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八:中睿相繼之五:複唐五王之死

(2017-10-17 07:28:14) 下一個


神龍二年即公元706六月初六(戊寅),唐中宗李顯進一步將複唐五王敬暉、韋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貶官,削去爵位。張柬之不久在新州憂鬱而死。


當初,韋後的父親韋玄貞被流放到欽州後死在那裏,蠻人酋長寧承基兄弟威逼著要娶他的女兒,但他妻子崔氏堅決不肯。寧承基等人因此殺了崔氏,及其四個男孩韋洵、韋浩、韋洞、韋泚。唐中宗命令廣州都督周仁軌帶兵二萬討伐他。寧承基等人逃入海島,但被周仁軌追殺了,然後用他的首級祭祀崔氏的墳墓,又把寧承基的部眾殺掠殆盡。唐中宗非常高興,加授周仁軌為鎮國大將軍,並擔任五府大使,賜爵汝南郡公。韋後隔著簾子對周仁軌下拜,把他當做父親一般對待。當韋後敗後,周仁軌作為她的黨羽伏誅,這是後話。


秋七月初七(戊申),唐中宗立衛王李重俊為太子。太子生性明朗果斷,然而他的僚屬都是權貴的子弟,所作所為大多違法。左庶子姚珽屢次進諫,但太子不聽,姚珽是姚璹的弟弟。


七月二十五(丙寅),唐中宗任命中書令兼檢校兵部尚書齊國公魏元忠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仍然負責兵部事務;吏部尚書李嶠為中書令;刑部尚書韋巨源為吏部尚書,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七月二十九(庚午),禮部尚書祝欽明被禦史中丞蕭至忠彈劾。


唐中宗準備回西京長安。七月三十(辛未),他任命左散騎常侍李懷遠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負責東都留守。


武三思為了進一步栽贓陷害五大臣,暗中讓人詳細寫出韋皇後在後宮的汙穢行為,張貼在天津橋上,請求皇上廢黜她。唐中宗勃然大怒,命令禦史大夫李承嘉徹底追查這事。李承嘉上奏說:“這都是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五人指使人幹的。雖然表麵上隻是廢黜皇後,其實是圖謀大逆不道。臣請求將他們全部滅族誅殺。”武三思又讓安樂公主在宮內,侍禦史鄭愔在朝外,共同加油添醋。唐中宗命令司法部門定案。大理丞三原人李朝隱奏稱:“敬暉等人的案子尚未經過調查審理,不能馬上就進行誅殺夷族。”大理丞裴談則奏稱:“敬暉等人應根據陛下的製書立即處斬,籍沒家室,不應該立案審理。”唐中宗因為曾賜給敬暉等人不死的鐵券,於是也在七月三十這天,判決將敬暉永久流放到瓊州,桓彥範流放到瀼州,張柬之流放到瀧州,袁恕己流放到環州,崔玄暐流放到古州;他們年齡十六歲以上的子弟也都被流放到嶺南。他還提拔李承嘉為金紫光祿大夫,進爵襄武郡公;提拔裴談為刑部尚書;將李朝隱外派去擔任聞喜令。


武三思又暗示太子上表,請求將敬暉等人夷滅三族,但唐中宗沒有答應。


中書舍人崔湜勸武三思道:“敬暉等人如果有一天重新北歸,將終究成為後患。不如派人假造主上製令殺了他們。”武三思問誰可以擔任使者,崔湜推薦大理正周利貞(通鑒作周利用,疑有誤)。周利貞先前被這五王所厭惡,被貶為嘉州司馬。武三思於是讓周利貞攝理右台侍禦史,奉命出使嶺南。到那裏時,張柬之和崔玄暐都已死了。他在貴州遇到桓彥範,命令身邊的人把他綁在一隻竹槎(即竹筏)之上,來回曳來曳去,直到肉都磨沒了,露出骨頭,然後才將他用棍杖打死。周利貞捉獲敬暉,把他活活剮死。袁恕己平時服用黃金丹藥,周利貞便逼他喝下劇毒的野葛汁。但他喝了幾升還不死,結果毒性發作,袁恕己疼痛難耐,雙手抓扒泥土,指甲全抓丟了。周利貞接著讓人用棍子捶殺了他。


這五位當時迫使武則天退位給唐中宗的封王大臣就此消失。史書把他們放在一塊立傳。五王之首張柬之前麵已經細說,這裏就從桓彥範開始。


桓彥範是潤州曲阿人。他祖父桓法嗣曾任雍王府諮議參軍和弘文館學士。桓彥範慷慨俊爽,少年時因門蔭調補右翊衛。聖曆初年(698),他經過幾任後成為司衛寺主簿。納言狄仁傑對他感到特別驚異,曾跟他說:“足下有這樣的才識,今後必將前程遠大。”不久便提拔他為監察禦史。長安三年(703),他經過曆次升遷出任禦史中丞,翌年就轉為司刑少卿。當時司仆卿張昌宗被指控讓術人李弘泰為自己占卜,說有天命在身;禦史中丞宋璟請求將他關進製獄,徹底追查他的罪行,但武則天沒答應。桓彥範上疏懇切要求處死張昌宗(奏折前麵已經細表,就不贅述了),但武則天沒有答複。當時內史李嶠等人奏請為周興、丘神勣、來俊臣等酷吏殺害的大臣平反昭雪,桓彥範也奏請,希望武則天赦免自文明元年(684)以後所有獲罪的人,除了揚、豫、博三州(徐敬業和李貞父子)以及其他謀逆的魁首之外。表疏前後十奏,言辭和意旨都十分激切,最後武則天才同意。桓彥範每次奏議時,即使遇到武則天的詰問或責難,他都毫無懼色,反而爭辯得更加激厲。他曾跟自己的親友們說:“今天我既然在大理寺任職,人命關天,一定不能順旨胡言,光想著自己免禍。”


長安四年冬,武則天身體不適。張易之和他弟弟張昌宗入閣侍疾,暗中陰謀叛逆作亂。鳳閣侍郎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五大臣主謀殺了二張,接著迫使武則天讓位給唐中宗。這事早已細說,就不贅述了。桓彥範曾上表議論時政數條,大略意思是:“從前孔子論述《詩經》是以《關雎》為始,談到後妃是人倫的根本,也是理亂的開端。所以娥皇和女英的降生造就了虞舜的大治,太任和太姒的到來成就了姬周的強盛。夏桀敗奔南巢,禍殃是因為妹喜而起。魯桓國家被滅,也是由於被齊媛迷惑。近來見到陛下每次臨朝聽政,皇後必定放下帷幔坐在殿上,參預聽聞政事。臣雖然愚昧,但曆查了古代諸侯,詳求了以往朝代,讓婦人參謀朝政的帝王,莫不國破身亡,先例不勝枚舉。而且以陰乘陽,有違天道,以婦淩夫,有違人道。違天不祥,違人不義。所以古人將這比喻作‘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母雞鳴曉,家庭破敗)。’《易經》也說:‘無攸遂,在中饋’,指的就是婦人不能幹預國政。還希望陛下聽聽古人之言,體察古人之意,對上以社稷為重,對下以蒼生為念。應當不再讓皇後前往正殿幹預外朝,而讓她專在中宮善修陰教。這樣一來,乾坤將會牢固,鼎命也將永久。”


他又上疏說:“臣聽說京師民眾喧嘩,道路也議論紛紛,都說胡僧慧範借口佛教,其實是用詭計迷惑後妃,所以能自由出入禁闈,撓亂時政。陛下又輕騎微服出行,多次幸臨他的住處,上下褻狎輕慢,有失皇上的尊嚴。臣也曾聽說要大興教化,達到理性,一定得通過使用善人;要國家安康,百姓安寧,沒什麽比拋棄惡人更重要。所以孔子說:‘執左道以亂政者殺,假鬼神以危人者殺。’如今慧範的罪行,跟這毫無差異。如果不馬上誅殺了他,必定會導致變亂。除惡務必除去根本,去邪千萬不能猶疑。實在希望陛下天聰,盡早對他加以裁貶。”但唐中宗沒有采納。當時唐中宗曾下墨敕授任方術人士鄭普思為秘書監,葉淨能為國子祭酒,桓彥範曾苦諫反對,但也沒被采納。桓彥範被周利貞殘殺時,年五十四歲。


唐睿宗即位後於延和元年(712),追複了他的官爵,還歸還他的子孫二百戶封邑。這是後話。


敬暉是絳州太平人。他二十歲弱冠時就通過明經考試。聖曆初年(698),他經過累遷出任衛州刺史。當時河北聽說將有突厥入寇,地方官吏在秋忙時節讓百姓不停地修複城牆。敬暉上任伊始就說:“固若金湯的城池,要沒有穀粟也堅守不住。豈有放棄收獲而專去修繕城牆的道理?“把民工都放回秋收去了,因此官民無不歌頌他的功績。他後來升任夏官侍郎,又出任泰州刺史。大足元年(701),敬暉升任洛州長史。武則天臨幸長安時,命令敬暉擔任東都副留守。他在職時以清廉精幹著稱;武則天還下璽書慰勞勉勵,賜給他一百段布帛。長安三年(703),他官拜中台右丞,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元年(705),他轉為右羽林將軍。因為參與誅殺張易之和張昌宗的大功,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升任侍中,賜爵平陽郡公,實封五百戶食邑,不久又進封齊國公。


當初,敬暉與桓彥範等人殺了張易之兄弟後,洛州長史薛季昶勸敬暉趁機也殺掉武三思,但敬暉與張柬之始終不肯。後來武三思當權專政,被天下所恨,當時的輿論把這歸咎於敬暉。武三思對這五王懷恨在心,便指使曾被敬暉貶斥的許州司功參軍鄭愔上表指控他們的罪狀。唐中宗下詔說:


“則天大聖皇後,先前因為憂勞過度,身體不適,導致凶險小人弄權用事。敬暉等人因而奮起甲兵,鏟除妖孽。朕記得他們的功勞,他們也備極榮寵。然而敬暉他們自以為功高一時,便想權傾四海,擅自作威作福,輕侮國家章典,摒棄道義。沒有比這更過分的了。然而朝廷考慮到他們微薄的功勞,還繼續隱忍,並賜給他們郡王的重賞,和特進的殊榮。沒想到他們溪壑的野心,實在難以填滿。他們失去大權後,心懷怨恨,於是和王同皎窺探宮廷內禁,暗中互相密謀勾結,居然妄想帶兵進入紫禁宮闕,圖謀廢黜皇後。他們的奸險行跡和醜惡言辭,真可謂駭人聽聞。但因為朕的帝業剛剛開始,不想再行牢獄之災,所以長久一忍再忍,沒有將他們的罪行暴露於眾。自從王同皎伏法以來,他們的劣跡愈益彰顯。如果不公布他們的行跡,將何以懲處這樣的悖亂?根據他們巨大的叛逆行為,本應嚴加誅夷。但因為他們先前的微小功勞,所以特別予以寬宥。現將他們全都貶降,出外輔佐邊遠的藩鎮。敬暉可任崖州司馬,張柬之可任新州司馬,袁恕己可任竇州司馬,崔玄暐可任白州司馬,都當作員外安置。”


敬暉到崖州後,最終被周利貞殺害。唐睿宗即位後,追複五王的官爵,追贈敬暉為秦州都督,諡名肅湣。唐德宗建中初年(780),朝廷重新追贈他為太尉。這是後話。


崔玄暐是博陵安平人。他父親崔行謹曾任胡蘇令。他本名崔曄,但因字下體有武則天祖上的名諱,才改為崔玄暐。他少年時就有學問和操行,深為叔父秘書監崔行功所器重。龍朔中年(662),他通過明經考試,經過累補後出任庫部員外郎。他母親盧氏曾告誡他說:“我見到表兄屯田郎中辛玄馭曾說:‘當官的兒子裏,如有人來說他們貧窮得難以生存,這是好消息。如果聽說他們財產充足,衣輕馬肥,那倒是壞消息。’我很看重他這話,常覺得十分在理。近來見到親表中不少當官的,都將錢財交給父母,而父母隻知道高興,卻從不問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如果是從祿俸裏節省下來的,當然也是好事。如果是非法所得,這和盜賊有何區別?即使沒有大錯,難道不感到內疚嗎?孟母不接受魚鮓的饋贈(可能是陶母之誤。見《晉書-列女傳-陶侃母湛氏》:侃少為尋陽縣吏,嚐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湛氏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你今天坐食俸祿,已經十分榮耀幸運了。如果不能保持忠誠清白,如何在天地間立身?孔子說:‘雖日殺三牲之養,猶為不孝。’又說:‘父母惟其疾之憂。’你應該以這些格言修身潔已,千萬不要辜負了我的這番意思。”崔玄暐遵奉母親的教誡,以清廉嚴謹著稱。不久他就出任天宮郎中,後升遷鳳閣舍人。


長安元年(701),他越次官拜天官侍郎。崔玄暐總是堅守節操,杜絕請托,結果被執政大臣忌恨,讓他轉任文昌左丞。一個多月後,武則天跟他說:“自從愛卿改變任職以來,選官部門出了很大差錯。有人聽說那裏的令史曾設齋互相慶賀,這是因為他們覺得現在可以放手貪腐罷了。今天朕要愛卿恢複舊任。”再次任命他為天官侍郎,賜給他雜彩七十段。長安三年,他官拜鸞台侍郎兼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兼任太子左庶子,並於翌年升遷鳳閣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依舊參知政事。先前,來俊臣和周興等人誣陷忠良,期望因此得到封爵獎賞,所以趁機籍沒了好幾百家人。崔玄暐堅持替他們申冤,武則天終於感悟,聽從了他的建議。


武則天晚年,宋璟上奏彈劾張昌宗圖謀不軌,崔玄暐也屢有忠讜的進言,武則天不得不讓司法部門審理他的案子。崔玄暐的弟弟當時任司刑少卿,也請求將張昌宗判處死刑。他們兄弟就是如此守正執法。後來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在被貶往白州的路上病故。建中初年,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師。崔玄暐和弟弟崔升十分友愛。他家族裏孤苦貧窮的子弟,他都親自撫養教導,頗為當時的人們稱道。崔升也官至尚書左丞。崔玄暐少年時還喜歡吟詩作賦,晚年覺得並非自己所長,也就不再構思,隻是立誌鑽研經籍,以著述為己任。他撰寫了《行己要範》十卷、《友義傳》十卷、《義士傳》十五卷、訓注《文館辭林策》二十卷,都在當代刊行。


五王中最後一位是袁恕己,他是滄州東光人。長安中年(702),他經過曆遷出任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馬事務。因為參與五大臣誅殺張易之兄弟,朝廷加授他為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南陽郡公,實封五百戶食邑。將作少匠楊務廉曆來因為建築方麵的才能得到重用。中興初(即神龍元年705),袁恕己擔心他又開啟皇帝遊玩娛樂,奢侈靡爛的風氣,便向唐中宗進言說:“楊務廉位居九卿,已有多年;然而他缺乏苦諫和嘉謀的政績。每次營建宮室時,他總要搞得十分奢侈。如不貶斥他,陛下將用什麽來廣昭聖德?”朝廷於是將楊務廉貶為陵州刺史。袁恕己後來的事以及慘死於周利貞之手前麵都以細說,就不贅述了。建中初年,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傅。這是後話。


《舊唐書》的史臣評論說:當年夫差入越,勾踐保於會稽。但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言,因而才有甬東的悲歎。五王除去凶逆,為唐朝反正,計劃成功。當時,桓彥範和敬暉手握重兵,武三思和武攸暨的黨羽處於垂死狀態。他們如果聽從薛季昶的話,哪裏會有周利貞的慘禍?都是因為心懷不忍,馬上就失去了機會。被貶黜削爵,流放發配,也是理所當然。割除野草而不能拔根,建立大謀而缺乏防微,身死雖然無辜,大禍也算自取。判斷失誤召來禍亂,這能怪誰呢!


要想知道五王死後唐中宗的事情,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