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各自為戰'想到的……

(2015-08-24 17:49:50) 下一個

文革期間有幾個經典電影,包括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 我們這些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不僅重複看了許多次這些電影,而且對電影裏的台詞也背得滾瓜爛熟。  其中地道戰裏有這麽幾句經典台詞:“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你們要各自為戰,你們要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許放空槍。開火!”這句經典台詞出自電影中的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之口。各自為戰是由於特殊的環境,在地道裏與小日本鬼子鬥爭,不適合一個班,或者一個排集體作戰,但民兵們還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由此而想到我們在美國的中國人是不是也應該發揚一點團結一致的精神,在升學上,在職業場上既各自為戰,又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提攜呢?

前幾天,兒子在東岸的暑期實習結束,入大學前,回加州一個星期。期間,他花了許多時間幫助今年要申請大學的高中同學修改Essay。兒子不僅脾氣好,性格善良,且常常樂於助人,難怪臨要去東岸讀書前,好幾位同學的家長邀請他和我們做家長的聚一聚‏。我為兒子這種善良,陽光,且助人為樂的生活態度感到欣慰,但同時也意識到,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感受來自家庭,及親朋好友的愛,幫助,及支持。沒有這樣的愛,幫助和支持,在激烈的升學競爭環境下,兒子也很難跨入美國名校,而這樣的愛,幫助,和支持亦成就了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其實幫助了別人,也就是幫助了自己,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明白。 我們中國人在美國社會要生存,要發展,各自為戰是必須的,有許多事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但同時,能幫助別人的地方,盡量幫幫別人,利人利己,或者利人但不損己的事情多做做。

筆者由此想到網上最近議論的許多老印成為CEO的事。 老印比我們老中團結是個不爭的事實。一個老印對一個老中比高低,我們老中很可能會贏, 但在美國一群老印對一群老中比高低,我們輸的概率就會比較高,究其原因,我們老中過份強調各自為戰,缺乏相互信任,互相幫助的精神。筆者當年曾想在一位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大牌(印裔)教授手下讀博,結果該教授以手下已有太多研究生為由拒絕,後來發現此教授所帶的十幾位研究生,除了二個白人學生以外,其他均為印裔學生。當然像老印這樣過份狹隘的成幫結隊,互相提攜也不一定值得我們效仿或稱讚。反過來講,我們老中相互缺乏信任,互不通氣,單一的各自為戰也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升學,乃至將來在職業場上的競爭。

談到相互交流,文學城的子女教育本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相互商討一些怎樣培養孩子,如何跨入美國各類大學,如何尋找第一份工作等,但由於缺乏基本的信任,對於一些升學經驗或體會的貼子,諸多負麵評論浮上台麵,什麽“自吹自擂”了,什麽“推銷升學指導”了等等,搞得那些想分享成功經驗的的人士再不敢登台亮相,免得自討沒趣, 於是,那些“成功的家長們”隻能另辟新徑, 微信成了他們互相交流的新平台,諸如MIT 家長群,東岸大學家長群,HYP家長群等等,在那些平台上,鮮少有人會不負責任的發布一些負麵評論的貼子,大家本著互相學習,共同進取的態度,進行一些非常有益的信息及經驗的分享。

總而言之,為了讓下一代更健康的成長,我們應該團結一致,互相支持,讓我們中國人在美國這片土地上活的更加精彩,燦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