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拾玉鐲

(2008-07-08 14:32:59) 下一個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借來的,凡是喜愛京劇的戲迷們,都知道有一出好戲是《拾玉鐲》。當年張愛玲寫過一篇名為《借銀燈》的影評,因為覺得這名字實在風韻天然,盡可拿來洞觀世事。 

可是我也這麽借用就很俗氣了,不過呢,《拾玉鐲》和《借銀燈》從字麵上看倒是很搭配呀,簡直可入《聲律啟蒙》。 

雖然我是京劇迷,卻不愛看《拾玉鐲》,沒覺得那故事有什麽好,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孫玉姣,一個輕浮的富家子弟傅朋,再加上一個貪財好事的媒婆,通場是鄰裏家常的插科打諢,看不出有什麽好玩的。 

尤其搞不懂的是,傅朋一個大男人,號稱也知書達禮的,居然隨身揣著一隻玉鐲到處溜達,無意中見到漂亮的小姑娘,便扔於地上,然後眼瞄著人家偷偷拾起來才放心走開。 

更莫名其妙的是,一隻玉鐲引來幾條人命的血案,傅朋稀裏糊塗地被抓進牢裏,要不是他的未婚妻宋巧姣膽大心細,毅然上告,他的小命都沒了。到最後被太後賜婚玉姣,巧姣兩個美女,得了兩份妝奩,還有一個前程,天上的餡餅都掉在他的頭上了。這輩子除了秉性風流之外,也沒瞧出別的什麽好處來,一定是前生燒夠了高香。 

傅朋的故事告訴大家,倒黴的時候如洪水泛濫,開閘都不管事兒,而運氣來了山都擋不住,下巴都要樂掉了。 

我之所以每次都堅持著看《拾玉鐲》,全是因為後麵的《法門寺》太好看了,說它諷刺都不甚貼切,因為極少有諷刺是這麽圓熟入骨,極少有諷刺是這麽讓人開心的。 

《法門寺》裏的九千歲太監劉謹在曆史上絕對是個人物,罪惡昭彰,這裏就不說了。在戲裏,他也不是好人,盡管歪打正著地判對了傅朋的冤案。 

張愛玲曾說京劇的可愛,在於它的渾樸含蓄,我覺得這是很公道的評價。在戲台上,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故事再悲切,人物再奸惡,也不易使觀眾氣得要跳起來,反而轉彎抹角地,有一種人性上的共鳴。 

人情上的打圓場,也許太沒原則了,但也能說成是厚道,無論觀眾讚同還是反對,在一點上是有共識的------不如此這般,戲就唱不下去了。 

所謂“庸史紀事,良史誅意”,重要的是看官心地明晰,而唱戲的隻管唱,聽戲的隻管聽,發牢騷是回家以後的事。 

比如我吧,喜歡看小太監賈桂的插科打諢,跟主子陪笑,和知縣繃臉,把奴才的奴才做的十分興頭,淋漓盡致。 

劉謹說:“咱們爺們兒夠瞧的了吧?”

賈桂說:“敢情!夠瞧好大半天的啦!您這會兒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誰還比得了咱們爺們兒呀!” 

更別提那句最著名的,人家請他坐下,他說:“您倒甭讓,我站慣了!” 

這話說的,幾乎讓聽的人特不好意思點撥他兩句大道理,還別說,我就是自打看了《法門寺》之後,才知道什麽算是沒臉沒皮得登峰造極,到了那個境界,隻有他說話幹事兒的份兒。 

台下的人也不會臉紅,哈哈,都笑著呢,想不笑都難。 

這出戲的台詞真是好,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有好多。

又比如劉謹數落傅朋道:“年輕輕的,不說好好念書,弄這麽隻鐲子,滿處胡擩咕(這詞兒什麽意思我至今不知),幸虧是隻玉的,這要是硬麵兒的-------”,賈桂立馬說:“我就給啃啦!”,劉瑾大不以為然,“餓嗝!” 

每看到此處時,我就不敢喝水,怕聽完了他們的對話後噴出來。 

後頭劉瑾又數落孫玉姣,“一個閨閣幼女,不好好學習針黹,滿街上找便宜,這幸虧是隻玉鐲,這要是隻金鐲子,你們還不得鬧到金鑾寶殿上去呀?”

估計要不是戲台給撐著,孫玉姣當時暈菜。

一隻不知價值幾何的玉鐲,斷掉了三條性命,撮合了一男二女的姻緣,平白送了傅朋一個官帽,連糊塗縣太爺都高升了知府。誰說的人生如戲,其實人生比戲熱鬧多了。 

金鐲子,玉鐲子,放在人生這出戲裏,就是一個巧勁兒寸勁兒,誰遇上了,算他趕趟,弄不好呢,也可以算是倒黴。 

都說玉可以擋災,我聽到很多關於玉鐲救主的故事,大致的內容都是人忽然摔了一跤,爬起來後竟然沒傷沒損的,可是腕上的玉鐲不是碎了,就是裂了。 

這些故事聽多了,我就想啊,如果我手上有個好玉鐲,哪天迷糊了不小心摔個鼻青臉腫的,而玉鐲沒事兒,是不是它對我不夠好呢,還是我還沒有好到讓它為了我而奮不顧身? 

摔了,已經夠倒黴了,還得反省一下麽?又或者我說不定慶幸玉鐲完好無損,要不又要心疼壞了。 

這些事兒就是不能多想,反正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何苦自尋煩惱。 

還有很多故事就更嚇人了,說玉鐲有血痕的,長期戴著可以吸取人的血,慢慢地變紅,更說古玉鐲要經曆脫胎,否則無法清除它的前世記憶,又說古玉都有怨靈,會給後來者帶來不祥。 

從沒見過象人這麽自驚自擾的動物,這麽喜歡自己嚇唬自己,玉若有靈,說不定也會暈菜。 

有意思的是,很多故事寫到古玉作怪的時候,都是玉鐲,尤其是血玉鐲,就好像他們見過似的,說的比真的還真。 

《紅樓夢》裏的黛玉是自願下凡的小仙女,她的前身是絳珠仙草,但她自己隻說是個“草木之人罷了”,而寶玉不僅出生時自帶一塊美玉,他原本就是一塊經過煉化的美玉,但他也堅稱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 

對他們來說,一場夢,做完了就完了,該回到哪裏就是哪裏,從此了無牽掛。真正的癡人,是那些在夢中沉溺的人,永遠不願意醒來的人,因為除了夢,什麽都沒有了。 

玉鐲,也就是玉做的鐲子,它不為自己煩惱,那麽戴它的人為什麽想不開呢? 

孫玉姣拾到一隻玉鐲,她總想不到會牽連那麽多人和事的發生,不信命運的人,說那僅僅是巧合,巧合到可以入戲了,而信命的看到這個故事,也許會仔細瞅瞅自己的玉鐲,想想它的靈性。

我也想起生命裏的第一隻玉鐲,從來沒有戴到我的手腕上,可是永遠記得。

那時我還是小女孩,認識一家珠寶店,有空就去看一圈,主要是看裏麵的一隻玉鐲,別的東西都沒什麽印象了。 

好像是翡翠的吧,綠得不滿,但很清透,圓滾滾的,也許我對圓條手鐲的熱愛就是從它開始的。沒敢問過價,不過聽說它一直賣不出去,是因為圈口比較小,很多人來試過,都戴不進去。 

我經常偷偷地對比自己的手腕,當時還是比鐲子要小多了,於是暗暗地想要是我長大了,它還沒有賣出去的話,我就來買走它。 

忽然有一天,那個店搬家了,反正是一個暑假以後就空了,我再也沒見過那隻玉鐲。 

這麽多年過去了,不知它好不好,是不是正在誰的手腕上滑動? 

我倒是希望這個玉鐲有記憶,就象我還沒有忘了它。 

樂府詩雲,“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跳脫,就是手鐲,金的,銀的,玉的,木頭的,瑪瑙的,象牙的...... 

跳脫,真的,跳脫的還有女人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艾麗恩筆記的評論:

啊?

暈了~~~
艾麗恩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aojiang的評論:

嘿嘿,武戲比較吵鬧,唱功戲就好多了。

喜歡京劇似乎要經過熏陶的過程,我是從小被父母影響的。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aojiang的評論:

嘿嘿,武戲比較吵鬧,唱功戲就好多了。

喜歡京劇似乎要經過熏陶的過程,我是從小被父母影響的。
chaojiang 回複 悄悄話 徹底完蛋,麵對一幫討厭京戲的粉絲!我也不喜歡,嫌它鬧得慌。:)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簡寧寧的評論:

哈,趕緊握爪,咱這是第幾次握手啦?知音啊!

京劇的舞台人生是非常厚道的,總是留有餘地---“話又說回來了”--這樣的感覺,很可愛。

寧寧有個值錢的翡翠手鐲啊,嚴重羨慕中~~~雞肚啊鴨肚!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思瓜的評論:

有些事兒就是信則靈,也好呀,心裏有那個信念,戴著玉就覺得安心。

穿金縷玉衣那位,估計是想達到埃及法老的效果,嘿嘿,不過從照片上看,那玉似乎很一般啊。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這個《法門寺》是我的最愛!那個幽默感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很多京劇都給我這種感覺,有一份看透世道人情的豁達的嘲諷,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在京劇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一個一招一式都要按既定程式來走的藝術居然能傳遞出如此細微的感情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京劇讓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奇妙。

小艾的文章也好看得很!我有一隻還算值錢的翡翠手鐲,是結婚禮物。我和這鐲子的關係可不是玉護人,完全是我護著它,頭摔破了,腿摔破了都不要緊,鐲子摔壞了才真要命。所以我就不戴了。其實想想玉也不過就是石頭的一種,不明白為什麽我們給它加上那麽多的意思。
思瓜 回複 悄悄話 京劇我可不喜歡,隻要是戲,我都沒耐心聽。

玉我相信是能擋災的,但是金縷玉衣的作用更多的不是為了擋災吧?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hunder_bird的評論:

別的京戲你看不懂啊,法門寺肯定可以,都是白話念白,逗死人,你一定要看看。

賈桂的奴才形象,是登峰造極之作。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憨豆的評論:

玉擋災這事兒傳的特神乎,我是不太信。特別是玉鐲擋災,你想啊,人摔倒的時候,手臂會下意識地伸出去,為的是保護自己,這樣一來,戴在手腕上的玉鐲自然是首當其衝地遭到磕碰了,所以人沒事兒,而玉鐲碎裂的情況是很自然的。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啊撲的評論:

瞧這孩子餓的,連牙都顧不上了。

趕明兒我蒸了雞蛋大的小饅頭,多給你送幾個吃吧。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暈,這些戲裏麵的對話看都看不大懂,更不用說聽了,難怪我欣賞不了京劇:(

手鐲如果跳脫,那是手臂太細了,得增肥。
憨豆 回複 悄悄話 你說到玉器幫人擋災的事
我就想到,不是出土過金縷玉衣嗎?
那個想出要做這麽一件玉衣穿的人,該是造了多少孽有多麽沉重的心理壓力呀,怕是把玉穿滿身都擋不住吧。
啊撲 回複 悄悄話 "硬麵兒———餑餑?!”,“我就給啃啦!”,俺餓。

不過,俺牙不好,被撞倒了幾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