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三十一:岑文本幽州病逝與唐太宗駐蹕大捷

(2017-07-20 12:17:08) 下一個


貞觀十九年即公元645四月初六(癸卯),唐太宗在幽州城南誓師討伐高麗。四月初十(丁未),禦駕離開幽州。唐太宗讓岑文本全權負責軍中的資糧、器械、簿冊。岑文本日夜操勞,親自料理,分配籌劃、筆不離手,終於因為疲勞過度而精神耗竭,言辭舉措都和平日不一樣。唐太宗見到後十分擔憂,跟身邊的侍從說:“岑文本和朕同行,恐怕不能和朕同返。”就在大軍離開幽州的當天,岑文本果然暴病去世。


岑文本字景仁,是南陽棘陽人。他祖父岑善方曾任西梁王蕭詧的吏部尚書,他父親岑之象在隋末時任邯鄲令,曾被人告,冤情無法申訴。岑文本生性沉著聰敏,很有姿儀,博學經史,總能舉一反三。他擅長言談,能寫文章。十四歲那年,他到司隸那裏為父親伸冤,言辭和情感無不慷慨懇切,在廳堂上條理分明,能言善辯,大家都感到驚異。司隸主管試著讓他作《蓮花賦》,岑文本下筆便成,立意也很好,在場官員莫不歎賞。他父親的冤情因此得到昭雪,他自己也由此知名。後來,郡裏舉薦秀才,他因為時世動亂而沒有出應。蕭銑在荊州稱帝時,召他擔任中書侍郎,專門負責文翰。當唐河間王李孝恭平定荊州後,軍中將士都想趁機大肆掠奪。岑文本前去勸說李孝恭道:“自從隋室失道以來,群雄鼎沸,全國百姓無不仰首企盼真正的君主。如今蕭氏的君臣和江陵的父老,決心歸降大王的,其實都隻是希望去危就安罷了。大王如果一定要縱兵劫掠,實在不是鄙州吏民前來歸附的本意,也隻怕長江和五嶺以南的百姓,失去了歸化大唐的願望。”李孝恭覺得他說得有理,便製止了部下,並因此任命岑文本為荊州別駕。李孝恭進擊輔公祏時,召他負責軍隊的文書,又任命他為行台考功郎中。貞觀元年(627),他官拜秘書郎,兼值中書省。遇見唐太宗舉行皇家藉田禮儀時,岑文本上呈《藉田頌》。當元日那天唐太宗臨朝宴請百官時,岑文本又呈上《三元頌》,言辭非常優美。岑文本的才氣出名後,李靖又再次將他推薦給朝廷,唐太宗因此拜他為中書舍人,從此逐漸得到寵信。當初,武德年間朝廷的中詔和誥命以及軍國大事,文筆都是出自顏師古。到這時,岑文本開始負責起草朝廷的詔誥。有時事情過於繁忙緊湊,他就命令六七個書僮根據他的口述抄寫,很快全都寫成,也不失他的精妙。當時中書侍郎顏師古因事免職。不久後,溫彥博上奏說:“顏師古對時事不但熟悉,而且辦事幹練,尤其擅長文法,當時沒人可比。還希望陛下重新啟用他。”唐太宗說:“朕自己可以舉薦一人,你就不用擔憂了。”於是任命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負責朝廷機密。岑文本先前和令狐德棻一道撰寫《周史》,其中的史論大多出自岑文本的手筆。貞觀十年,《周史》成書,唐太宗為此封他為江陵縣子。


貞觀十一年(638),他跟從唐太宗到洛陽宮,剛好遇上穀水和洛水泛溢。岑文本上呈密封奏事,勸唐太宗務必“吸取古今的教訓,體察安危的時機,在上以社稷為重,於下以百姓為念。選舉清明,賞罰慎重,提拔賢才,斥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他還勸唐太宗“頤神養性,省去圍獵遊玩的娛樂;除去奢侈,提倡儉約,減少徭役的勞費。同時盡量使境內安定,不必追求擴張領土,帶著弓矢而不忘武備。”當時魏王李泰得到的寵愛超過諸王,還大肆興建宅第。岑文本認為不能助長奢侈的風氣,因此上疏極力提倡節儉的大義,勸唐太宗對李泰應當有所抑損。唐太宗嘉獎了他,賜給三百段布帛。貞觀十七年,他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岑文本因為自己是個書生,總表現得十分謙虛。平生的故人,即使位居微賤他也總是平等相待。他住的地方非常簡陋,房間裏也沒有褥墊或帷帳等裝飾。他侍奉母親以至孝聞名,撫養弟弟侄兒也非常周到。唐太宗總是說他“弘厚忠謹,朕親而信之。”當時,唐太宗新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多數朝廷名士都兼領東宮官職,所以唐太宗也想讓岑文本兼職。岑文本下拜了兩次,推辭道:“臣不過一個庸才,位置長期以來都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守住目前這一職位,還擔心過於顯赫,豈能再在春坊(指東宮)冒名虛職,加速時論的譴責。臣請求能一心侍奉陛下,不想再得到東宮的恩澤。”唐太宗這才作罷,但還讓他每五日參見東宮一次。皇太子用賓友的禮儀和他見麵答拜,可見他得到尊重的程度。他不久又官拜中書令。有人勸他經營些家產,岑文本歎道:“我本來隻是南方一個布衣平民,徒步入關。當時的期望,隻不過當個秘書郎或縣令罷了。沒有絲毫汗馬功勞,隻是靠文墨當到了中書令,這已到頂了。得到這麽重的俸祿,整天擔驚受怕,還提什麽經營產業?”勸說的人隻好歎息著退下。岑文本的事前麵都已細說,這裏就不贅述了。


岑文本臨死前,唐太宗親自前往探視,撫摸著他流淚。他死時五十一歲。那天夜晚,唐太宗聽到急促的鼓聲,說:“岑文本殞沒,朕心裏非常哀傷,實在聽不得這聲音,讓人把鼓撤走吧。”朝廷追贈岑文本為侍中兼廣州都督,諡名憲,賜給他東園秘器,陪葬在昭陵。他有文集六十卷在當世流行。


當時右庶子許敬宗在定州,和高士廉等人一同負責留守的機要。岑文本去世後,唐太宗把許敬宗召來,以本官代理中書侍郎。


四月十五(壬子),李勣和江夏王李道宗攻打高麗的蓋牟城。四月二十(丁巳),唐太宗的禦駕抵達北平。四月二十六(癸亥),李勣等人攻拔蓋牟城,俘獲了二萬多人,和十多萬石糧食。


同時,張亮率領水軍從東萊跨過海峽,襲擊高麗的卑沙城。該城四麵都是懸崖絕壁,隻有西門可上。程名振帶兵在夜裏來到城下,副總管王文度率軍首先登城。五月初二(己巳),程名振攻拔了卑沙城,俘獲男女八千人,又分派總管丘孝忠等人在鴨綠水邊炫耀武力。


同時,李勣來到遼東城下。五月初三(庚午),唐太宗的禦駕來到遼澤。這一帶泥淖二百多裏,人馬不能通過。將作大匠閻立德派人撒下沙土當橋,軍隊馬不停蹄地抓緊進軍。五月初五(壬申),大軍越過遼澤東部。五月初八(乙亥),高麗步騎四萬前來救遼東,江夏王李道宗率領四千騎兵反擊。軍中將領都覺得眾寡懸殊太嚴重,不如深溝高壘,等待隨從禦駕的大軍來了再說。李道宗說:“賊兵仗恃人多,輕視我們。他們遠來疲憊,我們出擊定能打敗他們。況且我們是前鋒,應當清理道路迎候皇上的乘輿,怎能反而將賊兵留給君父!”李勣也覺得有理。果毅都尉馬文舉說:“不遇勁敵,如何顯示壯士的威風!”於是策馬衝向敵陣,所向披靡,軍心這才稍微安定。兩軍交戰時,行軍總管張君乂退走,唐軍因此失利。李道宗收集散兵,登高遠望。見到高麗陣容大亂,便帶著幾十個驍勇騎將衝下,左右來回出入敵陣。李勣帶兵相助,結果高麗大敗,陣亡了一千多人。


五月初十(丁醜),唐太宗的禦駕渡過遼水。他令人撤去了浮橋,以此堅定士卒必勝的信心,然後在馬首山駐軍,並慰勞和恩賜了江夏王李道宗,同時越次提拔馬文舉為中郎將,處斬了臨陣退卻的張君乂。唐太宗親自帶了幾百隨從騎馬來到遼東城下。見到士卒背負土袋正在填平壕塹,他親自去幫助那些背負特別沉重土袋的人,用自己的馬去馱土袋。隨從官員也爭著幫忙運土到城下。


再說李勣攻打遼東城,晝夜不息,達十二日之久。唐太宗率領精兵和他會合,將遼東城包圍了數百重,擊鼓和呐喊聲震天動地。五月十七(甲申),南風很急,唐太宗派精銳士卒爬上衝竿的頂端,利用急劇的南風發射火弩,燒了西南城樓。大火蔓延,接著燒到了城中。唐太宗於是指麾將士登城,高麗人奮力抵抗但無法匹敵,遼東城因此被攻克,高麗人陣亡了一萬多人。唐軍還俘獲了一萬多高麗精兵,四萬多平民。唐太宗將遼東城改為遼州。


五月二十八(乙未),大軍向白岩城進發。次日,右衛大將軍李思摩中了弩矢,唐太宗親自為他吮吸傷口的血。將士們得知後,莫不感動。烏骨城守軍派一萬多人作為白岩的聲援。將軍契苾何力率領八百勁騎攻擊援軍。他挺身衝鋒陷陣,腰部被長槊刺中。尚輦奉禦薛萬備單槍匹馬前往相救,在千軍萬馬中將契苾何力救了出來。契苾何力更加義憤填膺,包紮了傷口後重新投入戰鬥,隨從騎兵也跟著奮擊,因此打敗高麗兵馬,追擊數十裏,殺了他們一千多人,直到天黑了才退回。薛萬備是薛萬徹的弟弟。


六月初一(丁酉),李勣攻打白岩城西南,唐太宗親臨城西北。高麗城主孫代音秘密派遣心腹到唐軍請降,約定等唐軍兵臨城下時,他們會投下刀斧作為信號,還說:“奴才願降,但擔心城中有不願歸降的人。”唐太宗將大唐旗幟交給來使,說:“如果決定投降,應該在城上豎立這些旗幟。”孫代音於是在城頭豎立了大唐旗幟,城裏人以為唐兵已經登城,便都跟著歸降了。


唐太宗攻克遼東城時,白岩城請求投降,但後來又反悔了。唐太宗對他們的反覆無常感到憤怒,曾下達命令給全軍說:“攻下城池後將把俘虜到的全部女子賞給將士。”這時李勣見到唐太宗準備接受他們的投降時,帶了幾十個甲士請求他說:“士卒之所以爭冒矢石,不顧自己的死活拚死攻城,是因為想得到俘獲的女子而已。如今城池馬上就要攻拔,陛下為何又改變主意,接受他們的投降,辜負了將士們的心願!”唐太宗下馬致歉道:“將軍說得對。然而縱兵殺人,再俘虜他們的妻子兒女當奴婢,朕不忍心這麽做。將軍麾下有功的將士,朕將用府庫裏的物品獎賞他們,或許這樣可以從將軍手裏贖下這城。”李勣這才退下。唐軍俘獲了城中男女一萬多人,唐太宗在河邊設置帷幄,舉行受降儀式,還賜給他們食物,賜給八十歲以上老人不同數量的布帛。從其它城池來增援白岩城的人,唐太宗也都給予慰問勸諭,還提供糧草,隨便他們要去哪裏。


先前,遼東城的長史為部下所殺,他的省事帶著長史的妻子跑到白岩。唐太宗憐惜他有情有義,便賜給他五匹布帛,並為長史造了輛靈車,載著他的屍體送回平壤。唐太宗接著將白岩城改為岩州,任命孫代音為刺史。


契苾何力的傷口很重,唐太宗親自為他敷藥,並找到刺傷契苾何力的高麗戰將高突勃,交給契苾何力,讓他親手殺了他。契苾何力上奏稱:“他為了自己的主人冒死刺殺臣,真是位忠勇義士。臣當初和他並不相識,沒有冤仇。”便放了他。


當初,莫離支派加屍城的守軍七百人去衛戍蓋牟城,李勣把他們全俘虜了。他們請求從軍為唐朝效力。唐太宗說:“你們的家都在加屍,你們為朕作戰,莫離支必定會殺了你們的妻兒。得到你們一人的氣力而害了你們的妻兒,朕不忍心這麽做。”六月初二(戊戌),唐太宗為之提供糧食後把他們遣返了。次日,唐太宗將蓋牟城改為蓋州。


六月十一(丁未),唐太宗的禦駕離開遼東,於六月二十(丙辰)來到安市,馬上出兵攻城。六月二十一(丁巳),高麗北部耨薩(相當於都督)高延壽和高惠真率領高麗和靺鞨的兵馬十五萬來救安市。唐太宗跟侍臣們說:“今天朕為高延壽製定了三個策略:帶兵直接前進,和安市城連接壁壘,占據高山的險要,食用城中的存糧,放縱靺鞨劫掠我們的牛馬。我們進攻他們,既無法很快攻下;想要撤退,又受到泥沼的阻隔。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坐困我軍。這是上策。帶上城裏的部眾,和他們連夜逃遁。這是中策。不估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和我們開戰。這是下策。你們記住朕的話,他們一定會出下策,在朕的眼裏很快就將束手就擒。”


高麗有位對盧(根據《周書·異域傳上·高麗》:‘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烏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屬、仙人並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外事焉。’)的大官,年老並熟悉政事。他跟高延壽說:“秦王內滅群雄,外服戎狄,獨立為帝,這是命世之材。如今他出動全部兵馬前來,我們無法匹敵。依照我的看法,不如頓兵不戰,曠日持久地堅守城池,然後分派奇兵去斷絕他們的運輸道路。到時他們糧食耗盡,求戰不得,欲歸無路,那麽我們就可以戰勝他們。”但高延壽不聽,率軍直接前進,來到離安市城隻有四十裏的地方。唐太宗還擔心他們徘徊不來,便命令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領一千突厥騎兵去引誘他們,一交戰後就假裝敗走。高麗人對看著說:“這唐軍太容易對付了!”於是爭著出擊,直接來到離安市城東南隻有八裏的地方,依山結陣。


唐太宗將所有大臣大將都召來征求他們的意見。長孫無忌說:“臣聽說臨敵將戰時,必先觀察軍隊的士氣。臣適才經過各個兵營,見到將士們聽說高麗大軍來了,無不拔刀舉旗,喜形於色。這是必勝的軍隊。陛下登基之前,總是親臨行陣。凡是出奇製勝的戰役,都是陛下製定聖謀,諸將奉命執行而已。今日的軍事,也還希望陛下指點迷津!”唐太宗笑道:“諸位公卿既然承讓,朕就為你們謀劃謀劃吧。”於是和長孫無忌等人帶著幾百隨從騎馬登高去察看山川形勢,尋找可以伏兵以及出入的地方。高麗和靺鞨合兵為陣,長達四十裏。江夏王李道宗說:“高麗出動全國兵力前來抗拒王師,平壤的守衛必定虛弱。希望陛下讓臣帶上五千精兵,去顛覆了他們的根本。那樣一來,他們幾十萬部眾可以不戰而降。”唐太宗沒有回答。他派人去騙高延壽說:“朕因為你們國家的強臣弑殺了自己的君主,所以前來問罪。至於交戰,並非朕的本意。進入你們的境內後,因為糧草不能跟上,所以奪取你們的幾個城池。等到你們國家修備了作為藩臣的禮節,朕一定會歸還你們失去的領土。”高延壽信了,便不再防備。


唐太宗連夜召來文武大臣議事,命令李勣率領步騎一萬五千在西嶺布陣;派長孫無忌率領精兵一萬一千作為奇兵,從山北穿過狹穀繞到敵軍背後;唐太宗親自率領步騎四千,帶上戰鼓和號角,卷起旗幟,登上北山,並敕令各路大軍聽到鼓角聲後一齊出兵奮擊。他還很有把握地命令有司部門在行宮朝堂邊上設置受降的大帳篷。六月二十二(戊午),高延壽等人見到隻有李勣布陣,便率軍準備攻打他。唐太宗望見長孫無忌的軍隊風塵大起,當即命令擊鼓鳴角,高舉旗幟。各路大軍聽到鼓角之聲後,鼓噪並進,結果高延壽等人大為恐懼,打算分兵抵禦,然而他的陣容已經大亂。又遇上雷電,龍門人薛仁貴穿著奇異的軍服,大呼大喊地衝鋒陷陣,所向無敵;高麗士兵紛紛披靡。大軍乘勝猛擊,高麗兵馬因此全麵潰敗,陣亡了二萬多人。唐太宗遠遠望見薛仁貴勇猛異常,召見了他,當即拜他為遊擊將軍。薛仁貴是薛安都的六世孫,名禮,通常用字稱呼。


高延壽等人帶領殘餘部眾依據山勢的顯要固守。唐太宗命令各路大軍包圍他們。長孫無忌下令拆除所有橋梁,斷了他們的歸路。六月二十三(己未),高延壽和高惠真帶領部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求投降。他們進入軍門,跪著用膝蓋前行,拜伏著請求饒命。唐太宗跟他們說:“東夷的少年,在海上跳跳還行。至於摧毀堅壘,陸戰決勝,自然趕不上老人。今後還敢和天子作戰嗎?”他們都跪伏在地答不上來。唐太宗挑選了耨薩以下的酋長三千五百人,授予他們軍隊的官秩,將他們遷徙到內地,把其他人都放了,讓他們回平壤。被放回去的人無不高舉雙手,用額頭撞地,歡呼之聲幾十裏外都可以聽到。唐軍還收捕了三千三百人,把他們都活埋了,同時繳獲五萬匹馬,五萬頭牛,一萬副鐵甲,類似數量的其他器械。高麗舉國大為驚駭,後黃城和銀城的守軍都拋棄城池逃走了,數百裏內不再有人煙。


唐太宗讓驛馬送捷報給太子,並寫信給高士廉等人說:“朕作為將領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你們覺得如何?”並因此將自己停留的那座山命名為駐蹕山,刻石記載自己的軍功,並賜全國人大酺歡宴兩天。


要想知道唐太宗親征高麗接下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