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 外麵的消息

(2015-03-24 17:36:01) 下一個
外麵的消息
 

在“以步代車“的年代,外麵世界的樣子主要靠遠方來客的口述。

那個年代,我們村上的一個年輕人去了一趟省城,他帶回了他的見聞。要知道那時能去一趟縣城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村上大部分人從來沒有離開過方圓幾十裏的地方。那個年輕人因此成了我們那裏的名人。大家都跑來想親耳聽聽他的故事。這個小夥子看到這麽多羨慕敬佩的目光,不免得意忘形起來。他忘了自己村子的曆史。其實,我們村子才存在了100多年。當年逃荒的難民們走過了好幾個省才落腳到這片荒地上,建起了我們村莊。雖說難民們安定下來後,鄉村的生活就變得閉塞起來。老一輩們也一個一個地離去了。但他們的故事卻沒有遠去。新生代們對於外麵的世界還是有一定的認識的。

這個勇敢的小夥子在眾人麵前講起了他的“傳奇”。他大約是在某個地方吹牛吹得太玄乎了,以至於眾人質疑起來。這樣一來,他的“傳奇”可就由不得他來控製了。他的故事被演繹得很長很長,有好幾個版本。在我聽到的那個版本裏:這個年輕人走了7天才走到省城。他一路跟狼蟲虎豹鬥力,跟天氣地勢鬥勁,跟黑店主鬥智。邪乎的故事一直隨他到省城。一進城,他花眼了:省城裏的房子全是金色的,街燈全是銀色的,一街兩溜的常青樹全是碧綠碧綠的,就連街道都是玻璃鏡子做的,走路打滑呀。他走呀走,看呀看,看得眼花繚亂,迷得暈頭轉向。但人總有個三急四不待。他的肚子開始沉起來。四周金燦燦,光閃閃的,怎麽也不象有個能解決他內急的地方。他低頭朝自己的腳後跟看一看,那應該是那個東西落下去的地方,而眼下自己的影子正從下麵映上來,明晃晃的。。。這可怎麽辦?幫他解決這個問題,村上的人是不缺乏想象力的。後麵的故事因此很長很長。以至於這個勇敢的年輕人就再也沒有信心去更正他的“傳奇”了。我也失去了知道真相的機會。

那個閃閃發亮的省城,盡管知道不是真的,卻居然作為省城的唯一模樣,好幾次出現在我的夢裏。

小時候,有一天,我那當煤礦工人的小叔叔帶回來一個“曠石收音機”。全村的小夥子都來看,擠得裏三層外三層的,像我這種小孩隻有靠邊站。他們興奮了好幾個星期。說那個東西居然會說話,而且很高興的討論著每一條消息。我很奇怪地裏居然長著會說話的“曠石”!終於,我的機會來了。一天上午,小叔叔睡著了,我溜進了他的小屋。那個寶貝“曠石”就放在桌上。我嚐試了各種辦法,終於弄響了它。那聲音就像是開閉一個老舊的門,吱吱呀呀地。真難以想象小叔叔們竟會那麽高興。

“自由亞洲廣播電台”就像一隻鬥雞,聽起來總是用詞激烈,誇大,自然沒有人太把它當真。但”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的語調就平靜如水,言語裏透著一份自尊。說得頭頭是道,滴水不漏。因此很多人都偷聽。盡管大家不公開討論,但從話音裏,能夠聽得出說辭的來源。

七十年代後期,我們村相比鄰村要富裕一些。村上就用集體的錢買了一台電視。第一天我們還可以在村委辦公室裏看,第二天就不得不搬到村委院子裏。我們村買了電視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去了,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看稀奇。那時候電視隻有幾個頻道,每天九點半左右就沒有節目了。那台電視的屏幕也隻有9寸左右,還是黑白的。那麽多人怎麽看呀?但是人們興趣盎然。很快村委院子裏就裝不下了,院牆上爬滿了人。人們看不見就往前擠,場麵實在是很亂。村長隻好將電視接的大喇叭上,以便遠處的人能夠聽見。但是院子外麵的來晚了的人老是往裏麵衝,院裏院外亂得像一鍋粥一樣,大人叫,孩子哭。記得有一段時間,電視上上演“加裏森敢死隊”。敢死隊員們在電視裏飛刀子,男孩子就在校園裏學樣,一時間學校裏小刀子亂飛。可憐校園裏的樹上每天都是滿身的新疤。後來,“加裏森敢死隊”突然停演了。大家都非常失望,安靜了好幾天。村長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如果秩序亂,他就威脅關電視。但那樣,秩序也沒維持多久。後來,村長將辦公室房簷下的外牆上挖了個洞,把電視屏幕從那個洞裏伸出來,這樣村委院外的麥場就成了看電視的地方。每天大約有一,兩千人來看電視。人們早早地來到麥場上,盼著太陽落山,好仰著脖子看清電視。

我們村上的小孩往往早上就把老奶奶的椅子放在正中間占個好位子。等天黑了他們就回家接出自己的老奶奶,前呼後擁地給奶奶開道。那個時候,你才會知道誰是村上的“權威人士”。

改革開放後有些人家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電視機,但一起看電視還是其樂無窮。

實際上,文革中,村上有一個長波廣播係統。每家都有一個喇叭。這個係統由縣上統一維護。播出中央和地方新聞,還有一點其他娛樂節目。每天播出兩次,每次一個多小時。村民們經常把這個廣播當鍾表使。這個廣播係統今天依然存在。不過現在它有用多了。每天它播報當天的市場物價,村民們根據這個信息決定該不該收地裏的菜,拉到哪個市場去賣。村民們現在非常歡迎這個廣播。

“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的影響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達到極致。那時候我在偏遠的黑龍江上學。聽到別的學生去了天安門廣場,心裏癢癢的,但我們離北京太遠了,鞭長莫及。可我們也可以上街呀。那時的我們幾乎聽不進去任何政府的聲音了。有人將“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接到學校的大喇叭上。。。那一刻,他們說的就是“真理”,就是我們的指揮棒。

但是,在2008年3,4 月份,“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 同時撒謊,被中國人逮住。原來他們也不“隻為真理”。“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也許不會想到:他們的倒下,讓多少中國人悲傷––– 那絕不是為美國或者英國悲傷,那是為他們的偶像––– “真理”的死亡而悲傷。那麽下一步,“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的傳奇該如何演繹呢?

2011年1月26日,英國廣播公司”中斷了她的中文節目。“美國之音”的中文廣播也於2011年2月15日終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