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慧律法師:《阿含概說》09

(2016-08-30 18:58:53) 下一個

《阿含概說》09

慧律法師講解

[「二」有情組織的要素]

有情就是眾生,當我們認識了我們的身心的組織要素,我們會發現,一切法無我;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天所執著的這個色身,原來隻有幾個要素構成的。

[我們於「名色」的分別,]「名色」就是身心。我們對於身心的分別,[了解有情生命延續的要義,]「延續」就是就像瀑流的奔騰,不可遏止。我們了解了有情生命的延續,這個色、受、想、行、識,這個身心,它怎麽個延續?它的要素是什麽?當我們徹底地透視它,我們不再為這個假我迷茫,我們會發現,萬法著不得。[但有情身心組織是怎樣呢?依佛陀慧觀的分別,即依蘊、]就是五蘊。[處、]就是六處。[界]就是六界,就阿含來說。[詳細的觀察,說明有情身心組織的內容。蘊觀,]這個「蘊」就是集合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好好地觀照這個身心,它隻是五蘊所構成的、集合的,實在找不到一個自我,我們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徹底地透視它,就是要超越它。蘊觀,[為心理的分析,]因為五蘊,它就是色法隻有一個;心法它有四個,有受、想、行、識。所以,心法擴張開來,心法就比較多,那麽,五蘊的色法,就隻有講一個,就比較少。所以,蘊觀,世尊講的五蘊,為心理的分析,他的意思是說:比較詳細地來分析心理方麵的。[處觀為生理的分析,]「處」就是六處:眼、耳、鼻、舌、身。那麽,前麵五個,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前麵五個是色法;意處,這個是一,是一個。簡單講:就我們的生理機能,眼、耳、鼻、舌、身,你看,來分析,講的生理方麵比較詳細的。所以,蘊觀是心靈的分析比較多,有四個,色法一個。處觀是色法列為五個,心法是一個,加起來是六,是就生理上來詳細的分析。[界觀是物理的分析。]這個界觀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為什麽要加一個「界」呢?「界」就是區分,就是這個宇宙,你把它分析開來,這個人身,你把它透視開來,由內觀測到外,由外再透視到內,不能離開這六界、界限。第一個就是堅硬的東西,那就是地,我們全身堅硬的東西,骨頭、毛發、肌肉、肌腱、皮膚、指甲、肝髒、肺髒,這地。水呢?水界呢?就是尿液、唾液、眼淚、汗液等等,流眼淚也好,冒汗也好,上廁所尿尿也好,我們的血液,全身循環的血液,這個也是包括在水界裏麵。那麽,這個火界呢?就是溫度,一個人沒有溫度,就等同死亡,全身沒有溫度怎麽活呢?最後一個叫做風,我們要呼吸,外麵有外麵的風,我們色身也要呼吸,這個風。再來就是空,這個空,跟我們講一般講的空性,是完全不同,在這裏講的空,它是指距離,不是指空性,這個不能誤會。中國話,用同一個字,但是,在某些時空不同,它所詮釋、含意的,也完全不同。所以,地、水、火、風、空,空就是一個間隔、一個距離,也可以解釋說虛空。譬如說:我們呼吸,你沒有這個空間,你怎麽呼吸?鼻孔,你當然有鼻孔,你才有辦法呼吸嘛!是不是?你要吃食物下去,你的嘴巴、口腔,口腔都沒有距離,你怎麽咀嚼?你怎麽飲食?你怎麽把東西吃下去?所以,它就是一個距離、一個虛空,嘴巴裏麵就是小小的虛空,產生作用。對不對?我們的血管,血管如果沒有距離,血管血液怎麽流動呢?是不是?它不是固定的東西,它會跑。你發現說,身體需要空間,它才能夠運作。簡單講:所有的星球,它也需要虛空,整個宇宙的星球,它沒有空間,你叫它怎麽運作呢?沒辦法!所以,這裏的空,六界裏麵的空,是指距離,是指空間,也可以說是虛空。那麽,識界呢?這個識,就是我們的意識,我們如果無心,那麽,這個色身也起不了作用。你有地、水、火、風、空,但是,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意識,我們仍然不能起作用。好,諸位再看,界觀是物理的分析,[依蘊、處、界三法不同的立場,]看要分析什麽,要分析多一點心理,就五蘊分析;要多一點生理,就六處;要多一點物理來分析,就六界,看站在什麽立場。[詳細去觀察有情身心的心理、生理、物理組織的真相,說明有情色心平等的真義。]為什麽要色心平等?叫做緣起畢竟空,不可得。諸位,不見一物,名為見道。為什麽?你觀察這個色、受、想、行、識,都是生滅,刹那無常,變化到最後,總是歸空,它是緣起無自性的東西。好,我們再觀察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它也是緣起無自性的東西。我們再觀照六界地、水、火、風、空、識,也是緣起無自性,不可得。所以說:不見一物,名為見道。簡單講:徹底摧毀對身心世界的執著,就是佛。要擬出一個徹底、簡單的原則性,就是萬法皆是敗壞之相,萬法變化到最後,總是空,你看到的千差萬別的色相,這個多帥、那個多漂亮、這個多有錢,諸位,盡皆是虛妄不實,沒有一樣東西是實在的東西。所以,佛就是看得破、忍得過,而徹底地超越假相的執著;我們起心動念,都在假相拚命地執著、計較,割舍不下。佛跟凡夫就是這個差,這一點點般若智慧的差別。所以,我們要徹底摧毀的,摧毀這個五蘊、六處、六界,當然就要徹底的分析,來解決這個問題。所有的痛苦,來自於這個身心的不認識,我們現在認識了這個身心,我們就得到解脫。

[蘊、處、界觀]

「處」就是根、塵、識。做一下筆記。五蘊,大家都知道,色、受、想、行、識。這個「處」呢?就是根:六根,塵:六塵,識就是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根、塵、識緣起的地方。簡單講:六處,這六個地方,就是你的感受,你的生命活動的範圍。我們生命活動的範圍,絕對沒有辦法離開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辦法離開,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沒有辦法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不可能。所以,「處」就是一個緣起聚會的地方,六根、六塵、六識,緣起的地方。「界」呢?就是地、水、火、風、空、識,觀就是叫你觀照。

[一、蘊觀]

[蘊,是積聚之義,]集合。[即同類相聚,大則是五,小則無量,]「大」就是總綱,這個色身來分析,總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你要小來分析,細胞,分子、電子,那沒有辦法分析,太多了,無量無邊。小則無量。[這類似細胞的說法。《雜含》(二,一一)說:「所有諸色,]諸位,這個「色」包括有多廣?看下去,它包括過去,[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你看喔,時間,因為時間是建立在色法的襯托性,才有辦法顯出這個時間。所以,時間因為是妄想的產物,它是透過我們身心,對某一個定點的執著,刻劃成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雖然看起來,有時間的存在,但其實也是妄想的產物,是攝入色法的一種。因為執著身心、宇宙的實在性,所以,建立了時間、空間的觀念,時間也是妄想。因此時間也不能離開色法,把過去、現在、未來,攝受到色法裏麵。若現在等等,過去、現在、未來。[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色陰。」]不管你怎麽說,過去、現在、未來、粗細、好醜、遠近,統統說,這個統統叫做色陰,因為這樣才有辦法歸納。這個「陰」,諸位,有的翻譯成「蘊」,有的翻譯成「陰」,這是因為譯本的不同。要貼近佛的本意,是應該翻譯成:照見五蘊皆空,三藏玄奘大師翻譯的「照見五蘊皆空」,這才是符合佛的本意。翻譯成五陰皆空,那是因為譯本,這並不是很恰到好處,不符合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我們這個身心,有五大元素構成,「五」就是眾多的意思,一是單,二是雙,三是多,四是眾,五就是蘊。是不是啊?我們說一就單數,二就雙數。對不對?三就是多,四就是眾,我們說:僧眾,僧眾,超過四個叫做僧眾;五就是蘊,眾多的意思。所以,要翻譯成:「照見五蘊皆空」,符合佛的本意;翻譯成:「照見五陰皆空」,隻能說這個叫做方便,也不符合佛的意思。[陰,是覆蔽義,蔽覆本性,為蘊的異譯。]譯本不同,但是,師父一直再三強調,這種翻譯不符合佛的本意。[經佛陀的慧觀,把有情身心的組織,總歸為五聚:即色(物質)、受(感情)、]諸位,這個「受」,有苦受、有樂受、有憂受、有喜受、有不苦不樂、有不憂不喜。人類這個感受,是嚴重,而且強到刹那之間就執著。諸位,要破除對形相上的執著,已經很困難了。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第一個,照見這個色法空,諸位,後麵統統不存在。你後麵的受、想、行、識,就是因為色空不了,排在第一個,色法空不了。你要色法能夠空,所有的感受,都知道那個是妄想啊!對不對?千萬不要隨著你的感受起舞,我們隨著感受起舞,苦的時候哀哀叫;樂的時候快快樂樂的。憂的時候煩惱得不得了;喜的時候歡欣得不得了。世尊說:這個統統叫做錯覺,這樣心靈永遠沒有辦法平靜。問題從哪裏來?問題從這個色法延伸過來的。受,底下一個叫做感情,感情就是我們的情緒。[想(表象)、]表象,就是靠內在裏麵,這個想,第三關就更難了。現在所有的電影,靠想像來拍;卡通影片,靠想像來拍;哈利波特,你看,賣到英國第一富婆,一天淨賺十三億多,寫小說,寫哈利波特,一天賺了十三億多,那麽有錢做什麽?她就靠想像,靠想像寫出來。如果這樣子不能夠強化你的印象,諸位,看這裏。這個是什麽?(師父拿起毛巾來讓大家看。)色。對不對?這個就是色。這個呢?(師父用毛巾擦左手背。)受,感觸嘛,受,是不是?感觸。(師父用毛巾擦臉。)有感受,冰冰的感受、冷冷的感受、清涼的感受。對不對?現在把眼睛閉起來,開始想:明天要做什麽?觀想觀想,喔!這個就是毛巾,剛剛擦過的毛巾,嗯,很好,明天是不是買一條啊?開始想像。這樣體會得出來嗎?色(師父拿起毛巾),受(師父拿毛巾擦左手),想(師父放在毛巾,做想的動作)。所以,眾生,什麽叫眾生?眾生白天著夢想,總有夢想。是不是啊?平常呢?在打妄想,睡覺也是夢想。白天搞夢想、搞理想,都是搞這個東西。人類因為有無量的想像空間,不知道色當下就是空,這些統統叫做神經係統在作用。諸位,當你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你就了解,所有的神經係統、所有的意識形態,統統不可得。我們借著神經係統,來感受外境,而所有的感受外境,照出我們的錯覺和執著,這個更難了!這個「想」多困難,看到一個帥哥,回來睡不著。哎呀!看到電視的帥哥,或者是參加某一種特殊的地方、看到了猛男(師父像健美運動員展示胸大肌的動作),哇!這個肌肉都會抖動,咚(師父像健美運動員拍大臂肱二頭肌展示的動作)……我以後要嫁一個這樣子的,回來……男眾去看,看那個什麽電腦展,看了辣妹,哇!回來開始打妄想,克製不住了。開始想,每天開始在想,相思、單戀,到最後,就是茶不思、飯不能吃,晚上睡不著。這個想是很恐怖的東西,他不知道那個是空的。照見色是空、受是空、想也是空,有什麽好處?世尊就告訴我們;我們就會覺察,這個世間,我們不再貪著任何一件事情。聖弟子們,我佛門的聖弟子們,當好好地仔細用般若智慧觀照觀照;當你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世間,沒有一物值得我們貪染、去執著的。所以,第一關要拚過這個色、物質,根本就不可能,有種種的形相,那突不破的,百貨公司那個一擺,一下子展覽,那就昏了!第二個,感受,就更難,你隻要墮入感情的陷阱裏麵,沒有一個逃得出來的,英雄好漢統統是一樣,沒有學佛,不可能;有學佛的,三、五年,需要一點時間。再來,想像,那一種對境界的執著,靠這個想像,無量無邊的妄想。沒有一分、沒有一秒停得住的,就像猿猴一樣的,前一秒鍾是這樣,後一秒鍾是這樣,前一秒鍾是這樣,後一秒鍾是這樣;今天是這樣,明天又變。為什麽?他靠想像,刹那生滅的想像,在處理事情。所以,人家講:某某人、政治人物是善變的。那是正確的。諸位,不隻是某某人,全世界的人,統統是善變,他不變,怎麽叫做眾生呢?想。所以,我告訴你:真正的好,就是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壞,這個就是剛剛好的好。兩個太好,記得!就是要吵架的開始;兩個太愛,簡單講:就是恨的開始;兩個太相親,這就是怨的開始,因為它這個妄想,它會一直變,轉變的東西,一直轉變的東西。所以,佛法它可以應用在你生命的任何時間、空間。諸位,第三個叫行,[行(意誌)、]意誌就是身、口、意。諸位,寫一下:身、口、意造作,叫做行。我們講的叫做下定決心,下定決心就是所有身、口、意一切的造作,統統叫做行。在《大乘五蘊論》裏麵,講得更清楚,它這個行,包括萬法的造作,統統叫做行。[識(意識悟性)。]單靠意誌不行,要靠智慧,要靠我們意識去作用。前麵四個,你後麵沒有一個意識的主導,意識主導是最主要的,色,沒有意識主導,這個物質沒有意識主導能起作用嗎?受,感情因素,沒有意識主導,能感受嗎?想像,沒有意識主導,能想像嗎?行,沒有意識主導,他能下定決心做意誌嗎?所以,最後這個識,就是我們生命的主體,生命的主體。[這是有情心理組織的要素。]

[色(Rūpaj)]

[色的定義,為變壞、質礙義。]「質礙」就是互相障礙。譬如說:這是撫尺,這個是桌子,你看,硬邦邦的,撞來撞去的,是不是?我這個是什麽?這個是頭,你看,這個板子,叩(師父拿撫尺在自己頭上輕輕地敲。)……是不是?互相有質礙、有障礙,可是,都是敗壞,色的定義就是變壞。諸位,這個定義如果你搞通了,你就能徹底解脫,萬法皆是敗壞之相,如果你能體悟這一句話,終身受用無盡。那麽,萬法既是敗壞之相,我們今天在忙什麽?我們該盡的責任要盡;該有的義務我們有。是不是啊?我們就知道,簡單講:你在追求快樂,換句話說:你根本就在追求痛苦,沒智慧啊!不知道這個萬法都是敗壞之相,我們以為拚死命要追求、搞個什麽東西,搞個名、搞個利。是不是?財、色、名、食、睡,到最後就是雙手一放,無奈地交出生命,空無一物。色的定義,為變壞、質礙的意思。[《雜含》(二)說:「可礙可分,]「可分」,「分」就是切割,可以分割、可以切割、可以分析的。[是名色。」]譬如說:這個毛巾,它這個可以切割、可以分析,「分」就是分析。你好好地分析看看,它確實有質礙的。一個眼鏡也是這樣;這個衣服,衣服也是,它是有質礙的,也可以分析的。是不是?色身也是啊!是名色。[變壞者,有體的質礙法終歸是變壞的。]佛法不用多,看到這一句,我告訴你:終身受用不盡。[質礙者,即甲乙二種物質不可同時占據同一處所,]譬如說:這兩個撫尺,這兩個都是色法(師父雙手各拿一個撫尺在一起敲:啪!啪……),沒有法,這個沒辦法占據,你看,占有不進去,這個也不能占據這個,是不是啊?色法有質礙的。即甲乙兩種物質,不可同時占據同一處所,[所謂物質不可入性。]物質不可入性。互相占據空間。[具此二義故名色。故色可分廣義與狹義,廣義的色,即顯色]譬如說:[(青、黃、赤、白等)、]「顯色」就是很明顯的顏色,[形色]就是因為形狀顯出來的色法。譬如說:[(長、]長的形狀,或者是[短]的形狀[、]或者這個形狀是[方、]是方的。或這個形狀是[圓、]或者形狀是[高、]或者這個形狀是[低等),][甚至說:]包括這些,[「寒亦是色,熱亦是色;饑亦是色,渴亦是色。」(《增含·聽法品》)故色的範圍極廣,狹義的色,即是肉體,諸如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及法處所攝色,]諸位,做一下筆記,法處就是色心各一半,它是色法一半,心法各一半,色心各一半。什麽叫法處?就是前五根、五塵落謝的影子,叫做法塵。換句話說:沒有前麵的色、聲、香、味、觸,沒有眼、耳、鼻、舌、身,眼睛對色、耳對聲……這些前麵的,談不上法塵。可是,它雖然是由這些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所引起的;可是,它卻隻是個影像,法塵找不到一個實體,它隻是一個影像而已,叫做法處所攝色。所以,因此這個法,半色半心,一半是色,一半是心,不能離開這個心,隻有心能夠產生影像,所以,必須要借重著色塵、借重著心、妄想心。[都名為色。]

[受(Vedanā)]

[受,是領納義,前說的色,是屬物質方麵,今說受屬精神活動方麵。即心理學所說:感覺與感情的作用。]這個太難了,眾生都是憑感覺在生活的,不是憑般若智慧的直覺。諸位,感情它是一種扭曲;感覺它是一種扭曲,所以,世尊講了一句很了不起的話:感官是虛偽的證人。實在講得太了不起了!感官是虛偽的證人,你看世尊講的這一句話多了不起!什麽叫虛偽的證人?這個人給我好印象,感覺真的很好,我就對他所說的話、對他所做的行為,產生認同感,毫無分析、毫無討論,或者是毫無了解,憑著感覺走路,憑著感覺走。這個人給我印象不好,我的感覺印象不好,這個人做得死去活來,都不能夠討好我的心。你看那個婆媳之間,有多大的恐怖。諸位,所有的感覺都是錯覺,所有的感情都是扭曲,這個就是眾生,眾生就是過這種日子。你看,有一個老太婆,也不算老太婆,五、六十歲,不算老太婆。娶了一個媳婦兒,這媳婦兒不會生,哎呀!每天就想盡辦法處罰她,這婆婆。電視演的啦!每天想盡辦法,給她搞得不愉快,因為不會生啊,每次講起話來,就是不會下蛋的母雞。她媳婦買菜走過去,買菜從旁邊走過去,她跟旁邊的婆婆張家長李家短的,她知道媳婦走過來了,她說:我那個媳婦兒啊,是一隻不會下蛋的母雞啊!花了幾萬、多少的聘金,辦了一個風風光光的結婚典禮,結果,不會下蛋!一直……她就是希望趕快抱孫子。然後,她的公公也是有病,她的公公,每次都是去買那個海產,那個蚵仔……趕快補,補什麽?補給她壯,給她活動性,給她有活力,希望趕快受孕,就為了一個寶寶,每天都搞這個東西,感覺:我沒有後代不行。感情:我要下一代。你看,所有的生命,全部賭注在這個地方。所以,今生今世沒有聽到佛法,叫做大不幸。我要今天……當然我是出家了,我今天如果是在家,學佛學到我這種程度,討了一個媳婦兒,要生,你家的事兒;要不生,也是你家的事兒,跟我老人家有啥關係呢?是不是啊?麵子掛不住,就沒辦法,因緣不具足,生有生的壞處,還要養、還要教育;可是,也有好處。為什麽?生一個好帥的兒子,大家都讚歎。眾生就是活在感覺、感情下,死了多少無量無邊的眾生,不懂得隨緣。因此,你隻要組織一個家;所以,諸位,這個「家」怎麽寫?一個蓋子,底下就一隻「豕」,「家」就是一個蓋子,底下把豬關起來,「家」就是這樣寫的。所以,在《大寶積經》裏麵講:家是不淨,家是束縛,家是苦惱,家如火宅,火宅。世尊用種種的比喻。有一個中央大學聽了師父的課,姓楊,她說:哎呀!師父,您講得真是好;可是,我就是沒談過戀愛,我真的很樂意跳下去。咚,沒多久交了一個男朋友。所以,這個很難,這一關,不是三年、五年、十年,也不是用口號,這需要一點時間。[感情純為精神活動的表情,即於外界色法,無論是顯色,或形色,]無論是顯色:青、黃、赤、白;無論是長、短、方、圓的形色,[乃至音聲等引起一種反應,使精神上發生苦樂等感覺及感情的作用。佛法的術語,即是受。]用現在的語言,叫做感覺、感情、感受。[受的原語(Vadaa),即從知的語而來,]你有感覺就有知,有知就有感覺啊。是不是啊?[由知識而起的感覺,這個感覺含有樂不樂的表情;佛法依情識的分別為三:]就是苦受,這苦受就有身跟心的苦。平常如果再分析更清楚的,苦受、樂受是針對身來講的,憂和喜是針對心靈來講的。如果比較籠統來講,苦:身心的苦;樂:身心的樂。如果更清楚地分,有苦受、樂受,這個是身;憂受、喜受,這個是心;不苦不樂、不憂不喜,這個就是中庸。那麽,不苦不樂受……[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即心理學所說的快、不快、中庸的三種感情,全是有情心理情緒的作用。]諸位,在這裏要寫一句名言,世尊講的。世尊在《四念處》裏麵告訴我們,這一句名言你要牢牢記住:一切法不受,名為正受。這個就是世尊為我們開示的:一切法不受,是名正受。千萬不要隨著你的感覺起舞,因為所有的感覺都是錯覺。

[想(Sajjñā)]

[想的定義,為「取像」,或曰「想象」,]「取像」,取那個外在的像,落入影像。就像照相機,啪!照起來,想像。我告訴你:所有的眾生,統統活在這個世界裏麵,靠想像過日子,他有夢想,他有理想,他有妄想,有種種的想。或曰想像,[「亦是知,知青、黃、白、黑、苦、樂」(《增含·聽法品》)。就是於感覺或知覺上構成一概念、]諸位看,這個就是重點,概念,就是想像的意思,純粹意識形態。諸位,要突破這個想像,就非常困難,我感覺藍的好,我感覺綠的好,這個就是一個觀念,因為我們在緣起裏麵、緣起法裏麵,鋪陳那個虛妄的東西,在虛妄繼續擁有觀念、[聯想、分析、綜合的作用。]綜合起作用。站在緣起法角度來講,色、受、想、行、識,是很正常的運作;站在空性的角度來講,所有的色、受、想、行、識,統統是生滅敗壞的東西,著不得,要不然,什麽叫做轉識成智呢?這樣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說:這些想的東西就是觀念、概念、聯想、分析、綜合的作用。[即如依眼所感受彩色、鼻所領納的香味、由手觸感的形狀等,]眼睛看看色彩,鼻子再聞一聞;手再接觸這個形狀,[綜合各種感覺構成一花的觀念,]往後的日子,你就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觀想花出來,因為你已經有這種經驗了。如果我們從來沒有見過花,你能觀想得出來嗎?沒有辦法。你這樣感覺不出來師父在形容什麽?我再舉一個例子,譬如說:外太空,外太空的生物,你想像得出來嗎?想像不出來,對不對?你沒見過啊,你沒碰過啊。所以,現在科學家發現,所有的生物,不一定是由氨基酸所構成的。外太空的生物,也許是用不同的元素所構成的,也許是用鐵,鐵所構成的,鐵質;也許是用鈣,也許是用磷。就我們地球,所有的生命大同小異,離不開氨基酸、鈣、鉀、磷、水分等等這些分析。所以,科學家講了一句很注意的話,讓我們要注意的話:所謂生物的定義,也許隻能用在地球,我們對生物的定義,要慢慢地改觀,它沒有一定的標準。我們現在生命的定義、生物的定義就這樣子:裏麵就是碳酸、氫、氧、鉀、磷、鈣。科學家說:外太空的生物不一定,他所用的元素,也許跟地球不一樣,形狀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地心引力不同嘛!簡單講:記得!隻要我們在外太空發現的生物,記得!帶回來到地球,你就會發現跟地球完全不一樣,構成的元素不一樣,還有它的地心引力不一樣。譬如說:火星,它的引力不一樣;或者月球,地心引力也不一樣,月球的地心引力唯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假設,月球有人能夠住下來,條件像地球一樣,那麽,月球的人是怎麽樣呢?很高。地心引力隻有六分之一。簡單講:像我的話,如果六十公斤,在月球隻有十公斤,隻有十公斤,十公斤喔,十公斤就拉高,知道嗎?要往上拉高。如果是土星,它的吸引力是地球的十二倍,那麽,你到土星去看的人,就不是這樣子,土星的人,那邊如果有生物,你看到的人就是怎麽樣?因為它的吸引力,是地球的十二倍。簡單講:我如果到土星去,我的體重,我現在是六十的話,乘以十二,我們到土星去,就是七百二十公斤。諸位,要支持七百二十公斤,那個腿要多粗啊!所以,你那時候看到的慧律法師就不是這樣,這兩條腿就很粗,然後,身體要往下壓,往下壓,他才有辦法支撐嘛,說不定用爬的,用爬的。好,諸位,看這裏,很重要的觀念,把一個人送到外太空,如果外太空,這個太空人有辦法存活在這個世間,外太空怎麽樣?完全沒有地心引力。對不對?我告訴你:如果外太空也可以存活人類的話,你想,這個人類會變成怎麽樣?你有辦法想像嗎?我告訴你:他的腿會慢慢地退化,他會沒有腿,因為沒有用到,外太空,他會浮,你知道嗎?他會浮,浮起來,他會沒有腿。諸位,你不相信嗎?魚就是是,有浮力的地方,不需要有腿。對不對?你想像得出來嗎?魚,魚啊,我現在講的,你聽得懂嗎?魚就是沒有腿。知道嗎?為什麽?水有浮力。告訴你:外太空浮力更大,它沒有地心引力嘛!所以,你到外太空看到:奇怪!怎麽沒有腿?很正常的。因為它沒有地心引力,鈣質、鈣,沒有辦法往下發展,我告訴你:在外太空的時候,他的循環係統會完全走樣。譬如說:你到外太空去,我們是站在地球,血液的循環,地心有引力,會循環得很快、很正常。你到外太空去的時候,它沒有地心引力,他的循環係統局限一個小格局,循環到肚臍、到骨骼、腿這個地方,它就馬上要上來,他的循環係統。所以,下半肢會完全縮小,癱瘓掉,慢慢慢慢,那個腿愈來愈縮小……到最後沒有。人類到最後,如果可以活在外太空就是跟魚一模一樣,而且比魚更慘。送你到外太空回來,兩條腿、兩條(隻)手,都不能作用,因為用不到啊,手會用得到,腿沒有用得到,不能走路。告訴你:所以,美國那個外太空,發射那個太空船,到外太空去的時候,回來,他那兩條腿,隻有七天,到月球去,他那兩條腿要複健,複健二十年,二十年,因為鈣質會流失,鈣質沒有辦法往下生長,鈣質沒有辦法往下循環,沒有辦法吸收鈣質,兩條腿完全癱瘓。所以,那個太空人一回來,不能馬上放他走,要關起來。你知道嗎?美國的外太空人回來,不能馬上放出去,要關起來。關起來經過幾天幾夜,慢慢適應這個地球地心引力,再放他出去,放他出去,那兩條腿要複健二十年。所以,如果要在外太空存活,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要製造一個磁場,像地球一樣的磁場,太空船發射出去,它裏麵有一個磁場室,磁場室就是你進去那個磁場跟地球完全一模一樣,磁場,會產生地球一樣的磁場,那麽,他的生活就跟地球一模一樣,要另外,外太空這太空艙,要特別開辟一個磁場室,地球磁場室,把人關進去那個太空艙裏麵。知道嗎?磁場跟地球一樣,那麽,他可以行走,一模一樣,那麽,他回來就沒有問題,要不然沒辦法的。講課,讓你了解一下外太空的事情。感覺構成一花的概念,[這即是「取像」義。或曰想象花的色、香、形狀。但這個「想象」,並不限於外界的知覺,即記憶以往]就是以前的,「以往」就是的。[領受上對象,]「上」就是上麵的對象。這個想像,並不限於外界的知覺,對外麵的知覺,就是記憶,就是記憶以前領受上麵的對象。所以,現在的拍電影,諸位,要靠想像,拍電影靠想像啊;哈利波特靠想像;魔戒三部曲靠想像;卡通影片靠什麽?靠想像。要不然,那個大力水手,哪有吃一點菠菜,就這麽厲害的?當然靠想像嘛!是不是啊?所以,記憶以往領受上麵的對象,[亦是想的作用,故稱為「想象」。]想像。

我們休息十五分,快八點半了,休息十五分。

好,諸位看,52頁,中間。

[行(sajskārā)]

[行的定義,即造作的意思。]造作,造作的意思就是身、口、意的造作。[《增含·聽法品》說:「能有所作,]有所作就是身、口、意能有所作,能有所造作的意思。身、口、意能有所造作,[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何等」就是將來會成就什麽呢?叫做何等。身、口、意能有所造作,所以叫做行,將來會成就什麽呢?有的成就了惡行,或者成就了善行,你現在惡,成惡行,未來就惡報;你現在善,成善行,未來就善報。[即於外界花境,引起內心取花供佛的觀念,經心思的考慮,而發生「取花供佛」的行動。]諸位,這個在地球取花供佛是行得通,諸位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今天坐在這裏上課,用太空船直接送到外太空,所有的這些都沒辦法做。你有辦法想像嗎?用一輛太空船,把我們統統載到外太空,諸位,你有辦法想像,現在聽課是什麽情形,你知道嗎?諸位統統會浮上來,水果、佛像也會浮上來。在外太空上課,我也不會坐在這個地方。坐在外太空的時候,我告訴你:水這樣擺著,它沒有引力,水就自己會浮出來。所以,我喝水不是拿這樣喝,我要這樣(師父做吞的動作),水自己跑上來。所以說:極樂世界的水是倒流的,這是絕對有可能的。極樂世界的水是倒流的,一般的水是往下流,極樂世界的水,是上下往上流,從引力就知道這個絕對可能。到外太空的時候,你平常嘴巴叫得那麽順:師父!不是這樣。到外太空,你叫師父的時候:師~~~父~~~會發抖,因為一直……奇怪!怎麽一直飄一直飄呢?師~~~父~~~你連叫「師父」這兩個字,都很難叫出來,因為都一直飄……所以,我們這個取花供佛,在地球上。但是,所有的宇宙都必須遵循佛所講的,包括十方三世,包括一切的眾生,要遵循:第一就是不淨,第二個就是苦,再來就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整個宇宙都要遵行這個。取花供佛的行動。[思考即行為作業的根本。]要思考,好好地冷靜思考,我們行為,身、口、意的行為,為作業的根本。[行的主要,即「思」心所,]思惟采取行動。是不是?[「思」為業本。]所以,佛法是心法,注意你的起心動念,包括動念都不行,起了貪嗔癡慢,這個動念就是輪回。[這「行」相當心理學的意誌,廣義的說一切心理活動的基本。]統統叫做行。

[識(Vijñānaj)]

[識,是了別義。]有分別的能力。識是什麽意思呢?[「識別是非,]能夠認識是非,何者是是?何者是非?[亦識諸味,]也認識種種的味道。[此名為識。」《增含·聽法品》前說受想行三法,雖為心理作用。但此作用生起的根本,]就像樹的根,你要生起作用的根本在哪裏?[即依心體識,]依照我們的心識才有辦法。諸位,在這裏要認識,大乘講八識,阿含沒有,阿含,識就隻有講到第六識,或者是很籠統地講「識」,也沒有講到什麽第七意識的執著、第八意識的含藏種子,在《阿含經》沒有。所以,一切的執著、分別、心理,就冠一個「識」,就是這樣子。所以,你就知道,識,隻有大乘才徹底把它分析開來,有什麽第七意識,有什麽第八意識,在阿含沒有這個東西,就是一個「識」,知道嗎?它就包括執著、分別、感覺、知覺,這個統統叫做識,認識啦,就是一個「識」字。[此識為精神活動的主觀體。]最重要的就是主觀體,主觀的體。此識為精神活動的主觀體,沒有它,沒有辦法活動。[於受想行的對象上發生區別的作用,即是識蘊。]我們精神要鑒定鑒定。是不是?[而識又是支配前三作用者,]「前三」就是受、想、行,換句話說:心理的活動層麵裏麵,受、想、行、識,哪一個在主導?就是識。所以,識又是支配前麵三種作用者,[他的任務,即在保持這三種作用成為統一性。]為什麽?它其實都在同一個心裏麵,感受,感受也是心;想,想也離不開心;行,行離不開心。是不是?識離不開心,都是這個識在作用。

[在心理學上說,這個識純為統覺(apperception)]這個「統」就是統一的覺、知覺,叫做統覺,[或悟性(understanding)的作用。]或者悟性的作用。[就是統一判斷推理分別司心的作用,不但區分青黃赤白的顯色,而且判斷苦、樂、不苦不樂的情緒,於此故說為識。]所以,阿含的識講得很廣,有一點籠統,不是像大乘這樣,分析得這麽清楚。[要依心理學說明受、想、行、識、作用;這可依知、情、意相配合;]來相配合。一個是知,一個是情,一個是意。它底下怎麽配的呢?[想與識屬知,]認知的知。[受屬情,]情感方麵的。[行為意。]就是造作的意誌。想與識屬於知,受屬於情,行屬於意,那就更清楚了,我們的觀念就更清楚了。這個受、想、行、識,分成三個角度來配合,就是知、情、意。[這四種]受、想、行、識[,全為心理的作用,而統一心的全體作用,即是識。]所以,在阿含,它就是這樣,你講什麽,隻要是心靈的層麵,統統是識。[故在心理學上識為「統覺」義。]統一的覺知。

[五蘊的分類,全為身心組織的要素,]當我們透視,我們的身心組織的要素,原來無一法可得,原來沒有一個真正的自我,慢慢慢慢,我們就會遠離貪著,遠離了貪著,就遠離了生死。如果我們被色受想行識、外麵所吸引住,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死就繼續。什麽是佛法?能夠把五蘊身看得破、放得下,就成佛。所以,在《圓覺經》裏麵,世尊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二六時中,恒觀四大無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什麽是佛?二六時中,徹底地觀照身心無我,放下,再放下,放下到最後,沒有東西可以放下,萬法皆如,恢複本來的麵目,就是佛。生滅心也沒有了,生滅的意識也沒有了,剩下的就是清淨的自性。[五蘊的色,屬物質的──色,受想行識為精神的──心,也是唯一精神的要素。佛雖說色心二法,但非是區別色心,]不是故意把色法跟心法刻意分開來,佛法是講不二法門的,色法跟心法是不能分的。[是以綜合色心不二為主體。]所以,諸位,你殘害了這個色身,就是殘害一尊佛。所以,也是要好好地照顧這個色身,沒有這個色身,釋迦牟尼佛要是沒有這個色身,能夠弘法嗎?諸位要是沒有這個色身,能修行嗎?遠離了這個色身,有佛法嗎?沒有。所以,雖然說是一個臭皮囊;可是,要健康,還是要健健康康。不要太執著這個身心的假相;但是,卻也不能放棄這個假相,放棄了假相,就找不到實相。[或以五蘊全體為名色,]就是身心。[或區別為名色與識,]就故意……本來是不二,可是,站在角度不同,五蘊就是名色;或者是說:名色跟識有區別。[或依名色而有識,]識不能離開名色。[或依識]因為它是主導,依識,[而名色等分別。]看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要以主客觀的分別,識為主觀,其它四蘊為客觀,]主觀,在這裏的「主觀」,跟我們講的主觀不一樣。「主觀」就是生命的主導,叫做主觀,不是我們主觀意識的「主觀」,不能弄錯。你不要講:這是主觀、這個客觀。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比較重要的意思。以它為主導,其它四蘊為客觀。[或曰識為能詮,]能詮就是主要的,能詮之心。[餘四蘊為所詮。]諸位,加兩個字:之名。你就更清楚了。或者說:識為能詮之心,就是主要的;其他色、受、想、行,是所詮之名,意識要詮釋這個假名。[總之,五蘊純為有情心理分別的組織。]能夠把它分析,有什麽好處?就知道一切法無我,隻有色、受、想、行、識。

諸位,翻到54頁來,54頁。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色蘊的定義叫做[——變礙——]會變化,而且有質礙,就是指我們的[肉體——]這個就是[色——]所以,活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必麵對死亡,所有的眾生,都要麵對死亡。

五蘊——受蘊,就是[——領納——]「領納」就是領受外境。就開始有[感覺——]你有沒有感覺啊?有,有感覺就來電,你有沒有開始有一點感覺了?有,有就來電了。

想蘊,就是[——取像——觀念——]

行蘊,身口意的[——造作——]這也是一個[觀念——]這觀念就是意誌,跟前麵的觀念,比較深一層。[聯合——]聯合就是身口意同時,叫做聯合,也可以說:聯合色、受、想。這個行,它的定義很廣,身、口、意的造作,聯合。這個感覺,受的感覺,想的觀念,還有行的這個觀念、造作,都是[心作用——]領納、取像、造作都是心。

識蘊就是[——了別]這是[心體——]心的體。

所以,受、想、行、識,集合到下麵,就是[心——]

色跟心本來就是[不二]

心的體就是主導,最重要的。

《阿含概說》09慧律法師 

[二、處觀]

[處是梵語(?yana),即生長門的意義,]「生長」就是成長。在這個地方,種種的意識才能成長,種種的作用才能生長,種種的法才能生出來,就是生長門的意義。因為[以有情眼等六識,不能單獨生起,必須有其所依處所,由此處所,而引發六識分別色聲香味等境界。是故六處,為主觀的識與所緣境根本的依處。]簡單講: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生,叫做處觀。「處」就是六根、六塵、六識發生的地方,緣起,產生動念的地方,[由六處而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由此六根引生眼緣色、]眼睛會攀緣這個色塵。[耳緣聲、鼻緣香、舌緣味、身緣觸、意緣法的六境。]所以,這個法塵,一半是色法,一半是心法,六塵所落下的影子,就叫做法塵。所以,沒有借著色法,也不能有法塵;沒有心,也不能叫做法塵。[依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引發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取境的作用。故六根六境皆依六處為中心。]六處為中心就是交集點,這個處,它實在是一個名詞,因為緣起的地方叫做處,眼根——色塵——眼識,它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生。知道嗎?眼根——色塵——眼識,所以,叫做處,無自性的地方,無自性的名詞,在這個地方發生。所以,六境引發六識取境的作用,所以,六根、六境,都依六處為中心。[若沒有六處,這能緣識與所緣境,即失去依處。]沒有地方發生。[佛說:「二因緣生識,何等為二?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眼色因緣生眼識。]就是眼根對這個色塵,引發我們的眼的分別心。[……]那麽,耳也是一樣,耳緣聲,生耳識;鼻緣香,生鼻識;以此類推。[此三法和合觸,]三法就是根、塵、識,六根、六塵、六識,叫三法,而和合觸,眼根對色,產生眼識,接觸。[觸已受,]碰觸了以後,我們會有感受。看見一件衣服會喜歡;看見一朵花會讚賞;見到一尊莊嚴的佛像,生歡喜心;看到討厭的人,生惡心、恨心。觸以後就感受。[受已思,]感受以後就思,[思已想。」]思以後就想,種種的妄想。[(《雜含》八,四四)要依識的分別六根門不同,]依識的分別,就是作用的意思。要依識的分別,六根門不同,就拿識來討論,這六根對外麵的,因為作用不同、分別不同,所以,有六個角度來討論。[所謂六六法門。]就是六根有六個角度討論、起作用,名詞也不一樣。所謂六六法門,就是六根依六種作用,有六種名詞,角度不同,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說。[《雜含》(一三,七○)說:「六內入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在內心的深處,你外麵要進來,站在這個角度說,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站在這個角度說,外麵引進來。是不是?六內入處簡單講:識存在內,這個角度來說,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其實它是心。好,如果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六外入處,]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要從這個地方,六根染汙我們的清淨心,站在這個角度說。所以,六內入處就是六識,站在內的角度說。六外入處,是站在塵進入我們的心來說,站在這個角度,由外進入,可是,還是要六識啊,對不對啊?也還是要意識,是站在這個角度說。所以,六內入處,就站在內在的意思;六外入處就站在外塵,還是要由這個識進入的意思。[六識身,]六識就是分別,諸位,這個「身」不是身體的「身」,這個千萬要記住,阿含講的這個六識身,「身」就是一個觀念、一個地方、一個處所。六識身,就是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眼、耳、鼻、舌、身、意識身。所以,這個「身」,它是一個觀念,不是說這個身體,不是這個意思。再來,[六觸身,]這六根都可以接觸外境,依作用來說,觸,眼根可以touch接觸到色法;耳朵可以聞聲,就站在這個作用來說,叫六觸身。這六根站在感受的角度說,叫做[六受身,]叫做六受用身。對外境有所感受,還是離不開眼、耳、鼻、舌、身、意。那麽,[六愛身。」]六根,這個六識產生了念頭,就是眾生執著的地方,叫做六愛身,眼、耳、鼻、舌、身、意,眾生就是在這個地方貪。對不對?眼見一切色,哇!百貨公司林林總總,馬上產生執著。對不對?耳朵聽到音樂,哇!馬上產生執著,這六個地方,是眾生所愛的地方,叫做六愛身。其實這個統統是依識的分別六根門來講的。簡單講:六個統統在講同一種東西,知道嗎?你講:六內入處,也是依識,依這個識的分別作用來講的。六外入處,也是依識的分別來講的。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眾生所執著的地方,這個都是依識的分別六根門不同,所謂六六法門。[這由於根門不同,]根門不同,就是眼根、耳根……根不一樣嘛。[引起認識區別的作用。六處中的前五處,即眼耳鼻舌身,為生理的機構,於五蘊中的色蘊,受想行識的四蘊為意處所攝,]就是心法,受、想、行、識就是心,為意處所攝。[但意處所緣的境,總括色心一切法,]意處所緣的境,就是所謂的法塵,總包括色心一切法,因為所有的色法,不能離開意。[故當五蘊的全部。有情一切活動依據,就是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六處與色等六境相合,名為十二處。釋尊為一般眾生迷於心的道理,]把心剖析得更詳細。[也就是不明精神的現象,故詳細說明五蘊心理的內容。]所以,五蘊,把色法講一個,把心法講四個,就是不明了精神現象界的,再把它更詳細地分析。[為一般有情迷於色的道理,即不解生理物質的現象,故詳說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對不對?前麵都是色,都是生理的問題,最後一個是心理。色、聲、香、味、觸,對不對?也是。所以,為一般有情迷於色的道理,就是不解生理物質的現象,對物質迷茫的,所以說十二處。[分析色法說明有情生理的組織。要是迷於色心二法,即說十八界,]所以,隻是開合的不同,有五蘊、有十二處、十八界。[廣開心色的內容,以解有情的迷執,]看你迷惑在哪一個角度,世尊就特別分析它;看你迷惑在哪一個角度,世尊就特別解釋它。[今將五蘊十二處的關係,示圖於次:]

《阿含概說》09慧律法師 

[五蘊——色、心。]色法就是前五根,看那一條線。

[色——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前五境;]色、聲、香、味、觸。還有[第六法境——]這個法境就是一半色,一半心。注意看那個第六法境,你看,有一條「色」,色法劃進來,有一條「心法」劃進來。對不對?一半色,一半心。所以,「第六法境」,在旁邊寫個:半色半心——一半色法,一半心法,那就更清楚了,你就不會迷茫。

諸位看那個「心」,心就是[——受、想、行、識——]這受、想、行、識,諸位看,叫做[第六意識;第六法境;]諸位,阿含裏麵就是談到這個第六意識;大乘佛法再微細的分析,加一個第七意識,有一個第八意識的倉庫。阿含沒有,統統包括在第六意識裏麵。

底下說:前五根、第六意識,就是前麵講的[六根——]六根。前五境、第六法境,叫做[六境]叫做六塵。[——]就是[十二處]十二處。

講到這個地方,剛好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如果再講下去,時間不夠用。因為快九點半了,現在九點二十五了。我們課程講得完,所以不必趕,今天就早一點讓大家休息。我們現在是九點,我的表是九點二十,再講下去的話,就另外一個段落。好,我們明天再來繼續上課,我們課程一定講得完,所以,不用急。

好,下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