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上海記憶 -- 記憶中的湯圓

(2023-02-06 15:47:42) 下一個

幼時我住在多倫路上的外婆家,街對麵就是四川北路上的”四新湯團店“。那是一家不大的食品店,記得進店左手邊有一隻整天燒著沸水的大湯鍋,裏麵總是漂滿了白色的湯團,湯團在嫋嫋蒸汽中上下起舞,時隱時現。大師傅總能用一個大水勺,在這滾動的湯團中準確按要求撈出熟透的湯團。這樣的景象對那時的我永遠充滿了誘惑。


食客們在進門右手的櫃台上付款,湯團的選擇隻有兩種,鹹口的鮮肉湯團或是甜口的芝麻湯團,價格有4分和5分一個的不同,付完錢,根據你購買的湯團數量和種類會拿到不同數量和顏色的木夾,然後憑此木夾去左邊窗口排隊端湯團。在這裏之所以要把湯圓叫湯團是因為,這裏賣的湯圓個頭巨大,每個都有孩子的拳頭大小,皮薄餡大,所以要稱作湯團。鹹口的鮮肉湯團,除了肉質新鮮,鹹香合適,還保留有許多湯汁,咬上一口和吃上海生煎包或小籠包的感覺完全不同,為了區分口味,鹹口的湯團每隻還都帶一個角,便於大師傅挑揀。而對於那時的我,其實更具有誘惑力的要數他們的芝麻湯團。那裏的芝麻湯團的餡料是由熟豬油,白沙糖和炒熟磨碎的黑芝麻粉糅合而成,一口咬開,那深灰色的芝麻餡裹著豬油和糖漿緩緩流出,讓人滿口濃香,也讓人從視覺到味覺都充滿了滿足。

外婆經常對人調侃,家裏子女的嘴加起來有一尺長,她的九個子女九張口加起來確實差不多要一尺來長了,因為有了這麽多的阿姨舅舅,所以時不時的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機會帶我去那裏享受美味,可能由於這樣的原因,也養成了我成年後對於湯團口感特別的挑剔。

到過春節的時候,由於家裏人口眾多,我們往往是家裏自己包湯圓。我家的湯圓可能也受四新湯團的影響,做起來可講究了。首先,外婆在節前很早就要開始準備湯圓餡的材料,炒黑芝麻和熬製豬油。每年外婆早早地就會用豬板油和肥肉去熬製豬油,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等著她的豬油渣出鍋,將略帶焦黃的豬油渣撒上一點鹽,一塊塊丟入嘴裏,那是又香又美味。 煉好豬油,就要開始炒黑芝麻,炒熟的黑芝麻還要用家裏的石臼撚碎,才能加入綿白糖和豬油一起攪拌成固態的湯圓餡。 為了包裹餡料,還得再準備水磨粉,而這卻是一件力氣活。一般說來,這樣的活計都是由我二舅起頭,在春節前的幾天,他就要將糯米浸水,讓糯米充分膨脹,然裝起家的石磨,準備磨水磨粉。將浸過水的濕糯米倒入磨盤上的進料口,一推石磨,就有白色的米漿水從石磨中流出,所以二舅還要在石磨的出料口上套一個白色的布袋,而袋身卻要泡在一個裝著水的大盆裏。這樣水磨粉就能被過濾收集在布袋中,並浸在水中與空氣隔絕,否則濕的水磨糯米粉十分容易變質呈粉紅色。磨完的水磨粉如果需要保存較長時間,那就必須拿出來曬成幹粉。好在春節時段,學校一般都會放假。很多時候,磨水磨粉都是由長我們十多歲的大表姐,二表姐帶著我們一起完成的。包湯團的工作一般從除夕晚上就要開始,將濕的水磨粉和芝麻餡都搓
成條狀,然後再揪成5分硬幣大小的小塊,搓圓後將水磨粉團壓扁,包上搓圓的芝麻餡芯,這樣一個鴿子蛋大小的湯圓就完成了。將一個個湯圓整齊地碼放在托盤裏,還要用濕毛巾蓋上以防它們幹裂。吃的時候,直接下到開水裏煮至上浮即可。雖然那時湯圓本身對我們有強烈的誘惑,但是,現在回憶起來,更難人難忘的卻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光,大家一邊聊天,開玩笑,一邊磨粉包製的過程。現如今,那時湯圓的滋味早已記不清了,可是那幹活的場景雖然已過去了幾十年,早已是物似人非,可是在腦子裏它就像是發生在不久之前的事情。

如今的我們,早已離開了多倫路,各家分布於世界的許多角落,可是每到春節,元宵我們還是會去吃湯圓,現在我們有了更多口味和材料的湯圓可以選擇,但,此時的湯圓對我們來說也就被簡化成了一種開袋即煮的速凍點心,雖然它還是同樣的香,同樣的甜, 但是,缺少了某種儀式感的湯圓在我的口中總覺得是少了靈魂。今天大概還能在四川北路上找到這家“四新湯團店”,可是不知道我們還能否再找回記憶中的那個四新湯團了。

 

###版權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蘇.蘇 回複 悄悄話 對的,黑洋酥是用板油捏出來的,不是用豬油做的。
oakville 回複 悄悄話 城隍廟的寧波湯團店不錯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太好了,想上海了!:)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
黑洋酥用生板油,不是熟豬油做的。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讚美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