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光明與空性,千萬別糊塗

(2022-01-24 16:31:06) 下一個

光明與空性,千萬別糊塗

慈誠羅珠堪布 2019-10-02 13:59

輪回當中所有的幸福與自由都是相對的,要得到絕對的自由和幸福就隻有解脫。要想從輪回當中得到解脫,首先要認識心的本性,這是最關鍵的。因為心的本性與我們的解脫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一定要去追求。

 

證悟如來藏的次第

佛在傳法的次第方麵非常講究,初轉法輪的時候並沒有講如來藏。佛經裏麵說得很清楚,在聽聞者根機沒有成熟,也即對空性沒有了解的時候,如果宣講如來藏,不但對聽者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他們對如來藏產生執著,

——

會認為煩惱等有漏法或有為法是不存在的,是空性,但如來藏是不空實有的

——

如果有了這樣的執著,那就是證悟法無我的障礙。

麥彭仁波切有一部宣說中觀他空見解的論典,其中第一句話就是:如果要精通他空中觀,首先一定要精通龍樹菩薩的自空中觀。

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句話。因為精通自空中觀以後,就已經建立起“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

的定解,那樣就不可能對光明如來藏產生執著,即使三轉法輪的經典中說如來藏存在,也自然而然地會知道頂多是如來藏的現象

——

光明的部分存在,但如來藏也不可能實有。

佛陀三轉法輪中,哪一次最了義,哪一次最不了義呢?

在此問題上,雖說有不同的立場,但絕大多數高僧大德的觀點是一致的。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再三提到過,第一轉法輪和第二轉法輪是不了義的;第三轉法輪是了義的。

當然這隻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因為大乘佛教的絕大部分佛經都是在第三轉法輪中闡演的,誰也不能說所有這些經典全部都是了義經典。

更確切點說應該是:

第三轉法輪當中專講如來藏部分最典型的十部經典,是最究竟的了義經。

而其他經典當中雖然提到了如來藏,但不是很強調,主要講的是菩薩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六度萬行的其他內容,所以還算不上是最了義的經典。

取寶喻次第

古印度人喜歡到海洋中的一些小島上去取寶。

珠寶取回來以後,首先是把珠寶泡在鹽水裏麵,浸泡很久以後,再用很粗的布來擦拭,把粗大的沙石、汙泥清洗幹淨,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把珠寶泡在浸泡過一種食物的水裏麵,過很長時間以後,再用一般的布來擦拭;

第三個階段,是把珠寶泡在一種藥水裏麵,然後用絲綢等柔軟光滑的布擦拭,最後珠寶就變得清淨無垢、纖塵不染了。

同樣第一轉法輪的時候,人們剛剛接觸佛教,不懂空性,更不懂光明,我執、自私等煩惱非常粗大,對世界的貪戀深重無比,此時講空性、光明,顯然還為時過早,所以第一轉法輪當中隻講了諸行無常、輪回痛苦、因果不虛、人身難得以及簡單的無我等小乘法門,首先讓修行人明白因果輪回的真相。

第二轉法輪的時候,人們的根機稍稍成熟一些,所以此時隻講空性,不講光明。雖然《般若十萬頌》等《般若經》中有很多“光明”的字眼,但此時的光明一般都解釋成空性,沒有強調如來藏。龍樹菩薩講解第二轉法輪的時候,也隻是講空性,而不提如來藏。

第三轉法輪的時候,人們的根機更趨於成熟,所以此時雖然偶爾會稍稍講一下空性、無我,但主要講的是光明、常住、清淨。

佛在傳法之初,就已經策劃好傳法次第,通過三轉法輪,將從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到最後的光明境界,由淺入深地依次傳授給愚癡眾生。

不了義法與妄語之間有什麽差別

簡單而言,有兩個差別:

第一個差別

妄語是以煩惱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去欺騙人;

另外,在妄語裏麵沒有一點真實的成分,它完全是假的。

不了義法則不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去欺騙人,而是因為當時的眾生不能接受空性、光明以及密宗等高層的法,若實實在在地把真相告訴對方,對方就會產生誤解,會造罪、墮落。

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隻能先讓眾生了解一下最簡單、最低層的東西,隻有讓眾生慢慢地接受。這是為了給眾生找一條出路,讓他們從輪回中獲得解脫,而不得不采取的權宜之計。

如果因為眾生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就永遠不傳法,眾生就不能走上解脫道。

第二個差別

佛告訴我們,人生是痛苦的,我們不能說這是假的。

因為從凡夫、輪回的角度去說,輪回就是痛苦的,但我們也不能說人生的的確確是痛苦的,因為輪回本身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又怎麽會有什麽痛苦呢?

所以這叫做不了義法。

佛在《般若經》當中說的空性,的確是真實、永遠不變的,任何物質永遠都不會變成實有,所以佛在第二轉法輪當中說萬事萬物都是空性,這一點也沒有錯,所以稱之為了義。

但因為這個了義還不是很完整,其中沒有涉及光明。本來萬事萬物都是顯空雙運的,雖然是空性,但其現象永遠存在。不僅不清淨、不可靠的有為法是顯空雙運、顯空無別,包括如來藏光明、心的本性、本來麵目都是顯空雙運的。

雖然講的時候先講空性,後講光明,但我們不能認為光明和空性是分開的,實際上二者無離無合,這叫做顯空無別。

現空二諦和實像二諦的區別

第一種是自空中觀當中講的顯空二諦。

認為空性才是唯一的勝義諦,除了空性以外,所有清淨與不清淨的現象,都叫做世俗諦。

自空中觀的見解不僅非常有用,而且也有佛經的根據。

第二種二諦叫做實像二諦。

實像也即哲學與中觀裏麵都提到過的實在和現象。

實在即真理、本性,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現象在中觀裏是由無明創造出來的一種顯現,脫離了實相且原本不存在。

人我和法我都屬此列。

實象二諦什麽時候需要呢?

在講第三轉法輪以及講密法的時候需要。

區分兩種二諦非常重要。

比如說,在講龍樹菩薩的《中論》等自空中觀論典的時候,如果一提到勝義諦當中存在任何東西,就會與法無我的見解相對立,所以不能承認任何勝義諦中存在的東西。

但在實象二諦的勝義諦當中,卻允許有東西存在,那就是如來藏光明。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如來藏的光明在勝義諦當中也是存在的,而不能說如來藏的光明是世俗諦。

從顯空二諦的角度來說,如來藏的光明是世俗諦,不是勝義諦,因為它是現象。

但從實象二諦的角度來說,如來藏光明是勝義諦,不是世俗諦。

在區分兩種二諦的問題上,很容易犯錯誤

比如說覺囊派始終強調如來藏的真實光明永恒存在,藏傳佛教的有些人就認為,覺囊派的觀點,頂多屬於唯識宗的觀點,搞不好就變成外道的見解了。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若能把兩種二諦分開理解,就一點問題也沒有。如來藏就是永恒的、存在的、光明的,這是佛親口說的。因為某些人自己對佛經的理解不正確,才會認真為假,以為覺囊派的觀點出了問題,實際上並非如此。

兩種二諦的來源都有佛經的根據:實象二諦,佛在第三轉法輪當中提到過。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子說道:“舍利子,勝義諦當以信心而證悟”,此時佛說的勝義諦,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本身,就是光明與空性的綜合體。

來自:https://www.suchaoren.com/wei-sushi-697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