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一百四十七

(2016-05-08 20:20:30) 下一個

         周朝是標準的封建社會,那麽商朝呢?

         郭沫若認為商朝是奴隸社會,可郭老給出的證明和他的學問根本不成比例,有點“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味道,他之所以“強說”,不過是為了迎合社會主義的曆史觀“奴隸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這一武斷的論斷。

        恩格斯論證奴隸社會時,他的樣本是古希臘、古羅馬、古巴比倫和古埃及,這些確實是奴隸社會。衡量一個時代是否是奴隸社會,標準很簡單,要看奴隸是否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比如說古羅馬的奧古斯都時代,奴隸數量保守估計有五千萬之多;當時的雅典,公民人數九萬餘人,而奴隸人數是公民的四倍,近四十萬之多。古埃及的奴隸比例雖然不像雅典那麽變態,但也數量龐大,埃及的城池、金字塔和尼羅河的水利工程都由奴隸完成。古埃及的奴隸來源主要是戰俘及社會地位低下的猶太人,法老獎勵士兵除了財物外還有奴隸。《聖經•出埃及記》講的就是猶太人被埃及人虐得受不了,在摩西帶領之下逃出埃及的故事。其過程一波三折,逃到曠野的猶太人因為缺少食物,於是又懷念起在埃及時做奴隸時的“幸福時光”,弄得他們的領袖摩西很崩潰。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框架裏,中國古代並不在他們側重於古歐洲的體係當中,而是分屬“亞細亞”範疇。斯大林覺得“亞細亞”的提法不夠高大上,不符合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的宏偉藍圖,於是“亞細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世界”。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於是中國必須有奴隸社會,否則相當跌份。於是,郭沫若勇敢地承擔了為國爭光的重任,用詩人的想象“證明”中國曾有奴隸社會這個偽命題。

        商朝當然有奴隸,但不能因為有奴隸就說那是奴隸社會。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種植園主擁有奴隸數近四百萬,南方人口才九百一十萬,那麽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是奴隸社會嗎?

        殷墟甲骨文中提到的“眾人”其實都是平民,他們是商代的主要生產力量。郭沫若把甲骨文裏的“眾”字解讀成奴隸,他說“眾”字表示太陽下有三個人赤身裸體地勞動著,完全是非人的待遇,所以他們肯定是奴隸。在郭沫若時代,農民們種田難道不是露天而作嗎?現在大部分的農田也還是露天的吧?大熱天裏袒露上身散熱也很正常,那麽那“三人”到底有沒有穿褲子呢?我不知道,郭老其實也不知道,這位出色的金石學家和考古大家腦子裏經常湧動著詩人的浪漫想象。象形字有個形狀就得了,還得把人的衣服畫出來嗎?難道“山”字還得畫出森林嗎?否則就是禿頭山?日、月是否都要畫上光芒,否則便日月無光?

       郭老“形象”地說明了“眾人”是奴隸,接著從語義角度解釋“民”也是奴隸。《漢書·食貨誌上》說殷周之時:“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春,秋出民,裏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郭老一口咬定這裏的“民”是指奴隸,進而指出“邑”是相當於奴隸集中營!郭老為什麽不說“野”也是集中營呢?《食貨誌》裏還有句話:“在野曰廬,在邑曰裏”,解釋了什麽是廬,什麽是邑。春夏在野外的住所叫“廬”,古人“結廬而居”便是此意。秋冬天涼了,得住在裏巷,就是邑。

        上麵那段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春天大家結伴出去種田,冬天則各回各家。晚上婦女相約共享火塘的火光,大家一起織布,所謂“所以省費燎火”就是這個意思,大家在一起工作效率提高了,所謂“同巧拙”是也。至於“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有兩個解釋,“四”也許是衍文,即錯字或多出來的字;另一個解釋是因為資源共享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日做了多日的事。郭老根據“四十五日”推算出“女奴隸”每日需工作十八小時,不知道他是怎麽推算的。他隻有按照每月二十個工作日,每天八小時才能得出女奴隸日均工作十八小時的結論,可郭老的時代中國的工人好像每周得工作六天吧?

        郭老是詩人,數學不好我們不必深究。郭老認為左右兩側的裏胥和鄰長“就跟哼哈二將一樣,監視‘民’之出入。連婦女的工作時間一天都是十八小時,男人的工作時間也就可以想見。”我就“想見”不出,難不成男人得二十四小時工作?!裏胥和鄰長監工不假,也是他們“令民畢出在野”,為什麽呢?因為當時實行井田製,大家除了私田外,還有公田,井水大家共用,“一井,八家共之”。《孟子·滕文公》說:“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就是說當時殷商之民,每個成年男子發放七十畝,其中十分之一作為公田,收成上交國家。裏胥和鄰長相當於生產隊長,“民”相當於村民,他們不是奴隸。《尚書·盤庚》說:“古我先後,既勞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畜民”不可能是奴隸,因為他們的祖先都有功於殷商祖先,才得到商王表彰。

        井田製固然不如孟子說的那麽完美,但它的存在沒有疑問,殷墟甲骨文和《詩經》都有佐證。從殷墟墓葬結構來看,平民占了商代人口的八成以上,奴隸不到百分之五。美國建國初期奴隸約七十萬到內戰時的四百萬,一直占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遠遠高於商朝的奴隸比例,可美國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屬於奴隸時代,它一直是資本主義社會,無論以前還是現在。

        商朝不是奴隸社會,夏朝也不是,甚至五帝時代也不是。中國從未有過奴隸社會,五帝時代是原始的分封社會,夏朝和商朝步入初級封建社會,而封建社會在周朝逐漸成熟了,並且一直延續到清朝。

         周朝往事,且留到《大曆史》第二部《西風烈—西周風雲錄》再一一細說。

(我的五千年係列第一部:《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完,完稿之日,春暖花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_landlord' 的評論 : 謝謝!
ca_landlord 回複 悄悄話 太好了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又告一段落,喝彩,佩服!
成書時可能“清華簡”的信息還沒有釋出來,現在有了,能否再作橫向比較?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nce-always' 的評論 : 謝過:-)不才學識淺,毅力尚可:-)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廖康' 的評論 : 曆史就像一個泥團被某些“弄潮兒”任意揉搓。
廖康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從未有過文字記載的奴隸社會。
Once-always 回複 悄悄話 恭賀大作第一部完成,博主才識淵博,不得不敬佩。雖然不懂曆史,但每篇還是堅持讀完的,慢慢學習。等你第二部西周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