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二十七:唐太宗改立太子與悔婚薛延陀

(2017-07-16 15:58:31) 下一個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夏四月初一(庚辰),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情暴露,於四月初六(乙酉)被廢為庶人,吏部尚書侯君集和漢王李元昌也受到株連而被處死。


太子李承乾犯罪被廢黜後,魏王李泰每天都入宮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答應封他為太子。岑文本和劉洎也勸唐太宗這麽做,然而長孫無忌一再請求他立晉王李治(李治是長孫皇後的二兒子,而李泰是庶出)。唐太宗跟侍臣們說:“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靠在朕的懷裏說:‘臣今天才開始成為陛下的兒子,是臣再生的日子。臣有個兒子。臣死的那天,將為陛下殺了他,然後傳位給晉王。’作人誰不愛自己的兒子?朕見到他這樣,十分可憐他。”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陛下的話大錯了。希望陛下深思熟慮,千萬不要在這大事上失誤!陛下萬歲之後,魏王據有天下,怎肯殺了自己的愛子,而傳位給晉王?陛下從前既然立承乾為太子,後來又寵愛魏王,對他的禮秩超過了承乾,所以才釀成今天的大禍。這件事為時不遠,足以為鑒。陛下今天要立魏王,就必須先處置晉王,那樣他才能得到安全。”唐太宗流著淚說:“朕不能這麽做。”因而起身回到宮裏。魏王李泰擔心唐太宗會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便跟李治說:“你和元昌關係密切。現在元昌敗了,你難道不擔憂嗎?”李治因此憂形於色。唐太宗感到奇怪,屢次追問他什麽緣故,李治最後隻好實話相告。唐太宗這才悵然若失,開始後悔說了要立李泰為太子的話。唐太宗當麵譴責李承乾,李承乾回答說:“臣本來身為太子,還有什麽其它要求!隻是被李泰圖謀,才時不時和朝臣商量保全自己的辦法,所以讓那些不逞之徒教臣圖謀不軌罷了。如果今天李泰成為太子,正是中了他們的奸計。”


李承乾被廢黜後,唐太宗曾在兩儀殿上朝。群臣都出去後,他隻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留下,跟他們說:“朕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弟弟,都做了這些事。讓朕感到實在無聊!”說著一氣之下頭往禦座上撞去。長孫無忌等人爭著上前抱住他。唐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刺自己,褚遂良奪下刀交給晉王李治。長孫無忌等請求唐太宗根據自己的意願立太子,唐太宗說:“我想立晉王。”長孫無忌說:“臣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求立斬無赦!”唐太宗跟李治說:“你舅舅答應你了,應該好好拜謝他。”李治因此拜謝了長孫無忌。唐太宗跟長孫無忌等人說:“你們已經同意了,但不知外間會有什麽樣的議論?”長孫無忌答道:“晉王仁慈孝敬,天下人對他已經歸心很久了。請求陛下試著召幾位朝臣進來問問,如有不同意見的,臣將有負陛下,罪該萬死。”唐太宗於是登上太極殿,召見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問他們道:“承乾悖謬叛逆,李泰也十分凶險,都不能立。朕想在其他幾個兒子裏選一個為嗣,誰比較合適?你們可以大膽明說。”群臣全都歡聲高呼道:“晉王仁慈孝敬,應當為嗣。”唐太宗非常高興。當天,李泰帶著一百多隨從騎馬來到永安門。朝廷敕令負責門衛的部門全部遣散他的隨騎,隻帶李泰一人進入肅章門,然後將他幽禁在北苑。


四月初七(丙戌),唐太宗下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並親臨承天門城樓,宣布大赦天下,賜民眾大酺歡宴(朝廷禁止民眾聚在街頭喝酒;賜酺隻是開禁而已)三日。唐太宗跟侍臣們說:“朕如果立了李泰,那等於說太子的位置可以通過苦心經營得到。從今以後,一旦太子失道,任何覬覦太子位置的藩王,也跟太子一同摒棄。這一規定將傳給子孫,永遠成為以後的法則。況且一旦李泰立了,那麽承乾和李治都無法保全。而李治立了,那麽承乾和李泰都會平安無事。”


司馬光評論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愛,以杜禍亂之原,可謂能遠謀矣!”


四月初八(丁亥),唐太宗任命中書令楊師道為吏部尚書,取代侯君集。當初,長廣公主嫁給趙慈景,生了也參與李承乾陰謀的趙節。趙慈景死後,公主改嫁給楊師道。楊師道和長孫無忌等人一道負責審理李承乾的案件,暗中為趙節疏通,想為他開脫罪責,因此獲罪。唐太宗來到長廣公主的府邸,公主用額頭撞擊地麵,哭著為兒子謝罪。唐太宗也下拜,哭著說:“‘賞不避仇讎,罰不阿親戚’,這是天下至公的道理,朕不敢違反,所以對不起姊姊了。”


四月初十(己醜),唐太宗下詔任命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司空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子太傅;特進宋國公蕭瑀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為太子詹事。蕭瑀和李勣還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大員。同中書門下三品這一要職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唐太宗又任命左衛大將軍李大亮兼領右衛率,任命前詹事於誌寧和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和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賓客。


勣曾得過急病,醫師開的方說“用須灰可以治療”。唐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須,為他和藥。李勣非常感動,跪在地上,把頭都磕出血來,哭著謝恩。唐太宗說:“朕這是為了社稷,並非為了愛卿,有什麽恩好謝的!”李勣曾為唐太宗侍宴,唐太宗私下跟他說:“朕在群臣中尋找可以托孤的人,沒人能超過你了。你以往不辜負李密,現在豈能辜負朕!”李勣流淚辭謝,把指頭都咬出血來。於是君臣歡飲,李勣喝得大醉。唐太宗解下禦服,蓋在他身上。


四月十一(庚寅),唐太宗親自去拜謁太廟,為李承乾的過失向祖先謝罪。四月十四(癸巳),唐太宗下詔解除魏王李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等職位,降爵為東萊郡王。李泰府裏得到他親信的僚屬都被流放到嶺南。唐太宗因為杜楚客的兄長杜如晦有大功,赦免了他的死罪,廢為庶人。給事中崔仁師曾秘密奏請,要立魏王李泰為太子,唐太宗因此將他降為鴻臚少卿。


四月二十一(庚子),朝廷製定太子謁見三師的禮儀:在殿門外迎候,先下拜,三師才答禮下拜;每道門都必須讓三師先行;三師坐下後,太子才能坐下。太子寫給三師的書信,前後都必須稱名,還加上“惶恐”。


五月十六(乙醜),唐太宗下達手詔,讓全國舉薦孝廉和茂才以及異能的人士。


五月二十五(癸酉),太子上表認為“承乾和李泰目前的衣服不過隨身而已,飲食也不能適合口味;受到幽禁而整天憂慮,著實可憐。兒臣乞求陛下敕令有司部門,特別優待他們。”唐太宗聽從了。


黃門侍郎劉洎上言認為:“太子應當勤於學問,親敬師友。如今太子到宮闈入侍陛下,動不動就是十天半月,太師和太保以下的佐吏,太子都很少聯係。還希望陛下稍微壓抑對下輩的愛護,弘揚遠大的規劃,那將是天下百姓的幸運!”唐太宗於是命令劉洎與岑文本、褚遂良、馬周隔日前往東宮,和太子相處談論古今和政事。


六月初一(己卯),日食。六月初四(壬午),朝廷改葬了隋恭帝楊侗。


六月初九(丁亥),太常丞鄧素出使高麗歸來,請求為懷遠鎮增添衛戍兵馬,好逼迫高麗。唐太宗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語出《論語·季氏》)’。從沒聽說靠一兩百衛戍兵馬就能威震遠方!”


六月十九(丁酉),右仆射高士廉請求遜位,唐太宗準許了,但仍保留了他開府儀同三司的職位和其他封爵,以及同門下中書三品,照樣讓他參知政事。


閏六月初四(辛亥),唐太宗跟侍臣們說:“朕自從更立太子以來,遇到事情總要教誨太子。見到他吃飯,就說:‘你要知道耕種收獲的艱難,就總會有這飯吃。’見到他騎馬,就說:‘你要知道讓馬勞逸結合,不耗盡馬的體力,就總會有這馬騎。’見到他乘船,就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好比是水,君主就好比是舟。’見到他在樹下乘涼,就說:‘木頭依從準繩才會正直,人主聽從諫言才會聖明。’”


閏六月初十(丁巳),唐太宗下詔讓太子負責左、右屯營兵馬的事務,屯營大將軍以下的官員都接受他的節度。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兒突利設來納幣(即婚前送女方聘禮),答應貢獻馬五萬匹,牛和橐駝一萬頭,羊十萬隻。閏六月十三(庚申),突利設獻上饌食,唐太宗登上相思殿,為他大宴群臣,還設置了十部樂。突利設兩次下拜上壽,唐太宗賜給他非常豐厚的禮物。


契苾何力上言說:“陛下不能答應薛延陀的求婚。”唐太宗說:“朕已經答應他們了。身為天子豈能食言!”契苾何力說:“臣並不是要陛下斷然拒絕,隻是希望拖延些時日。臣聽說古代有迎親的禮儀。如果陛下下達敕令,讓夷男(即真珠可汗)親自前來迎親。即使他不到京師,至少也應當到靈州來。他一定不敢來,那麽拒絕他的求婚就有理由了。夷男生性剛愎暴戾,一旦無法成婚,他部下又抱有二心,不過一二年就一定會病死。到時他兩個兒子爭立,我們就可以坐著製服他們!”唐太宗聽從了他的建議,便征召真珠可汗親自前來迎親,並發送詔書,說自己將巡幸靈州和他會麵。真珠可汗非常高興,打算前往靈州。他的臣屬進諫道:“萬一被他們扣留,將後悔莫及!”真珠可汗說:“我聽說唐天子很有聖德。我得以親身前往見他,也死無所恨了。況且漠北必定得有主人。我已經決定走了,你們不用多說!”於是唐太宗接連派出三批使節,去接受他們進獻的各種牲畜。薛延陀先前沒有存放牲畜的廄房,真珠可汗向各個部落征調牲畜,往返近萬裏,路途上又得經過大沙漠,缺乏水草,所以調來的牲畜餓死累死了大半,到了期限無法送到。朝廷大臣們認為聘禮未備而答應求婚,將使戎狄異族輕視中國,因此唐太宗下詔拒絕了真珠可汗的求婚,也取消了到靈州的巡幸,並將三批使者追回來。


褚遂良上疏認為:“薛延陀的可汗本來隻是一個俟斤(突厥部落酋長的稱號),陛下蕩平沙漠一帶時,塞外萬裏蕭條,殘餘的賊寇到處奔波,所以必須有個酋長管轄那裏。因此陛下賜給他璽書和旗鼓,立為可汗。近來陛下又降下弘大恩典,答應他的求婚,同時西告吐蕃,北諭思摩,中國的男女老少,誰不知道這事。陛下還親自臨幸北門,接受他使臣的獻食,並讓群臣和四夷使節,飲宴歡樂了一整天。大家都說陛下為了百姓的安寧,不惜讓自己的女兒遠嫁他方。芸芸眾生,誰不對陛下感恩戴德?如今陛下突然又產生了進退之意,有了反悔之心。臣為國家失去信譽感到痛惜。這麽做,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卻很多。薛延陀將對朝廷產生猜疑,也許會打算成為邊患。他們的國家帶著被欺騙的憤怒,而我們的民眾又懷著負約的慚愧,恐怕這並非是陛下讓遠人賓服,讓邊兵受教的辦法。陛下君臨天下已有十七年了,總是用仁德和恩惠對待民眾,靠信用和大義安撫戎夷,以致漢人和夷族莫不欣然誠服,也沒有臉麵辜負陛下。陛下不能有始有終,難道不感到痛惜嗎!大沙漠以北,異族部落多如牛毛,朝廷派兵征服,終究不能消滅殆盡。陛下應當用恩德加以感懷,讓為惡的一方是夷人而不是漢人,讓失信的責任在他們不在我們。這麽一來,堯、舜、禹、湯都將遠不如陛下了!”但唐太宗沒有聽從他的進諫。


當時,多數大臣都認為:“國家既然答應他們的求婚,接受了他們的聘幣,那就不能失信於戎狄,以免導致邊患的產生。”唐太宗說:“你們隻知道古代的事情,而不知道今天的現狀。從前西漢初年,匈奴強大,中國弱小,所以隻好把皇家的女子打扮一番,捐送金銀布帛去討好他們,求得邊境的安寧。如今中國強大,戎狄弱小,靠我們的一千步兵,就可以打敗幾萬胡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之所以跪伏磕頭,答應我們的要求,不敢驕矜怠慢,是因為他剛成為君主,其他雜姓部落並非他的種族,所以就想利用中國的權勢去懾服他們罷了。那些同羅、仆骨、回紇等十來個部落,各有幾萬兵馬。如果他們並力攻打薛延陀,很快就可以消滅了他們。之所以不敢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他是中國擁立的。今天朕要把女兒嫁給他,他一定會仗恃自己是大國的女婿,其他雜姓部落誰敢不服!戎狄都是人麵獸心,一旦稍不如意,他必定反過來成為禍害。如今朕拒絕他的求婚,取消他們的聘禮,其他雜姓部落知道朕拋棄了他,很快就會把薛延陀給瓜分了。不信你們就等著瞧吧!”


司馬光評論說:“孔子稱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審知薛延陀不可妻,則初勿許其婚可也;既許之矣,乃複恃強棄信而絕之,雖滅薛延陀,猶可羞也。王者發言出令,可不慎哉!”意思是,孔子說過:沒有糧食,沒有兵馬,也不能沒有誠信。唐太宗如果真覺得不能將女兒嫁給薛延陀,當初就不應當答應他的求婚。既然答應了,又仗恃自己的強大而失信。即使消滅了薛延陀,也應當為此感到羞恥。帝王說話施令,能不慎重嗎?


唐太宗問侍臣們說:“泉蓋蘇文弑殺他的君主而專權,是可忍孰不可忍?以今天的兵力,打敗他並不難。但朕不想驚擾百姓,所以想暫且讓契丹和靺鞨去騷擾他們。你們覺得怎樣?”長孫無忌說:“泉蓋蘇文自知罪大,害怕大國前去討伐,必定嚴加防備。陛下稍微隱忍一段時間,讓他慢慢感到安心。到時他必定更加驕傲怠惰,更加放肆地為非作歹,然後我們出兵討伐,那時也不晚。”唐太宗說:“有道理!”閏六月二十一(戊辰),唐太宗下詔任命高麗王高藏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並派使臣持節全權到那裏冊封。


閏六月二十九(丙子),唐太宗改封東萊王李泰為順陽王。


當初,太子李承乾失去德行時,唐太宗暗中跟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杜正倫說:“朕兒子有腳病,那倒沒什麽,但他疏遠賢良,親近群小,愛卿得在這方麵加以監察。如果他真是無法教誨,你應當來告訴朕。”杜正倫屢次勸諫李承乾,但他不聽,杜正倫隻好將唐太宗的話轉告他。太子上表把這事奏報唐太宗,唐太宗為此指責正杜倫泄漏了他們之間的秘密。杜正倫說:“臣隻是想以此嚇唬他,希望他改邪歸正而已。”唐太宗非常生氣,便將杜正倫支出朝廷去擔任穀州刺史。當李承乾出事後,秋七月十四(辛卯),唐太宗又把杜正倫降職為交州都督。當初,魏徵曾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說他倆都有宰相的材幹,請求任命侯君集為仆射,還說:“國家安不忘危,不可沒有大將,各個宿衛部隊的兵馬都應該交給侯君集專門負責。”唐太宗因為侯君集喜歡自誇,行為荒誕,所以沒有任用他。當杜正倫因罪被貶黜,侯君集因謀反被殺後,唐太宗開始懷疑魏徵也曾結黨營私。又有人說魏徵自己將他先後的諫言記錄下來,給起居郎褚遂良看。唐太宗得悉後更加不高興,於是取消了魏徵兒子魏叔玉和公主的婚事,並毀掉了自己為他撰寫的石碑。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