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六:高宗為政之十三:鄭仁泰兵困風雪與劉仁軌擊潰百濟

(2017-08-10 12:31:08) 下一個


公元661年十月中旬,唐高宗李治派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燕然都護劉審禮,左武衛將軍薛仁貴,鴻臚卿蕭嗣業,右屯衛將軍孫仁師分兩道出討入侵的鐵勒人部落。


龍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春正月十五(乙巳),太府寺增設少卿一員,分別為兩京檢校。次日,東都首次設置國子監,並增加學生生員,平均分配到兩都的國子監受教。正月二十一(辛亥),朝廷封波斯都督卑路斯為波斯王。二月初四(甲子),朝廷更改百官的名稱:以門下省為東台,中書省為西台,尚書省為中台;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仆射為匡政,左、右丞為肅機,尚書為太常伯,侍郎為少常伯;其餘二十四司、禦史台、九寺、七監、十六衛,也都根據義訓更改名稱,但職責如故。朝廷也改了六宮內的職名。


二月十四(甲戌),司戎太常伯、浿江道總管、樂安縣公任雅相病死在軍中。任雅相為將,從沒上奏提拔自己的親戚或故吏,而是讓有司部門根據需要補缺授任。他跟人說:“官無大小,都是國家的公職,豈能隨便徇私!”因此軍中賞罰非常公平,人人都佩服他的公正。


二月十八(戊寅),左驍衛將軍白州刺史沃沮道總管龐孝泰,和高麗人在蛇水之上開戰,結果失敗,和他十三個兒子一道全都戰死。


同時,蘇定方包圍平壤,但長久無法攻下,又遇上大雪,隻好撤圍回去。


三月初一(庚寅),鄭仁泰等人在天山打敗鐵勒兵馬。


鐵勒九姓部落聽說唐軍即將來到,集聚了部眾十多萬前來抵抗,並挑選幾十個驍健的將領前來挑戰。薛仁貴連發三矢,射殺三人,其餘都害怕得下馬請降。薛仁貴把他們全都活埋了,然後越過漠北,去攻擊他們的殘餘部眾,俘獲了葉護兄弟三人,然後凱旋而歸。軍中歌頌他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思結和多濫葛等部落先行退保天山。他們聽說鄭仁泰等人即將來到,全都前來迎降。鄭仁泰等縱兵出擊,掠奪了他們的家室,獎賞給將士。鐵勒人紛紛遠遁,將軍楊誌帶兵追趕,但被他們打敗。候騎告訴鄭仁泰說:“鐵勒人的輜重就在附近,可以前往奪取。”鄭仁泰於是率領輕騎一萬四千,倍道兼行,越過大沙漠,來到仙萼河,但沒看見鐵勒人,最後因為糧盡而回。結果遇上大雪,士卒饑寒交迫;鄭仁泰隻好拋棄了盔甲和兵器,殺馬充當軍糧。馬也被殺光了後,隻好人自相食。到了回塞內時,一萬四千人隻剩下八百。


軍隊回來後,司憲大夫楊德裔上奏彈劾說:“鄭仁泰等人誅殺已經投降的敵兵,致使胡虜逃散。他們不安撫士卒,不計算資糧,最終導致骸骨蔽野,丟兵棄甲,資助賊寇。自聖朝開創以來,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的喪敗。薛仁貴負責在軍隊裏監察,卻貪淫自恣,雖然繳獲了一些,但不足彌補巨大的損失。請朝廷將他們一道交付法司立案審理。”唐高宗下詔,讓他們以後將功贖罪,赦免了他們。


同時,朝廷任命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左衛將軍薑恪作為他的副手,去安撫鐵勒的其餘部眾。契苾何力挑選了精騎五百,飛馬奔馳,進入九姓部落之中。胡虜大吃一驚,契苾何力趁機跟他們說:“朝廷知道你們隻是脅從而已,因此赦免了你們的罪行。罪在酋長,捉住他們就行了。”九姓部落都喜出望外,共同捉拿了他們的葉護以及設和特勒等二百多首領,交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曆數他們的罪狀後,把他們都殺了,於是九姓之亂得以平定。


三月初五(甲午),唐高宗離開東都,於三月十六(乙巳)來到河北縣。三月二十二(辛亥),禦駕抵達蒲州,並於兩天後來到同州。夏四月初一(庚申),唐高宗回到京師長安。四月二十二(辛巳),朝廷開始興建蓬萊宮(《舊唐書》說建成,唐高宗搬到那裏居住。這顯然不對。翌年才建成)。


五月初八(丙申),朝廷任命左侍極許圉師為左相。五月十七(乙巳),朝廷恢複前不久被取消的律、書、算三學。


六月初一(己未),武後的四子李旭輪(即後來的唐睿宗)出生。六月初五(癸亥),朝廷禁止皇親國戚進獻精致的織品和雕鏤等華貴奢侈品。六月初七(乙醜),朝廷首次下令,要求僧侶、尼姑、道士、女官要以禮敬重父母。六月十七(乙亥),朝廷下製正式為蓬萊宮各個宮門殿亭取名。


秋七月初一(戊子,《舊唐書》作丁亥為誤),唐高宗因為李旭輪滿月而大赦天下,還讓天下歡宴三日。


七月三十(丁巳),熊津都督劉仁願和帶方州刺史劉仁軌在熊津東部擊潰百濟,並攻拔真峴城。


當初,劉仁願和劉仁軌等人進駐熊津城時,唐高宗曾經給他們一道敕令,認為:“包圍平壤的軍隊(指蘇定方)已經撤回,你們一座孤城無法獨立固守,應該拔離,前往新羅。如果(新羅王)金法敏想借用你們的兵力幫他鎮守,那就應當留下。如果他們不需要,你們請立即跨海回來。”將士們都想西歸,但劉仁軌說:“人臣為了國家的利益,有死而已,豈能首先考慮私自的利益!主上想消滅高麗,所以先來討伐百濟,留兵守在這裏,好牽製他們的腹心。雖然到處還都是他們的殘餘,守備也十分森嚴,但我們仍須厲兵秣馬,到時擊其不意,沒有不能戰勝他們的道理。一旦戰勝,士卒就會放心,然後分兵占據險要,擴大戰機,再飛表上奏朝廷,要求增兵。朝廷知道我們能夠成功,必定會派出大將率領大軍,聲援接應。那時這幫凶醜自然會被殲滅。這不但沒放棄垂成之功,實際上也能永遠肅清海外。今天包圍平壤的軍隊已經撤回,我們一旦再離開熊津,那麽百濟的餘灰很快又會複燃。漏網的高麗餘寇,何時才能消滅!況且今天我們以一城之地,堅守在敵兵的中央,一旦有所動作,很快就會被他們俘虜。即使進入新羅,也隻是他們羈留的客人,稍不如意,將會後悔莫及。何況福信為人凶悖殘虐,君臣互相猜疑離心,很快就會互相屠戮。所以我們正應堅守觀變,找機會拿下他們。實在不能輕易撤離。”將領們都聽從了他。當時百濟王扶餘豐和福信等人都覺得,劉仁願等人孤城無援,便派使者跟他們說:“大使們何時西歸,我們將派人相送。”劉仁願和劉仁軌因此知道他們沒有防備,便突然出兵進擊,攻拔了他們的支羅城以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柵寨,殺死和俘獲很多,然後分兵把守。福信等人覺得真峴城十分險要,便增兵守衛。劉仁軌等到他們稍有懈惰,引來新羅士兵夜裏來到真峴城下,攀著草叢偷偷爬上城牆;到了天亮,就占據城池,打通了新羅運糧的道路。劉仁願於是上奏請求增兵,朝廷下詔發動淄、青、萊、海四州兵馬七千人趕赴熊津,並任命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討伐百濟。


福信專權,和百濟王扶餘豐逐漸互相猜忌。福信稱病,躺在窟室裏,想等扶餘豐前來探望時殺了他。扶餘豐知道後,率領親信襲殺了福信,然後派人向高麗和倭國乞求援兵,抗拒唐軍。


七月十一(戊戌),李義府罷相。八月十八(甲午),右相許敬宗請求年老離職。八月二十六(壬寅),朝廷任命許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仍然負責西台政事。


九月,司禮少常伯孫茂道上奏說:“八品和九品官員根據舊令,必須穿青色官服。但青色靠近紫色,並非卑微品階的官員可以服用的。還希望讓他們改穿碧色官服。”九月二十二(戊寅)唐高宗下詔準奏,因此八品和九品官員首次穿碧色官服。同一天,前吏部尚書河間郡公李義府複職,出任司列太常伯,仍然同東西台三品。


冬十月十一(丁酉),唐高宗巡幸驪山溫泉,讓太子李弘監國。十月二十一(丁未),他回到長安皇宮。


十月二十四(庚戌),朝廷任命西台侍郎陝縣人上官儀為同東西台三品。


十月二十七(癸醜),唐高宗下詔,定於龍朔四年正月到泰山封禪,並定在來年二月巡幸東都。


左相許圉師的兒子奉輦直長許自然,在遊獵時侵犯人家的田地,田主非常憤怒,許自然反而用鳴鏑射他。許圉師杖責了許自然一百下,但沒將這事上奏。田主到司憲部門起訴,司憲大夫楊德裔沒理他。西台舍人袁公瑜讓人更改姓名,上呈密封奏事告發了這事。唐高宗說:“許圉師身為宰相,兒子侵陵百姓,他卻把這事壓下不報。這難道不是作威作福嗎!”許圉師謝罪道:“臣位居左相,靠正道事奉陛下,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被人攻訐也可以理解。至於作威福者,那是手握強兵或身居重鎮的人做的事。臣作為文吏,事奉陛下的聖明,隻知道閉門自守,怎敢作威作福!”唐高宗憤怒說:“難道你遺恨沒有手握重兵嗎!”許敬宗說:“人臣如此膽大妄為,實在罪不容誅。”立刻令人把他帶出宮廷。十一月十六(辛未),唐高宗下詔特赦了他,但將他免官(《舊唐書》說他被下獄,但《新唐書》說他被貶為虔州刺史)。


十一月十八(癸酉),唐高宗封出生不久的皇子李旭輪為殷王。


十二月十六(辛醜),朝廷將魏州改為冀州大都督府,把冀州改為魏州,同時將並、揚、荊、益四都督府都升格為大都督府。唐高宗還任命沛王李賢為揚州大都督,周王李顯為並州大都督,不到一歲的殷王李旭輪遙領冀州大都督。這三王都是武後的兒子。


十二月二十三(戊申),唐高宗下詔,因為朝廷正在出討高麗和百濟,戰爭的征役給河北民眾帶來很大負擔,所以封禪泰山和巡幸東都等事一律停止。


海道總管蘇海政受詔討伐龜茲,朝廷還敕令讓興昔亡和繼往絕兩位可汗發動各自兵馬和蘇海政一道前往。到了興昔亡可汗的境內時,繼往絕可汗因為曆來和興昔亡可汗有怨仇,便暗中跟蘇海政說:“阿史那彌射(即興昔亡)謀反,請殺了他。”當時蘇海政的兵馬才幾千,因此他召集軍吏們商量道:“彌射如果謀反,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不如先殺了他。”於是假稱得到敕令,說朝廷命令大總管帶著幾萬段布帛賜給可汗和各位酋長。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於是帶領他的許多酋長前來受賜,結果蘇海政把他們全都殺了。興昔亡手下的鼠尼施和拔塞幹兩個部落逃走,蘇海政和繼往絕可汗率軍追討,平定了他們。大軍回來時,經過疏勒南,弓月部落又引來吐蕃的部眾,想和唐兵作戰。蘇海政因為士兵已經疲憊不堪,不敢應戰,隻好用軍資賄賂吐蕃人,和他們訂了和約後回來。於是各部落都為興昔亡可汗鳴冤,全都有了離心。繼往絕不久就去世了,於是十姓部落沒了首領。有兩個叫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頭領收集了他們殘餘部眾,跑去依附於吐蕃。


這年,西突厥入寇庭州,刺史來濟帶兵抵禦。他跟部眾說:“我很久前就應當死去了,幸蒙朝廷將我保存至今。現在我將以身報國。”於是晝夜不解甲胄,最終果真赴敵而死。


來濟是揚州江都人,隋朝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的兒子。宇文化及發動政變時,來護兒全家遇害。來濟幼年時遭遇家難,流離失所,曆盡艱險。然而他篤誌好學,能寫文詞,善於談論,尤其通曉時務。他後來舉進士,在貞觀中年累遷後轉任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敗時,唐太宗問侍臣們道:“該如何處置承乾?”群臣都不敢回答,隻有來濟進言道:“陛下在上不失作為慈父,承乾在下得以盡享天年,這是最好的處置辦法。”唐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不久他就官拜考功員外郎。貞觀十八年(644),朝廷首次設置太子司議郎,精心挑選有名望的人,因此讓來濟出任,並讓仍然兼任崇賢館直學士。不久他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負責撰寫《晉書》。永徽二年(651),他拜任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永徽四年,他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於永徽五年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因修國史的功勞封南陽縣男,賜給七百段布帛。永徽六年,他升任中書令、檢校(代理)吏部尚書。當時唐高宗想立昭儀武氏為宸妃,來濟秘密上表諫道:“自古以來並無宸妃這樣的封號,這事應該辦不得。”武皇後立了之後,來濟等人恐懼不安。武後裝模作樣地上表稱讚來濟忠誠體公,請朝廷對他加以賞賜慰勞,而內心其實很憎惡他。顯慶元年(656),他兼任太子賓客,進爵為侯,照樣擔任中書令,並於翌年又兼任太子詹事。不久武後的寵臣許敬宗等人上奏指控來濟與褚遂良結黨營私,於是朝廷將他貶為台州刺史。顯慶五年,他又被貶為庭州刺史。


來濟獻身疆場時五十三歲。朝廷追贈他為楚州刺史,還賜給他一部靈車載著他的棺柩還鄉。來濟有文集三十卷,流行於世。


要想知道唐高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