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胡亂華係列六:晉室東遷之十四:晉明帝英年早逝

(2015-11-15 18:32:07) 下一個

公元324年七月,東晉平定了王敦的叛亂,王敦自己先已病死,他的黨羽也都滅絕了。司徒王導等人都因為討伐王敦有功而受到封賞。王導被封為始興郡公,得到食邑三千戶,晉明帝還賜他絹布九千匹;丹陽尹溫嶠被封為建寧縣公,尚書卞壼建興縣公,中書監庾亮永昌縣公,北中郎將劉遐泉陵縣公,奮武將軍蘇峻邵陵縣公,食邑各一千八百戶,絹布各五千四百匹;尚書令郗鑒封高平縣侯,護軍將軍應詹觀陽縣侯,食邑各一千六百戶,絹布各四千八百匹;建威將軍趙胤封湘南縣侯,右將軍卞敦益陽縣侯,食邑各一千六百戶,絹布各三千二百匹。其餘封賞各有差別。

周撫和鄧嶽戰敗後都逃走了。周光打算資助他兄長逃亡,但卻想捉拿鄧嶽。周撫非常生氣地說:“我和伯山一道逃亡,你幹嗎不先殺了我!”剛好鄧嶽的船來了,周撫出門遠遠地向他喊道:“你自己趕快先走吧!現在連骨肉都還要相害,何況他人!”鄧嶽急忙調轉船頭逃走,周撫後來也跟他一道逃到西陽的蠻人那裏。蠻人酋長向蠶接納了他們。當初鄧嶽任西陽太守時,曾經打算討伐各個蠻人部落,所以蠻人都很怨恨他,勸向蠶殺了他。向蠶不肯,說:“鄧府君因為困難而來歸附於我,我怎麽忍心殺他!”因此他倆都得免一死。第二年,晉明帝下詔原宥王敦的黨羽,周撫和鄧嶽這才出來自首,免了死罪,但受到一段時期的禁錮。

已故吳郡內史張茂的妻子陸氏,變賣自己的家產,率領張茂原來的部曲為先鋒去討伐沈充,報丈夫的大仇。沈充失敗後,陸氏前往宮闕上書,因為張茂未能打敗沈充而替他向朝廷謝罪;晉明帝下詔追贈張茂為太仆。

有司上奏說:“王彬等王敦的親屬,都應當除名,不能繼續擔任要職。”晉明帝下詔說:“司徒王導大義滅親,還將得到後世的原諒和理解,何況王彬等人都是王導的近親!”便統統不追究。

朝廷下詔說:“王敦綱紀除名,參佐全部禁錮。”溫嶠上疏道:“王敦剛愎自用,不仁不義,殘忍行事,任意殺戮,朝廷不能製止,骨肉不能諫阻。在他身邊的臣僚,總是提心吊膽,所以沒有人敢於直言,在路上相遇都不便多說話。那真是賢人君子都毫無辦法隻能韜光養晦的日子。就他們的本意而言,哪裏願意心安理得地跟從王敦!像陸玩、劉胤、郭璞這些人都曾經常和臣這樣說過,所以臣很清楚。如果他們果真助桀為虐,自然應當明正典刑;但如果他們隻是冤枉地陷身在奸黨的府邸,臣則認為應當寬宥他們。臣現在謹將陸玩等人的忠誠,表明給陛下,希望他們不因此受到和賊人同流合汙的罪責。臣如果沉默不言,實在對不起良心。陛下仁聖,氣量弘大,總是追求公允公正;臣有幸遇上從善如流的君主,所以講了這些本來於我不相幹的事,完全是因為愛惜人才,不忘忠益的緣故。隻請陛下聖裁!”

郗鑒卻不同意他的看法,認為先前的帝王確立了君臣之間的大義,臣子貴在為節義而死。王敦的佐吏,雖然多數是被逼迫的,然而他們進不能諫止他為逆的陰謀,退不能想法脫身遠離賊臣。所以必須接受教訓,應當加以懲罰。晉明帝終於還是聽從了溫嶠的建議,寬恕了他們。郗鑒雖然要求嚴辦王敦的黨羽,卻又從人道的角度奏請說,錢鳳的母親年已八十,應當承蒙寬宥。晉明帝也答應了。晉明帝又因為郗鑒的才器和名望,朝廷大事總是請教他。

冬十月,晉明帝任命王導為太保、領司徒,加殊禮,西陽王司馬羕領太尉,應詹為江州刺史,劉遐為徐州刺史,代王司馬邃出鎮淮陰,蘇峻為曆陽內史,加庾亮為護軍將軍,溫嶠為前將軍。王導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應詹來到江州,當時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還憂心忡忡,應詹盡力安撫招懷,使大家無不心悅誠服。

十二月,晉明帝以大祥的禮儀拜謁建平陵。這月,沈充原來的部將顧颺在武康起兵,攻打燒毀城邑,但很快就被州縣的官兵打敗殺死了。

公元325年二月,朝廷追贈已故譙王司馬承、甘卓、戴淵、周顗、虞望、郭璞、王澄等人。周劄的故吏也為周劄鳴冤,尚書卞壼認為:“周劄負責鎮守石頭城,卻開門延寇,不應當贈諡。”司徒王導則認為:“當時王敦的奸逆尚未顯露,即使像臣等這樣有見識的人,也都沒有醒悟過來,和周劄沒有什麽兩樣。等到了解了他的奸險之後,周劄便以身殉國,還被夷滅了宗族。臣認為他應當得到和周顗戴淵一樣的待遇。”郗鑒則認為:“周戴死節,周劄延寇,這兩件事截然不同,卻得到同樣的賞賜,這怎能使人信服!如果都像司徒所說的那樣,往年有見識的人都和周劄沒什麽不同,那麽譙王、周顗、戴淵則都應當受到責備,還有什麽好贈諡的!如今這三位大臣既然得到褒獎,那麽很明顯周劄應當受到貶黜。”王導說:“周劄和譙王、周顗、戴淵,雖然他們的看法有不同的地方,但都盡到了人臣的氣節。”郗鑒說:“王敦為逆的陰謀已經醞釀了很久,正因為周劄的開門,導致王師敗績。如果王敦最早的起兵算是義舉,那麽他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了,而先帝也就是周幽王周厲王了!”然而晉明帝最終還是采用了王導的建議,追贈周劄為衛尉。

同時,東晉了恢複滅三族的刑法,但婦人除外。三月,晉明帝立皇子司馬衍為皇太子,大赦,增加文武官位二等,連續賜給大臣酒席三天,還資助鰥夫寡婦孤兒獨老棉帛,每人二匹。又征用處士臨海人任旭和會稽人虞喜為博士。夏四月,晉明帝下詔說:“大事初定,一切都從新開始。現命令太宰和司徒以下,前往朝堂參議政事,各項現成和待改的規章製度,都務必認真討論。”又下詔說:“朕欣賞直言,重視明亮正直的大臣,我想你們大家都理解我的情懷。《尚書》說‘予違汝弼’,朕有過失你們就糾正,這正是堯舜看待君臣的關係。朕雖然未必強勢明察,但也許還不至於忠言逆耳。你們正擔任著稷和契(堯舜時的忠臣)那樣的職位,希望大家共勉吧。”但世事並不順利,天災人禍不斷。三月,京師又下暴雨又下冰雹。石勒的部將石良入侵兗州,刺史檀贇力戰而死。司州刺史李矩等人也潰敗逃亡,石勒於是占領了司、兗、豫三州的地盤。

五月,東晉任命陶侃為征西大將軍,負責荊、湘、雍、梁四州的軍事兼荊州刺史,荊州人士都彈冠相慶。陶侃秉性聰敏恭勤,整天盤膝危坐,軍事和行政的大事,他認真處置毫無遺漏,很少有閑暇的時候。陶侃經常跟人說:“大禹這樣的聖人還愛惜每寸光陰;至於我們大家,也應當愛惜每分光陰,怎麽可以遊手好閑,酗酒誤事!活著無益於當世,死了無聞於後代,那是自暴自棄!”他的參佐中如果有人光遊玩而不做事,陶侃總是讓人把他們的酒具和用來賭博的東西,全都扔到江裏去,是將吏的則加以鞭笞,說:“樗蒲(當時流行的一種賭博)這東西,是那些養豬的奴才們玩的!老莊那一套都是浮華的東西,不是先王的法則,沒有實用意義。君子應當有做人的威儀,怎麽能蓬頭垢麵,打著赤腳,然後自以為這就是灑脫宏達!”有給他送東西的,陶侃一定要問東西的由來,如果是自力更生的,東西雖然微小,他也很高興,多加安慰,並賞賜他們成倍的東西;如果來路不正,陶侃則嚴厲斥責,歸還這些東西。陶侃曾經出遊,看見有人手裏拿著一把還沒成熟的稻穗,陶侃問他:“拿這幹什麽?”那人說:“路上看到的,隨便拿來好玩而已。”陶侃大怒道:“你不但自己不耕作,還無端浪費人家的稻穀!”便將他加以鞭打。所以百姓勤於農作,豐衣足食。陶侃曾經讓人造船,製造過程中的木屑竹頭,陶侃都叫人收拾儲藏起來,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麽。後來州府開會,那時積雪剛化,聽事廳前麵剩下的雪還濕,陶侃便讓人將木屑鋪在地上。後來桓溫伐蜀時,又用陶侃所貯藏的竹頭裝作士兵放在船上,派上了很大用場。陶侃辦事的精心入微,就是這樣。

晉明帝任命王舒為安南將軍,負責廣州的軍事兼廣州刺史。但在六月,朝廷又改任王舒為湘州刺史,負責湘州的軍事,調湘州刺史劉顗為平越中郎將負責廣州的軍事,兼廣州刺史。這年大旱,從正月開始一直不下雨,直到這個月。

七月,朝廷任命尚書令郗鑒為車騎將軍,負責徐、兗、青三州的軍事兼兗州刺史,出鎮廣陵;又任命領軍將軍卞壼為尚書令。晉明帝下詔說:“郊祀天地是帝王必須做的重要事情。自中興以來,我們隻有南郊,沒有北郊,四時五郊的祭祀禮儀都不再有了。記載在祭祀典章應當根據順序祭祀的五嶽四水和名山大川,都沒有前去祭拜過。主持這項事務的大臣們請依照舊典詳細協商決定。”八月,晉明帝又下詔說:“當年周武王滅殷後,前往封拜比幹的墓;漢高祖經過趙地時,錄用樂毅的後裔。追記顯揚以往的賢人,是為了鼓勵將來。東吳時期將相名賢的後胄中,如有能夠纂修家訓,忠孝仁義,克己守真,但尚未聞名於世的,州郡的中正應當及時將他們的名字上報,不要有所遺漏。”

閏七月,晉明帝任命尚書左仆射荀崧為光祿大夫,負責尚書事務;任命尚書鄧攸為尚書左仆射。

右衛將軍虞胤是晉元帝皇後的弟弟,與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都是晉明帝親信的大臣。他們負責禁兵,在殿內當值,多方搜羅勇士作為自己的羽翼。王導和庾亮都很擔心,經常向晉明帝進言,然而晉明帝對待他們反而更加優厚,宮門的總管鑰匙都交給他們保管。晉明帝重病時,庾亮一天夜裏有份表章要上奏,向司馬宗要鑰匙。司馬宗不但不給,還叱責庾亮的使者道:“你以為這是你自己的家門嗎?想來就來?”庾亮於是更加怨恨他們。比及晉明帝重病不起,不想見人,大臣們都無法進宮。庾亮懷疑司馬宗和虞胤以及司馬宗的兄長西陽王司馬羕有異常的陰謀,便不顧一切地撞開宮門直接進到禦床前麵,見到晉明帝後痛哭流淚,指責司馬羕與司馬宗等人陰謀廢黜大臣,打算自己輔政,因而請求將他們貶黜。但晉明帝不肯。

八月二十一(壬午日),晉明帝不行了,便召太宰西陽王司馬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陽尹溫嶠一道接受遺詔,輔佐太子。八月二十六,晉明帝降遺詔說:“自古以來,人總有一死,賢人聖人也都相同。壽命長短,最終都回到一樣的地方,所以不必過於悲痛!朕臥病在床已久,經常擔心忽然之間就不行了。隻因為仰賴祖宗的宏偉基業,卻不能消滅賊寇,大恥未雪,百姓塗炭,所以才有感慨和遺恨。朕不幸辭世的那天,請用平時的服裝斂葬,一切都遵照先前的法度,務必從簡節約。千萬不要勞師動眾,在裝飾上花很大功夫。皇太子司馬衍還很幼弱,一下子要承擔重任,靠的都是你們這些忠臣賢相,訓導他成人。當年周公匡輔成王,霍光撫育昭帝,他們的大義和功勞無人可比,這難道不是宗室和大臣應當效法的嗎?你們這些公卿,都是當世的時望。希望你們敬聽顧命,擔負托孤的重任,同心斷金,讚助王室。諸位地方征鎮大員,刺史太守,都是朕的捍衛長城,祭壇拜將的外藩主帥,雖然事有內外,但目的都是一樣的。之所以不叫他們前來,是因為來了誰替朕捍衛邊防?你們就像唇齒,表裏互相依賴。所以應當同心努力,就像虎符兩半那樣契合無縫,總想著對方的好處,以消滅賊寇為共同目標。百官卿士,現請大家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聽命於宰輔,保祐年幼的皇太子,共同度過艱難,好讓祖宗的英靈,在九天之上永得安寧。這樣朕沒於地下,在黃泉沒有遺恨。”次日(戊子),晉明帝在東堂去世,死時才二十七歲,安葬在武平陵,廟號肅祖。

晉明帝聰明而有決斷,尤其精通事物的原理。當時兵荒馬亂,到處都是饑荒,死於瘟疫的人過半,弊病也很嚴重,所以時勢極為艱難危險。又遇上王敦挾著震主的威嚴,有動搖社稷的可能。晉明帝親自訓練部隊,以弱製強,既能和大臣們暗中定下策略,也能獨自做出決斷,最終平定王敦之亂。晉明帝後來又改授荊湘等四州的刺史,以分散長江上流的勢力,撥亂反正,增強朝廷的本,減弱藩鎮的枝。他雖然在位隻有兩年,但成事的規模卻十分弘遠。

要想知道東晉在晉明帝去世後的情況,請看另一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