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竊聽風暴

(2007-03-02 05:42:21) 下一個
by: 憨豆

他是這麽一個男人,單身獨居,常年穿著一件灰夾克拉鏈拉得緊緊的。他在國家安全局工作,性格使然更多是職業習慣,讓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聲調帶著職業性的冷漠,你隻能從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審訊疑犯時的冷酷、心碎時一閃而過的淚光、麵對置疑時的強作鎮定……

作為一個高級竊聽人員,表麵上,這一切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就像已經進行和正在進行的無數個竊聽行動一樣。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他已經愛上了竊聽對象(一個劇作家)的妻子,一個著名的話劇演員。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是對她的興趣,讓他主動提出了這次竊聽行動。當然,正如第一段所說的,他一貫的沉默與冷靜使得他這一提議並沒有引起他的上司同時也似乎是他朋友的安全局高級官員的懷疑。

按照慣例,這種竊聽由兩個人負責,他和另一個級別比他低的人。趁竊聽對象家中無人時,他帶領著一隊技術人員在那裏布下了天羅地網,這套公寓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安裝了竊聽器,公寓頂樓的小閣樓成了這次竊聽的中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他和另一個同事將在這裏度過很多個不眠之夜。

很快,他的上司發現了當時的文化部長以職務之便要挾演員與之發生關係,並一再得手,定下了每周四幽會的安排,他得到這消息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實際上他也做不了什麽,隻能在閣樓上斜斜地靠在椅子上,幻想著自己正抱著演員,安慰著她。又一個周四了,當他聽到演員對自己丈夫說要去見老同學其實是被逼去見文化部長時,他將崗位交給來接班的同事,沒有像平時一樣開車駛過空曠的街道回到自己空蕩蕩的公寓,而是縮在演員家附近的小酒吧裏,要了一杯伏特加。酒端過來的時候,演員憔悴地蹣跚地也走進了酒吧,從他身旁走過坐在了他前麵。

他端起酒,清亮透明的伏特加就像是一杯清水一樣,這杯看起來像是水一樣的東西一入口變化成一團火,從他的舌頭一直燒到他心裏。他果然被燒著了,站了起來,來到演員前麵,委婉地對她表示了惋惜並成功勸助了她去見文化部長。

劇作家是一個與民主人士交往過甚的人,他們之間的話題除了民主自由再無其它。也許這些話題在他之前的竊聽生涯中已經聽過無數次了,但這一次,他腦子裏的防禦漸漸鬆動了。事情的轉折出現在他竊聽到的一個電話,一個被政府封殺了五年的著名導演自殺了。劇作家接到這個電話後,在家中彈起了導演送給他的樂譜,哀傷如湖水一樣漫過他們的心,劇作家、演員,還有在他們頭頂上竊聽一切的他。這一刻,他端坐在機器前,戴著耳機,麵無表情,淚水從他臉上一閃而過,很快就不見了。

這是我今天中午看的德國影片《竊聽風暴
》前半段的大致情節,後麵的情節不想再描述了,過多的劇情複述並不是我喜歡看的觀後感,我更喜歡看那些更多的關注演員與表演的觀後感。下麵我試圖朝這方麵努力。

這是我看過的第二部德國影片,第一部是《疾走羅拉
》,有些DVD盜版翻成《羅拉快跑》。羅拉是開放式結局,三次不同的借錢導致三個不同的結局,鏡頭跳躍,女主角羅拉一頭紅發從頭跑到尾。據說有德國人將羅拉看過八十多遍,看一遍喜歡一遍。我不知道會不會有德國人像看羅拉一樣看竊聽,竊聽講的是一個過去的故事,1984年的東德發生的故事。我不知道編劇將故事安排在1984年有沒有什麽隱喻,但那時的東德安全部門確實竊聽了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包括藝術家、不同政見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員。從這一點來看,的確像《1984》裏的老大哥。

他就是老大哥下麵的千千萬萬個小弟之一,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國家,都是絕對正確的,直到他遇到了她和她丈夫。這個演員的表演將那種長期在這種體製下工作的安全人員刻畫地淋漓盡致,他一成不變的服裝——那件拉鏈的灰夾克,他一成不變的表情——冷漠,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觀眾這是一個盡職盡責的無可挑剔的忠誠於製度的人,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藏著一個熱烈的活生生的人。他想安慰那被部長淩辱的女演員,卻隻能蜷縮在竊聽機器前的椅子上幻想著安撫她;他想阻止她去見文化部長,也隻能在一杯伏特加的灼熱下含糊其辭地向她表示;他眼睜睜地看著上司將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同事玩弄於股掌,隻是用眼神表示他的謹慎、疑惑不解以及退避;他想挽留那個預約的妓女陪他度過一個孤獨的夜晚,卻被拒絕。他將這個人物的壓抑、緊張從他的動作和少得可憐的台詞中表現出來,讓你不由自主放輕了呼吸,生怕驚動到那七個時區以外、22年之前的東德國家安全局而引來半夜的敲門聲。

那個劇作家,充滿激情與理想,向往著自由與民主,但是知道老婆被文化部長淩辱之後,也隻能抱著她,緊緊地抱著,除此之外無能為力。柏林牆倒了之後,他翻看以前的竊聽報告,看到一個反複出現的代號:XX/7,正是這個代號後麵的那個人,將他與人密謀寫關於東德自殺的調查報告的談話內容,報告成與人討論如何進行慶祝國慶五十周年創作的內容。並從最後一頁報告上的紅墨水,解開了打印機失蹤之謎。他找到了XX7,但並沒有上前相認,隻是默默離開。他用他的方式對XX7表達了謝意——一本名叫《DIE 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
》的書,送給XX7的書。

還有,那個文化部長,道貌岸然的家夥,這種人我們並不陌生,人前衣冠楚楚,人後衣冠禽獸,他在公家派發的小車上對女演員上下其手,一邊揉捏著女演員的乳房一邊說出的那句話讓人不寒而栗:配合得好就讓你早點回家,配合不好就讓你老公進監獄。

還有太多太多,很多我們熟悉的場景與對話,很多我們熟悉的人物和嘴臉。這是一部注定不能引進的片子,各位要看隻能找盜版了。

我試圖將我看完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卻發現所有都是徒勞。我對電影語言不熟悉,不能用一大串專業術語來砸暈你,我對文學語言不熟悉,不能用連續的各種修辭手法來繞暈你。我羅羅嗦嗦敲了這麽多字,還不如你把這個片子找來看一看來得快捷便利,一百五十分鍾的片長,沒有特技,沒有明星(有也不認識,德國的),隻要一點點耐心,就能體會到比我多得多。

用片中最後一句話來收尾吧,當書店收銀的小夥子問XX7:要不要包一下?

XX7臉上出現一個不易察覺的微笑,一閃而過。他說:

不用了,這是給我自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自由,給自己不給別人, 紀律,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就是壓迫吧。

能改變這種人和人間的歧視,信賴每個人用自己的良心監視自己的行為,才是一個體麵的社會, 一個尊重人的社會。

對於損害別人利益的, 其實也不怕,法律還會管教嘛。 我心中理想的社會是一個法製之下的自由社會:))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米粥的評論:

"比壓迫更可怕的,是貌似自由得壓迫;反抗壓迫很難,反抗“自由”才是通向自由之路的起點"

同意,比壓迫更可怕的,是貌似自由的壓迫,"反抗自由"呢,我覺得需要反抗的是那種"貌似的自由",與自由的內核背道而馳的"自由",或者說酷似自由的"自由",唉,其實我想說的是,即使是真正的自由,也有被反抗的可能性.

另外,我不認為自由等於無所顧忌,為所欲為,那是一個悖論.

從某種意義上,自由的涵義是開放,寬容的境界,是有容乃大.

小米粥 回複 悄悄話 嗯,這個評論也很好,和豆子的有一比。

關於自由是枷鎖,這個自由是要加引號的。有兩個比喻恰好適用,一種是愛麗絲提到的1984,它所包含的是一種人人可見的壓迫和無可抑製的反抗;另一種是《美麗新世界》,它所描述的,全都是幸福的生活,但就是沒有自由,但因了這種仿佛一切得到了滿足的幸福,使人以為自己生活在自由當中而自覺地放棄了反抗,並真誠地甚至狂熱地捍衛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所以說,比壓迫更可怕的,是貌似自由得壓迫;反抗壓迫很難,反抗“自由”才是通向自由之路的起點。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一篇文章就是一顆豆子的話,那麽憨豆還是用越來越多的豆豆來砸暈我們吧:)

羅拉快跑,我也看了不下十遍,我有個同學看過六十多遍,的確是德國近年來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說到影評,小豆子,你還欠我一顆煙豆呢:((

竊聽風暴,我看過,看了就想罵人,是有些象看1984的感受.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豆豆今天對我說:
--------------------------------------------------

下麵是我一個朋友看完我寫的竊聽之後,再下載了竊聽看完之後,寫給我的郵件。看看人家寫的觀後感,再看看我自己寫的,不得不承認,我的朋友比我有才啊。

以下是轉載自我朋友的郵件:


不錯,真的很好看.

雖然前半段很壓抑,但結尾還是挺陽光的.每看到這樣的結局,我就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地跟著傻樂,現在還在樂.我開始還不理解你寫在博裏的結尾"不用包裝,這是給我的",覺得這有什麽奇怪的,給自己買東西本來就是不用包裝的嘛,能有什麽特殊含義呢?現在明白了,"這是給我的"表麵意思說:這本書是買給自己的,但真正的含義是說:這本書的故事寫的就是我.雖然劇作家和xx7未曾謀麵,沒有任何感激的話語和行動,但就在這一刻,他們之間的無法用語言表達出的所有情感:感激,欣賞,尊敬,熱愛等等全部被對方心領神會, 兩顆向往自由的心靈得到了最大的溝通.我非常感動,真是喜歡這個結尾.

看了這個電影,我不由想起文革時,多少親密的父子,恩愛的夫妻,知心的朋友都反目為仇,在電影裏,女演員視她的丈夫比生命還重要,.部長再卑鄙,再齷齪,她為了丈夫都能忍受,能勇敢地反抗,但是製度卻讓她出賣了自己的丈夫.專製的製度強大的令人恐怖.有時聽父母講,文革時所有的人都瘋了.其實就是製度是環境扭曲了人性.換作誰,到那時也要說言不由衷的話,做迫不得已的事.
不過在電影裏,我們看到了文字和思想的力量更偉大.劇作家不就是通過自己的文字讓這位信仰無比堅定的國家戰士對自己的事業產生了懷疑和動搖嗎.所以曆朝曆代都那麽重視文字控製和思想統治呢.雖然文人手無寸鐵,但他們手裏的槍卻能勝過千軍萬馬.所以我們也要注意不要得罪文人及那些有話語權的人.嘿..

還有給我印象深的是文化部長最後說的略帶嘲諷但耐人尋味話,他說,"現在自由了,你可以想寫什麽就寫什麽,可還有什麽可寫的呢?在自由的環境裏,人們沒有信仰沒有熱愛,還有什麽意義呢?"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在自由的社會裏,對人而言,容易無所顧忌,為所欲為,精神空虛,失去精神支柱和生活的意義(偶爾產生糜爛的念頭);對文學而言,多少經典的作品都是在作者極度壓抑,憤怒,悲傷,失意時傾瀉而出的.如果作者失去了挫折苦難的煎熬,終日生活在舒適寬鬆自由的狀態,就會失去題材和創作的靈感,無從下筆..所以自由和信仰是很難權衡的,我也想不明白.

好久沒看這種發人深省的片子了,我很喜歡,這種片子我就是看很多遍也不會膩,所以一時激動,說了這麽些也沒說出什麽.
兩個遺憾,一是可能是下載的問題,放映的很不得連貫,人都象是木偶在動;二是片中的許多德語文字無翻譯,比如竊聽記錄,書名等等,其實這裏麵是有很多信息要傳達給觀眾的,但都看不懂,隻能猜.

最後想說:今天是元宵節,節日快樂.
小米粥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片子,很好的文章,憨豆真是細膩啊,嗬嗬。。。

堅持盜版,一百年不動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