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石頭記真相大揭秘 第13章 林黛玉影射證據分析

(2019-12-11 07:46:41) 下一個

:前麵已經提到,林黛玉是絳珠草,——紅色的草木,即赤心木,也就是喻指她姓朱,代表了朱明王朝。

:林黛玉是多愁多病、弱不禁風、病西施,又有咳嗽的舊疾——喻示朱明王朝到崇禎朝時,已經多災多難,風雨飄搖,又沉屙難起。將林黛玉比作西施,當然不是說她是紅顏禍水,而是說她和西施一樣,經曆亡國(西施亡吳國),暗示崇禎是亡國之君。

:在鴛鴦三宣牙牌令時,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她的“天子”身份——當時隻有林黛玉和賈母第一張就是“天牌”(上六點下六點叫天牌)。賈母是老祖宗,喻指朱家老祖宗,應該隱喻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所以賈母抽到天牌時說的牌令很有氣勢“頭上有青天”,最後一張更有氣勢:一輪紅日出雲霄。

而林黛玉第一張也是“天牌”,但她說的詩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處處透露出自己的力不從心、無可奈何。的確,明朝到“她”手裏時,已經積重難返,當年氣勢雄偉的大明天下,如今已經是“奈何天”了。這句詩是出自《牡丹亭》,下麵還有一句。林黛玉聽過這段戲。書中二十三有提到:“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歎,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讓我很快想到了那句: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這兩段詩聯係起來看,更具對比效果:縱然是良辰美景,已經是無可奈何天,朱樓輝煌已成昨夜夢幻;如今賞心樂事的是誰,原來已經換做了水國人在歡歌吟唱。

:葬花。

關於黛玉葬花,必須單獨拿出一小節來講,因為曆來對“黛玉葬花”的誤讀非常多非常深,完全背離了作者的原意,黛玉葬花的真正喻意是什麽?請看《23被誤讀三百年的黛玉葬花》。

:吳本裏的證據

前麵都是依據前八十回裏的文字的推測,在吳本(癸酉本)後28回,那已經是寫得非常直白了,特別是寫林黛玉自殺那場景,完全是崇禎當年殉國時情景再現。

有朋友說:因為癸酉本後麵太寫實了,所以讓人覺得假。這個質疑不無道理,但不妨反過來想,正因為癸酉本後28回太寫實了,文字裏處處彌漫著亡國之痛、罵清之聲,所以後28回才會被砍掉,才會被禁絕,才有了滿清朝廷組織力量修改、刪減、續書,然後刪掉一切批語,隻留一個本子,組織刊印,這就是後人看到的通行本。目前公認發現最早的抄本,就是胡適得到的甲戌本,那是乾隆十九年(甲戌年)的本子。這也是民國時期才傳出的,而且還是個隻有80回前斷斷續續十幾回的殘本,80回後的文字一點也沒有。而清政府組織刊印的本子,就是程甲本、程乙本,就是後來的通行本。通行本不但有了高鶚續寫的40回,而且前80回裏的文字也多有刪改,比如秦可卿天香樓的故事,比如每一回前麵的回目詩都沒了,就連各個抄本裏的所有批語,全都刪得幹幹淨淨,徹底將《紅樓夢》變成了大家族的風月兒女小說。可見清朝的封殺工作做得多麽到位。所以,我們不能以想當然的邏輯來判斷吳本的真假,要更多的是從文字、從情節故事上,吳本後28回是否合理。

至少,從黛玉的結局來看,吳本是寫得非常合理的,契合了她的判詞,以及前麵埋下的伏筆,也完全符合林黛玉一貫的性格。我們之所以會覺得後麵寫得反差太大,其實吳本後28回裏的林黛玉,與我們所了解認識的林黛玉反差大。我們中大部分人,是自小就通過紅樓夢的影視劇、戲曲等來認知林黛玉和紅樓故事的,並不是書中真實的林黛玉,一說到林黛玉,我們自然就浮現出各種影視戲劇形象的林妹妹,心中早已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很難接受,將她和崇禎皇帝聯係起來。

我們簡單看看,吳本裏如何寫林黛玉之死的,以及是如何影射崇禎之死的。

故事在吳本的第九十七回《鴛鴦女譖語泄天機絳珠仙淚盡拋全生》

a

根據鴛鴦行為時間,可以推斷出,林黛玉死於三月十七日後兩天,也就是三月十九日。癸酉本這段是這樣的:

且說鴛鴦本來想趁著賈家落敗,自己也好渾水摸魚,誰知無端冒出一個小紅精明強幹,幾次三番把賊寇擊垮,心上那點冀望也要化為烏有,拿定主意,偷了各房一些東西用衣服裹了趁夜黑逃出賈門,另作高就。

隻見夜已三更,碧雲橫空,月華如瀉,心想:“前兒是三月十五,月又大又亮今兒十七月還是這麽圓,直照的地上明晃晃的,隻是別叫人看見了才好。”

第二天鴛鴦向林黛玉進譖言(反間計,誣陷小紅),林黛玉當時就拷打小紅,結果小紅一死,賈府立馬被攻破,林黛玉愧疚自殺。書中雖然沒有直寫,但時間顯然直指“三月十九日”。

崇禎:在西曆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自殺殉國。

其實黛玉葬花時,也暗示了林黛玉的死亡時間,是三月中浣。這個我們後麵還會講。

b

林黛玉在柳葉渚邊,吊死在槐樹下。

崇禎是在煤山(景山),吊死在歪脖子槐樹下。但有典故說“在景山東麓,原有一棵老槐樹,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的自縊處。”

也就是說林黛玉和崇禎,都是在老槐樹下上吊自殺。

c

林黛玉:且說黛玉趁著明月高照在園中急走,隻見到處都是屍骨堆積,全是自己的人,心裏雖悲憤交加,隻是因長年哭啼,眼中已經淚盡,哭不出一滴淚來,知道大勢已去,加上藥勁攻發,渾身辛苦,又怕被賊人侮辱,汙了清白,不如一死倒也幹淨。

崇禎:臨死前,還賜皇後自盡,自己砍殺妻女,我們也可以想見,在前往景山的一路,看到的情景和林黛玉看到的,差不了多少。

d

林黛玉:中了小人奸計,錯殺小紅,園子被攻破,大勢已去,又怕被賊人玷汙清白,想一死了幹淨。

崇禎:紫禁城被李自成軍隊攻破,進退無路,唯有愧恨自殺。

e

林黛玉:(心裏獨白)我今之罪可算罄竹難書,錯殺小紅,致使賈家敗於我手,眾人也受我連累丟了性命,如今我死有餘辜,怪隻怪蒼天無情,包容賊人惡行,輕縱他們肆意作亂,我亦似嫦娥悔意甚深,欲赴廣寒宮,真真恨入骨髓。我此刻雖然死了,又怕別人發現不知名姓。雖得了個全屍,卻未必有人肯埋。

崇禎:(寫在衣襟上)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崇禎臨死也算是基本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涼德藐躬”,當年將袁崇煥淩遲處死,是典型的憤青思維,心智非常不成熟。林黛玉僅憑鴛鴦的譖言,和一塊賈蓉故意留下的“龍禁衛”牌子,就怒不可遏地讓家丁將林紅玉活生生打死,也是怒氣攻心失去理智的舉動。

f

林黛玉:死後幾個月後,被賈寶玉找到,將白骨裝入袋子裏,和薛寶釵一起,送到青楓林賈家祖墳裏安葬。

崇禎:自殺後,主持崇禎屍體下葬的是昌平州吏趙一桂,將崇禎草草葬入了田妃墓。清軍入關後,為了籠絡人心,聽從漢臣建議,將崇禎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諡曰莊烈湣皇帝,陵曰思陵」。

順便再提一點,在吳本裏,薛寶釵親自參與了林黛玉的安葬,並且為她留下哀傷的淚水。這是不是有點像清朝重新安葬崇禎、舉國為崇禎服孝的事?寶玉因為薛寶釵的這個舉動,而對她大有好感,為後來兩人結合埋下了伏筆。當年滿清這個舉動,也大大籠絡了漢人的心,北方軍民大量歸順清廷,清軍還就此打著為崇禎複仇的旗號,進駐北京,一路南下,以追殺賊寇的名義,搶占大明江山。

總之,從吳本後麵的文字來看,林黛玉是影射崇禎無疑。

(本章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