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科學史上第二大笑話:奇點

(2024-05-22 06:59:27) 下一個

科學史上第二大笑話:奇點

奇(qí)點大爆炸宇宙論所追溯的宇宙演化的起點 ,或者黑洞中心的點。奇點的密度無限大,奇點處的時空曲率無限大。

對於科學史上第二大笑話:奇點。可以說,許多人認為這就是一個笑話,它不像科學史上最大的笑話難以難以辨別,這個笑話,一看就不對:怎麽就密度無限大,曲率無限大?更為關鍵的是任何物理規律都失效。這不是笑話是什麽?

雖然很多人感覺奇點是個笑話,但是,卻無法反駁。

其實,時空階梯理論一出來,奇點的笑話就更加明顯了,之前是直覺感覺不對,現在是理論分析感覺其不對。

時空階梯理論認為,宇宙的根源是暗物質,暗物質極化產生收縮的物質和膨脹的暗能量。物質不斷收縮,逐漸形成引力,弱力,電磁力和強力,而暗能量不斷膨脹,逐漸形成對應的氣時空,神時空,虛時空和道時空。物質收縮和暗能量膨脹到了一定程度,就像彈簧運動,開始相反運動,物質膨脹,暗能量收縮,兩者中和形成暗物質,暗物質不穩定,又開始極化產生收縮的物質和膨脹的暗能量,這是一個無限循環,永不停息的運動。

你看,在宇宙的演化過程中,根本沒有奇點。

1970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提出“奇點定理”,證明當把廣義相對論應用於宇宙學時,就必然會出現“奇點”,這也反向證明,廣義相對論也是錯誤的。

時空階梯理論是什麽,其實,

時空階梯理論=元氣論+伏羲八卦+現代物理四種力。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牛頓引力+黎曼幾何

這是科學史上最大的笑話

 (2024-05-10 12:23:13)下一個

來自20億光年的伽馬射線暴,能量還能達到10 TeV(萬億電子伏特)以上,這就是科學史上最大的笑話。

我們相信,這個笑話,大部分人笑不起來。因為還是相信科學的。但是,新物理認為這就是一個笑話,因為有更合理的解釋。隻要你從內心真正笑起來,你就進入了新物理階段。換句話說,你就進入了以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主的新物理。

要知道,這個笑話才剛剛開始,是最新的。221009A的意思是2022年10月9日發現的。發現沒有錯,就是理論解釋是錯誤的。理論解釋就是一個笑話。


這個笑話的核心,不是能量部分,而是來自20億年前。這個20億年前,包含時間是:伽馬射線暴,跑了20億年,來到地球,能量還保持這麽高。宇宙之內可不是一無所有,最明確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另外,這個20億年前,包含的距離是光速跑了20億年的距離。這是多麽長的距離?

這個笑話如何結束?

隻要在未來,證明某些伽馬射線暴是無中生有,這個笑話就結束了,新物理就開始了。我們拭目以待。這裏的無,就是暗物質-暗能量。

這個笑話的民間解釋最給力:

遙遠的古代村民問:這雨(類似伽馬射線暴)來自哪裏?官方答:來自村西頭的湖水,因為村西頭的湖水幹了。村民滿意點頭:對,沒毛病。

現代解釋也不排除村西頭的湖水幹了,而是認為有更多的蒸發源,形成水蒸氣,形成雲,這裏的雲,就是暗物質-暗能量。這裏的暗物質-暗能量的來源可以是整個宇宙,所以,伽馬射線暴,類似整個宇宙事件,就可以解釋了。之前,隻是局限在村西頭的湖水,有些局限了。

黑洞內部的旅程:奇點不存在嗎?

關於黑洞內部的理論探索一直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即是奇點是否真正存在。盡管彭羅斯和霍金基於經典引力得到了奇點定理,證實了黑洞的奇異性。但奇點的定義不僅僅隻有一種,為了探討黑洞理論的這一核心問題,近期黑洞研究先驅克爾(Roy Kerr)發文表示——奇點不存在。他為什麽會得出這個結論?

仰望宇宙,瑰麗的星空令人神往,但美麗的同時往往也蘊藏著危險,其中最危險神秘的區域莫過於黑洞。

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革新了人們的時空觀念。廣義相對論的提出標誌著,時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舞台,而是會因舞台上的觀眾——時空中的物質——而扭曲,這一作用可以通過求解運動方程(即愛因斯坦方程)進行刻畫。一般來說,愛因斯坦方程是極難求解的,但是物理學家總可以找到各種具有良好對稱性的情況,以此作為理想模型來開展研究。1916年,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在一戰的戰壕中就得到著名的、以他名字命名的解,稱為史瓦西度規:

黑洞內部的旅程:奇點不存在嗎?© 由 眾播生活 提供

史瓦西度規既可以作為恒星外部的時空解,也可以作為一個球對稱黑洞解。觀察這個度規,可以明顯地看出存在兩個特殊的位置,r=2M和r=0,在這兩個位置處,度規(1)會發散。對於這兩個發散的理解困擾了物理學家很多年。人們最終發現,這兩個發散位置實際上對應黑洞最重要的兩個特征:事件視界和奇點。對它們的理解,是黑洞物理研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介紹黑洞這兩個特征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黑洞這一概念的形成。20世紀30年代,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和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等人對恒星燃盡後的引力塌縮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他們計算發現,當星體質量足夠大的時候,理論上並不存在足夠的排斥力可以阻礙引力塌縮。因此他們大膽預言引力塌縮不會停止,最終恒星會變得極其致密,進而使得周圍的時空高度扭曲,形成黑洞。這一觀點在當時受到了諸多質疑,更多人相信,這一預測或許隻是因為理論模型的過度簡化所致,現實中會存在某種人們還未理解的機製使得塌縮停止,因此黑洞並不是真實的物理實在。

直至今日,關於引力塌縮末期的物理還未得到徹底理解,引力塌縮最終得到的奇點問題仍然困惑著物理學家。然而,對於黑洞的存在,已在當前的引力波觀測中得到了很強的證據。不僅如此,前幾年人們還拍攝了黑洞的照片。這些進展無不揭示著,我們的宇宙中真的存在這樣一個神秘的天體。

黑洞內部:21世紀的黑體輻射?

值得注意的是,克爾的討論僅僅隻是奇點問題的一種解決方式,即使他提議的失效也並不意味著奇點便會存在。彭羅斯和霍金基於經典引力證明的奇點定理更多標誌的是經典引力的失效,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黑洞奇點更多承擔的是類似黑體輻射紫外發散的曆史意義。量子物理作為一個新的範式,任何物理理論都需要在小尺度上被納入量子物理的範式之中。目前隻有以廣義相對論為代表的引力理論仍在負隅頑抗。人們認為引力需要量子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也一定需要融合。在這一過程中,給各種物理量發散的黑洞奇點一個全新的量子力學版本的理解,從而解決這一發散就是量子引力誕生的必由之路。

經典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內部的圖像一定是不完整的,在黑洞內部這一宇宙最隱秘的角落,一定隱藏著更多神奇的東西。

奇點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種形式。它具有一係列奇異的性質,無限大的物質密度、無限彎曲的時空和無限趨近於0的熵值等。科學家證明在廣義相對論宇宙學中,“奇點”是不可避免的,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是從“奇點”開始膨脹的。1970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提出“奇點定理”,證明當把廣義相對論應用於宇宙學時,就必然會出現“奇點”,不僅大尺度宇宙會出現“奇點”,而且超大質量的恒星瀕死時的引力塌縮的最終結局也是“奇點”(此“奇點”指黑洞,與奇點有類似特性)。另有一些學者認為,廣義相對論中“奇點”的不可避免,可能是廣義相對論局限性的一種表現。愛因斯坦說:“人們不可假定這些方程對於很高的場密度和物質密度仍然是有效的,也不可下結論說‘膨脹的起始’就必定意味著數學上的奇點。”有一種推測認為,宇宙演化的開端,也許就沒有“奇點”。例如溫伯格(Steven Weinberg, 1933— )說:“宇宙從來就沒有真正達到過無限大密度狀態。宇宙現在的膨脹可能開始於從前的一次收縮的末尾,當時宇宙的密度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但仍然是有限的密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ZGBD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居然八卦也包括在階梯理論裡麵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