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四祖道信大師語錄(四)(重要)

(2022-06-16 05:16:09) 下一個

四祖道信大師語錄(四)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接上篇)

1、《觀無量壽經》雲:“諸佛法身,入一切眾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知佛即是心,心外更無別佛也。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恒寂,萬惑皆如;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2、諸經觀法,備有多種。傅大師所說,獨舉守一不移。

先當修身審觀,以身為本。又此身是四大、五陰之所合,終歸無常,不得自在。雖未壞滅,畢竟是空。《維摩經》雲:“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

又常觀自身空淨如影,可見不可得。智從影中生,畢竟無處所。不動而應物,變化無有窮。空中生六根,六根亦空寂。所對六塵境,了知是夢幻。如眼見物時,眼中無有物。如鏡照麵像,了了極分明。空中現形影,鏡中亦無物。當知人麵不來入鏡中,鏡亦不往入人麵。如此委曲,知鏡之與麵,從本以來,不出不入,不來不去,即是如來之義。如此細分判,眼中與鏡中,本來常空寂,鏡照眼照同,是故將為比,鼻舌諸根等,其義亦複然。

知眼本來空,凡所見色者,須知是他色。耳聞聲時,知是他聲。鼻聞香時,知是他香。舌別味時,知是他味。意對法時,知是他法。身受觸時,知是他觸。如此觀察知,是為觀空寂。

見色,知是不受;不受色,色即是空。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此是解脫門,學者得解脫,諸根例如此。

3、複重言說:常念六根空,寂而無聞見。《遺教經》雲:“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當知如來說法,以空寂為本。常念六根空寂,恒如中夜時。晝日所見聞,皆是身外事,身中常空淨。

4、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注意看一物,無問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係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維摩經》雲:“攝心是道場,此是攝心法。”《法華經》雲:“從無數劫來,除睡常攝心,以此諸功德,能生諸禪定。”《遺教經》雲:“五根者,心為其主,製之一處,無事不辦。”此是也。

5、前所說五事,並是大乘正理,皆依經文所陳,非是理外妄說。此是無漏業,亦是究竟義,超過聲聞地,直趣菩薩道。聞者宜修行,不須致疑惑。

如人學射, 初射大準, 次中小準, 次中大的,次中小的,次中一毛,次破一毛作百分,次中百毛之一分,次後箭射前箭,筈筈相拄,不令箭落。喻人習道,念念住心,心心相續,無暫間念,正念不斷,正念現前。又經雲:“以智慧箭,射三解脫門,筈筈相拄,勿令落地。”又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又如家有如意珠,所求無不得,忽然而遺失,憶念無忘時。又如毒箭入肉,竿出鏃猶在,如此受苦痛,亦無暫忘時。

念念常在心,其狀當如是。

6、此法秘要,不得傳非其人。非是惜法不傳,但恐前人不信,陷其謗法之罪。必須擇人,不得造次輒說。慎之!慎之!法海雖無量,行之在一言。得意即亡言,一言亦不用。如此了了知,是為得佛意。(未完待續)

明影法師:

四祖道信大師語錄略講

第七講|10月3日20:3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