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十六:桓玄篡位之五:王恭冤死與殷仲堪起兵

(2016-03-08 16:01:53) 下一個

公元397年四月,東晉太傅司馬道子在王恭和殷仲堪的逼迫下,不得已而殺了佞臣王國寶。司馬道子的兒子會稽世子司馬元顯,當時十六歲,很有才氣。他擔任侍中,勸說司馬道子說,王、殷二人終究必為朝廷的禍患,請他暗中防備他們。司馬道子於是拜司馬元顯為征虜將軍,將他的衛府以及徐州的文武官員都配備給他。

司徒左長史王廞是王導的孫子,因為母親服喪居住在吳郡。王恭討伐王國寶時,請王廞代理吳國內史,讓他在東麵起兵。王廞讓前吳國內史虞嘯等人到吳興和義興去招募士兵,應招的人數以萬計。沒多久,王國寶死了,王恭也罷了兵,便命令王廞歸還印章離職,回去繼續為母親服喪。王廞因為起兵的時候,殺了太多自己的異己,停不下來了,所以非常生氣,便不接受王恭的命令,派兒子王泰帶兵討伐王恭,還寫信給會稽王司馬道子,列舉王恭的罪狀。司馬道子把他的信送交王恭,五月,王恭派司馬劉牢之帶領五千人去攻擊王泰,把他殺了。劉牢之又和王廞在曲阿大戰,王廞的部眾不戰而潰,王廞自己單騎逃走,不知去向。王恭收捕虞嘯下到廷尉,但因為他祖父虞潭有功,隻將他免為庶人。

公元398年二月,會稽王司馬道子忌恨王恭和殷仲堪對他的威逼,又因為譙王司馬尚之及其弟司馬休之有才略,便把他倆引為腹心。司馬尚之勸說司馬道子道:“如今方鎮的勢力強盛,而宰相的權力太輕,大王應當在外麵藩鎮秘密樹立自己的心腹,好保衛自己。”司馬道子覺得有理,便任命司馬王愉為江州刺史,負責江州和豫州四郡的軍事,作為自己的外援。司馬道子還天天和司馬尚之商議,如何找到可趁之機。

六月,桓玄請求出任廣州刺史。司馬道子忌妒桓玄,不想讓他身居荊州,便趁機滿足他的願望,任命桓玄為負責交、廣二州軍事的廣州刺史。桓玄接受了頭銜但卻不去上任。豫州刺史庾楷因為司馬道子割了他的四個郡讓王愉負責,便上疏說:“江州是內地,而西府豫州卻北鄰賊寇,不應讓王愉分割去都督。”朝廷不理。庾楷大怒,便派兒子庾鴻去勸說王恭道:“司馬尚之兄弟如今玩弄權術,比王國寶還要厲害。他們假借所謂增強朝廷威權的理由,想要削弱方鎮,懲罰先前的事情。他們可能造成的禍害深不可測。如今應當趁他們的陰謀尚未得逞,先去對付他們。”王恭覺得有理,便轉告殷仲堪和桓玄。殷仲堪和桓玄都答應了,於是共同推舉王恭為盟主,定期同時直奔京師。

當時朝廷內外互相猜疑防範,所以河道港口的巡邏檢查都非常嚴格。殷仲堪為了安全保密,把定期起兵的信寫在斜絹上,卷起來放在一根箭杆中,用白鏑熔化後密封起來,再上一層漆,經過庾楷送給王恭。王恭啟封他的書信,發現斜絹上的文字顯得很古怪,不能辨別出殷仲堪的手書,便懷疑是庾楷偽造的。加上殷仲堪去年討伐王國寶時已經違期沒有及時起兵,王恭便以為現在他也未必會起兵,於是決定自己先期起兵。司馬劉牢之勸諫他道:“將軍是國家的元舅;會稽王則是天子的叔父。會稽王又在朝廷執政。他先前已經為了將軍殺了他寵愛的王國寶和王緒,又不得不將王廞的信送交將軍,可想而知,他深恨將軍已經多時了。他近來所信任的人,雖然不是太令人滿意,但也沒有太大的過失。割庾楷的四郡給王愉,對將軍又有什麽損害!晉陽的軍隊,怎麽可以為了內戰而一再發動!”王恭不聽他的勸告,毅然上表請求討伐王愉和司馬尚之兄弟。

司馬道子派人勸說庾楷道;“往日我與愛卿,情如骨肉。記得我們在帳中的飲酒,無所不談的話,可以說是親密無間的。愛卿今天放棄舊交,結識新援,難道忘記了王恭當年欺陵你的恥辱嗎!如果愛卿委屈自己而臣服他人,最終讓王恭得誌,他必定會把愛卿當作一個反覆小人,怎麽肯把你當作親信!那時身首都未必保得住,還談什麽富貴!”庾楷怒道:“王恭先前進入朝廷,相王害怕得無計可施。我知道事情緊急,很快就出兵勤王,王恭因此不敢發難。去年的事情,我也待命隨時準備行動。我事奉相王,沒有對不起您的地方。相王不能抗拒王恭,反而殺了王國寶和王緒。自從那時以來,誰還敢再為相王盡力!庾楷實在不能以一家百口人的生命冒這個風險。”當時庾楷已接受了王恭的檄文,正在招募兵馬。當他的回信抵達京師時,朝廷十分憂慮恐懼,急忙宣布內外戒嚴。

會稽世子司馬元顯跟他父親司馬道子說:“先前不討伐王恭,所以有今日的災難。今天如果繼續讓他為所欲為,那麽太宰就大禍來臨了。”司馬道子不知該怎麽辦,就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司馬元顯,自己不過每天喝酒而已。司馬元顯聰明警惕,略通文義,頗有誌氣,果敢勇銳,以朝廷安危為己任。附會他的人們,都認為司馬元顯十分神武,有晉明帝的風範。

殷仲堪聽說王恭起兵,因為自己去年延誤了日期,便馬上也起兵緊急出發。殷仲堪從來沒有為將的經驗,便將全部軍事委托給南郡相楊佺期兄弟,讓楊佺期率領水師五千為前鋒,桓玄緊接其後,殷仲堪親自率領二萬大軍,相繼而下。楊佺期自以為他的祖先從漢太尉楊震直到父親楊亮,九世都以才德著名,便仗著自己的門地,以為整個江東沒人比得上他。有人將他比作王珣,楊佺期還很不甘願,甚至懷恨。而當時的名流因為他太晚來到江東,婚姻和社交都無法進入上流,加上楊佺期以及他兄長楊廣、弟弟楊思平、堂弟楊孜敬都過於粗獷,所以總是排擠壓抑他們。楊佺期經常為此恨得咬牙切齒,便想找機會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能,所以也讚成殷仲堪起兵。

八月,楊佺期和桓玄的大軍突然抵達湓口。王愉毫無防備,惶恐地急忙逃到臨川。桓玄派偏軍追上俘獲了他。

這時有個和王恭事件沒有關係的插曲。那就是寧朔將軍鄧啟方和南陽太守閭丘羨帶兵二萬出擊南燕,結果在管城大敗,鄧啟方等人單騎走免。

九月,東晉加會稽王司馬道子黃鉞,任命世子司馬元顯為征討都督,派衛將軍王珣和右將軍謝琰帶兵討伐王恭,派譙王司馬尚之帶兵討伐庾楷。

不久,譙王司馬尚之在牛渚大破庾楷,庾楷單騎投奔桓玄。司馬道子任命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取代庾楷,任命司馬恢之為驃騎司馬兼丹楊尹,任命司馬允之為吳國內史,任命司馬休之為襄城太守,各自擁兵以為自己的外援。

在庾楷失敗的七天後,桓玄在白石大破朝廷的軍隊。桓玄與楊佺期進軍到橫江,司馬尚之退走,司馬恢之率領的水軍全軍覆沒。次日,司馬道子進駐中堂,司馬元顯守衛石頭。三天後,王珣前往守衛北郊,謝琰進駐宣陽門,準備保衛京師。

王恭曆來因為才氣而盛氣淩人。殺了王國寶後,便自以為威不可擋,仗著劉牢之為爪牙,但卻僅僅把他當作一員部曲將領對待。劉牢之仗著自己的軍事才華,深深以此為恥,因而心懷怨恨。司馬元顯知道後,便派廬江太守高素去遊說劉牢之,讓他背叛王恭,答應事成之後即以王恭的位號授予他。他又讓司馬道子寫信給劉牢之,為他陳述禍福利害。劉牢之跟兒子劉敬宣說;“王恭以前受到先帝的大恩。如今身為帝舅,卻不能翼戴王室,反而多次起兵威逼京師。我不能不慎重考慮王恭的真實意圖。他勝利的那天,還會甘願位居天子和相王之下嗎?我打算依靠國家的威靈,以順討逆,你覺得如何?”劉敬宣說:“朝廷雖然沒有成湯和太康那麽美好,但也不像周幽王和周厲王那麽惡劣。而王恭仗恃他的兵威,暴虐並蔑視王室。父親大人和他親非骨肉,義非君臣。雖然和他共事了一些時候,但感情也沒什麽太好。今日討伐他,於情於義都沒有什麽說不過去的地方!”

王恭的參軍何澹之知道劉牢之的陰謀,將這事告訴了王恭。但王恭知道何澹之曆來和劉牢之有矛盾,便不肯相信。王恭又夢見劉牢之坐在他的位置上。第二天一早王恭置了酒席宴請劉牢之,跟他說:“事成之後,我將任命愛卿為北府總督。”當即在眾人麵前拜劉牢之為兄,然後將精兵堅甲,全部配備給他,讓他率領帳下督顏延為前鋒。劉牢之抵達竹裏時,殺了顏延投降朝廷;然後派劉敬宣和自己女婿東莞太守高雅之回軍去襲擊王恭。王恭正出城閱兵,劉敬宣率領騎兵猛衝過去,王恭的軍隊全部潰散。王恭將要回到京口城裏時,高雅之已經關閉了城門。王恭單騎逃到曲阿。王恭平常很少騎馬,因此大腿中生瘡。曲阿人殷確是王恭的故吏,用船載著王恭,把他藏在葦席下頭,準備去投奔桓玄。來到長塘湖時,遇上商人錢強。錢強和殷確有宿怨,便向湖浦尉告密。湖浦尉於是逮捕了他們,送到京師去。司馬道子聽說王恭即將來到,要出去當麵羞辱他,而沒有打算殺他。然而當時桓玄等人已抵達石頭城,司馬道子害怕會有變故,便在建康的倪塘把王恭殺了。王恭的五個男孩以及弟弟王爽、兄長的兒子秘書郎王和及其黨羽孟璞和張恪等人也都殺了。王恭臨刑時,還默誦佛經,自理胡須鬢發,神色自若。他跟負責行刑的人說:“我暗於信人,所以才有今天。原來的本意,還不是因為忠於社稷!但願百世之後人們能夠重新了解王恭。”

王恭秉性強硬正直,心裏深存節義。他讀《左傳》讀到“奉王命討不庭”時,總是停卷歎息。但他不夠大氣,也不了解時機。自從到北府(即京口)後,他雖然能以簡惠為政,然而過分矜持,自以為高貴,和部下頗為隔絕。王恭還喜歡用兵,又特別信奉佛道,所以頗為勞役百姓。他修營佛寺,務求壯麗,因此導致官民普遍嗟怨。然而王恭十分清廉。他死之後,家裏沒有什麽財產,隻有一些書籍而已,了解他的人都因此為他傷心。

王恭姿儀俊美,多數人都愛看他,有人看到他說他“濯濯如春月柳”。王恭曾身披鶴氅裘,在雪地上行走。孟昶看到他,歎道:“這真是神仙般的人呀!” 在長塘湖被捕時,遇到時任湖孰縣令的故吏戴耆之。王恭私下告訴他說:“我有個未成年的庶兒,在乳母家。先生請為我將他送寄給桓南郡。”戴耆之便送他的庶兒到夏口。桓玄後來幫他撫養,並為王恭建立喪庭讓人吊祭。比及桓玄執政後,上表為王恭平反,朝廷下詔追贈他為侍中、太保,諡名為忠簡。王爽追贈為太常,王和及其兒子王簡以及王通則被追贈為散騎郎,殷確追贈為散騎侍郎。湖浦尉以及錢強等人被處以腰斬。王恭庶子曇亨在義熙中年官拜給事中,這些都是後話。

王恭被殺之後,朝廷任命劉牢之為負責兗、表、冀、幽、並、徐、揚州七州和晉陵軍事的大都督,取代王恭。劉牢之本來是方麵大員屬下的一名將領,現在一下子占據了王恭的位置,自然擔心眾人不服,便樹用心腹徐謙之等人加強自己的勢力。

不久後,楊佺期和桓玄的大軍抵達石頭,殷仲堪則來到蕪湖。司馬元顯從竹裏飛馬回到京師,派丹楊尹王愷等人發動京師周圍的軍民幾萬人占據石頭城以抵拒荊州的軍隊。楊佺期和桓玄等人上表,依理為王恭辯護,還要求朝廷誅殺劉牢之。劉牢之率領北府的軍隊馳赴京師,駐軍在新亭。楊佺期和桓玄見到北府兵的勢頭,大驚失色,急忙退軍回到蔡洲。朝廷不知道荊州軍隊的虛實,殷仲堪等人擁有幾萬步眾,充斥在京郊附近。朝廷內外無不感到憂慮和受到威逼。

左衛將軍桓修字承祖,是桓衝的兒子,而且娶了簡文帝的女兒武昌公主。他跟司馬道子說:“荊州的西軍我們可以想法勸說和解。我知道他們的內情。殷、桓他們,專門仗恃王恭。現在王恭既然已經破滅了,西軍必然感到沮喪惶恐。現在如果用重利引誘桓玄和楊佺期,他二人內心一定高興。桓玄能夠製服殷仲堪,我們也可以讓楊佺期倒戈,反過頭去對付殷仲堪。”司馬道子覺得有理,便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同時他還召郗恢回朝為尚書,然後任命楊佺期取代郗恢為負責梁、雍、秦三州軍事的雍州刺史;任命桓修為荊州刺史,暫且代領左衛文武的職責;又命令劉牢之派一千人送他上任。朝廷然後貶黜殷仲堪為廣州刺史,派殷仲堪的叔父太常殷茂到西軍去宣詔,敕令殷仲堪退兵回去。

冬十月,東晉大赦。殷仲堪得到詔書,大怒,便催促桓玄和楊佺期進軍。桓玄等人則對朝廷的任命十分滿意,準備接受,但還有點猶豫未決。殷仲堪聽說後,急忙從蕪湖南歸,派使者去告諭在蔡洲的將領們說:“你們大家趕快各自帶兵回來,要不然我回到江陵後,將把你們的家屬都殺了。”楊佺期的部將劉係帶領了二千人先回去了。桓玄等人因此大為恐懼,狼狽地往西退走,並在尋陽趕上殷仲堪。殷仲堪失去官職後,想倚賴桓玄等人為援,而桓玄等人也要依賴殷仲堪的軍隊,所以他們雖然內心互相猜疑阻擾,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又不得不合作。於是他們互相交換子弟作為人質,在尋陽結盟,一道表示不接受朝廷的任命,並連名上疏要求為王恭平反,要求誅殺劉牢之和譙王司馬尚之。他們還申訴殷仲堪並無罪過,為什麽卻單獨被降職貶黜。朝廷得到奏章,非常害怕,內外一片騷動。司馬道子隻好取消了桓修的任命,把荊州還給殷仲堪,並下達優詔慰諭他,以謀求和解。殷仲堪等人於是受詔。禦史中丞江績彈劾桓修,說他專門為自身利益考慮,貽誤了朝廷。朝廷於是下詔免了桓修的官職。

當初桓玄在荊州時,所作所為豪邁放縱。殷仲堪的親信黨羽都勸殷仲堪殺了桓玄,但殷仲堪不肯。比及來到尋陽,因為他的名聲地位,殷仲堪便推舉桓玄為盟主。桓玄於是更加自我矜持。楊佺期為人驕悍,桓玄卻總是把他當作一個貧寒出身的部下對待。楊佺期因此很恨他,暗中勸殷仲堪說,桓玄終將為患,請求在盟壇上偷襲並殺了他。殷仲堪擔心楊佺期兄弟的勇健,怕殺了桓玄之後,便無法控製楊氏兄弟,便嚴禁他們這麽做。於是他們各自心懷鬼胎地回到自己鎮守的地方。桓玄也知道楊佺期的陰謀,暗中有幹掉他的打算,便進駐到夏口,聘始安太守卞範之擔任長史作為自己的謀主。卞範之字敬祖,是濟陰宛句人。他既有見識又有悟性,為人聰敏,在當時聲譽很好。太元中年(即380年代末期),他由丹陽丞升遷為始安太守。桓玄少年時就和他有來往。這時,桓玄把他當作心腹,所有的密謀,無不和他一道商量解決。

這時,朝廷的詔書獨獨沒有赦免庾楷。桓玄便任命庾楷為武昌太守。

當初,郗恢為朝廷抗拒西軍時,桓玄尚未得到江州刺史的任命,便想取代郗恢出任雍州刺史,讓郗恢為廣州刺史。郗恢聽說後很害怕,便征求他部屬的意見。大家都說:“如果楊佺期來,我們誰敢不奮力跟他一拚。然而如果桓玄來,我們恐怕難與為敵。”後來聽說朝廷任命楊佺期取代自己,郗恢便和閭丘羨商量派兵抗拒他。楊佺期聽說後,開始揚言說桓玄將進入沔水一帶,以楊佺期為前驅。郗恢的部眾信以為然,於是望風披靡,郗恢隻好請求投降。楊佺期於是進入州府,當場殺了閭丘羨,然後放郗恢回京師。郗恢抵達楊口時,殷仲堪暗中派人把他殺了,連同他的四個兒子,然後借口說他是被南蠻強盜所殺。楊佺期入主雍州後,安撫將士,體恤百姓,修繕城池,訓練士兵,很得人心。

要想知道桓玄,殷仲堪和楊恮期以後的情況,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