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八:中睿相繼之十一:楊再思與豆盧欽望相繼病故

(2017-10-23 14:20:00) 下一個


景龍三年即公元709年三月下旬,太常博士唐紹因為朝廷為武氏的吳陵和順陵安置了五百戶守陵人,和唐太宗的昭陵數量相等,而梁宣王武三思和他兒子魯忠王武崇訓的守墓戶比李氏親王的居然多出五倍,韋氏的褒德廟衛兵也比太廟的還多,所以上疏請求酌量予以裁減。但唐中宗李顯不聽。唐紹是唐臨的孫子。


中書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和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兼同平章事鄭愔一道掌握銓衡宣布官吏的事務。他們傾附權勢貴戚,肆無忌憚地貪贓受賄;還在名額之外濫封官職,甚至提前挪用了三年的名額,極大地破壞了吏部規矩。崔湜父親崔挹任司業,接受了候選官員的錢財。崔湜不知這事,沒讓這人選上。這人於是向他投訴說:“崔公的親人收取了我的錢財,怎能不給我官做?”崔湜憤怒地問道:“你指的親人是誰,我會捉來用棍杖殺了他!”這人說:“崔公千萬不敢殺。會讓崔公遭到丁憂的。”崔湜這才深感慚愧。侍禦史勒恒和監察禦史李尚隱當著群臣的麵在朝堂彈劾他,唐中宗因此將崔湜等人下獄,命令監察禦史裴漼立案審理。安樂公主暗示裴漼放崔湜一馬,但裴漼反而因此再次彈劾了崔湜。夏五月初十(丙寅,但《新唐書》和《舊唐書》均作五月三十丙戌),鄭愔被判免死,流放吉州;崔湜則被貶為江州司馬。上官昭容暗中與安樂公主和武延秀一道為他申辯。次日,朝廷推翻原判,隻將崔湜貶為襄州刺史,鄭愔貶為江州司馬


六月初八(癸巳),太白(金星)白天出現在東井宿。六月十五(庚子),朝廷因為藏閣裏缺少很多經典書籍,下令在全國搜集書籍。六月十七(壬寅),唐中宗因為幹旱,避免在正殿上朝,同時減少禦膳,並親自審問和筆錄囚徒。


六月十八(癸卯),右仆射兼同中書門下三品楊再思去世。楊再思是鄭州原武人。他少年時通過明經考試,被授任玄武尉。他曾被派到京師出差,留宿在一間客舍,結果行囊被人盜竊。楊再思邂逅遇上那盜賊,他承認了罪行。楊再思跟他說:“估計你也是因為貧苦窮困,才幹了這下等事。不要聲張,趕快逃走,免得被他人捉獲。隻要留下我的公文就行,其他財物就都送你了。”那盜賊千謝萬謝地離開了,楊再思最初沒提起這事,辦完事就回去了。經過累遷他出任天官員外郎,曆任左右肅政台禦史大夫。延載初年(694),他任守鸞台侍郎兼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並於證聖初(694年底)轉為鳳閣侍郎,照樣同平章事,並兼太子右庶子。不久他又升遷內史,並從弘農縣男經過累封成為鄭國公。


楊再思侍奉了三代君主,作為宰輔參政十多年,卻從未有過什麽薦舉。他為人巧佞諂媚,很能猜透人主即使最微小的心思。人主不想要的,他必定會想法詆毀;人主想要的,他必定交口讚譽。然而他也恭敬謹慎,有所畏忌,所以從不冒犯他人。有人跟楊再思說:“楊公名高位重,為何如此委屈求全?”楊再思說:“世道艱難,太爽直容易遭受禍殃。如不這樣,怎能保全自身!”長安末年(704),張易之弟弟張昌宗被司法部門審查,司刑少卿桓彥範斷案,判處他革職。張昌宗很快又上表喊冤。武則天想要寬恕張昌宗,便在朝堂上詢問宰相們道:“張昌宗對國家有功勞嗎?”楊再思回答說:“張昌宗以往認真練成神丹,陛下親自服用後很有效果。這可算是莫大的功勞。”武則天非常高興,張昌宗最終得以複職。當時人們因此看重桓彥範而鄙視楊再思。那時左補闕戴令言作了首《兩腳野狐賦》譏笑諷刺他,楊再思得知後十分憤怒,於是將戴令言排擠出去擔任長社令,朝廷人士因此更加嗤笑他。楊再思任禦史大夫時,張易之兄長司禮少卿張同休曾上奏邀請公卿大臣到司禮寺赴宴。參加宴會的人都盡醉極歡。張同休跟楊再思開玩笑說:“楊內史臉長得像高麗人。”楊再思也很樂意,還用剪紙貼在自己的頭巾上,脫下紫袍,跳起高麗舞,還搖頭晃腦,舒展雙臂,舉動合拍,弄得滿座嗤笑。張昌宗因為姿儀相貌而得到武則天的寵幸,楊再思又向他獻諛說:“人們說六郎麵似蓮花;我倒覺得應是蓮花似六郎,並非六郎似蓮花。”他就是如此傾巧取媚。


長安四年,楊再思以本官檢校(代理)京兆府長史,不久又升遷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唐中宗即位後,拜他為戶部尚書兼中書令,後轉為侍中,作為內宮僚佐被封鄭國公,賜實封三百戶食邑。他又為韋後上尊號為順天皇後,朝廷賜給他五百段布帛,以及鞍馬。當武三思將要誣陷殺害王同皎時,楊再思與吏部尚書李嶠和刑部尚書韋巨源一同接受製令,立案審理此案,最終竟然不能發現他的冤枉,致使王同皎被害,大家都為他感到冤屈。楊再思不久又成為中書令和吏部尚書。景龍三年(708),他升遷尚書右仆射,加授光祿大夫,並在同年去世。朝廷追贈他為特進和並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諡號恭。


秋七月初一(乙卯),鎮軍大將軍、右驍衛將軍、兼知太史事迦業至忠被判流放柳州。


七月初二(丙辰),突騎施的娑葛派使者前來請降。


七月初七(辛酉),唐中宗臨幸梨園亭,並宴請侍臣和學士。韋皇後上表請求,不是因為丈夫或兒子的原因而得到封邑和稱號的婦人,應當和現任職事官員一樣,子孫得到蔭庇。唐中宗準奏。七月初八(壬戌),朝廷在安福門外設置無遮齋會(佛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布施僧俗的大齋會),三品以上官員都必須到那裏行香。次日,唐中宗登上承慶殿,親自過審和筆錄囚徒。


七月二十六(庚辰),澧水泛濫。同一天,朝廷封突騎施的娑葛為驍衛大將軍、兼衛尉卿、金河王,賜名守忠;並於七月二十八(壬午)派使者去冊封他為歸化可汗。


八月初一(乙酉,通鑒作己酉為誤),唐中宗任命特進和行中書令趙國公李嶠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任命侍中酂國公蕭至忠為中書令;特進鄖國公韋安石為侍中。


蕭至忠女兒嫁給皇後舅舅的兒子崔無諳。成婚那天,唐中宗為蕭家主婚,韋後為崔家主婚,因此當時人們把這場婚事稱作“天子嫁女,皇後娶婦”。


八月初六(庚寅),朝廷要求各州設置司田參軍一員。


同時,吐蕃讚普派使者勃祿星到長安進獻國信,以及讚普祖娑進獻給皇帝中宮、安國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不同的禮品。


八月初八(壬辰),唐中宗派十名大使巡察天下。同時,彗星出現在紫宮星座。朝廷也在這天命令特進佩帶魚符。散職官員佩帶魚符的慣例就是從此開始的。


八月十一(乙未),唐中宗親自到通化門外為朔方軍總管韓國公張仁願(即張仁亶)送行,上製序賦詩。


唐中宗準備到南郊祭祀。八月十三(丁酉),國子祭酒祝欽明和國子司業郭山惲建言說:“古代舉行大祭祀時,王後用瑤爵盛酒進獻。所以皇後應當協助陛下祭祀天地。”太常博士唐紹和蔣欽緒反駁說:“鄭玄注釋《周禮·內司服》時說,隻有王後助祭先王先公,而沒有助祭天地的條文。所以皇後不應當協助陛下祭祀南郊。”國子司業鹽官褚無量議論道:“祭天時隻以始祖為主,不配以祖妣(即夫人)。所以皇後不應當參預祭祀。”韋巨源製定祭祀的禮儀。他請求依照祝欽明的建議。唐中宗聽從了,於是讓皇後為亞獻,仍然讓宰相女兒為齋娘,幫助執拿豆籩(木製祭器叫豆,竹製祭器叫籩)。祝欽明又想讓安樂公主為終獻,但遭到唐紹和蔣欽緒的堅決反對,隻好作罷;最後讓韋巨源攝理太尉,作為終獻。蔣欽緒是膠水人。


八月二十一(乙巳,通鑒作己巳為誤),唐中宗臨幸安樂公主的定昆池和山亭,並宴請侍臣和學士,賜給他們不同數量的繒帛。唐中宗讓他們賦詩。黃門侍郎李日知的詩是:“所願暫思居者逸,勿使時稱作者勞。”意思是,希望皇上想想如何讓百姓過得安逸自在,而不要讓人們抱怨勞役的艱辛。他顯然是諷勸不要大興佛寺的土木,減輕民眾的勞役。當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他跟李日知說:“當時連朕也不敢說那話。”


九月初九(壬戌),唐中宗臨幸九曲亭子,再次宴請侍臣和學士。九月十五(戊辰),他任命吏部尚書懷縣公蘇瑰為右仆射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十月初七(庚寅),唐中宗臨幸安樂公主的金城新宅,並在那裏宴請侍臣和學士。


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各自樹立朋黨,互相譖毀,讓唐中宗很傷腦筋。冬十一月十一(癸亥),唐中宗跟修文館直學士武平一說:“近來聽說朝廷內外的皇親貴戚多數很不和睦,有什麽辦法讓他們和好嗎?”武平一說:“這都是由於愛進讒諂的人暗中挑撥離間造成的。陛下應當深加教誨勸諭,斥逐他們身邊奸險的小人。如果這樣還不行,還希望陛下舍棄近處,思考遠圖,壓抑過分的仁慈,嚴格管教近親,讓他們知道什麽可行,什麽不可行,千萬別讓他們積累惡行。”唐中宗賜給武平一布帛,然而不能采用他的建言。


唐中宗召前修文館學士崔湜和鄭愔入朝,陪同他舉行祭祀大禮。十一月十三(乙醜),唐中宗到南郊祭祀,皇後登壇亞獻,左仆射舒國公韋巨源為終獻,並大赦天下,連十惡不赦的人也都赦免了,還將流放人員全都放回。侍奉皇後祭祀的齋娘,如有夫婿,夫婿都改任新官。唐中宗還為三品以上京官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他還讓京官以及到期要入朝的三品五品州牧減免考核,並為老年人授予名譽官職。朝廷還讓百姓大酺歡宴三日,並免除關內百姓今年的賦稅。


十一月二十(壬申),唐中宗臨幸見子陵。


十一月二十二(甲戌),開府儀同三司兼平章軍國重事芮國公豆盧欽望去世。豆盧欽望是京兆萬年人。他曾祖父豆盧通曾任隋相州刺史和南陳郡公,祖父豆盧寬是隋文帝的外甥,並在大業末年任梁泉令。當唐高祖李淵平定關中後,豆盧寬和郡守蕭瑀率領關中豪強趕赴京師,因此經過累遷授任殿中監。唐高祖還下詔讓他兒子豆盧懷讓娶萬春公主。唐高祖因為豆盧寬的曾祖父豆盧萇在北魏太和中年曾改稱單姓,這時便將他改姓盧氏。貞觀中年,豆盧寬經過曆遷出任禮部尚書、左衛大將軍,封芮國公。他在永徽元年(649)去世,被追贈特進和並州都督,陪葬昭陵,諡號定。朝廷又恢複他的姓為豆盧氏。豆盧欽望的父親豆盧仁業,唐高宗時任左衛將軍。


豆盧欽望在武則天時經過累遷出任司賓卿。長壽二年(693),他取代宗秦客為內史。當時李昭德也是內史,當權用事。豆盧欽望與當時的宰相韋巨源、陸元方、蘇味道、杜景儉等人都委曲自己依從他。證聖元年(695),李昭德因事被貶為涪陵尉,武則天因為豆盧欽望等人不能堅持正義反對李昭德,而司刑少卿皇甫文備又上奏指責豆盧欽望附會李昭德,罔上附下,所以也將豆盧欽望貶為趙州刺史,將右丞韋巨源貶為鄜州刺史,秋官侍郎陸元方貶為綏州刺史,鳳閣侍郎蘇味道貶為集州刺史。那年不久後,豆盧欽望又被征召入朝任司禮卿,升任秋官尚書,封芮國公。而後他又出任河北道宣勞使。武則天恢複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後,任命豆盧欽望為皇太子宮尹。聖曆二年(699),他官拜文昌右相兼同鳳閣鸞台三品,不久又授任太子賓客,但罷免了參知政事。


唐中宗即位後,因為豆盧欽望是他東宮的舊臣,便拜他為尚書左仆射、參知軍國重事,兼檢校安國相王府長史,兼中書令、負責兵部事務、監修國史。豆盧欽望先後在武則天和唐中宗兩朝擔任宰相,前後十多年。張易之兄弟以及武三思父子全都專權驕縱,陰謀叛逆作亂。豆盧欽望隻能做到獨謹其身,卻不能有所匡正,因此被當代人譏諷。神龍二年(706),他官拜開府儀同三司。景龍三年(五月),他上表請求退休,但唐中宗沒有答應。這月他去世時,終年八十多歲。朝廷追贈他為司空和並州大都督,諡號元,還賜給他東園秘器,陪葬乾陵。


十一月二十三(乙亥),吐蕃的讚普派大臣尚讚咄等一千多人來迎娶金城公主。


河南道巡察使兼監察禦史宋務光上奏認為:“現時食封邑的共有一百四十多家,應當割出封地給他們的共有五十四州,而且割出的都是上好的肥沃田地,甚至有些封地還跨越幾州。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又占有富裕和男丁眾多的封地。她們苛刻剝削封地的百姓,奴役他們超過征役。滑州地方盛產綾縑,人們都爭著在那裏得到封地,因此那一帶受害尤其嚴重,很多人都流亡到其他地方去了。臣請求稍微將封地分散到其他州去。又有,封邑派去征收租賦的人經常煩擾官府和民間,臣請求將封邑的租賦作為租庸的一部分,每年統一征收,然後再轉送各個封邑。”唐中宗沒有采納。


當時被流放的人都放回來了,隻有均州刺史譙王李重福無法回歸。於是他上表自我陳訴說:“陛下焚燒木柴,展示禮儀,前往南郊,祭祀上天。天下蒼生都得到赦免,卻對陛下的親生兒子偏偏加以擯棄。皇天公平的正道,難道就是這樣嗎!天下人得知這事,無不為臣悲哀流淚,何況陛下如此仁慈多念,難道就不憐憫臣的坐立不安嗎?”表章上奏後,他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業已退休致仕的前右仆射唐休璟,八十多歲了,進取之心卻更加強烈。他娶了賀婁尚宮的養女為兒媳。十二月初十(壬辰),唐中宗任命唐休璟為太子少師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十二月十二(甲午,《舊唐書》作甲子為誤),唐中宗臨幸驪山溫泉;並於十二月十八(庚子)臨幸韋嗣立的莊園。因為韋嗣立和北周名士韋敻同族,唐中宗為他賜爵逍遙公。唐中宗親自製序賦詩,接著還遊覽了白鹿觀。韋嗣立是韋皇後的遠親。從此韋嗣立更加得到唐中宗的眷顧和賞賜。


十二月二十二(甲辰),唐中宗特赦新豐縣,讓那裏的百姓免稅一年,並賞賜隨行從官勳一轉。當天他臨幸驪山。次日,唐中宗從驪山回宮。


十二月二十七(己酉,《舊唐書》作乙酉為誤),唐中宗讓各司長官到醴泉坊觀看潑胡王的乞寒戲。


這年,關中鬧饑荒,每鬥米要賣一百錢。朝廷從山東和江淮一帶運送稻穀到京師,一路上拉車的牛死了什之八九。多數朝臣都請求唐中宗再次臨幸東都洛陽,而韋後老家本在杜陵,不想東遷,便指使男女巫彭君卿等人勸唐中宗說:“今年天象不利東行。”後來又有人提議東巡,唐中宗憤怒地說:“豈有討飯的天子!”東遷的議論這才停息。


要想知道唐中宗的後來,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