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初識伊壁鳩魯,亂談享樂主義

(2016-10-23 11:55:29) 下一個

最近關於選舉的話題太多,今天休息一下,聊一聊享樂主義。


做一名享樂主義者,應該算是我畢生追求的理想了。因為這個原因,翻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瞟一眼目錄,我馬上斷定“伊壁鳩魯學派”這一章會最有趣。伊壁鳩魯是享樂主義的代名詞。伊壁鳩魯想必是個如李白般的酒仙,卻比李白更縱情聲色,放浪形骸。哲學理論一般枯燥無味,伊壁鳩魯的理論卻或有美酒的芬芳,像詩歌和音樂一樣令人陶醉。


羅素把西方哲學史分成三部分: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現代哲學,“伊壁鳩魯派”當然屬古代哲學。對古代哲學有貢獻的都是希臘哲學家,其中又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三巨頭為最。直到亞裏士多德,希臘的哲學家都是很入世的。古希臘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明,哲學家們都有一股樂觀向上的情緒。他們覺得自己和社會和諧一體,自己的思想在推動社會向前,他們的哲學思想處處流露出這種主人翁心態。


後來古希臘的city state開始走下坡路,雅典先被斯巴達打敗,之後整個希臘地區都被馬其頓人和羅馬人征服,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哲學家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他們還是自認為聰明過人,對社會問題洞若觀火,眾人皆醉我獨醒。但大環境惡劣,他們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隻能袖手旁觀,目睹身邊的世界土崩瓦解。他們開始用一種幽怨無奈的眼光看人生,興趣也從經邦濟世變成了個人的美德和救贖,正如羅素所說,“They no longer asked: how can men create a good State? They asked instead: how can men be virtuous in a wicked world, or happy in a world of suffering? ”這樣的時代,自然催生了犬儒學派、懷疑派、伊壁鳩魯派、斯多葛主義等比較陰柔頹廢的哲學流派。


但我發現伊壁鳩魯本人和他的學說都跟我想像的不同。一個提倡享樂主義的人,一定是個聲色犬馬、及時行樂的花花公子,至少也要有健康的胃口享受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快樂吧?但伊壁鳩魯一輩子病病歪歪,很少有幾日不受病痛困擾,老實說,很難想像這個享樂主義的鼻祖都享過些什麽樂。伊壁鳩魯和追隨者們生活也很簡樸,因為理念,也因為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他們平時賴以為生的食物是麵包和水,但他們心滿意足,沒有一句抱怨:“I am thrilled with pleasure in the body, when I live on bread and water, and I spit upon luxurious pleasures not for their own sake, but because of the inconveniences that follow them.”病魔纏身,以麵包和水為生,還藐視奢侈的享受,這個人真的創立了享樂主義?


但伊壁鳩魯確實是大名鼎鼎的享樂主義的創始者,他的名字幾千年來也一直是享樂的代名詞,那麽他的學說一定極力主張感官享受?又猜錯了。跟當時很多哲學家一樣,伊壁鳩魯最喜歡的是內心的安寧。一種身體沒有痛苦、靈魂不受幹擾的寧靜狀態,是他心目中最大的快樂。快樂包括肉體的和精神的。伊壁鳩魯對肉體的快樂是喜歡的,比如他對美食很推崇,the beginning and root of all good is the pleasure of the stomach,但他覺得精神的快樂自有它獨特的優勢。精神的快樂就是對肉體快樂的體會和欣賞。肉體快樂與否,常常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比如伊壁鳩魯經常胃痛,那麽他就不得不忍受這個困擾;如果沒有美味的奶酪,便隻能以寡淡無味的水和麵包果腹。但精神上的快樂我們卻可以有所支配。比方說,如果我們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肉體的快樂而不是痛苦上,我們精神上就可以多一些快樂。


伊壁鳩魯還把快樂分成動態的快樂(dynamic pleasure)和靜態的快樂(static pleasure),也可以說是主動、積極的快樂和被動、消極的快樂(active vs. passive)。動態的快樂就是去滿足一種通常與痛苦相伴的欲望,靜態的快樂則是在欲望滿足後的一種平衡。還是舉伊壁鳩魯喜歡的飲食的例子。一個饑腸轆轆的人狼吞虎咽地消除饑餓感時,體驗的是動態的快樂;一個人酒足飯飽後坐在桌邊喝茶消食,體驗的則是靜態的快樂。在這兩種快樂中,伊壁鳩魯認為追求第二種比較明智,因為它純淨,不必依賴痛苦刺激出來的欲望。


在這一點上我是不同意伊壁鳩魯的。肚子不餓,對我來說並不算什麽快樂,反而是因饑餓而胃口大開,恰好又有美食來填飽肚子,是人生一大樂事。我一向認為自虐後的快樂是所有快樂中最快樂的,所以偶爾會幹些在體力和腦力上挑戰自己極限的蠢事。讀了伊壁鳩魯才恍然大悟,原來我追求的是動態的快樂。伊壁鳩魯愛快樂,但他更愛沒有痛苦,他真正想要的是精神上的寧靜和平衡。因為這個原則,他對追求名利是不屑的,因為這種追求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痛苦;他反對宗教,因為他認為死亡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宗教卻挑起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在各種社會關係中,他最鍾情友誼。


由此看來,以後不要再動不動自稱享樂主義者:我根本就不懂享樂主義。伊壁鳩魯不是李白,卻有點像病歪歪的李賀。世人以為伊壁鳩魯主義就是吃喝玩樂、頹廢腐朽,真是冤枉和誤解了他。當然,把追求快樂、遠離痛苦當人生目標,確實有不思進取之嫌,那些對伊壁鳩魯不以為然甚或口誅筆伐的人也不全是空穴來風。愛因斯坦說,I have never looked upon ease and happiness as ends in themselves -- this critical basis I call the ideal of a pigsty,其抱負和理想顯然比伊壁鳩魯要高出一頭。但追求一點享樂,是熱愛生活的表現,總比得憂鬱症強。所以也不要小看謹慎、平衡、寧靜這些伊壁鳩魯對個人修為提出的小目標。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了不起的人生成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是啊,Flow的體驗遠超過於狹義上的快樂。看來維立對此也有研究,有機會可以交流一下。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下各位閱讀留言。哲學枯燥,但享樂這個話題還是有趣的 :-)。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子喬。Flow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是真正的快樂。但能進入這種境界的人,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別的東西,快樂隻是副產品而已。

回複 'ziqiao123' 的評論 :
林依 回複 悄悄話 俺是地道的靜態享樂主義者。沒想到竟早有這樣一個哲學流派。謝謝分享!
史家 回複 悄悄話 不思進取為什麽不好?“進取“的最終目的是什麽?還不是為了享樂,為啥費勁繞彎子,還不如直接享樂。
杏花爛漫 回複 悄悄話 動態的 感官上的享樂容易得到,也是大多人追求和認為的快樂。而內心的安寧和靈魂的平靜,是精神極致的快樂,它與物質無關,也並不一定是動態快樂的延續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李白是一個及時行樂主義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還有那個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及時行樂是享樂主義的一種,但專注於感官上的享受。

亞裏士多德認為最好的快樂並不是感官享受,而是具有美德的人在從事他們所擅長的活動時所體驗到的快樂。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認為人在從事具有高度創造性和適當挑戰性的活動時,會體驗到無與倫比的快樂的,他把這種感覺定義為“Flow”。

這樣看來,靜態的快樂實際上是動態的快樂之後的一種精神上的延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