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怪才宰相王安石

(2015-04-09 01:44:24) 下一個
緊張的閱卷工作總算完成了。
閱卷官們被封閉起來已經有些日子了,這些天他們基本沒有休息,三頓飯都有人給送,晚上也不準回家,以防串通或者泄密。
時值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這年參加科舉的人特別多,年初京城的各個旅館便人滿為患了,禮部不得不奏請朝廷臨時增加了些考試場所,考試才得以順利進行。
這是此場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閱卷官們綜合閱卷意見,最後一致排定名次: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韓絳,第四名楊寘。
這第四名楊寘,此前在鄉試和會試中都考了第一名,本次奪魁的呼聲最高,其本人對這次成績也特別上心。楊寘也不是一般人,他的哥哥楊察,是樞密使晏殊的女婿。
按照宋朝科舉規定,放榜之前,閱卷官要將前十名的卷子拿給中書省和樞密院的長官看,最後再讓皇帝過目。
楊寘有這層關係,便想法設法打聽考試成績,給哥哥寫了個紙條,讓他問問老丈人晏殊,自己考了第幾名,有沒有中狀元的可能。晏殊是少數幾個知道考試成績和名次的人之一,按說不該透露,可禁不住女婿央求,便告訴他楊寘考了第四名,不是狀元,不過成績也不錯了。
楊寘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和與兩個朋友喝酒。他自我感覺這次考得不錯,加之這倆朋友不斷恭維,便有些飄飄然,好像那狀元的紅花綬帶早已披戴在身上。現在突然聽到這個“噩耗”,楊寘腦袋嗡地一下,情緒便有些失控,也顧不得讀書人身份了,一拍桌子站起來,憤怒地說:“不知哪頭驢子搶了我的狀元。”
兩個朋友嚇了一跳,夾菜的手和端著的酒杯都怔在半空,繼而紛紛勸道:“楊兄稍安勿躁,這還不是最終成績,皇帝欽點了那才叫狀元呢。”
這事還真讓那倆狐朋狗友說對了。目前這個排名還隻是禮部的一個順序,需交皇帝最後審定。
十張卷子呈上來,仁宗按順序依次審閱,第一個當然看王安石的。王安石的卷子字跡工整,卷麵清晰,文章寫得也好,仁宗邊看邊點頭。閱卷官們也在下麵相互交換一下眼神,不漏痕跡地笑笑:皇帝對試卷的認可,即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看著看著,仁宗突然眉頭一蹙。這個細節沒有逃過主閱卷官的眼,他心裏一驚,感覺會有事情發生。果然,仁宗小聲嘟囔了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
主閱官聽到仁宗嘟囔,猛然想起這“孺子其朋”的典故來。
此語出自《尚書·周書·洛誥》,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本是周公對他的侄子——也就是周成王說的話,意思是:“你這年輕的小孩啊,今後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樣融洽相處。要到洛邑去!不要象火剛開始燃燒時那樣氣勢微弱。”
想到此節,主閱官心中一凜,這話顯然犯了大忌,一個年輕人竟敢以長輩的口吻教訓皇帝,而且這皇帝還是已經在位二十四年、年界不惑的“老”皇帝,太狂妄了,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主閱官的汗都下來了,忙一邊用袖口擦拭一邊搜腸刮肚,準備皇上發怒時好好為自己的疏忽辯解一番。
不過仁宗並沒有發怒,隻是將王安石的試卷丟在了一邊,搖著頭說:“這個人還不夠狀元的資格。”
接著仁宗又拿起第二名王珪和第三名韓絳的卷子來看。二位的文筆和立意不如王安石,卻也屬上乘。按照慣例,王安石拿下來,應該由第二名王珪遞補上去,但當時科舉有規定,在職官員不能當狀元,王珪和韓絳恰巧都在為朝廷效力,於是仁宗又拿起第四名楊寘的卷子。
這次仁宗很滿意,興奮地說:“哦哦,楊寘,楊寘,朕知道這個人,在州府和禮部的考試中都是第一名,有才,可以做狀元。”
狀元既已欽點,照理其他排名應該順延,王安石該是第二名。可仁宗顯然還沒忘記那句“孺子其朋”,隻將他們二人的試卷掉了個個兒。如此,楊寘成了本場的新科狀元,王安石則被排除三甲之外,成了第四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