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隔靴搔癢
— 《犬之力》觀後
作為一個出國二十幾年的人這樣說聽起來也許有點矯情,但這是事實。 看電影電視劇,我最喜歡的是華語片;讀書,我最喜歡的是中文書。 外文片外文書籍不是不能看不能讀, 但是很難達到母語語境裏那種痛快淋漓的酣暢, 從純粹的享受的角度來說,滿足感不高。排在華語片後麵的,是日本和韓國影片,相似的文化背景對深層次的理解和情緒的醞釀起了積極的作用。隔著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西語片是我最不喜歡涉足的。 看過的西語電影基本上局限於好萊塢奧斯卡大片,大多是抱著經典打卡到此一遊的心態。
看 《犬之力》是因為讀了水沫的影評。 水沫說,《犬之力》很文藝,應該是你喜歡的類型。 我不是很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比較文藝的電影,但是水沫對Phil 和 Peter的描述,粗曠強悍和陰柔沉靜的氣質反差,以及小白兔反噬獅子王的情理反差,吸引了我。 當然吸引我的,還有海報上的那座大山。
情節其實很簡單,農場主兩兄弟,一個強悍一個軟弱,軟弱的弟弟娶回來個妻子,還帶來了穿白襯衫的羸弱的少年。 哥哥對弟弟的妻子無縫不入地進行著精神的摧殘,直至將她擊垮。 哥哥如其他牛仔一樣嘲笑戲弄娘娘腔陰柔的少年,卻又被他吸引,最後放下敵意去接近他,親近他,結果被長著一雙無辜大眼睛的少年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成功反殺,命喪黃泉。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看懂這部電影,嚐試著在深度上去理解這部電影遇到了跟所有西語片一樣的障礙,隔靴搔癢,總覺得不夠直接不夠透徹不夠直擊要害。隻好化整為零,選了幾個點,以點概麵,談一談自己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片名
The Power of the Dog, 剛剛看到片名,我覺得 《犬之力》 翻譯得很貼切,對照情節,應該是弱小的寵物狗反噬了大獅子? 看完電影,又覺得是不是應該翻譯成 《犬山之力》, 那座隱藏著一個狂吠的惡犬的大山,那座隻有Phil 和Peter還有Bronco才能看出狗型的犬山,是不是蘊含了某種力量,把這三個人的命運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原來所有的猜測都誤入歧途。影片片名摘自《聖經聖詩》第22章第20節:”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 (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救我的愛人脫離狗的力量), 答案出現在片尾,Peter翻開聖經的那一頁呈現給了觀眾, 然後念出了這句話。可惜我這個觀眾近視眼,還不喜歡戴眼鏡,隻看到了翻開的聖經,沒有看到應該看到的那行字。
原來狗在這句話中竟然是邪惡的象征,在西方被普遍當作寵物的狗,被收養家庭當作家庭成員的狗, 在西人的宗教裏竟然是邪惡的象征。 請原諒我對聖經的無知,對西方文化的無知,這個反轉讓我吃了一驚。
Phil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緩慢沉悶煩躁的,這讓我一度按了暫停鍵,疑惑自己是不是應該繼續下去。 Phil代表了煩躁的那部分, 在空曠滄桑的背景裏,暗默默的夜色下,他不可名狀的怪異行為,讓人厭惡。
Phil強悍粗魯,叫弟弟George 肥仔,總是不無惡意地打趣他。他嘲笑少年的陰柔,取笑少年精心製作的紙花,大拇指直刺刺地探入,粗暴地撚揉花心,把花朵付之於炬,做了點煙的引子。他大聲訓斥彈琴的客人,把他們趕出飯店。 他高高在上,斜楞著眼,麵對站在自己對麵的人,擺出的是一成不變的飛揚跋扈的姿態。 外強中幹,有著這麽一個扭曲的強硬外態的人,到底是什麽在下麵支撐著他?
強悍粗魯的外表下,Phil其實可以算得上是個簡單純粹的人。這可以從他對Peter態度轉變的堅決和其後全心全意的投入略見一斑。 他教Peter騎馬,帶他遠足,一心一意地要在開學前給他編好那條皮繩。當然簡單純粹並不代表良善,因果因果,Phil自己埋下的罪惡的種子, 在天才少年Peter的手裏, 開出了嬌豔之花。
早上起來的Phil生了病,虛弱的他第一次穿上了西裝,要把編好的皮繩親手交到Peter的手上。 西裝革履的Phil步履虛浮蹣跚,完全失去了牛仔的準頭和力量。那個早上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應該隻是認為自己生了一場很快就會過去的病。
Phil據說是個很聰明的人,畢業於耶魯大學古典學係,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擅長樂器。這樣的人應該也是敏感的。那麽當他躺在病床上,明明白白看著自己走向死亡的那一刻,我想他一定想到了那個穿著白襯衫長著一雙大眼睛的陰柔沉靜的少年。那個少年對牛仔的口哨聲調戲聲充耳不聞,鎮靜自若冉冉而過;那個少年一下子擰斷了野兔的頭;那個少年麵色平和地談論父親的自殺,就像談論別人的事情一樣;那個少年曾經對他說,我的父親曾經憂心我不夠善良,過於強悍。
Peter
Peter的出場溫柔又浪漫。 臥房,白衣的少年在做紙花,明亮柔和的光影裏,紙張帶著淡淡的玫瑰色,剪刀緩慢地張開又合上,沙沙聲中,懸在少年手中的細小紙條如風中的花蕊微微顫動。
一切都是那麽的平靜和美好,直到Phil的出現。
Peter給人的感覺是陰柔沉靜的,不聲不響,一絲不苟地過著自己的生活。他是冷淡的,他的世界裏好像沒有,或者說感受不到太多的感情色彩,他可以把活蹦亂跳的小白兔在自己的臥房裏,在自己的書桌上開膛破肚,做醫學解剖練習;他可以一邊安撫著斷了腿的兔子,輕聲細語地告訴它一切都會好的,然後下一秒鍾擰斷它的脖子 (?)。 他的世界裏沒有殘忍這個詞,沒有對與錯,沒有好與壞,沒有掙紮與糾結,隻有做和不做。這一點,應該是天生的,他那個自殺了的醫生父親看得清楚,他的母親好像也感覺到了什麽,鄭重其事地對他說,殺戮 (兔子)可以在你的課堂裏,但不能在我們的家裏。
Peter的世界簡單明了,黑白兩色,是機械的,唯一的感情瓜葛是他對自己母親的愛。他應該是愛父親的, 他把精心製作的紙花,插到父親的墳前。父親去世後,他的情感世界裏隻剩下母親。
他本無意傷人。麵對牛仔們和Phil的無理嘲弄和挑釁,他也隻是眼淚盈眶,狂甩了一通呼啦圈也就過去了,然後便是若無其事地在牛仔們的口哨和嘲笑中穿行。那不是虛張聲勢的偽裝,他的心理足夠強大,這些圍繞在身邊的喧囂傷不了他。
可是Rose不一樣。休假回到農場的Peter看到了一個正處於崩潰邊緣的Rose,少年明察秋毫,很快便鎖定了這一切變化的源頭。 然後便開始了不動聲色的策劃, 布好陷阱,神不知鬼不覺之中,把那個強悍的牛仔罩進了自己的網絡之中。 這是個讓人瞠目結舌的結局,卻是有著很好的邏輯支撐:
"When my father passed, I wanted nothing more than my mother's happiness. For what kind of man would I be if I did not help my mother. If I did not save her" (我父親去世後,我隻希望我的母親能夠幸福地生活, 如果我不幫她渡過難關 不去拯救她,那我還算什麽男人呢。)
"To be kind is to try to remove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those who love or need you"(良善就是幫助那些愛你的需要你的人掃清他們路上的障礙)
Phil, 就是Rose路上的那個障礙。
Phil和Peter
Phil和Peter的邂逅源於Peter製作的那些擺放在餐桌上的紙花。 那一天,Phil對桌上的紙花和娘娘腔的Peter極盡嘲弄,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些他嘲弄的東西,把他的眼睛成功地吸引到了陰柔少年的身上。
Phil對Peter情感上的轉變應該是在那個時候,少年從牛仔的口哨與嘲笑聲中鎮定自若地穿過,旁若無人。Phil將少年喚到自己的麵前,告訴他自己手中的皮繩編完了會送給他。少年在Phil的要求下順從地改口直呼其名。在Peter羸弱的外表下,我想Phil看到了隱藏的力量。Phil 喜歡強悍的人,努力做著強悍的人,Peter身上不動聲色的暗流湧動,吸引了他。他不知道的是,正是這股讓他著迷的力量,最終把他拖向了死亡的深淵。
Peter輕而易舉地指出來山影裏隱藏的狗頭。從Phil驚愕眼中,我們看到Peter成功逆轉,完成了自己在Phil心中的一次情感的升華。要知道,能夠看到狗頭的隻有三個人,第三個是Bronco,Phil年少時的偶像,那已經逝去,卻被Phil深深地藏在心底的愛人。 山影中的惡犬,是一根皮繩,把三個人的命運緊緊縛在一起,
四十幾歲的牛仔,十幾歲的少年,Phil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光。“我想成為像你一樣的人”,不知道少年的Phil有沒有對Bronco說過同樣的話,說著這句話的Peter,輕而易舉地卸下了Phil所有的防備和偽裝。Phil如飛蛾撲火,抬腿邁向已經鋪好的陷阱,走向了死亡。Peter冷眼旁觀,點燃一隻煙, 自己吸了一口,又把它送到了Phil的嘴上。
George和Rose
影片裏美好的事物,除了綿延不絕的大山,我看到了George和Rose之間的愛情。影片裏最美好的一幕,發生在送完Peter去寄宿學校回馬場的路上。
西裝革履的George,裙裾飄飄的Rose,蒼茫的原野,高大的山脈,一層又一層,在遠處,淡化成薄薄的剪紙一般淡藍色的山影。
“過來 George,站到我身邊來“ ,藍色山影裏的Rose 向George發出溫柔的呼喚。
一二三,一二三。 站到我身邊來,跟我一起跳舞。 Rose 牽起了猶疑的George的手,輕聲細語,把他拉進了自己的懷抱。
不得不把臉轉向大山的George淚流滿麵,告訴Rose,我隻是想說,不再孤單的感覺是多麽的美好。
George生活在牛仔們的嘲笑和不屑一顧之中,伴隨身邊的還有Phil的強勢擠壓。以Phil為首的強悍粗魯的牛仔文化不是他所喜歡的,他知道自己被牛仔們排斥,但也不想融入其中。看似笨拙的他不傻,他善良,體貼,在沉默中盡可能地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他的生活是壓抑的,他是如此地孤獨與寂寞。
Rose是他灰暗生活中的一道光。她美麗優雅,溫柔耐心體貼善良,他在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 對於Rose來講, George何嚐不是她的那束光,她有過一個醫生的丈夫,有一個天才的兒子,透過靦腆和笨拙,在George 身上,她看到了她所要尋找的質樸,真誠和善良。
心意相通加上相似的天性, George和Rose的愛情堅實穩固,密不透風。
Phil和George
四十幾歲的弟兄倆睡在一張床上,看到那一幕時我精神恍惚,還有比這更詭異的事情嗎。
George對於Phil和Bronco的事情應該是知情的, 這從George在Phil每次提到Bronco時的不自在可以豹窺一斑。 那麽是什麽讓他老老實實地常年睡在了自己的兄長的床上?
Phil肯定是那個始作俑者,輔助的是George的退讓與善良。對Phil和Bronco的關係了然於胸,Phil的外在強勢下的孤獨與脆弱George也應該看得清清楚楚。George並不愚笨,我也不願意把軟弱放在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身上,但我找不到一個更適合的詞。他外表靦腆遲緩,但這不影響他對事態的洞察力,對於Phil,他應該是看得最透徹的那個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他看不慣他,卻也給了他應有的尊重,對於他對自己提出的無理要求,能配合的盡力去配合,不能配合的他會直接又心平氣和地去拒絕。他寡言少語,卻又沉穩篤定。
Phil對George總是冷嘲熱諷,卻又強烈地依賴著來自兄弟的體貼與溫情。 George晚回來他會焦躁,兄弟娶了老婆他會覺得遭到拋棄,熱淚盈眶,抽打馬匹去出悶氣。這裏我們談論的不是愛情,我不認為Phil和George之間,或者Phil對George存在不倫之情。強悍霸道的外表下的Phil是孤獨的脆弱的,溫和善良的George可以說是他停泊自己真實情緒的港灣。失去George的代價巨大,這讓他感到不安,焦躁和難以承受。更何況,他覺得那個女人純粹是衝著George的家產來的呢。
那些沒有看懂的地方
Phil為什麽要執拗地焚燒毛皮?
Rose為什麽要執拗地把毛皮賣掉?
雲兒姐姐周末愉快!
哈哈,我一般寫文章喜歡一下子寫好,或者時間塊兒不夠大寫兩次,這個中間歇了兩三次,覺得有點辛苦 :)
Phil對Rose的態度確實有保護George的成分在裏麵,她認為Rose是衝著他們的錢去的。
前半部的Phil我是很不喜歡的,直到Peter的到來揭開了他偽裝的麵紗,發現這個人如果不飛揚跋扈的話也不算差。
謝謝園姐,我也是寫這篇查資料才知道的。
你跟水沫的影評我也看了,很棒,大家一起為同一部電影寫影評很有趣。
同意,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一起來寫同一影片影評的創意很讚!
謝謝水沫,你是這篇影評的起源,很高興你喜歡。
— 是個新思路
- 是 George確實沒有及時出手保護好Rose。George的特點是慢和柔和,他對抗Phil的辦法是沉默和遠離,再加上自己的忍耐力。Phil對Rose的折磨他應該看到了眼裏,麵對這種狀況他有點不知所措,因為他不是一個會激烈反抗的人,他對Rose的支持表現在不管Phil怎麽挑撥離間,他都默默地站在了Rose一邊,細心地照顧酗酒的Rose,因為他明白是什麽讓她痛苦不安。也許Phil不死,時間再長一點,我覺得George會跟Phil分門過日子。
電影呈現在我們眼前最後的活著的Phil是穿著西裝去給Peter送皮繩,那時候的Phil肯定是沒有懷疑的。死之前有沒有想到過懷疑過就不得而之了,很可能也沒有意識到,不知道他活著的時候醫生懷疑得的是炭疽還是死後才得出的結論。
謝謝菲兒,寫這篇水沫是起源,你是助力 :)
我已經讀了好幾篇這部電影的影評,自己還寫了一篇,但一點都不覺得厭倦,每一篇都有作者自己的視角,小C這篇也同樣驚豔。這是電影的魅力、也是讀/寫影評的樂趣吧。謝謝小C
“臥房,白衣的少年在做紙花,明亮柔和的光影裏,紙張帶著淡淡的玫瑰色,剪刀緩慢地張開又合上,沙沙聲中,懸在少年手中的細小紙條如風中的花蕊微微顫動。”
-- 多麽詩意的描寫,好喜歡~~~
你沒看懂的地方我也沒看懂~~~
Phil不但沒能讓自己成為peter的對Bronco,還丟了命。雖然Phil很有才,但我不覺得他知道真相,這也是他最悲劇的地方。
Kirsten Dunst飾演的Rose其實也是有些擰巴的,看上去似乎她是George的soulmate,但George並沒有能真正很好地保護她。
她用動物皮毛換手套,是不是意味著她的反抗,那雙手套是真正屬於她、而不會被Phil嘲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