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十:李靖征服突厥與溫彥博議置胡人

(2017-06-28 09:24:11) 下一個


貞觀三年即公元629年正月二十九(辛未),唐朝開國功臣裴寂罷官回鄉,不久也死了。十一月二十三(庚申),唐太宗李世民派兵部尚書李靖率軍十多萬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即公元630年春正月,李靖率領驍騎三千自馬邑進駐惡陽嶺,在夜裏襲擊並攻破了定襄(今山西中北部)。突厥的頡利可汗沒想到李靖突然來到,大驚失色地說:“唐人沒有傾國而來,李靖怎敢如此孤軍深入!”他的部眾一天裏鬧了好幾次虛驚,頡利可汗隻好將總部搬到磧口。李靖又派間諜去離間他的心腹,頡利可汗的心腹康蘇密於是帶著隋蕭後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前來歸降。正月初九(乙亥),他們回到京師。先前,有投降唐朝的胡人說什麽“中原有人私下給蕭後通信”。到這時,中書舍人楊文瓘請求調查這事。唐太宗說:“天下尚未平定,突厥人還很強大。愚民無知,也許真有這事。今天天下已經安寧,既往的罪行,何必繼續追問!”


李勣(即李世勣,為避諱去掉了世。後同)從雲中出兵,和突厥人在白道開戰,打敗了他們。


正月二十七(癸巳),武德殿北院著火。二月初四(己亥),唐太宗臨幸驪山溫泉。


二月初九(甲辰),李靖在陰山打敗突厥的頡利可汗。


先前,頡利可汗戰敗後,逃竄到鐵山。他的剩餘部眾還有數萬。他派執失思力入朝拜見謝罪,請求舉國歸降,並親自入朝。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等人前往慰撫,又下詔讓李靖帶兵去迎接頡利。頡利表麵上卑恭謙辭,其實內心還十分猶豫,打算等到塞外的草青馬肥時,再逃入漠北。李靖帶兵和李勣在白道會合,相互商量道:“頡利雖然戰敗,但他的部眾依然強大。如果讓他越過沙漠逃到磧北,去投靠那裏的九個大姓部落,那時道路艱險遙遠,很難追上。如今朝廷下詔讓我們前往他那裏,胡虜一定會放鬆警惕。如果挑選精騎一萬,帶上二十天的幹糧前往襲擊,可以不戰就拿下他們。”並將他們的計劃告知張公謹。張公謹說:“詔書已答應他們投降,使者還在他們那裏,怎能再去突襲!”李靖說:“這正是當年韓信之所以破齊的辦法。唐儉之流有什麽好可惜的!”因此率軍連夜出發,李勣也率軍跟上。大軍抵達陰山時,遇到一千多帳篷的突厥人,李靖順便俘虜了他們隨軍。頡利可汗見到唐儉等使者,喜出望外,便放下了心。李靖讓武邑人蘇定方帶領二百騎兵作為前鋒,利用大霧前行,直到離頡利可汗的牙帳隻有七裏地時,他們才發覺。頡利可汗乘著匹千裏馬先逃走了。李靖大軍到後,突厥兵眾全都潰散。唐儉脫身得以回歸。李靖殺了一萬多突厥士兵。俘獲了男女十多萬,還繳獲了數十萬雜畜。他也殺了隋義成公主,活捉了她兒子疊羅施。頡利可汗帶著一萬多人想越過大沙漠。李勣駐紮在磧口,頡利可汗過來時,被他率軍攔住,無法越過。他屬下的大酋長們紛紛率眾投降,李勣俘虜了五萬多人回歸。李靖的這趟出征為唐朝開拓了從陰山之北直到大沙漠的廣袤領土,並將公布的捷報傳送到朝廷。


二月十一(丙午),唐太宗從驪山溫泉回宮。


二月十九(甲寅),唐太宗因為征服了突厥而大赦天下,還讓百姓大酺歡宴五天。同時他任命禦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守侍中王珪為侍中,守戶部尚書戴胄為戶部尚書,參預朝政。他還任命太常少卿蕭瑀為禦史大夫,與宰相和輔臣一道參議朝政。


三月初三(戊辰),唐太宗任命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候大將軍。


各地的夷狄君主或酋長都來宮闕,請求唐太宗成為天可汗。唐太宗說:“那麽我就以大唐天子的身份,代行可汗的事務!”群臣和四夷君長都高呼萬歲。從那以後,唐太宗下達給西北地區夷族君長的璽書上,都稱天可汗。


三月初五(庚午),突厥的思結俟斤率領部眾四萬前來歸降。


三月十一(丙子),唐太宗任命突利可汗為右衛大將軍和北平郡王。


當初,始畢可汗任命啟民可汗的母弟蘇尼失為沙缽羅設,督領部落五萬家,在靈州西北樹立大旗建立牙帳。當頡利可汗的內政大亂時,隻有蘇尼失所部沒有離叛。突利可汗歸降唐朝時,頡利可汗立蘇尼失為小可汗。當頡利敗走時,蘇尼失前往依附他,準備投奔吐穀渾。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帶兵緊逼,強迫蘇尼失去捉拿頡利,送到長安。頡利可汗帶著幾個隨騎連夜逃走,躲在一個荒穀裏。蘇尼失害怕得罪唐朝,飛馬前去捉獲了他。三月十五(庚辰),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率領部眾突然來到蘇尼失的軍營,俘虜了頡利,將他送往京師。蘇尼失舉眾前來歸降,漠南地區因此空曠無人。


蔡成公杜如晦病重,唐太宗派太子去探望他,後來又親自去了。三月十九(甲申),杜如晦病故。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他曾祖杜皎在北周被追贈開府儀同,曾任大將軍和遂州刺史;高祖杜徽曾任北周河內太守;祖父杜果也曾任北周溫州刺史,以及隋朝工部尚書和義興公,《周書》有他的傳記。杜如晦的父親杜吒曾任隋昌州長史。杜如晦少年時就很聰悟,喜歡談論文史。隋煬帝大業中年,他作為常調參加預選。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他,看著他說:“你有應變的才幹,將來能成為棟梁。希望你能保持德行。現在想讓你從底層幹起,就是俸祿少了點。”於是讓他填補滏陽尉的空缺,但杜如晦不久就棄官回家。李世民奪取長安後,聘他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就升遷陝州總管府長史。當時府中俊才很多,被外派為大官的不少,李世民為此十分擔憂。記室房玄齡說:“離去的府僚雖多,其實也沒什麽好可惜。杜如晦聰明識達,有王佐的才幹。如果大王隻想當個藩王,那也不必用他。但如果想經營四海,則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吃一驚,說道:“你要不說,我差點就失去此人了!”於是奏請他擔任秦王府屬。他後來跟隨李世民出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曾為他運籌帷幄。當時軍國多事,杜如晦剖析決斷,辦事幹脆利落,深為時人欽佩。累次升遷後他擔任陝東道大行台司勳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戶。不久又以本官兼任文學館學士。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後,杜如晦成為從事中郎。丹青上畫的十八位秦王府名人中,杜如晦名列榜首。唐太宗讓文學褚亮為他寫讚道:“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可見他對杜如晦何等重視。杜如晦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再贅述了。杜如晦死時年四十六歲。唐太宗哭得非常傷心,為此廢朝三天,追贈他為司空,改封萊國公。唐太宗還親手書寫詔書給著作郎虞世南,說他和杜如晦的君臣義重,對於他的不幸離世,痛悼於懷,希望虞世南體涼他的心意,為杜如晦製作碑文。


唐太宗後來因為吃瓜,覺得味道甜美,愴然地想起杜如晦,吃了一半就停了下來,還專門派人將剩下的甜瓜拿到他的靈座祭典。唐太宗賜給房玄齡一根黃銀帶,看著他說:“你和如晦共同輔佐朕。今天所賜,隻見到你,卻不見如晦!”因而泫然流淚。他又說:“朕聽說黃銀大多被鬼神敬畏。”便命令取來黃金帶,讓房玄齡親自送到杜如晦的靈堂去。唐太宗有次忽然夢見杜如晦,就跟平常見到的一樣。天亮後他把這夢告知房玄齡,說著說著就歔欷感歎,並下令叫人送禦饌到他的靈堂祭奠。杜如晦死後的頭年忌日,唐太宗又派尚宮到他的府第去慰問他的妻兒,也始終沒有取消他官府裏的僚佐。其他大臣從未享受過這樣的恩遇。可惜的是,杜如晦的後代下場可悲。他兒子杜構世襲了爵位,官至慈州刺史,但被他弟弟杜荷株連,被流放到嶺南,死在那裏。杜荷早先因是功臣的兒子娶了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授任尚乘奉禦。貞觀中年,他和太子李承乾謀反,被處斬。這是後話。


三月二十九(甲午),唐太宗到太廟將擒拿頡利可汗的大事祭告祖先。同時,突厥的頡利可汗來到長安。夏四月初四(戊戌),唐太宗來到順天樓,陳列了盛大的文物,在那裏接見頡利,曆數他的罪狀,說:“你利用父兄的資業,放縱淫虐,自取滅亡,這是罪狀一。多次和我結盟又馬上背棄,這是罪狀二。你仗恃兵力強大,窮兵黷武,導致白骨遍野,這是罪狀三。蹂躪我國的莊稼,搶掠我國的女子,這是罪狀四。我寬宥你的罪行,保存你的社稷,而你有意拖延,借故不來,這是罪狀五。然而自從渭水便橋結盟以來,你不再大肆入寇,所以才免了你的死罪。”頡利哭著謝罪後退下。唐太宗下詔讓他住在太仆寺,供給他豐厚的食物。


太上皇李淵聽說生擒了頡利,歎道:“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圍困在白登,不能報仇。如今我兒子能滅了突厥,我真是將江山托付對了人。還有什麽好擔憂的!”太上皇召唐太宗和十來位貴臣以及諸王、嬪妃、公主到淩煙閣,設宴款待他們。酒酣時,太上皇自彈琵琶,唐太宗離席起舞,公卿輪番起身向太上皇祝壽,直到深夜才散。


突厥滅亡後,他們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投降唐朝的也有十萬人。唐太宗下詔給群臣,讓他們商議如何處置他們。多數朝臣都說:“北狄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的禍患。今天有幸讓他們破亡。應當將他們全都遷徙到河南的兗、豫二州之間,分散他們的種族和部落,散居到各個州縣,教他們如何從事耕織,可以將這些胡虜教化為農民,讓塞北之地永遠空曠。”但中書侍郎顏師古認為:“突厥和鐵勒都是上古以來就不肯臣服的異族。陛下既然征服了他們,就應當將他們安置在河北,分別設置酋長統領各自的部落。那樣將永無禍患。”


禮部侍郎李百藥認為:“突厥雖說是個國家,然而他們的種類不同,各有自己的酋帥。如今應當趁著他們的離散,讓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署任他們的君長,相互獨立,不再臣屬於哪個可汗。即使陛下想保存阿史那氏,也隻能讓他管理自己的本族而已。國家分離則勢力衰弱,容易控製;他們相互之間勢均力敵,就很難相互吞滅,可以做到各自保全。這樣就必不能跟朝廷抗衡。臣請求在定襄設置都護府,成為他們的節度。這才是安定邊境的長遠策略。”


夏州都督竇靜認為:“戎狄的本性,有如禽獸,無法用刑法威懾,不可以仁義教化。更何況他們對家鄉眷念的首丘之情,不容易忘卻。將他們安置在中原,隻會有害無益,恐怕一旦生變,他們就可能侵犯朝廷。不如趁他們破亡的機會,為他們施以出乎預料之外的恩典,給他們的酋帥封個王侯的稱號,再把宗室的女兒嫁給他們,分散他們的土地,拆散他們的部落,使他們權柄衰弱,勢力分散,這樣就容易牽製住他們,讓他們成為長久的藩臣,永保邊塞的安寧。”溫彥博認為:“把他們遷徙到兗、豫二州之間,將違背他們的天性。這並不是保存和養育他們的辦法。臣請求按照漢光武帝當年的辦法,將歸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塞下,保全他們的部落,順從他們的習俗,用以充實空虛的地帶,使他們成為中國的捍衛和屏障。這才是最好的策略。”


魏徵認為:“突厥世代都是寇盜,是百姓的大敵。如今有幸擊潰了他們,而陛下因為他們的歸降,不忍心把他們全殺了。應當放他們回到自己原來的家園,而不能讓他們留在中國。戎狄人麵獸心,衰弱時就請求臣服,強大時則起兵叛亂,那是他們平常的本性。如今歸降的民眾近十萬,幾年之後,經過繁衍會加倍,那時一定會成為朝廷的腹心疾患,後悔就來不及了。西晉初年各族胡人和百姓在中國雜居,郭欽和江統都勸晉武帝將他們趕出塞外,以斷絕禍亂的根源,但晉武帝沒有聽從。以後的二十多年,伊水和洛水之間,便淪為充斥著毛氈和裘服的胡人地域。這從前的教訓難道不是陛下的明鑒!”溫彥博說:“帝王對於海內萬物,如同天覆地載,不應當有所遺漏。如今突厥處境困頓,前來歸附於我,陛下怎能拋棄而不肯接受!孔子說:‘有教無類。’如果將他們從危亡中拯救出來,授予他們生存的方法,教會他們中國的禮義,那麽數年之後,他們都將成為朝廷的臣民。到時再挑選他們的酋長,讓他們入宮宿衛。他們將敬畏朝廷的威嚴,感懷陛下的仁德,哪裏會有什麽後患!”


唐太宗最終還是采納了溫彥博的策略,將突厥歸降的民眾安置在塞下,東自幽州,西至靈州;並在突利可汗原來統轄的地盤上,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將頡利可汗的地盤分為六州,在東部設置定襄都督府,在西部設置雲中都督府,負責統領他們的部眾。


五月初七(辛未),唐太宗任命突利為順州都督,讓他統領部落官員。唐太宗告誡他說:“你的祖父啟民可汗毅然前來投奔隋朝,隋朝封他為大可汗,因此擁有北部荒原。但你父親始畢可汗反而成為隋朝的邊患。天道不容,所以才導致你們今天的如此混亂和敗亡。我之所以不立你為可汗,就是因為接受了啟民可汗先前的教訓。今天任命你為都督,你應當好好遵守中國的法律,千萬不要再相互侵掠。這不但是因為朕希望中國長久安寧,也希望你們的宗族永遠得以保全!”


五月初八(壬申),唐太宗任命阿史那蘇尼失為懷德郡王,阿史那思摩為懷化郡王。頡利敗亡時,各部落酋長都拋棄了頡利,前來歸降。隻有阿史那思摩跟隨他,最終和頡利一道被擒。唐太宗嘉許他的忠誠,拜他為右武候大將軍,不久又提升他為北開州都督,讓他統領頡利原來的部眾。


五月十三(丁醜),朝廷下詔任命右武衛大將軍史大奈為豐州都督。其他來歸降的各族酋長,也都官拜將軍中郎將。胡人酋長布列朝廷,光五品以上的就有一百多人,幾乎占朝廷大臣的一半。跟隨他們遷居長安的也有近萬家。


五月十七(辛巳),唐太宗下詔:“今後,有來訴訟的,如果不服尚書省的判決,可以到東宮去上訴,由太子裁決。如果仍然不服,可以奏聞朝廷。”意思是唐太宗將親自審理。


五月二十三(丁亥),禦史大夫蕭瑀彈劾李靖當時大肆破壞頡利可汗的牙帳,指責他禦軍毫無軍紀,導致突厥的珍奇物品,全被搶掠一空。他還請求將李靖交付法司立案審理。唐太宗下達特敕,不予彈劾。當李靖入朝謁見時,唐太宗嚴厲責備了他。李靖磕頭謝罪。好一陣後,唐太宗才說:“隋朝的史萬歲擊潰達頭可汗,隋朝竟然有功不賞,反而以罪殺了他。朕則不一樣,不但記錄你的功勳,還赦免了你的罪過。”接著加授李靖為左光祿大夫,賜給他一千匹絹布,並把他的食邑增加到五百戶。沒多久後,唐太宗又跟李靖說:“先前有人講你的壞話。今天朕已經領悟了,你千萬不要為此掛懷。”又賜給他二千匹絹。


要想知道唐朝征服突厥後的事情,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