張的辦法;愛惜爵位和賞賜,認真考察人的才識,不要虛授官職,一定要讓能人擔任大官,提拔大雅進入朝廷的樞密,斥退小人回到閑散的荒僻;做到政令出於一處,以信用作為威恩,私恩不妨礙至公,私情不影響公法,那樣天下人就很幸運了。臣見到高宗永徵年間的事情,宰相子弟多數都身居外職。那並非光是為了壓抑強宗、分散大族,也是因為要斥退不肖、選擇賢才。還希望陛下就遠遵循舊典,就近遵從先聖,特降明敕,讓宰相以下以及朝廷諸司長官的子弟,同時改授外官。也許這樣可以期望他們分管四方,共同安寧百姓,和朝廷表裏相統,使得全國遠近都得到大安。”疏奏呈上後,沒被采納。


翌年,蕭至忠取代韋巨源成為侍中,依舊修史,不久又升遷中書令。當時宗楚客和紀處訥暗中心懷奸計,樹立朋黨。韋巨源、楊再思、李嶠都對他們唯唯諾諾,隻想保全自己,對朝廷無所匡正。蕭至忠處在他們之間,多少還保存些正道,因而得到輿論的欣然敬重。唐中宗也說:“各位宰相中,隻有蕭至忠最憐惜我。”韋後又追封她的亡弟韋洵為汝南王,讓他與蕭至忠的亡女結為冥婚,合葬一起。當韋氏敗後,蕭至忠發掘了墳墓,帶著他女兒的棺柩回家,人們因此對他頗有譏諷。蕭至忠也將女兒嫁給韋後舅舅崔從禮的兒子。婚禮那天,唐中宗為蕭氏主婚,韋後為崔氏主婚,當時人們稱之為“天子嫁女,皇後娶婦。”


景雲初年,唐睿宗即位後,蕭至忠出任晉州刺史,任上很有能幹的名聲。當時太平公主專權用事,蕭至忠暗中派人能向她表忠,請求入朝擔任京官。李隆基誅殺韋氏時,蕭至忠一個擔任千牛的兒子被亂兵所殺。太平公主希望蕭至忠因此怨恨李隆基,可以和他謀事,所以同意了他的請求,召他入朝擔任刑部尚書和右禦史大夫,不久又升遷他為吏部尚書。先天二年(713),他重新出任中書令。同年,蕭至忠與竇懷貞、魏知古、崔湜、陸象先、柳衝、徐堅、劉子玄等人撰寫成了《姓族係錄》二百卷,唐玄宗李隆基下製為他們加爵,並賜給不同數量的布帛。


沒多久,太平公主和竇懷貞等人的陰謀泄漏,公主的黨羽都被唐玄宗殺了。《舊唐書》說蕭至忠逃到山裏一座寺裏,幾天後才被捕而伏誅(和前麵說的不同),並被籍沒家室。蕭至忠雖然清儉克己,然而他雖然簡約,但自視甚高,從未接待賓客。他所得的俸祿,也沒怎麽賑施親人。當他的家產被籍沒時,家財絲帛十分豐盛,因此聲望一落千丈。


要想知道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