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六:高宗為政之一:唐高宗李治即位與高侃生擒突厥車鼻可汗

(2017-07-29 09:30:56) 下一個


貞觀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五月十八(辛酉),初唐名將衛景武公李靖去世。五月二十六(己巳),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翠微宮駕崩,終年五十二歲。


唐太宗死時,太子李治抱著他舅舅長孫無忌的脖子,號哭得幾乎昏絕過去。長孫無忌抹去眼淚,請求他鎮靜下來,處理眾多遺留事務,好安定朝廷內外。但太子繼續哀號不已,長孫無忌說:“主上將宗廟社稷托付殿下,殿下怎能仿效匹夫,隻懂得哭泣!”唐太宗遺詔讓太子在靈柩前即位,喪禮必須采用漢朝的製度。於是太子暫時秘不發喪。五月二十七(庚午),長孫無忌等人請求太子先回長安,並派唐太宗的舊將帶領禁衛軍的飛騎和勁兵跟他一道回去,同時發動六府的甲士四千人,分別布列在道上以及安化門前。次日,太子進入京城;唐太宗的大行禦馬車輿和侍衛也像平時那樣,跟隨太子進入皇宮,停留在兩儀殿。朝廷任命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並任命代理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中書令。五月二十九(壬申),太子李治正式在太極殿為唐太宗發喪,宣諭遺詔,即位成為唐高宗。軍國大事,片刻不能暫停;平常細務,則全都委托給有司部門。身為都督或刺史的諸位封王,都允許前來長安奔喪,但隻有濮王李泰不在其中。唐高宗還取消了遼東的出征以及各項土木工程。在朝廷任職以及前來朝貢的外域異族人士有好百人,聽說唐太宗的死訊後無不痛哭流淚,不少人紛紛剪去頭發、劃破麵孔、割了耳朵,血流滿地。


六月初一(甲戌),唐太宗在太極殿下殯,同時唐高宗李治正式即位。李治是唐太宗第九子,母親是文德順聖長孫皇後,貞觀二年(628)六月生於東宮的麗正殿,於貞觀五年封晉王。貞觀七年,他遙授並州都督。李治幼年時就聰慧端莊,小心謹慎,寬仁孝友。他最初在著作郎蕭德言那裏學習《孝經》,唐太宗問他:“這書的要旨是什麽?”李治答道:“孝道是從事奉親人開始的,然後是事奉君王,最終以立身結束。君子事奉主上時,進則思考如何盡忠,退則思考如何補過,順應主上的美德,匡救主上的過錯。”唐太宗非常高興地說:“這麽做,真足以事奉父兄,成為臣子了。”當文德皇後病逝時,晉王才九歲,但表現出的哀傷卻感動了身邊侍從。唐太宗屢次對他加以慰撫,因此深得和其他皇子不同的恩寵,不久就拜右武候大將軍。貞觀十七年,皇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李泰也因罪被黜。唐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人商議後,立李治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視朝,總要讓他在身側,觀看他如何處理政務,有時也讓他參議。唐太宗多次讚揚他的善良。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將要討伐高麗,命令太子留鎮定州。當禦駕定期要出發前,他連續哭了好幾天,並因此請求用驛馬飛送表章問候唐太宗的起居,並接受敕令和呈遞匯報。唐太宗同意了。飛表奏事,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當大軍歸來時,李治跟從唐太宗到並州。當時唐太宗身患癰腫,李治親自為他吮吸膿血,還多日扶著步輦跟在唐太宗身邊。


唐高宗即位後,下詔大赦天下,並為朝廷內外文武百官賜勳一級,並贈送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穀粟布帛,還讓雍州以及諸州近年來為大軍提供超常勞役的百姓,免除一年租賦。


六月初四(丁醜,《舊唐書》作辛巳),唐高宗提拔疊州都督李世勣(即李勣)為特進、代理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


先前,唐太宗下令讓全國不要因為他的的名字“世民”而避諱,隻要不連名就行。到這時,朝廷才開始將犯諱的官名改掉。


六月初八(辛巳),朝廷將民部尚書改為戶部尚書。


六月初十(癸未),唐高宗任命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行中書令,掌管尚書和門下二省事務,並賜給他三千段布帛。長孫無忌再三要求辭去掌管尚書省事務,唐高宗答應了,但仍然命令他以太尉的身份代行同中書門下三品。六月二十(癸巳),唐高宗任命李世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秋七月初三(丙午),有司部門請求將治書侍禦史改為禦史中丞,各州治中改為司馬,別駕改為長史,治禮郎改為奉禮郎,以避免唐高宗的名諱。因為貞觀時不避諱先帝名字的二字,所以有司部門這時上奏說:“先帝二名,禮不偏諱。陛下既然是單名,臣子就必須避諱。”唐高宗同意了。


阿史那社爾打敗龜茲時,行軍長史薛萬備請求乘勝前去說服於闐王伏信入朝謁見,阿史那社爾聽從了他的建議。秋七月初六(己酉),伏信跟隨薛萬備入朝,唐高宗下詔讓他前去拜謁唐太宗的梓官。


八月初一(癸酉)夜裏,發生地震,晉州尤其嚴重,壓死了五千多人。兩天後又震。唐高宗下詔派使者前往慰問,為該地區免除租賦兩年,還賜給死者家屬各三匹絹布。


八月初四(丙子),朝廷百官上奏請求追諡唐太宗為文皇帝,廟號太宗。八月十八(庚寅),朝廷將文皇帝李世民安葬在昭陵,廟號為太宗。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請求自殺為唐太宗殉葬,唐高宗派人勸諭他們,說先帝有遺詔不許他們這麽做。朝廷還讓人雕刻了被先帝擒獲或征服的突厥可汗頡利和其他異族君長等十四人的石像,刻上名字排列在北司馬門內。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八月,朝廷將唐太宗的尊號改為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二月,朝廷將唐太宗的尊號改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是後話。


八月二十五(丁酉),禮部尚書許敬宗上奏,應當毀掉弘農府的君廟,並請求將那裏的神主牌位收藏在西夾室。唐高宗同意了。


九月十二(甲寅),朝廷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並任命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


九月十三(乙卯),唐高宗任命李世勣為左仆射。


九月二十四(丙寅),唐高宗追贈房玄齡為太尉梁國公,追贈高士廉為司徒申國公士廉,追贈屈突通為左仆射蔣國公,一道在唐太宗廟庭配享。


冬十月,朝廷在突厥諸部的地盤設置舍利等五州,隸屬雲中都督府,還設置蘇農等六州,隸屬定襄都督府。


十月初四(乙亥),唐高宗問大理卿唐臨關在那裏的囚犯人數,唐臨答道:“現有囚犯五十多人,隻有兩人應被處死。”唐高宗聽了很高興。唐高宗曾親自審訊囚犯,前任大理卿判決的囚犯大多呼叫喊冤,但唐臨判決的毫無怨言。唐高宗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奇怪,便問是什麽原因。囚犯們說:“唐卿判決的,本來就沒有冤枉的。”唐高宗歎息了良久,說:“治理獄訟的人就應當是這樣!”


唐高宗封吐蕃的讚普弄讚為駙馬都尉和西海郡王。讚普弄讚寫信給長孫無忌等人說:“天子剛剛即位,如果有不忠的臣下,應當率兵到他們的國家討伐,除掉他們。”


十一月二十三(甲子),唐高宗任命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為左驍衛大將軍。次日,晉州再次發生地震。


十二月,唐高宗下詔,讓濮王李泰開設幕府,安置僚屬。對他的車服和珍膳,特加優待。


這年冬天長安沒下雪。


翌年即公元650年春正月初一(辛醜),唐高宗沒接受元日朝賀,隻是下詔改元為永徽。次日,他在太極殿接受朝賀,但沒舉行朝會。


正月初六(丙午),唐高宗立妃子王氏為皇後。皇後是北周名將王思政的孫子。他還封皇後父親王仁祐為特進、魏國公。次日,他任命陳王李忠為雍州牧。


正月十九(己未),唐高宗任命張行成為侍中。


正月二十一(辛酉),唐高宗召見各地來的朝集使,跟他們說:“朕剛即位,有不便於百姓的事情都應當陳述,陳述不完的可呈上密封奏事。”從那天開始每天都請十位刺史入閣,詢問百姓的疾苦,及其為政措施。


有個叫李弘泰的洛陽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命令將他立即處斬。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同心輔政,唐高宗也非常尊重禮遇他們二人,很謙恭地聽取他們的意見,所以永徽年間的政治,百姓富庶安寧,頗有貞觀盛世的遺風。


唐太宗的女兒衡山公主本應嫁到長孫家。有司部門覺得為唐太宗的服喪已經公除(大臣們都解除了喪服),便覺得他們可以在今秋成婚。於誌寧上言說:“漢文帝立下的製度,本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公主的喪服本來是斬衰(最重的喪服),縱使喪服隨著慣例解除,但感情怎能也隨慣例更改?臣請求再等三年,服喪完畢後再成婚。”唐高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二月二十二(辛卯),唐高宗封皇子李孝為許王,李上金為杞王,李素節為雍王。


夏四月初一(己巳),晉州又發生地震。五月初九(丁未),唐高宗跟群臣說:“朕愧居大位,政教不明,致使晉州一帶屢遭地震。這都是因為賞罰失去公允,為政違背法度。你們大家都應當各進密封奏事,極力指出朝政的得失,匡護不足的地方。”


同時,吐火羅派使者進獻像駱駝那麽大的巨鳥,據說食用銅鐵。唐高宗讓人將巨鳥獻到昭陵。


五月二十四(壬戌),吐蕃的讚普弄讚去世,他的嫡子早死,他們就立他孫子為讚普。唐高宗派右武衛將軍鮮於匡濟帶著蓋有禦璽的詔書前往吊祭。讚普幼弱,政事都取決於國相祿東讚。祿東讚秉性明達嚴肅,治軍有方,吐蕃因此更加強大。出兵威懾氐人和羌人,都是他的謀略。


六月,右驍衛郎將高侃出擊突厥,來到阿息山。車鼻可汗派人去召各部兵馬,但沒人前來。他隻好帶著幾百隨從騎馬逃走。高侃率領精騎追到金山,生擒了車鼻可汗回來。車鼻的其餘部眾全都投降。


六月十三(庚辰),晉州再次地震。秋七月二十九(丙寅),唐高宗因為旱災,親自審訊和筆錄京城的囚徒。


當初,阿史那社爾俘虜了龜茲王布失畢,立他弟弟為王。唐軍撤離後,龜茲的酋長們爭相自立,互相攻打。八月十六(壬午),唐高宗下詔重新封布失畢為龜茲王,遣送他回國,去安撫他的部眾。


九月初四(庚子),高侃帶著被俘的車鼻可汗回到京師。四天後,朝廷在社稷宗廟以及昭陵舉行獻俘儀式。唐高宗釋放了他,還拜他為左武衛將軍,把他的剩餘部眾安置在鬱督軍山,並設置狼山都督府加以統領。唐高宗接著任命高侃為衛將軍。於是突厥頭領全都成為朝廷的分封大臣,朝廷還分別設置單於和瀚海二都護府。單於統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蘇農等十四州;瀚海統領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朝廷各以他們的酋長為刺史或都督。


九月二十三(己未),尚書左仆射英國公李世勣一再請求解職,唐高宗答應了(通鑒作十月初三戊辰),但讓他以開府儀同三司代行同中書門下三品。


九月二十七(癸亥),唐高宗出外圍獵,遇上大雨。他問諫議大夫昌樂人穀那律道:“油衣怎麽做才不漏雨?”他答道:“用瓦片做油衣那就一定不漏。”唐高宗聽懂了他的意思,十分讚許,並為此取消了圍獵。


十一月二十四(己未),監察禦史陽武人韋思謙上奏彈劾中書令褚遂良,指控他強行用底價購買中書省負責異域語言官員的田地。大理少卿張睿冊認為諸遂良是根據估價部門定的價格購買,因而無罪。韋思謙上奏說:“朝廷設置估價部門,是為了國家的需要。臣下私下的交易,怎能按照估價為準!張睿冊舞文弄墨,附下罔上,罪當誅殺。”當天,唐高宗將褚遂良貶為同州刺史,張睿冊貶為循州刺史。韋思謙名仁約,通常用字稱呼。


十二月初五(庚午),梓州都督謝萬歲和兗州都督謝法興與黔州都督李孟嚐帶兵出討琰州反叛的獠族人。謝萬歲和謝法興進入他們的溪洞,想去招慰他們,結果被獠人殺害。


這年,雍、絳、同等九州鬧旱災和蝗災;齊、定等十六州鬧水災。


要想知道唐高宗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